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茭白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茭白栽培技术210042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黄忠阳210042南京市蔬菜局生产处周达彪茭白别名茭瓜、茭笋或菇首;为禾本科多年生宿根性沼泽草本植物,其收获期在5~6月及10月前后,正值蔬菜供应的淡季。因此,找市在圩区发展茭白栽培,对于调节淡季市场供应,...  相似文献   

2.
贾卫国 《蔬菜》2011,(1):31-32
大白菜是我国黄河流域及北方广大地区的重要蔬菜之一,秋播面积较大,在蔬菜生产和供应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许多菜农在大白菜生产中经常会遇到2个问题:一是由于气候不稳定,加上某些管理环节不到位,收获期时,常有部分大白菜的成熟度和紧实度不够,影响产量和收益。  相似文献   

3.
杨占云  彭德珍 《蔬菜》1989,(5):33-34
当前.我国不小地区菜农们都能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现有条件土法贮藏一部分细菜,以求缓解蔬菜淡季供应紧张的矛盾,提高商品的经济效益。在北方寒冷地区,菜农们主要利用地下室、地窖及城市的防空洞等作为贮藏场所。经过简单的贮前处理及败后管理,可将架豆、青椒、黄瓜、番茄、花椰菜等细菜贮藏保鲜30~60天左右,下面介绍这几种蔬菜的贮藏保鲜技术,供读者参考。一、贮前处理  相似文献   

4.
桃果贮藏技术简介一、冷藏:在通气冷藏库内进行,一般库温为0-3℃湿度85一90%,不同品种要求库温略有不同。但桃果经一段时间冷藏后,常使风味变淡,可在上市前,经20℃条件下后熟2-3天加以解决。有些品种在冷藏期间会发生冷害,在低温环境中无症状表现,而...  相似文献   

5.
《果农之友》2006,(1):I0002-I0002
选用耐贮藏品种:柑、橙、柚等较耐贮藏.温州蜜柑次之.2 采果要点:一般在晴天采摘桔果,桔梗要剪平,轻采轻放.尽量避免机械损伤.3 库房消毒:通风仓库或普通住房都可贮藏柑桔。贮藏前先将库房打扫干净,堵塞鼠洞.并在柑桔人库前一周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喷洒消毒。柑桔入库前2天应敞开门窗通风.以防病菌伤害影响柑桔贮藏效果。  相似文献   

6.
龙武生 《蔬菜》2007,(5):30-30
立夏过后,春马铃薯就要陆续收获上市了,但往往由于收获期较集中,大量的鲜薯吃不了、销不完,如处理不当,势必出现薯贱伤农或烂薯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余汉清  顾力 《中国蔬菜》2007,(B08):95-97
苏南地区是二熟茭白的起源地。16世纪江南出现了以春季(或夏末)栽插,秋季收获秋茭,老墩越冬,翌年夏季再采收一次夏茭的茭白变异种类。经过不断的演化和积累,形成了夏茭为主型和夏秋兼用型两种二熟茭类型。起源于苏州的品种大多为夏茭,夏茭的代表收获期在5月中旬~6月上旬,每667m^2产量1200~1500kg(净茭肉,下同);秋茭的代表收获期在10月初~11月上旬,每667m^2产量400—500kg。  相似文献   

8.
李洵 《吉林蔬菜》1997,(3):13-14
塑料遮阳网及在棚菜生产中的应用李洵(长春市南关区农业局)遮阳网覆盖技术是近年来在蔬菜生产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新型栽培技术。很多地区的试验都说明了在夏季高温季节,实行塑料遮阳网覆盖栽培,有利于作物稳产、高产,延长收获期,保证蔬菜品质和提高经济效益。目前,塑...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地相继建立了冷库和恒温库。采用了速冻和保鲜技术,这样就使人民在更长的时间内吃到新鲜蔬菜。 在蔬菜保鲜技术中,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如何保持库温恒定问题。库温偏高,就会造成蔬菜提前腐烂变质,缩短保鲜期;库温偏低,又会造成蔬菜的冷害和冻害。忽高忽低的库温对贮藏保鲜更为不利. 为解决库房温度问题,各地恒温库现行的控温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人工查温 设专人经常观察库房的温度变化,及时通知制冷人员调整库温。 二、利用各种检测仪器仪表测温 此种测温方式优于人工查温…  相似文献   

10.
鲜食葡萄易腐烂、落粒。由于采收不当、包装技术落后、贮藏技术不过关、运输不及时、运输条件不完善等原因,鲜食葡萄在采收到上市前的贮藏和运输过程中常常造成20%-30%以上的损失。为此,世界上许多国家和一些国际组织都在研究、推广、应用鲜食葡萄的产后处理技术。一、生产和贸易概况世界上鲜食葡萄的生产区域主要分布在夏季较长且相对较为干旱的地区。1991-1994年世界鲜食葡萄的平均生产量为730万t。欧洲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地区,占世界产量的37%;美洲和亚洲分别占世界产量的20%。世界10个主要葡萄生产国为意大利、土耳其、智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