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介绍了高地隙喷杆喷雾机应用于水稻病虫害防治的试验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应用高地隙喷杆喷雾机开展病虫害防治,具有作业效率高、节约人工等特点,足量用药情况下防治效果佳。水稻拔节孕穗期选对药种、用足药量,防治纵卷叶螟、纹枯病的效果稳定在95%以上;对稻飞虱防治效果一般,主要原因是施药时虫龄偏大,田间群体大,雾滴细,到达稻株基部药液偏少。以压苗株数推算压苗造成的产量损失较少。  相似文献   

2.
3WYTZ1200-18高地隙自平衡喷杆喷雾机,能解决目前国内机具离地间隙过低、喷雾效果欠佳、喷杆自动平衡不稳定、自动化水平差等问题。研究分析了高地隙喷杆喷雾机主要技术参数(喷雾压力、作业速度等)对喷雾效果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探究各因素的影响规律,寻找在不同工况下喷雾机最佳工作状态的各主要技术参数组合,对比分析了高地隙自平衡喷杆喷雾机对农作物的损伤程度及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水稻是病虫草害产生最频繁、防治次数最多以及劳作量最大的农作物之一。引进和试验"高地隙自平衡喷杆植保机械化技术装备",其目的是解决水稻后期和高秆作物的植保和撒肥作业的问题;同时也可以解决采用农业航空作业成本高,且喷雾质量不适应稻麦防病治虫需要。一、项目基本情况1.实施地点选取田块条件较好、农机技术和装备发展水平较高的连云港市东辛农场和连云港市农委良繁中心农场作为试验地点。其中,东辛农场  相似文献   

4.
大田蔬菜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缺乏大田蔬菜地高效施药机具的现状,研制出一种小型、高效、安全的防治大田蔬菜与水稻病虫草害的轻便型自走式高地隙喷杆喷雾机。该机具集成高地隙自走式底盘、喷雾系统、机电液中央控制系统,自走式底盘主要由机架、动力系统、行走转向系统以及液压系统几个方面组成。该机具四轮驱动、四轮转向、行驶稳定、转向灵活、适应性强,喷杆前置、药箱后置,保证了整机重心平衡,采用电动推杆实现喷杆的折叠,减轻了喷杆质量,作业效率高,不仅满足大田蔬菜施药农艺要求,还可应用于水田施药作业。  相似文献   

5.
正为解决水稻后期和高秆作物的植保和撒肥作业的问题,提高连云港市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推动连云港市农业生产和现代农业快速发展。连云港市农机试验推广站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开展了高地隙自平衡喷杆植保机械化技术装备试验研究,进行了大型自走式喷雾机防治水稻田病虫与人工防治的防效对比试验。1试验目的为了鉴定大型自走式喷雾机在生产中的实际操作应用,以期进一步观察并了解其喷药对水稻稻飞  相似文献   

