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淮香粳15号是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水稻新品种。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水稻新品种淮香粳15号的生产特性,利用2011、2012年江苏省水稻晚粳迟播区域试验资料,通过t检验、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等方法,分别对淮香粳15号及对照品种(南粳44、武运粳23)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淮香粳15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均明显地优于对照品种,综合性状优良,是一个较为理想的高产迟熟中粳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验证省新审(包括国审)部分新品种和进入江苏省生产试验的粳稻新品种在大丰市的综合性状表现,进一步了解新品种在大丰市的适应性、丰产性,稳产性,为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对9个水稻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淮稻5号"、"泗稻12"、"泗稻09-61"、"华粳7号"、"镇稻14"等品种稳产性、丰产性、抗病性都很突出,生产潜力大,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全面了解水稻新品种盐粳16号的高产性和稳产性,以2013年江苏省中熟中粳区域试验结果为依据,通过对盐粳16号和镇稻88(CK)在产量、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和回归系数等方面分别进行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盐粳16号具有较高的丰产性、稳定性,且适应种植范围广,是一个具有较高推广价值和超高产潜力的水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利用宁夏2016—2018年水稻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数据,对水稻新品种宁粳58号进行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宁粳58号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均优于宁粳41号(CK),增产潜力大,综合性状优良,可在宁夏稻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优质高产抗病水稻新品种泗稻785高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全面详细了解水稻新品种泗稻785的丰产性能,以2011年江苏省淮南迟播组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结果为依据,通过对泗稻785和对照品种徐稻3号产量、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和回归系数分别进行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比较分析,表明泗稻785丰产性能高,稳定性能好,适应范围广,是一个理想的具有推广价值的极具超高产潜力的水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江苏里下河北部地区15个水稻新品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剑波  许美刚  刘泽华  于莎  王宜春 《农技服务》2012,29(5):521-522,524
为筛选适于宝应县生态气候条件和生产水平的高产、优质、多抗主导水稻新品种,引进15个粳稻新品种(系),采用秸秆全量还田机插栽培技术组织大区种植展示试验。结果表明:迟熟中粳宁粳5号、武运粳24、镇稻14、淮稻13和中熟中粳连粳9号、连粳10号等品种有较好的丰产性和适应性,可进一步扩大示范。  相似文献   

7.
连粳12号是以镇稻88作母本、淮稻7号早熟系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连续8代系谱选择育成的常规中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优点,于2014年6月通过江苏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用于江苏淮北、山东鲁南、河南沿黄稻区中上肥力地区作中粳稻种植。本文介绍连粳12号的选育经过及特征特性,总结其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2007—2009年江苏省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为分析资料,对连粳7号产量构成要素及丰产性、稳产性、广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连粳7号穗粒结构协调,产量构成因素中每公顷穗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连粳7号稳产性好,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年度间变异小,对外界条件的缓冲协调能力强;连粳7号适应性广,增产点率73.7%,大部分试点的产量均在9000 kg/hm2以上,连续2年均是参试品种(系)中产量变异度最小的。连粳7号是一个高产、稳产、丰产性好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具有较好的广适性,增产潜力大,适宜在江苏省淮北地区及山东省南部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9.
宁夏水稻区试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宁夏水稻晚熟组区试品种(组合)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表明,401A/253组合丰产性最好,适应性最强,比对照品种宁粳9号增产8.34%,其余品种的丰产性和适应性均不如对照。  相似文献   

10.
华粳7号于201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稻201010),由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以武育粳3号与镇稻88配组,于2004年育成,属迟熟中粳稻品种,并作为该公司今年隆重推出的水稻新品种。该品种抗条、抗倒,产量高,熟期早,米质优,适宜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镇稻 99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用镇稻 88作母本、武育粳 3号作父本杂交配组 ,经连续多代定向选育而成的粳稻新品种。经多年试验试种 ,均表现成熟早、品质优良、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广、稳产性好、容易脱粒等特点。 2 0 0 1年 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产量表现1998年在镇江市组织中粳品种多点试验 ,5个试点 ,平均亩产 5 83.5 kg,比武育粳 3号亩产5 6 8.5 kg,增产 2 .6 % ,早熟 5 d。 1999年徐州市区试 ,平均亩产 6 6 0 .5 kg,比对照早丰九号增产5 .2 % ,居 6个参试品种之首。 1999年、2 0 0 0年在江苏省淮北片…  相似文献   

