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食荚豌豆—鲜食花生—荞麦”高效轮作种植模式是泰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结合本地区生态条件和种植优势研究集成的三熟制种植模式。该模式茬口街接紧凑,复种指数和种植效益高。通过进一步“迟熟改早熟、干收改鲜食”,并加强与其相配套的省工、节本技术的研发,使其田间操作更加简便,现该轮作模式在江苏省适宜地区已得到了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廖冰 《农学学报》2021,11(12):118-124
为系统构建返贫风险研究脉络,通过文献研究方法与比较分析方法对国内外主流期刊已有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已有返贫风险研究存在以下不足:研究对象多集中于贫困户,难以跟踪农户脱贫后生产生活变化趋势;研究视角多从“事后治理贫困”入手,难以对贫困先期防范预警;研究方法多为单一的指标体系法或者特征指数法,难以实现优势互补。据此构建了返贫风险未来研究脉络并归纳了未来研究趋势(3个转向):亟需从“贫困人口”转向“脱贫人口”,并厘清脱贫人口返贫机理;亟需从“事后治理贫困”转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防控返贫,建立全过程联防机制,增加多重保障;亟需从“单一的指标体系法或特征指数法”转向“指标体系与特征指数相结合的综合方法”。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2008年—2017 年中国与“一带一路”64个主要国家合作发表的SCI、SSCI和ESI论文为数据集,分别从与中国合作论文总量、ESI论文合作数量、合作论文数量占其国家发文总量、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国家、研究机构和研究领域等几个方面,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主要国家科研合作强度、合作深度、合作广度和合作影响力,希望为构建中国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研机构和国际科技组织间的合作机制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合作论文总量和ESI合作数量都明显呈现不断增长趋势,在一带一路国家高质量论文中中国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强;中国同时与多个“一带一路”国家ESI论文合作较少,发达国家是合作中的重要参与者,尤其是美国;ESI合作论文发文期刊都是各学科领域影响力较高的期刊,临床试验和流行病学、高能核物理和粒子物理、碳纳米复合材料以及网络模型设计和算法等是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互联网+”为图书馆的发展和服务带来了新的理念和创新思路,用户思维、大数据、智能化思维等新的思维模式将促进图书馆改变现有孤立发展模式,不断地创新提升服务水平和扩大服务区域,创新图书馆的服务空间是“图书馆+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笔者经过调查,从“互联网+”战略的崛起;“图书馆+互联网”跨界服务的意义;互联网时代下图书馆跨界服务创新面临的挑战;“图书馆+互联网”的跨界服务现有基础;“图书馆+互联网”的跨界融合特点、服务模式、服务领域;“图书馆+互联网”跨界服务模式探索;“图书馆+互联网”跨界服务模式展望等几个方面对“图书馆+互联网”跨界服务模式进行了研究,希望对图书馆的发展建设有一定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针对2020年11月5—6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农业图书馆举办的以“人工智能赋能知识服务,开启智能数字农业未来”为主题的第395期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暨2020全国图书情报青年学术论坛的会议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对图书情报和智慧农业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本文根据与会专家的报告主题,从人工智能推动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方法创新和知识服务基础设施升级,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农业科技创新和人工智能时代信息贫困问题3个方面对专家报告的内容进行了分类归纳和内容综述。[结果/结论]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加速推动图书情报领域知识服务的方式方法、手段设施的变革;同时,人工智能融入农业等科技领域为图书情报领域提出了高阶要求,需要从业人员将文献情报服务、人工智能技术、科技创新场景有机融合;此外,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推广背景下引发的“信息贫困”等社会问题需要图书情报研究人员关注并开展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科学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传播学生成和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与信息。近年来传播学发展速度很快,其研究方向及主题也较为丰富,它的学科发展脉络及热点研究主题等特征迫切需要得到系统而直观的分析及展示。为了更为全面地探索和发现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和受欢迎的“主旨-方法”对,文章提出基于分类视角的 LDA主题抽取方法。以传播学领域期刊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 LDA 主题模型对文献集进行主题抽取,得到30个热点主题,将主题分为两类:主旨与方法,通过深入分析各“主旨-方法”对,发现热点主题所揭示的知识点。