6.
大型自走式喷雾机喷杆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是田间施药机械的主要机型,而喷杆是实现喷雾稳定作业的关键机构。近年来,为提高高地隙自走式喷雾机喷杆的精准施药水平,喷杆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喷杆减振、平衡技术日趋成熟。本文阐述了喷杆的平面、三角形立体和梯形立体等3种桁架结构,分析国内外自走式喷雾机喷杆的主要结构参数以及减振装置和智能控制系统的技术现状,概述了喷杆在减振、平衡和位姿检测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据统计20m以上喷幅的喷雾机仅占比6.79%,10~14.9m喷幅占比73.30%,表明国内以小型喷杆为主,大型喷雾机占比小。分析了国内喷杆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我国喷杆的发展趋势,即优化喷杆结构、加强喷杆系列产品开发、设置多级多点减振机构、提高自平衡控制水平、实现位姿智能监测调整,为我国喷杆进一步的结构优化和性能提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应用与普及适合于高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农业植保机械是解决高秆类作物中后期施药难、施药效果差的重要发展趋势。通过高地隙喷杆喷雾机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提出了高地隙喷杆喷雾机发展的必要性,分析了高地隙喷杆喷雾机应用普及趋势,对应用普及高地隙喷杆喷雾机,促进高地隙植保机械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效宽幅远射程机动喷雾机在水稻生长后期对其进行药液喷洒,测定药液沉积量,分析研究药液在水稻植株上的沉积分布特征以及在稻田的沉积比例。试验研究表明:1)喷洒药液在水稻植株上的沉积分布比例相对较高;2)水稻株叶上部承接药液能力最强;3)新型机具喷洒均匀、穿透性好,在减少施药液量的同时,有效改善水稻中下部药液沉积量。利用高效宽幅远射程机动喷雾机对水稻作物进行试验研究,试验证实:喷枪有效喷幅>12m、施药液量<450L/hm2、作业效率>1.3 hm2h、使用可靠性系数>96.5%、节水省药>30%,是实现我国水稻病虫害防治机械化的理想机具。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喷杆喷雾机底盘较低不能满足玉米中后期植保作业,以及雾滴飘失、农药利用率低等问题,研制了高地隙底盘与风幕式防飘技术相结合的风幕式高地隙喷杆喷雾机。整机主要由驾驶室组件、高地隙静液压底盘、喷杆架组件、喷雾系统和风幕系统等组成,高地隙底盘采用静液压驱动底盘,四轮驱动,四轮转向,龙门式机架最小离地间隙为2 600mm,轮距调节范围为2 280 3 300mm。试验结果表明:有辅助气流较无辅助气流雾滴在玉米整个冠层平均覆盖率提高了57.37%,风幕系统对于增加雾滴在玉米冠层沉积及减少雾滴飘失作用明显。该机具底盘离地间隙高、防飘性能好,可以满足玉米中后期病虫害防治要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南方水稻种植特点的调研并结合农艺要求,确定了水田高地隙喷杆喷雾机的具体工作参数,设计了喷杆喷雾机的传动齿轮箱,包含行走传动齿轮系统和喷施传动齿轮系统,实现了整车的动力合理分配。通过在Pro/E软件中定义设计参数、建立渐开线方程及其他各参数之间的方程,对齿轮箱的直齿锥齿轮和直齿圆柱齿轮进行参数化设计,实现不同参数齿轮模型的自动生成,并进行虚拟装配,提高了设计效率,降低了设计者的劳动量。  相似文献   

11.
果园风送式喷雾机防治效果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明确风送条件下不同农药制剂浓度对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影响,以虫口减退率和病情指数为指标,测试2种农药对梨蚜虫、梨黑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同时利用荧光试剂研究雾滴在冠层内的沉积分布,提出适应风送式施药的药液质量浓度范围。结果表明:果园风送喷雾机行驶速度1 m/s、风机转速1 200 r/min、单侧流量7.2 L/min工作条件下,喷施药液量为0.24 L/棵,比人工喷施减少药量33.3%。风送式喷施0.4 g/L的10%吡虫啉防治梨蚜虫,14 d后防效可以达到人工喷施0.8 g/L农药防治效果,药剂质量为0.096 g/棵,为人工施药的1/3。风送式喷雾防治效果随药液质量浓度增加而提高。风送式喷施0.75 g/L、1.0 g/L、1.5 g/L 3种质量浓度的75%百菌清防治梨黑斑病,第14天防效为46.52%、44.46%、55.63%,防效均显著优于人工喷施1.0 g/L质量浓度的农药。喷施0.75 g/L农药的药剂用量为0.18 g/棵,为人工施药时的1/2。风送式施药雾滴空间分布情况更好,可以参考人工作业减少1/3药液喷施量,同时适当增加药液质量浓度以求达到更好防效,实际喷施药剂量建议为人工作业的1/3~1/2。  相似文献   

