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葡萄(Vilis Linn.)是温带和亚热带落叶果树之一。本文讨论了葡萄对生态气候的要求以及浙江省葡萄栽培的适宜性区域,生长期雨量过多是本省栽培葡萄的主要问题。本文就浙江的生态气候条件和葡萄栽培适宜性区域的划分进行了讨论。根据葡萄主要生长季节(4月到7月上旬)的雨量、1月平均气温和葡萄栽培的实际情况.将全省划分为三个生态气候区,即:Ⅰ,北部葡萄栽培生态气候适宜区;Ⅱ,中部葡萄栽培生态气候次适宜区;Ⅲ,南部葡萄栽培生态气候可能种植区。在三个生态气候区中,再根据7至9月的气温日较差和水热系数划分出7个副区。在浙江北部和中部的Ⅰ区和Ⅱ区,适宜或基本适宜葡萄栽培;在Ⅲ区,则应特别重视防治葡萄病害的各种措施。  相似文献   

2.
萧县地处黄河故道平原,四季分明,光热条件充足,雨水充沛,土壤疏松(多为沙质土壤),适宜葡萄栽培,是我国五大葡萄种植区域之一,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现有葡萄栽培面积6700hm2,素有"葡萄之乡"的美誉.  相似文献   

3.
葡萄的品质与外观对栽培效益的高低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如何提高葡萄的外观和品质就成为栽培上一个最为重要的任务.提高葡萄果实的品质,除了选择适宜品种、确定适当负载量和加强肥水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以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因地制宜地采用新措施、新技术,必将有效地提高葡萄的品质和栽培葡萄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南方的气候特点与北方相差很大,因此南方栽培葡萄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选择适宜的品种 目前,我国南方栽培的葡萄品种主要是巨峰葡萄.  相似文献   

5.
两湖平原属农业湿地,阴湿多雨、病虫害对葡萄种植有较大影响。采取设施栽培,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生态环境,能明显提高栽培效益。以荆州市公安县、荆州区葡萄试验区资料为依据,采取葡萄生育状况与气象要素平行观测分析,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归纳与演绎,认为国标钢架大棚栽培适宜推广普及;同时为便于开展气象服务,对露地栽培葡萄相关气象指标给予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正>设施葡萄栽培主要是采取人为方式的设施覆盖,建立适宜的葡萄栽培环境,该技术能够避免特殊天气造成的影响,建立适宜环境,加大栽培范围,使葡萄可以提议提前或是延后进行收货时期,或是满足特殊栽培要求。设施栽培作为农业高效高配的关键方法,各个地区按照地区的基础条件,适宜的发展设施葡萄栽培。一、设施选取与建造按照设施葡萄栽培的标准要求,可以划分成促成、延迟以及避雨与防雹栽培等,按照设施的不同,可以划分成塑料大棚以  相似文献   

7.
<正>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是葡萄生产大县,栽培面积4万多亩,是河北省重点设施葡萄栽培模式县,现对昌黎县设施葡萄栽培技术进行总结归纳,以此为昌黎县葡萄设施栽培提质增效助力。设施葡萄栽培能够减少外界环境对葡萄本身的危害,可扩大葡萄栽培种植适宜范围,提早或延迟成熟时期,达到提前上市、错季上市的效果,有效提高经  相似文献   

8.
在葡萄设施栽培中,栽培设施为其中的葡萄创造了适宜可控的小区环境,这些人为创造的环境条件对葡萄的生长发育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因此,环境调控的正确与否对葡萄设施栽培能否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环境调控中,温湿度的调控尤为重要,其调控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葡萄设施栽培能否成功。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南方称葡萄为提子,而通常人们所说的中国"早红提"指的是"京秀"葡萄.京秀,欧亚种,由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育成,1994年通过鉴定,表现为结果早、成熟早,从萌芽到成熟需113~120天.经几年在我地的试验栽培,京秀在生长势、丰产性、抗病性等综合性状上很有优势.大同盆地是全国葡萄产区的最北部地区,无霜期较短,昼夜温差较大,栽培京秀葡萄非常适宜.  相似文献   