实验发现,基于分类视角的 LDA 主题抽取方法能够较为全面、细致地挖掘研究领域的学科主题和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大豆“症青”的现象在鲁西南大豆产区时有发生,个别年份发生较重,为了探索该现象发生的原因,试验于2019—2020年在济宁市的2个县进行,通过对大豆同一品种不同播期试验和同一品种同一播期不同防治处理试验,来探索温度和点蜂缘蝽对大豆“症青”的影响。结果表明,2019—2020年的不同播期试验,不同的大豆品种都取得较好的产量;而同一品种同一播期不同的防治处理试验,除产量之间有差异,但也未出现大面积“症青”现象,试验地块的“症青”发生率在0~2%之间。研究结果初步证明:2018年鲁西南地区大豆的“症青”现象的发生与当年开花结荚期的高温重合有关,与点蜂缘蝽的关系不大。建议广大大豆种植户适当推迟夏大豆的播种时间并加强田间管理对大豆的正常生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托“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平台”,从总发文量、各年发文量、首发论文的学科与星级分布、期刊分布、平均下载次数及排名等方面统计、整理、分析了安徽医科大学OA论文的现状。结果表明,安徽医科大学科研人员对开放存取的参与度不理想,OA论文量少,质量不高。科研人员OA认知程度低;高昂的文章处理费;OA论文未作为科研人员晋升的依据;“在线平台”宣传力度不够等因素都对OA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四化”)协调发展体现了城乡统筹和区域发展的战略导向,开展“四化”同步研究对于经济统筹发展、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及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浙江省为研究区域,分析了浙江省“十二五”期间的“四化”发展进程,揭示其区域内部差异,评价了“四化”协调发展,以期为后续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十二五”期间浙江省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均稳步推进,工业化步入实现阶段的后期,城镇化与信息化双双进入平稳发展的后期阶段,农业现代化则处于初步实现阶段。浙江省“十二五”期间“四化”发展步调不一,农业现代化进程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进程,工业化与信息化之间关联松散;与此同时,“四化”发展仍然存在显著的省内差异,浙西南城市发展水平总体滞后于浙东北。因此,今后浙江省应注重突破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制约瓶颈,增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互动,并逐渐消弭省内“四化”进程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助力我国“双碳”目标早日实现。该文以山东省日照市为例,从推动畜禽种业振兴、推动畜禽绿色养殖、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构建低碳畜牧业新格局4个方面,分析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畜牧业的发展策略,旨在为地方畜牧业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利用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等方法,基于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分析1998年—2018年中国学科建设领域研究发展变化情况。首先,对该领域整体研究状况及主要作者、机构和期刊等研究主体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其次,利用共词分析方法对该领域整体研究主题结构与分布进行可视化分析;最后,分成发文量大致相等的4个阶段,比较分析共词网络与研究主题发展演化情况。研究发现:中国学科建设研究整体发展呈现出"上升—高峰—下降"趋势,近期发文规模下降明显;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研究机构为师范类高校和偏人文社科类综合性大学为主,期刊与学科分布以教育学为主;研究主题主要包括学科建设宏观层面与基础理论研究、建设内容/方法/路径研究和具体学科建设研究3大类。研究主题的演化呈现出传承性和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如何对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以促使其在教与学中发挥最大效用,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和数字图书馆的研究热点之一。文章系统分析了当前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数据管理面临的3个方面的挑战并建议相关对策,包括: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组织和呈现;用户检索的设计;以及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有用性评价。通过分析国道课网络平台《通信经济学》课程中的数据管理实际应用案例,展现了数字化教学资源显著增强课程竞争力和影响力方面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3.
结合文献计量统计方法和CitespaceⅢ软件对1999年—2014年ISI 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912篇图情领域关联数据研究文献分别从研究现状、知识基础、研究热点、研究前沿4个方面进行了可视化分析,进而揭示了国际图情领域关联数据研究的特点、规律及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4.
