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青蒿提取物对牦牛瘤胃液体外培养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四期牧草体外发酵及甲烷产量的影响,选取3头健康、年龄相近的瘘管牦牛为瘤胃液供体,采用体外产气法,全年四期牧草作为发酵底物,每期牧草分别添加0%、0.25%、0.5%、1.0%和2.0%的青蒿提取物,筛选最佳添加量。结果显示,青蒿提取物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不同期牧草体外发酵的累积产气量,显著增加慢速降解部分产气量和潜在产气量,并有改善牦牛瘤胃发酵的作用,促进短链脂肪酸(SCFA)生成,提高有机物质消化率(OMD),增加代谢能(ME)和泌乳净能(NEL)(P0.05);在维持瘤胃正常发酵的条件下,青蒿提取物作为甲烷抑制剂在枯草期、返青期、青草期、枯黄期的适宜添加量分别为0.5%、2.0%、1.0%、0.25%。当返青期添加0.5%时抑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利用体外发酵法评价棉秆与甜菜渣混合发酵产物的产气特性和营养品质并筛选出最佳发酵组合。甜菜渣的添加比例分别为10%、30%和50%,尿素添加比例分别为0.1%、0.2%和0.3%,菌液添加比例分别为0.05%、0.1%和0.2%,食盐添加量为0.2%的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各组发酵产物的营养品质,筛选出最佳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48 h累积产气量I组与K组差异极显著(P0.01),与A、D、F组差异显著(P0.05);G组显著高于K组56.03%(P0.05);其他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I组可消化有机物(DOM)和代谢能(ME)最高,分别为722.40 g·kg~(-1)和9.75 MJ·kg~(-1);各组慢速降解参数(b),I组与K组差异极显著(P0.01),与A、D、F组差异显著(P0.05);G、H组与K组差异显著(P0.05);各组快速降解参数(a)、产气速率(c)差异不显著;H组氨态氮浓度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K组与D和F组差异不显著(P0.05);H、I组可溶性糖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H组显著高于B组44.06%、K组31.23%,K组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H值、乳酸和微生物蛋白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H组的总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最高,为100.31 mmol·L~(-1),显著高于除G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乙酸和丁酸浓度也最高,显著高于除G和I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丙酸浓度则为G组最高,显著高于除H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同时,其乙酸/丙酸(A/P)最低,显著低于A、B、C和K组(P0.05)。通过对棉秆与甜菜渣混合发酵产物隶属函数分析及综合价值排序得出各组隶属函数平均值分别为I组(0.719)H组(0.692)F组(0.595)G组(0.591)C组(0.407)E组(0.400)B组(0.395)K组(0.374)D组(0.307)A组(0.243)。综上,以干物质基础棉秆与甜菜渣比例50∶50,添加尿素0.1%,复合菌液0.2%,食盐0.2%的I组,其混合发酵产物的体外产气量最高,可消化有机物和代谢能最大,乙酸和丁酸浓度较高,发酵组合综合价值排序最高,为最佳发酵组合,可作为饲喂反刍动物的粗饲料。  相似文献   

3.
