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是我国鸵鸟产业喜忧参半的一年,同时也是充满希望的一年。鸵鸟皮的销量稳定,鸵鸟蛋、蛋壳及蛋雕工艺口的销售顺畅,但鸵鸟肉因受国家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政策影响,出口数量略有减少,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下一步产业开发的主攻方向——重点解决鸵鸟肉的销售问题。与此同时,随着鸵鸟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众多鸵鸟企业逐渐意识到产品开发及其水平、质量、标准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市场瞭望     
鸵鸟肉目前市场正在开拓之中 中国鸵鸟协会专家指出,我国食用猪、牛、羊肉已有数千年历史,鸵鸟养殖在中国仅8年时间,人们的饮食习惯很难一时转变,需要有一个缓慢、认识的过程。 目前国内、国际市场肉类销售比较疲软,鸵鸟业在中国刚刚兴起,国内销售市场还处于开拓之中,需要广大投资者,养殖、加工企业共同努力。相信再过5~10年,随着中国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中国加入WTO,未来鸵鸟养殖市场应十分广阔。尤其随着鸵鸟皮、油脂、角膜、血清、内脏的综合利用,作为鸵鸟副产品的鸵鸟肉,其价格将会成倍下降,其发展前景将潜力无限…  相似文献   

3.
卞进步 《中国家禽》2004,26(11):38-38
有营养学专家预言,鸵鸟肉将是未来理想的营养肉。虽然鸵鸟肉在国内并不为老百姓熟知,但在国际市场上却非常受欢迎,几乎到了供不应求的地步。有关资料显示,1999年只有2%的意大利人知道鸵鸟肉,而今天意大利人要想吃到鸵鸟肉必须排队等候;2000年世界最大的鸵鸟养殖国  相似文献   

4.
津巴布韦出口鸵鸟肉据津巴布韦鸵鸟饲养业协会透露,津巴布韦将从今年开始,不仅出口活鸵鸟,而且出口鸵鸟肉和皮。据市场调查,津巴布韦鸵鸟饲养业是从1991年发展起来的,目前全国鸵鸟群已扩展到约12万只。饲养鸵鸟的农民已联合兴建一家屠宰场,生产能力达到年屠宰...  相似文献   

5.
鸵鸟产肉效率利弊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鸵鸟产肉效率利弊析周鼎年(中国农科院饲料所北京100081)近年来,我国有些地方对鸵鸟养殖表现了极大热情,耗巨资从国外引种并通过销售种蛋而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最近有的刊物以“鸵鸟产业前景诱人”为题介绍了鸵鸟的优良价值,如繁殖力强、饲料转化率高、皮革贵...  相似文献   

6.
我国鸵鸟养殖产业的现状、发展前景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近20年来,世界鸵鸟养殖产业发展甚快,非洲的南非、纳米比亚、津巴布韦等国已成为鸵鸟产品的主要出口国家,既出口种鸟,更多的出口鸵鸟肉和皮。目前世界上已有42个国家和地区饲养驯养鸵鸟,约有200万-250万只,年屠宰60万-75万只。消费市场主要在欧洲国家和美、加、日、韩及台港地区,由于受疯牛病、口蹄疫的侵袭,牛、羊、猪肉受到影响,导致了鸵鸟肉要求量成倍增长,价格持续上扬。  相似文献   

7.
中国鸵鸟协会专家指出,我国食用猪、牛、羊肉已有数千年历史,鸵鸟养殖在中国仅 8年时间,人们的饮食习惯很难一时转变,需要有一个缓慢认知的过程。   目前,国内、国际市场肉类销售比较疲软,鸵鸟业在中国刚刚兴起,国内销售市场还处于开拓之中,需要广大投资者和养殖、加工企业共同努力。相信再过 5~ 10年,随着中国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中国加入 WTO,未来鸵鸟养殖市场十分广阔。尤其随着鸵鸟皮、油脂、角膜、血清、内脏的综合利用,作为鸵鸟副产品的鸵鸟肉,其价格将会成倍下降,其发展前景将潜力无限。仅以人均 1年吃 500g…  相似文献   

8.
我们是做液氮苗销售的公司,全国液氮苗的销售中我们的份额是很大的,我就用液氮苗的销售来评估一下市场的情况。 我统计了一下,黄鸡这一块,南区2013年10月份跟2012年10月份相比,产量下降了接近一半,8、9月份还好,略有下降但不多,总体上给我的感觉就是,市场上目前大家都在减量。  相似文献   

9.
目前,鸵鸟养殖由广东引发至全国,似有形成“鸵鸟热”之趋势,引种价格高达每只10万至50万元。有关人士认为鸵鸟养殖只能正确导向,而不能人为“炒”种。鸵鸟作为珍禽,从目前的资料看,其肉、皮毛、蛋均可利用,但鸵鸟由于体型大,它的肉质比一般禽类粗糙,销售时必须分割,市场接受能力小。鸵鸟的毛可以做工艺品,蛋的利用也在于雕刻工艺品。所以,价值再高,也只有非常小的市场。从此看来,鸵鸟本身价值和市场开发前景,应用科学的态度来分析。另一  相似文献   

10.
鸵鸟产业有其繁荣的历史,首先人们是对鸵鸟羽毛的使用,然后是鸵鸟皮,最近鸵鸟肉也已成为一种有价值的产品。今天,这一产业已经扩大到许多国家,但是,要完全实现鸵鸟从饲养市场到商业化市场的转型却不太容易。新鸵鸟产业作为一种产业,它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1.
信息四则     
一、香港对鸵鸟肉需求趋旺鸵鸟肉质纤维比牛肉细嫩,口感和味道又与鲜嫩的小牛肉相似,因而颇受香港消费者的喜爱。另一方面由于输港的欧洲牛肉减少,因而鸵鸟肉的销售量呈持续上升之势。目前,香港市场上鸵鸟肉的价格比小牛肉贵2~3倍,但仍是走俏的肉品。二、水蛭热销...  相似文献   