12.
苏种 《农家致富》2012,(8):24-25
一、镇稻15号审定编号:苏审稻201116。来源与类型:原名"镇稻661",由江苏丰源种业有限公司和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以镇稻88//武运粳7号/96H061,于2005年育成,属早熟晚粳稻品种。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1.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1)产量水平。2008~2009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28.5公斤,较对照  相似文献   

13.
《农家致富》2012,(6):24-25
镇稻11号原名镇稻413,由江苏省镇江农科所以镇稻88/武运粳8号杂交而成的早熟晚粳稻品种,适宜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2010年2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苏审稻201015),同时获得国家新品种保护  相似文献   

14.
苏种 《当代农业》2011,(5):24-26
一、连粳7号 审定编号:苏审稻201008。来源与类型:原名“连05-45”,由连云港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镇稻88×中粳8415)F3为母本,(中粳川-2×武育粳3号)F1为父本杂交,于2005年育成,属中熟中粳稻品种.适宜江苏省淮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科技》2004,(5):29-29
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徐稻三号”中国农科院甘薯研究所育成的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徐稻3号”,2003年通过了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经过2000~2001两年江苏省区试,增产显著,居于参试品种首位。平均亩产667.34千克,比对照品种“泗稻9号”、“镇稻88”分别增产19.  相似文献   

16.
华粳5号(原名华粳14018)系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选育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2005年2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苏审稻200505。该品种2006年被江苏省确定为省水稻良种补贴品种。华粳5号在我省种植表现为高产稳产、优质、抗倒等特点。泗阳县2004年引进试种,平均产量9694.5kg/hm2;2005年特殊的自然灾害(秧田期灰飞虱大发生,拔节孕穗后低温连阴雨)平均产量8275.5kg/hm2,较全县平均单产增加10%。1特征特性1.1高产稳产2003~2004年参加江苏省区试,2年平均产量8886kg/hm2,与对照镇稻88相当;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487.5kg/hm2,比…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江苏农垦近3 a大面积种植主栽水稻品种的适应性和产量稳定性,在新洋和东辛共选择20个主栽水稻品种进行连续3 a的品比试验,利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AMMI模型等方法对品种的稳产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综合产量构成因素,新洋点盐城南片地区宜选择水稻品种有淮稻5号、华粳8号、盐粳16、南粳9108、华粳5号、苏垦118;适宜东辛点种植的稳定性好、产量高的水稻品种有华粳5号、临稻16、苏秀867、连粳7号。  相似文献   

18.
在湖南的长沙、常德市鼎城区、湘乡市、邵阳县、洞口县5个试验地点对武运粳7号、南粳44、常优2号等14个通过全国或江苏省审定的粳稻品种(组合),进行了引进品种的生态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武育粳20号、镇稻13号、南粳46等品种表现产量较高,适应性好,可进行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9.
连粳 3号 (原名连 97- 1 )是 1 994年连云港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从豫粳 6号变异单株中 ,经系统选育而成的 1个水稻新品种。该品种集优质、高产、抗病为一体 ,1 999年参加江苏省水稻品种淮北区域试验 ,因品质表现突出 ,破格参加 2 0 0 0年淮北水稻生产试验。2 0 0 1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审定并定名。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徐州市及淮安市示范种植 ,综合表现较好 ,尤其适宜作为优质米开发应用。1 特征特性1 .1 产量1 999~ 2 0 0 0年在江苏省中粳稻淮北组区域试验中 ,两年平均亩产 6 2 7.5kg,产量变幅为 536 .3~ 6 99.5kg,比泗稻 9号…  相似文献   

20.
水稻新品种连粳7号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粳7号是江苏徐淮地区连云港农业科学研究所以(镇稻88×中粳8415)F3为母本、(中粳川-2×武育粳3号)F1为父本杂交,于2005年育成的中熟中粳稻品种.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特别对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抗性较好;适宜手插、机插、直播等多种方式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