通过体外产气法研究了生石膏对瘤胃发酵、甲烷生成及微生态的影响。按单因子试验设计,在底物中分别按其干物质的0(对照组)、1.25%(低水平组)、2.5%(高水平组)添加生石膏,每个组设4个重复,进行24h体外发酵培养。结果显示,随生石膏添加水平升高,乙酸与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乙酸与丙酸的浓度比、12和24h产气量、氢的生成量及甲烷菌数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降低,而丙酸占总挥发性脂肪酸的比例与原虫数量极显著(P0.01)升高;生石膏添加会显著(P0.05)或显著(P0.01)降低12和24h甲烷产量,而高水平添加会显著(P0.05)降低丙酸浓度与乙酸占总挥发性脂肪酸的比例。结果表明,生石膏可通过减少氢的供应量和抑制甲烷菌生长而降低体外甲烷产量,同时会促进原虫增殖,致使2种添加水平的相对甲烷抑制潜势没有显著(P0.05)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采用体外产气法研究饲粮中蒸汽压片玉米替代比例对牦牛体外瘤胃发酵参数及甲烷产量的影响。体外培养底物精粗比为7∶3,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设置11个组,蒸汽压片玉米替代精料中玉米的比例分别为0(对照组)、10%、20%、30%、40%、50%、60%、70%、80%、90%、100%,每组3个重复。发酵48 h后,测定总产气量、甲烷产量及培养液pH、氨态氮(NH_3-N)及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结果表明:1)随着精料中蒸汽压片玉米替代比例的增加,24和48 h总产气量、产气速率、干物质降解率(DMD)均有上升趋势,100%蒸汽压片玉米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0%蒸汽压片玉米组瘤胃培养液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丙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培养液乙酸含量和乙酸/丙酸(A/P)、NH_3-N含量显著降低(P0.05),对pH无显著影响(P0.05)。2)随着蒸汽压片玉米替代比例的增加,甲烷产量均有下降趋势,100%蒸汽压片玉米组甲烷产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蒸汽压片玉米100%替代精料中玉米可显著降低甲烷产量,提高瘤胃液TVFA含量,降低A/P,具有较好的瘤胃发酵效果。  相似文献   

5.
《畜牧与兽医》2017,(6):32-38
本试验利用体外瘤胃发酵技术,研究玉米秸秆青贮饲料(CS)与谷草(MS)的组合效应(AE)。将玉米秸秆青贮饲料与谷草以100∶0,80∶20,60∶40,50∶50,40∶60,20∶80,0∶100的比例进行组合,结合二者之间24 h、48 h、72 h产气量和瘤胃发酵特性及其组合效应,筛选出玉米秸秆青贮饲料与谷草的最优组合(BCM)。结果表明,1)体外发酵同一时间点的不同比例组合中,CS∶MS比例为80∶20的产气量(GP)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比例组合(P0.05或P0.01);发酵24、48和72 h的干物质消失率(DMD)在CS占80%时最高,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组合(P0.05或P0.01);发酵24、48和72 h的氨态氮(NH_3-N)浓度和微生物蛋白(MCP)产量均以CS∶MS为80∶20时最大(P0.05或P0.01),然后随CS比例的减少而逐渐降低。2)发酵24 h、48 h和72 h,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浓度均以CS∶MS为80∶20时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组合(P0.05或P0.01)。3)CS∶MS为80∶20时的多项组合效应指数(MFAEI)高于其他比例组合,分别为AE_(24 h)1.09、AE_(48 h)0.95和AE_(72 h)0.68。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和谷草比例为80:20的组合最有利于瘤胃发酵。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氨化稻草及精组比例对体外发酵产气规律的影响。以2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西门塔尔牛作为瘤胃液供体,以未氨化、4%尿素和6%尿素氨化的稻草为粗饲料,分别与精料混合料配制成6种比例日粮,其中精料与粗饲料的比例为0∶100、20∶80、40∶60、60∶40、80∶20、100∶0。采用体外产气法测定各种日粮体外发酵的产气规律。结果表明:同一尿素氨化水平下,随着精料比例增加,产气量显著增加(P<0.05),并且精料∶粗料为100∶0组极显著高于0∶100组(P<0.01);不同尿素氨化水平下,精料∶粗料为40∶60时,4%尿素氨化组48 h产气量显著高于未氨化组(P<0.05),并且高于6%氨化组,而精料∶粗料为0∶100、20∶80、60∶40、80∶20、100∶0时,3种尿素氨化水平产气量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使用4%尿素对稻草进行氨化处理、日粮精料∶粗料为40∶60时,日粮的可消化性最好。