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盆栽模拟和大田试验研究了残膜量对土壤物理性状及不同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的残留地膜对土壤环境有较大影响,可使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水分移动速度减慢,随着残留地膜量的增加,小麦、玉米和棉花的生长发育均受到严重影响,小麦产量降低0.8%~22.1%,玉米籽粒产量降低2.1%~27.5%,棉花产量降低1%~7.5%.  相似文献   

2.
将普通清水烧开,待其沸腾5分钟左右,然后加盖晾至室温,用于浸泡麦种,可使小麦发芽早,出苗快,成熟期提前10天左右,增产15%;浸泡棉花种可使棉花增产12%左右;马铃薯现蕾后,用凉开水连喷3次,可使单株产量增加8%~10%;大白菜生长期喷洒凉开水,能抑制脱帮的黄叶;在小麦灌浆期每667m2喷50 kg凉开水,也有明显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3.
抗虫棉生长中后期对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影响颇大。根据近5年的栽培实践,我们总结出了“三要”“三不要”高产栽培技术,可使棉花提高单产18.1%~30.7%,至少提高一个品级,收益增加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4.
<正> 棉花桔、黄萎病是国内植物检疫对缘,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一般可使棉花减产20~30%,严重的造成绝收,对棉花产量影响很大.近年来我省南阳、安阳、扶沟、荥阳、尉氏等县,采用的地膜覆盖植棉新技术,经实践证明是一项防病增产措施.睢县唐庄公社1981年棉花枯、黄萎病发病株率为26%,1982年采用地膜覆盖,发病株率下降到1.1%,而不覆盖地膜的发病率为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红壤旱地上以棉花为主体的间作系统的优势机理,采取随机区组大田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棉花单作(CK)、棉花间作花生、棉花间作玉米、棉花间作甘薯、棉花间作大豆,研究了间作对棉花产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种植相比,棉花间作可显著提高棉花皮棉产量,2015~2016年年均增产22.0%~45.4%;棉花间作可增加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固氮菌数量,增幅分别为25.0%~150.0%、57.1%~100.0%、22.2%~44.4%和85.7%~150.0%;还可以显著增加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增幅分别为23.3%~53.3%、5.4%~32.4%和30.0%~90.0%。棉花产量除与土壤细菌数量呈极显著相关外,与土壤中其他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之间均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抗虫棉的中后期正值其生长的蕾期—花铃期—吐絮收获期,田间管理技术的高低,对棉花产量和品质影响大,根据五年来的栽培实践,我们总结出了“三要二不要”管理技术,可使棉花提高产量18.1%~30.7%,至少提高一个品级,增加收益明显。现将技术概述如下。三要一要除掉首蕾。棉花的首蕾  相似文献   

7.
<正>1.施肥灭虫。棉花嫩头上的腺毛分泌的草酸对棉铃虫蛾具有引诱作用。在棉铃虫成虫发生期,用1%~2%过磷酸钙浸出液作叶面喷肥,可使草酸变为草酸钙而失去对棉铃虫的引诱力。这样,一般能使棉田落卵量下降33.3%~74.4%。  相似文献   

8.
研究二氧化氯对多年重茬地农作物生产以及马铃薯组培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氧化氯具有较好的杀菌消毒作用,可使棉花枯萎病发病率比对照降低36个百分点,增产32%;黄瓜和芹菜的病苗率降低18~28个百分点,增产13.5%~19.2%;马铃薯组培苗成活率提高4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新湖农场每年种植棉花近1.8万公顷,随着棉花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有机肥料还田却相应减少,主要依靠化肥来提高棉花产量,全场每年使用化肥量1.5万吨.2000年我场利用奎屯化工厂生产的尿素增效剂在棉花生产中试用近0.3万公顷.尿素增效剂可使尿素利用率由40%左右提高到52%以上,肥效期由50天左右提高到110天左右,每666.7米2可节省尿素3~5千克.  相似文献   

10.
<正>地膜覆盖对作物有良好的增温保墒、增产增收作用,曾被称为"农田白色革命"。但随之而来的残膜破坏土壤环境,导致作物减产,堆放堵塞沟渠,焚烧污染大气等"农田白色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耕地质量,造成作物大幅度减产。棉花重茬覆膜种植5—7年,每667平方米土壤中残留为8.7千克。当土壤中残膜含量为3.9千克/667平方米时,可使棉花减产10%~15%,花生减产15.7%,蔬菜减产15%~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