12.
针对缺乏水稻、小麦等作物生长中后期病虫害防治、施肥等作业机具的现状,研制开发一种经济、适用的高地隙自走式田间作物管理机。该机集成高地隙自走式底盘、喷杆喷雾及撒肥系统、机电液控制系统于一体,前后轮距可实现无级调节,采用四轮驱动、四轮转向,转向灵活,满足了水旱田作物施药、撒肥的作业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3.
对3WPG-600自走式高地隙喷杆喷雾机防治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的效果进行了测试,并与HH-14型背负式机动喷雾机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背负式机动喷雾机相比,3WPG-600自走式高地隙喷杆喷雾机的雾滴覆盖率明显提高,而且对防治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高地隙喷雾机普遍存在喷杆工作喷辐相对固定、不能够根据实地工作条件进行灵活调节等问题。为此,设计了一种可伸缩式喷杆,喷辐可调,且在设定喷辐后分别固定在内外框架上的喷管可以利用管内药液的压力进行自动对接,并可根据实际的应用环境在一定的范围内选择不同的喷幅进行施药工作。同时,利用三维软件建立模型并运用仿真软件对喷杆进行有限元分析,搭建简易的喷架模型,针对对接装置的相对位置进行误差测量与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喷架力学结构合理,喷辐可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准确的改变,为解决目前高地隙喷雾机喷杆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方案。  相似文献   

15.
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作为一种重要的植保机械,具有工作效率高、生产成本较低以及工作稳定等优点,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对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关键技术也进行了研究.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的研究与应用现状,讨论了当前面临的一些问题与不足,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高地隙喷杆喷雾机是以高地隙拖拉机提供动力,装载带有喷头的横向或竖向喷杆进行喷雾施药的机动型植保机械,因其先进性、高适应性、安全性以及较高的作业效率而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7.
黄腐酸喷施方式对玉米耗水及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黄腐酸喷施方式和喷施次数对玉米耗水以及生长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黄腐酸后,生育期内玉米耗水量较未喷施黄腐酸有所下降,耗水总量减少幅度以叶面交替半喷处理最大,为17.14%;喷施1、2、3次时,全喷方式下耗水总量较交替半喷方式分别增加1.17%、7.63%、9.74%。喷施黄腐酸溶液2、3次时,交替半喷方式下玉米株高、株径均高于全喷方式,其中株高增幅分别为1.73%、3.21%;喷施黄腐酸溶液1次时,交替半喷方式下玉米株高、株径均低于全喷方式,其中株高减幅为0.41%,但差异不大。全喷方式下叶面积大于交替半喷方式。喷施方式一定时,喷施次数越多,水分利用效率越高;喷施次数一定时,交替半喷方式下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全喷。  相似文献   

18.
以CE20型电动单旋翼植保无人飞机为研究对象,结合小麦返青期植保作业要求,对植保无人飞机常用作业参数组合(作业速度、作业高度和喷施流量)进行了全因素试验与优选。依据国内首个植保无人飞机行业标准《植保无人飞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NY/T3212-2018》,分析了不同作业速度、作业高度和喷施流量下的作业喷幅与作业喷幅内的雾滴覆盖率变异系数。结果表明:作业速度与喷施流量对该型植保无人飞机的作业喷幅影响显著,作业高度和喷施流量对作业喷幅内雾滴覆盖率变异系数影响显著。结合作业喷幅与覆盖率变异系数,经过对比分析,筛选出作业速度4m/s、作业高度2m、喷施流量2L/min作为较优作业参数组合。在该组合下,作业喷幅为5.75m,雾滴覆盖率变异系数为26.2%,对应的施药液量为14.5L/hm~2,单日综合作业效率为36.8hm~2/天。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药生产加工技术不断提升,传统的喷雾施药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需研发一批高效、环保和可靠的喷雾机械。高地隙喷杆喷雾机作为一种重要的喷雾施药机械,目前在国内的发展水平相对落后。通过综合分析国内外高地隙喷杆喷雾机的发展现状,指出影响高地隙喷杆喷雾机性能关键技术,提出未来国产化高地隙喷杆喷雾机发展方向,对提升我国喷雾施药机械化水平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7月21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八十九团七连的棉田里,棉农正在使用高地隙喷药机防治棉花病虫害。目前,正是该团种植的0.67万hm2棉花成熟在望的关键时期,棉花植株高大,田间密闭,中、晚期病虫害及化控药剂的喷洒作业难度大。该团农技部门开展技术服务,指导棉农科学用药,选用高地隙喷药机对棉花进行全程喷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