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啤酒糟不同比例替代豆粕对水牛体外瘤胃发酵特性和甲烷生成的影响.采用压力读取式体外产气系统进行体外瘤胃发酵,啤酒糟分别以0、25%、50%、75%和100%(风干基础)替代发酵底物中的豆粕.测定培养72 h内产气量变化、培养24 h后可消化有机物含量、代谢能、氨态氮浓度、微生物蛋白质浓度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以及24 h甲烷产量变化.结果表明:1)72 h累积产气量、可消化有机物含量和代谢能均随啤酒糟替代比例的增加而呈降低趋势;72 h累积产气量0组、25%组、50%组显著高于75%组(P<0.05),极显著高于100%组(P<0.01).2)氨态氮浓度25%组最高,极显著高于50%组和75%组(P<0.01);微生物蛋白质浓度0组最高,极显著高于75%组(P<0.01),显著高于100%组(P<0.05).3)25%组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最高,显著高于75%组和100%组(P<0.05).4)6 h 0组、25%组和50%组甲烷产量显著低于75%组(P<0.05);12 h 75%组和100%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24 h 75%组和100%组显著高于50%组(P<0.05),极显著高于0组和25%组(P<0.01).综合而言,啤酒糟作为水牛蛋白质饲料以0~50%替代豆粕对体外瘤胃发酵特性和甲烷生成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旨在探讨不同精粗比小麦秸/氨化小麦秸基础日粮中苜蓿的补饲水平对饲粮组合效应的影响。本试验共设6个精粗比(Concentrate∶Roughage,C∶R)(70∶30、60∶40、50∶50、40∶60、30∶70、20∶80)和4个苜蓿水平(Alfalfa)(0%、10%、20%、30%)。小麦秸/氨化小麦秸与苜蓿干草为粗饲料部分。采用体外产气法测定不同精粗比下48个饲粮组合(24个小麦秸组和24个氨化小麦秸组)和4种饲料分别培养2、4、6、9、12、24、36、48、72、96h的产气量,并通过24h产气量和各组合的加权估算值计算出饲粮组合效应值。结果表明:1)在小麦秸基础日粮中各组合的组合效应值,C∶R为70∶30时,20%苜蓿组极显著高于30%、10%、0组(P0.01),30%苜蓿组极显著高于10%、0组(P0.01),10%苜蓿组极显著高于0组(P0.01);C∶R为50∶50时,30%苜蓿组极显著高于10%组(P0.01),显著高于0组(P0.05);C∶R为40∶60时,30%苜蓿组极显著高于0组(P0.01),10%、20%苜蓿组显著高于0组(P0.05)。2)在氨化小麦秸基础日粮中各组合的组合效应值,C∶R为70∶30时,30%、10%苜蓿组显著高于0组(P0.05);C∶R为60∶40时,10%苜蓿组显著高于30%组(P0.05);C∶R为50∶50时,10%、20%、0苜蓿组极显著高于30%组(P0.01);C∶R为40∶60时,0苜蓿组显著高于20%组(P0.05)。结果显示,氨化小麦秸基础日粮比小麦秸基础日粮补饲更少比例的苜蓿(前者为10%,后者为30%与20%)就可以达到正组合效应,有利于节约优质苜蓿干草资源。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玉米秸秆青贮(CSS)与红薯秧(SPV)间的组合效应,试验采用体外产气装置,选择7个不同的玉米秸秆青贮与红薯秧组合比例进行48 h体外发酵,发酵结束后对发酵指标、产气量以及组合效应指数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比例玉米秸秆青贮与红薯秧组合后,各组间干物质消化率、微生物蛋白、挥发性脂肪酸和产气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 05或P0. 01);除pH值外,各处理试验指标均随红薯秧添加比例的增加而呈现升高的趋势,其中玉米秸秆青贮∶红薯秧为50∶50时达最大值。说明玉米秸秆青贮与红薯秧的适宜组合比例为50∶50。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通过体外培养,研究在精粗比为30:70(偏粗型)日粮类型条件下,不同大豆油添加水平对产气量、甲烷产量、pH值和纤维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大豆油添加水平的提高,产气量和甲烷产量逐渐降低,且各添加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H值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各添加水平在不同培养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均上升,其中添加量为4%和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添加量为8%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培养24 h后.纤维降解率的抑制潜力8%水平最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其次是6%的添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2%和4%添加水平对纤维降解率的抑制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产气量、pH值和纤维降解率综合考察大豆油对瘤胃体外发酵和产气的影响,本试验得出大豆油的最适添加量为4%.  相似文献   

11.