农业科技资源在推动一个国家农业类型的转变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对农业科技资源研究主题进行分析,构建农业科技资源利用的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借助BICOMB和gCLUTO进行双聚类分析,并与NetDraw及VOSviewer生成的图谱进行对比,析出农业科技资源研究的主题。在VensimPLE软件环境下构建农业科技资源利用动力学模型,并进行灵敏度分析。农业科技资源研究包括农业科技创新研究、农业科技资源政策与环境研究、农业科技与农村经济发展研究、可持续性农业科技资源研究、农业科技资源配置与应用研究五大主题。仿真结果显示,农业科技资源的推广、农村科技利用者的增加依赖于农业科技资源供给渠道与方式的多样化。结合调研数据,对农村信息设施及用户获取渠道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的发展,空间再造、空间服务创新已成为高校图书馆变革的趋势之一,创客空间随之兴起。文章对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出了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物理+虚拟+支撑+文化”四层次建设模型,并且从服务队伍、组织形式、合作模式等三方面对创客空间服务模式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The relevance of precision agriculture produced a growth of the related literature over the years. However, a structured analysis of the published material is still missing. Thus, this study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global scientific output of precision agriculture researches published during the period 2000–2016. By using a science mapping approach, mainly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network analysis tools, it was possible to investigate pivotal aspects of this research field such as publication trends, research topics and their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Using the Scopus database 17,756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were retrieved from the chosen period.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increased after 2006, highlighting the vibrancy of the field. By authoring 35% of the publications, U.S.A. and China were the most active knowledge producer countries. Moreover, the generation of time resolved maps allowed us to identify agriculture engineering, computer science and agriculture studies as three main research areas characterizing precision agriculture panorama.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se topics at global level, among European countries and in Italy. Overall, this analysis represents the first holistic view of precision agriculture research providing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farmers, policy makers and researchers.  相似文献   

17.
以基础设施、资源利用和学科服务3个方面为主要内容,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北京工商大学图书馆研究生用户开展调研。用定量的方法分析了他们访问图书馆的频率和目的、发现科研所需资源的途径、遇到的不利因素和希望图书馆提供的服务,理清他们对于图书馆各项服务的接受和满意度情况,揭示科研需求在研究生用户学科、年级和学位类型方面的差异。依据研究生用户利用图书馆的习惯和偏好,提出改进科研服务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以江南大学2002年—2017年图书馆纸质图书借阅量为例,分析高校图书借阅时间序列数据的变化规律。鉴于借阅量序列的季节效应,长期趋势和随机波动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影响关系,建立合适的ARIMA乘积季节及异方差模型。通过AIC信息准则和最小相对误差准则选取得到较优的ARIMA-ARCH模型,并进行有效预测,两个模型均显示图书馆借阅量呈年度周期性缓慢下降,为图书管理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通过对全球智慧农业领域的研究态势进行分析,以期为当下及今后中国智慧农业领域的科技创新与管理决策提供数据参考和情报支撑。[方法/过程]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等方法,针对全球范围内智慧农业的研究概况、研究群体的竞争力、研究重点与热点等进行深入分析及可视化展示。[结果/结论]2010年之后全球及中国智慧农业的研究热度越来越高;中国和美国的生产力和影响力均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各国,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美国农业部的生产力和影响力具有明显优势,HE Y、JAYAS D S、BLASCO J的生产力和影响力均较高,中国机构和学者的论文质量普遍不高;农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食品科学技术、化学是重点学科领域,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的期刊竞争力最强;全球及中国智慧农业领域均可分为三大研究主题,但研究重点有所差异;以农业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感知、分析与调控技术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农用传感器的自主研发、数据挖掘分析和共享利用的技术模式、智能控制的算法模型和系统集成、智能化农机装备和农业机器人自主研发、智慧化农业科技服务模式等是中国智慧农业进一步发展需要突破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