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20世纪90年代,台湾地区进行了三次规模较大的土地改革,每次土地改革的产生与发展都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历史背景。其中一些历史因素,随着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的发展变化而不复存在,如第一次土地改革时的军事对抗背景;有一些因素却贯穿始终,构成台湾历次土地改革的纵深背景。综观历史可以发现,台湾历次土地改革都是在工业化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工业化是对土地改革产生深刻影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20世纪90年代,台湾地区进行了三次规模较大的土地改革,每次土地改革都有着不同而复杂的改革内容。综观历史可以发现,台湾历次土地改革都是在工业化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成为土地改革不同内容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很多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土地改革。分析了1949~1952年台湾第一次土地改革,根据文献和台湾经济发展的数据资料,探讨台湾土地改革与台湾经济恢复发展的关系。分析表明,台湾土地改革在经济上确实取得一些成效:改善租佃关系、促进了农业产量的提高、提供了一些工业化的资本积累,但土地改革只是众多因素中的一个,对经济的发展并非具有决定性作用。此外,台湾土地改革所巩固的小农经济发展模式对后来农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束缚。  相似文献   

4.
国民党败退到台湾时,台湾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经济面临全面崩溃,社会一片混乱,危机四伏。为了稳定当时台湾混乱的社会局面,时任"台湾省政府主席"的陈诚首先从农业入手,进行了一次土地改革,这次土地改革对台湾农业生产的恢复,社会的稳定以及日后台湾工业的崛起等诸多方面产生了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关系着社会的发展和稳定,随着社会的发展,现有的土地制度走向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提出并论述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和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土地改革应该坚持的方向:实现社会稳定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是农村土地改革的两大目标;农村土地改革要尊重农业生产的客观规律,不能盲目借鉴工业产业规模经济的模式,要学习历史经验和地区经验。  相似文献   

6.
制度都有其时代局限性。改革初期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当时具有先进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但时至今日,"三农"问题、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都让我们不得不再次将目光投向农村的土地改革领域。以目前学界中的两种改革思路为基础,并结合台湾、日本、韩国等高人口密度国家的农村发展经验,提出了有限制的土地私有化和集体所有制下的土地权利扩大两条可行路径,以期为新一轮土地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沈琦  胡资骏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921-7922,7925
台湾地区第二次农村土地改革背景和目的与当前大陆地区情况具有高度相似性。基于金融支持的视角,详细总结和分析了台湾地区第二次土地改革的金融配套策略及实际效果,进而提出其对大陆土地改革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据相关人士透露,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于近期召开,会议或聚焦农村土地改革和农产品价格政策改革,而此前的2004—2014年连续1年间,"中央一号文件"均以"三农"为主题发布。一、土地改革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土地改革,似乎并不意外。事实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以来共召开7次会议,其中第5次和第7次会议的主题都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9.
在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下,农民收入的增长至关重要。农民收入的增收和土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群体的变化已经到了需要改革的时候。对于土地改革的施行,社会保障是个根本问题;转移和减少农民,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对农民的数量有个全面的把握都是土地改革的必要条件。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关系着社会的发展和稳定,随着社会的发展,现有的土地制度走向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提出并论述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应注重以下几个方 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和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土地改革应该坚持的方向;实现社会稳定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是农村土地改革的两大目标;农村土地改革要尊重农业生产的客观规律,不能盲目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在总结台湾地区农村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大陆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揭示台湾农村发展经验对大陆新农村建设的启示。研究认为,农村土地政策应该成为衔接各项政策的关键变量,合作社各项扶持政策应进一步契合于阶段性发展目标,调整以往偏重强调产出的目标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根本。  相似文献   

12.
台湾通过土地政策的改革,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使台湾农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也为台湾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台湾也因此成为"东亚奇迹"的"四小龙"之一。该文梳理了台湾农业土地政策的历史进程,分析了其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思想对后来的社会经济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农业问题是孙中山较为关心的领域,由此也形成了他较为完整的发展现代农业的思想。我国台湾现代农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这一思想的指导。该文对孙中山农业思想的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其思想我国台湾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实践情况,并归纳其对大陆当前的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后ECFA时代,随着两岸农产品物流量的快速增长,两岸企业农产品物流合作中基于冷链成本的博弈问题日益突出.运用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建立了两岸企业间基于冷链物流成本的博弈关系,分析了企业冷链物流监控的稳定状态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两岸企业在农产品冷链物流合作中,当大陆企业的冷链物流成本低于未按冷链物流标准实施被查后的惩罚费用与信用损失之和,并且台湾企业的监控成本低于大陆企业未按冷链物流标准实施被查出后的惩罚费用和给台湾企业带来的潜在损失之和时,两岸企业才会发生博弈关系.当两岸企业都采取根据对方策略而进行调整的策略时,双方企业博弈会趋向于一定监控水平和一定实施程度的稳定点.  相似文献   

15.
农地利用政策的目的主要在于合理利用农地资源、提升农地利用效率。该文对大陆与台湾农地利用政策异同点进行梳理,认为两岸在政策制定的最初目标、发展核心、近年关注焦点等方面较为类似,而在农地权益演变、制度变迁方式、政策侧重点等方面存在差异,并就大陆农地政策发展趋势提出农地利用政策变革应逐步趋向"上下互动"方式,要"以提高农地利用效率"为目标,农地利用要趋向组织化、规模化及要加强农地分级利用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阐释了"涨价归公"的理论内涵,从外部性的角度说明"涨价归公"可以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通过借鉴台湾对"涨价归公"理论的实践模式及经验——市地重划和区段征收,结合大陆的产权制度、传统的征地补偿经验,探讨"涨价归公"理论如何指导大陆征地过程中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从而改善现行的征地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7.
台湾第二时期农业政策的演变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台湾农业生产第二个时期 ( 1 973- 1 993年 )的特点与存在问题与大陆现阶段农业有许多相似之处 ,本文阐述了该时期台湾农业政策的演变过程 ,及对大陆农业现代化建设的 4点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台湾为了摆脱农业危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实施了一系列农业政策,但先期措施不得要领,只得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弦更张:重点发展农地规模化经营,终于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其后期措施主要包括:扶助农民购买耕地;推进共同经营、合作经营及委托经营;实施农地重划政策;激励农地租借;等等。其发展农地规模化经营有着较为深厚的理论基础。台湾地区的农业政策调整可为大陆农地规模化经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农民用水者协会(水利会)组织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农村基层水利管理模式。然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很多农民用水者协会并没有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该文以台湾云林水利会和浙江诸暨白塔湖水利会为例,总结分析比较了浙台两地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组织管理模式、运作方式、经费来源、管理绩效和实践经验等,并对大陆健全和完善农民参与式组织和管理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研究我国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有关政策,为我国大陆农业发展提供经验与借鉴。【方法/过程】选取台湾休闲农业政策发展的3个阶段作为研究对象,即20世纪80年代的拓荒阶段、20世纪90年代的成型阶段和21世纪初期的完善阶段,总结梳理休闲农业政策的主要内容、成功和不足。【结果/结论】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政策有:主管机构确立政策、土地供给政策、人力资源政策、经费资助政策、休闲单位评估与认证政策。台湾当局的主导作用、法律法规健全,以及民众的支持使政策得以成功实施,但是由于存在政策漏洞,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执行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