用气相色谱法比较了放牧条件下各主要季节及舍饲条件下牦牛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VFA)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总酸(TVFA)以青草期为最高,各期之间均呈高度显著差异(P<0.01),排列顺序为:青草期>舍饲期>枯黄期>枯草期;丙酸仍以青草期高于其它三组(P<0.01),舍饲期丙酸与桔黄期比较无差异(P>0.05),但均高于枯草期(P<0.01);乙酸/丙酸比例,虽然青草期显著高于舍饲期(P<0.01),但发酵类型变化不大。冬季采食量不足是造成 TVFA 下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甘草提取物对绵羊瘤胃体外发酵及甲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甘草提取物对绵羊瘤胃体外发酵及甲烷产量的影响。选择3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卡拉库尔羊作为瘤胃液供体,通过体外产气法进行甘草提取物添加水平的筛选试验。以绵羊基础饲粮为底物,其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0.5%、1.0%、3.0%、5.0%、7.0%的甘草提取物,分别培养6、9、12、15、18、21、24 h,研究其对瘤胃发酵参数(产气量、培养液pH、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氨态氮浓度及甲烷产量)的影响,并应用多项指标综合指数进行评定。结果表明:24 h发酵结束时,5.0%组、7.0%组的产气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甘草提取物对培养液pH和氨态氮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组乙酸、丙酸浓度(除0.5%组21 h)均低于对照组;发酵24 h结束时,7.0%组甲烷产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多项指标综合指数1.0%组>0.5%组>7.0%组>3.0%组>5.0%组。结果显示:本试验条件下,添加1.0%甘草提取物最有利于体外发酵。  相似文献   

13.
《养猪》2015,(5)
试验旨在研究生猪肥育期饲喂鲜绿菊苣对猪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取160头平均体重(60.9±1.65)kg杜长大肥育猪,随机均分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肥育猪基础饲粮按60~90 kg营养需要配制。对照组饲喂生猪肥育期基础饲粮,10%菊苣组按90%基础饲粮+10%菊苣(按风干量计)饲喂,15%菊苣组按85%基础饲粮+15%菊苣(按风干量计)饲喂,20%菊苣组按80%基础饲粮+20%菊苣(按风干量计)饲喂。试验期56 d。结果显示,屠宰率,10%、15%、20%菊苣组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或极显著降低2.4(P0.05)、4.77(P0.01)、5.66个百分点(P0.01),15%、20%菊苣组都比10%菊苣组显著降低(P0.05);瘦肉率,10%、15%、20%菊苣组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3.09(P0.05)、2.7(P0.05)、3.31个百分点(P0.05),以10%菊苣组最高(61.25%);背膘厚,以对照组最大(3.65 cm),10%、15%、20%菊苣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极显著降低17.26%(P0.01)、22.19%(P0.01)和25.75%(P0.01),20%菊苣组与10%菊苣组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眼肌面积4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滴水损失,10%、15%、20%菊苣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显著减少20.66%(P0.05)、23.75%(P0.05)和19.95%(P0.05);粗蛋白质含量,10%、15%菊苣组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4.14%(P0.05)和1.99%(P0.05),以10%菊苣组最高(21.38%);肌内脂肪含量,10%、15%、20%菊苣组分别极显著高于对照组0.82(P0.01)、1.01(P0.01)、0.95个百分点(P0.01);肌苷酸,10%、15%、20%菊苣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显著或极显著提高13.87%(P0.05)、17.22%(P0.05)和23.25%(P0.01);肉色、大理石纹、p H 3个肉质指标4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表明使用鲜绿菊苣一定比例替代基础饲粮饲喂肥育猪,不影响猪生长体重,显著提高瘦肉率,提高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极显著降低背膘厚,显著降低肌肉滴水损失,极显著提高肌内脂肪含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肌肉肌苷酸含量,综合衡量使用鲜绿菊苣3个处理组间屠宰性能和肉质相关指标并结合实际生产效益,肥育猪饲喂鲜绿菊苣替代比例以10%为最佳。