12.
20 0 2年 6月~ 2 0 0 3年 4月 ,以陕西省某鸵鸟养殖场商品鸵鸟开发为例进行了商品鸵鸟养殖经济效益统计分析。分析表明 ,目前陕西省以产肉为主的商品鸵鸟养殖业是有利可图的 ,其效益比例约达 1∶1 9(成本∶利润 ) ,料肉比为 6∶1,单位商品鸵鸟养殖成本为 1188元 ,该场商品鸟肉价在 2 0 5元 /kg就可收回养殖成本  相似文献   

13.
鸵鸟原为一种野生鸟,家庭饲养起源于南非,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我省是1994年引进的。至今全省已发展到10余家养殖场,鸵鸟总数300只左右。鸵鸟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广阔的开发前景,鸵鸟的肉、皮、蛋、毛、骨综合加工潜力巨大,欧美等国将鸵鸟产业的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全球,特别是对主要生产鸵鸟肉和皮产品的欧洲的观察发现在20世纪末人们对鸵鸟产品产生的兴趣日渐浓厚。在鸵鸟产品的总收入中肉和皮产品所占份额在不同国家和不同年份有所区别。在2000-2004年间,中欧和东欧的鸵鸟肉收入在商品鸟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为51.2%~  相似文献   

15.
杨浩民 《中国家禽》2004,26(11):37-38
2003年,我随陕西省委企业工委组织的考察团赴欧洲九国进行了历时半个月的考察活动。为了了解欧洲鸵鸟市场的基本情况,我重点考察了15座城市的20家大型超市,并与其中70%以上的鸵鸟肉食品销售员进行了交流,现将考察情况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16.
据媒体报道,韩国将在三个月内制定并实施有关允许食用鸵鸟肉的规定。韩国有关部门说,随着这一规定的实施,要防止国内饲养和繁殖鸵鸟出现过热,同时要注意国外鸵鸟肉大量涌入。韩国农林部和鸵鸟协会的统计说,韩国进口的鸵鸟(包括鸵鸟蛋)1997年为645只,1998年增加到4248只,去年大幅度增加到1.22万只,而韩国目前有八百多户农民在饲养二万多只鸵鸟。目前在韩国国内市场上,一只三个月大的鸵鸟价格为70万韩元(110韩元合1美元),三年以上的鸵鸟价格为600万至1500万韩元。鸵鸟肉的价格每公斤为三万韩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有些地方对开展鸵鸟养殖表现了极大热情,甚至耗巨资从国外引种,进而通过销售种蛋获取良好经济效益。最近有的国内刊物以“鸵鸟产业前景诱人”为题介绍鸵鸟的优良特性,如繁殖力高、饲料转化率高、皮革贵重、肉质优良等,并引用美国某营养学家预言:鸵鸟肉是人类理想的健康食品,可能成为21世纪人类的主体肉食品种等等。  相似文献   

18.
过去人们捕猎鸵鸟是为了获取有价值的鸵鸟羽毛,由于鸵鸟的肉质优良,皮可制革,因此现在已经人工饲养鸵鸟。鸵鸟的肉较瘦,与肉鸡和火鸡相比,鸵鸟肉的蛋白质含量高,而胆固醇含量低。鸵鸟的心、肝、胃及似牛尾的颈部都可制作美味佳肴。 中美洲的Costa Rica有一家大型商业鸵鸟场。这个场是最近4年内建立起来的,其中包括一个种鸵鸟场。种鸵鸟场里饲养着70只红颈鸵鸟和非洲黑鸵鸟。鸵鸟蛋是进行人工孵化,雏鸵鸟于3日龄以后出售。Costa Rica  相似文献   

19.
张劳  柯丽白 《中国家禽》2001,23(20):7-8
人类很早就开始利用鸵鸟产品,主要作食物、服装、用具和装饰。古埃及人、希腊人和罗马人射猎鸵鸟获取肉和羽毛等,还将部分剩余鸵鸟囚养,属于半家养状态。囚养的目的主要供食用,还可供人骑乘,男人用鸵鸟羽毛作饰物的魅力是家养鸵鸟的基础。在19世纪以前,供给欧洲的所有鸵鸟羽毛都是在北非和阿拉伯捕杀野生鸵鸟获得的,这种捕杀导致一些亚种灭绝。1南非的鸵鸟养殖业发展历程从南非出口鸵鸟羽毛的最早记录在1838年。在开普省,1865年鸵鸟仅存栏80只,而到1904年存栏已达约357,000只,采用人工孵化。从北非引种,…  相似文献   

20.
据新华社报道韩国将在2个月内制定并实施有关允许食用鸵鸟肉的规定。韩国有关部门说,随着这一规定的实施,要防止国内饲养和繁殖出现过热,同时要注意国外鸵鸟肉大量涌入。韩国农林部和鸵鸟协会的统计说,韩国进口的鸵鸟(包括鸵鸟蛋)1997年为685只,1998年增加到4248只,去年大幅度增加到1.22万只。而韩国目前有800多农户在饲养着2万多只鸵鸟。目前在韩国国内市场上,一只3个月大的鸵鸟价格为70万韩元(1100韩元合1美元),3年以上的鸵鸟价格为600万~1500万韩元。鸵鸟肉的价格每公斤为3万韩元,与日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