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应用固态发酵技术改善香蕉茎叶粉养分组成的工艺参数及鹅对其养分的利用率。选择米曲霉和产朊假丝酵母作为发酵菌种,逐步探究5个因素(单菌种发酵、硫酸铵添加量、米曲霉和产朊假丝酵母接种比例、混合菌液接种量)对发酵后香蕉茎叶粉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利用正交设计筛选最优发酵温度、底物水分和发酵时间的组合。结果显示:米曲霉和产朊假丝酵母单独发酵均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发酵后香蕉茎叶粉的粗蛋白质含量(P0.05或P0.01)。添加硫酸铵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发酵后香蕉茎叶粉的真蛋白质含量(P0.05或P0.01),其中添加2%硫酸铵组的真蛋白质含量最高。米曲霉∶产朊假丝酵母接种比例为2∶1的处理发酵后香蕉茎叶粉的蛋白质净增加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比例为1∶1、1∶3和3∶2的处理(P0.05或P0.01)。正交试验结果显示,以4%的接种量、接种比例为2∶1(米曲霉∶产朊假丝酵母)、2%的硫酸铵添加量,在基质水分为50%,30℃的环境下发酵4 d效果最佳。经过该工艺发酵后的香蕉茎叶粉粗蛋白质含量提高了33.82%,氨基酸分析结果显示,除赖氨酸和精氨酸外其余的15种氨基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马冈鹅的代谢试验结果显示,发酵后香蕉茎叶粉中的粗蛋白质利用率提高了52.66%,极显著高于发酵前(P0.01);此外,代谢能和能量利用率也都略有提高(P0.05)。由此可见,经过该发酵工艺发酵后的香蕉茎叶粉营养价值不仅得到了改善,也促进了鹅对其养分的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不同水平发酵豆粕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及对粪中有害菌和pH的影响。该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设5个组,分别添加0%、5%、10%、15%、10%(风干)的发酵豆粕。试验选用300头健康状况良好的三元杂断奶仔猪,体重在17 kg左右,随机分为5组,每个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猪。试验预饲期5 d,正饲期28 d。试验结果表明:生长性能方面,试验2、3组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试验2组料重比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腹泻率也最低,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3、4组的采食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P0.05)。粪中大肠杆菌试验2、3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2、3组粪中的沙门氏菌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4组(P0.05);p H方面,试验3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各指标,在断奶仔猪生产添加的日粮中以10%发酵豆粕效果最佳;湿的发酵豆粕的应用效果要优于风干发酵豆粕。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饲粮中苏氨酸水平对越冬前期梅花鹿仔鹿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选择20只健康、6月龄雄性梅花鹿,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4组梅花鹿限量饲喂4种不同饲粮,通过补充过瘤胃赖氨酸、过瘤胃蛋氨酸和过瘤胃苏氨酸,使各组饲粮赖氨酸、蛋氨酸水平相同,均分别为0.63%、0.18%,苏氨酸水平分别为0.55%(Ⅰ组)、0.47%(Ⅱ组)、0.53%(Ⅲ组)、0.58%(Ⅳ组)。此外,Ⅰ组(对照组)饲粮为蛋白质水平为15.15%的高蛋白质饲粮,试验组(Ⅱ组、Ⅲ组和Ⅳ组)饲粮为蛋白质水平为13.46%的低蛋白质饲粮。预试期为15 d,正试期45 d。结果显示:1)对照组和Ⅱ组末重显著高于Ⅳ组(P0.05);Ⅳ组平均日增重(ADG)极显著低于其他组(P0.01);Ⅳ组料重比(F/G)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Ⅱ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和Ⅲ组(P0.01)。2)Ⅳ组粗脂肪消化率极显著低于Ⅱ组(P0.01)、显著低于Ⅲ组(P0.05);对照组中性洗涤纤维(NDF)消化率显著低于Ⅱ组(P0.05);对照组能量消化率极显著低于Ⅱ组(P0.01);Ⅱ组钙消化率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Ⅳ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和Ⅲ组(P0.01);Ⅱ组磷消化率极显著高于Ⅳ组(P0.01)、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Ⅲ组(P0.05)。3)Ⅱ组蛋氨酸和苏氨酸消化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Ⅳ组(P0.01)、显著高于Ⅲ组(P0.05);Ⅱ组天冬氨酸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对照组丝氨酸消化率极显著低于其他组(P0.01);对照组谷氨酸消化率极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P0.01);对照组酪氨酸消化率显著低于Ⅱ组(P0.05);对照组脯氨酸消化率极显著低于Ⅱ组(P0.01)、显著低于Ⅲ组(P0.05)。由此得出,在饲粮赖氨酸、蛋氨酸水平相同的条件下,饲喂蛋白质水平为13.46%、苏氨酸水平为0.47%的低蛋白质饲粮的梅花鹿仔鹿的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与饲喂蛋白质水平为15.15%、苏氨酸水平为0.55%的高蛋白质饲粮的梅花鹿仔鹿相当。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通过体外产气法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沙棘黄酮对绵羊体外产气量、瘤胃发酵参数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分为6组,以精粗比为60∶40的育肥羊全混合日粮为发酵底物,各组分别添加0(对照)、0.1%、0.2%、0.3%、0.4%和0.5%的沙棘黄酮。体外发酵24 h后,测定产气量、瘤胃发酵参数和瘤胃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3%、0.4%和0.5%沙棘黄酮显著提高了各时间点产气量(P0.05),且在沙棘黄酮添加水平为0.5%时产气量均达到最大值。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3%和0.4%沙棘黄酮显著提高了干物质降解率、有机物降解率和代谢能(P0.05),且均在沙棘黄酮添加水平为0.3%时达到大值;但0.5%组有机物降解率和代谢能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3)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沙棘黄酮对发酵液pH和氨态氮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0.4%组和0.5%组的发酵液微生物蛋白质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0.3%组发酵液甲烷产量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0.1%组、0.2%组和0.5%组(P 0.05)。4) 0.3%组发酵液乙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0.1%组(P 0.05),0.3%组发酵液丙酸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0.3%组发酵液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0.1%组(P0.05)。5)0.4%组和0.5%组的发酵液中白色瘤胃球菌、黄色瘤胃球菌、原虫、产甲烷菌和总菌数量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综上所述,沙棘黄酮可以改善绵羊体外发酵,抑制甲烷产生。本试验条件下,沙棘黄酮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3%。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与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对延边黄牛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与气体组成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多因子试验设计,研究在不同精粗比日粮(C∶F=8∶2、5∶5及2∶8)中添加PUFA对延边黄牛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发酵液p H,2∶8组在各培养时间点均高于其他2组。6 h时2∶8组与8∶2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且与5∶5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12 h时2∶8组较其他2组,差异极显著(P0.01);发酵液氨氮质量浓度(NH3-N),在各培养时间点,2∶8组均高于其他2组,且与其他2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发酵液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与丙酸浓度,12 h时2∶8组与8∶2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2∶8组瘤胃液TVFA与丙酸浓度极显著下降(P0.01);发酵液丁酸浓度,6及12 h时2∶8组瘤胃液丁酸浓度下降,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12 h时5∶5组与8∶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发酵液丁酸/丙酸浓度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2∶8组的甲烷、CO2及H2生成量最少。6 h时2∶8组甲烷产生量较其他2组差异极显著(P0.01)。6及9 h时2∶8组H2产生量与其他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添加PUFA时,精粗比为8∶2、5∶5和2∶8的日粮组中,2∶8组最适合瘤胃微生物发酵。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研究复合益生菌发酵全价料对Z型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各脏器指数、血清生化指标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择1日龄公雏鸭4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试验Ⅰ组、Ⅱ组、Ⅲ组)分别用复合益生菌发酵全价料替代干物质的7%、14%、21%的基础日粮进行饲喂,预饲期3 d,正试期4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全期平均日增重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料重比Ⅱ组和Ⅲ组极显著下降(P0.01);LDL-C含量试验Ⅱ组极显著下降(P0.01),Ⅲ组呈显著下降(P0.05);TG、AST含量试验组极显著下降(P0.01);UA含量试验Ⅱ组和Ⅲ组极显著降低(P0.01);血清GH、INS和IGF-1含量试验组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粗蛋白和淀粉的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日饲喂成本分别下降了12.90%、9.68%和8.06%,增重收益分别增加了16.13%、22.58%和12.90%。综合分析,Z型鸭日粮中添加14%复合益生菌发酵全价料可促进营养物质消化吸收,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探索2种类型底物下添加不同水平白藜芦醇(RES)对体外产气和发酵参数的影响,为合理应用天然植物提取物调控反刍动物瘤胃发酵提供依据。选取3只体况良好的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杜寒杂交肉用公羊作为瘤胃液供体。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在2种类型底物[精粗比分别为68∶32(高精料)和28∶72(高粗料)]中分别添加0、7.7%、14.3%和25.0%(干物质基础)的RES进行体外产气试验。分别在体外发酵0、2、4、8、12、16、24 h时记录产气量,计算产气参数;在发酵24 h后测定发酵液pH和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在2种类型底物[精粗比分别为68∶32(高精料)和28∶72(高粗料)]条件下添加14.3%的RES进行RES体外降解试验,分别在发酵0、12和24 h时检测发酵残余物中RES及其代谢产物浓度。结果显示:1)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2种底物的产气量均增加。高精料条件下,随RES添加水平的升高,24 h产气量、产气速率均呈线性降低(P0.05),但各产气参数在高粗料的各RES添加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高粗料条件下,随着RES添加水平的升高,发酵液pH无显著变化(P0.05);各RES添加组发酵液中乙酸摩尔比例以及总VFA浓度和乙酸/丙酸在发酵12和24 h时均显著低于未添加RES组(P0.05),丙酸摩尔比例显著高于未添加RES组(P0.05);发酵液中丁酸摩尔比例在发酵12 h时表现为14. 3%和25. 0%RES组显著低于未添加RES组(P 0.05),在发酵24 h时表现为各RES添加组显著低于未添加RES组(P0.05)。高精料条件下,随着RES添加水平的升高,在发酵12 h时,14.3%和25.0%RES组发酵液pH均显著高于未添加RES组(P0.05);在发酵24 h时,各RES添加组发酵液pH均显著高于未添加RES组(P 0.05);各RES添加组发酵液乙酸摩尔比例在发酵12 h时均显著低于未添加RES组(P0.05),在发酵24 h时14.3%和25.0%RES组显著低于未添加RES组(P0.05);各RES添加组发酵液丙酸摩尔比例在2个发酵时间点均显著高于未添加RES组(P0.05);各RES添加组发酵液丁酸摩尔比例以及总VFA浓度和乙酸/丙酸在2个发酵时间点均显著低于未添加RES组(P0.05)。3)RES在2种类型底物条件下均发生了降解,且在高精料条件下表现出了更强的降解特性,主要降解产物为二氢白藜芦醇(DH-RES)。由本试验结果发现,底物精粗比会影响RES调控体外产气和发酵的效果,高添加水平的RES对体外瘤胃发酵具有一定抑制作用;RES可以在瘤胃环境中降解代谢,且RES及其代谢产物DH-RES在高精料条件下显示出更强的降解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