10.
对巨玫瑰葡萄进行引种栽培,结果表明:巨玫瑰葡萄品质优、耐贮藏、抗病性强,适于无核化栽培,且可提前20d上市,适宜在余姚市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1.
黄梅丽  庞庭颐  周绍毅  苏志  李社富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607-3609,3618
根据1961~2000年有关气象站的气候资料和GIS数据资料,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气候要素的空间分析模型,以此推算出德保县各乡村的热量、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气候值,分析了德保县乡村小气候资源的特点;把德保县划分为3个农业气候区:温暖气候小区、温和气候小区和温凉气候小区;提出了大力发展畜牧业、喜凉蔬菜和花卉产业,建立名特优林业商品生产基地,发展优质水果产业等合理开发与利用气候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农业气候资源及生产潜力的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超 《湖南农业科学》2009,(8):63-65,69
利用福建省15个气象站点1999~2008年气象资料,分析了福建省光、热、水等农业气候资源.运用孙惠南的模型计算了气候生产潜力,并从时间上和空间上分析它们的分布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福建省农业气候资源丰富,气候生产潜力较大,但是在分布上存在明显的地域性.从时间分布上看,农业气候生产潜力的年际变化受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影响不大,主要是受太平洋季风的年际波动影响.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优化利用福建省农业气候资源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沈阳地区农业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沈阳地区农业气候特点,论述了沈阳农业气修资源时空变化规律以及农业气象灾害发生规律,进一步揭示了影响沈阳主要农作物产量的气候因素。针对沈阳农业气候特点提出了农业生产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业气候区划的根本任务在于充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为农业的合理布局,分区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当前,尤需论证现有作物布局,种植制度,农业技术措施等方面的合理程度,是否符合自然规律。七十年代以来,我国不少地区在以粮为纲的思想影响下,片面强调多种多收和提高  相似文献   

15.
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种植气候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种植分布和气候条件之间的关系,确定影响冬油菜种植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在区域尺度上划分冬油菜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域,为改进冬油菜生产布局,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种植布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多年不同油菜品种地理分期播种试验数据和长序列气候数据,筛选影响冬油菜种植分布的潜在气候因子,采用基于DEM的小网格推算法建立潜在气象因子空间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利用MaxEnt模型分析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种植分布与气候条件的关系,确定影响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种植分布的主要气象因子,模拟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的潜在空间分布概率,并划分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域。【结果】潜在气象因子对冬油菜种植分布的总贡献率达到0.89,按贡献率大小确定影响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种植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包括:年平均温度、负积温、极端低温、最冷月最低温度、最冷月平均温度;冬油菜在北方旱寒区潜在分布概率为0-0.84,按其分布概率将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种植区域划分为4个等级:不适宜种植区域、次适宜种植区域、适宜种植区域和最适宜种植区域;冬油菜种植北界,大抵以吉林南部、内蒙古南部、新疆南部为界限,与传统冬油菜种植北界相比较,向北推进了1 200 km,纬度由39°N提升到45°N。【结论】北方旱寒区超过50%的地区都可以种植冬油菜,冬油菜种植区北移是可行的,且具有很大的扩展潜力,冬油菜将成为北方旱寒区重要的油料作物。这将突破原有传统的冬油菜种植区划,改变冬油菜生产的布局结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双季稻种植区的气候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的】从国家层次和年尺度阐明影响中国双季稻种植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揭示中国双季稻种植分布及其气候适宜性,可为优化双季稻生产布局、改进种植制度和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区域和年尺度选取影响中国水稻种植分布的潜在气候因子,利用双季稻的地理分布信息及其对应的气候资料,结合最大熵模型和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阐明影响中国双季稻种植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并构建中国双季稻种植分布与气候的关系模型。【结果】影响中国双季稻种植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有:年降水量、最暖月平均气温和稳定通过18℃持续日数,它们对双季稻种植分布的累积贡献率达潜在气候因子的99.1%;基于主导气候因子和最大熵模型构建的中国双季稻种植分布与气候的关系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中国双季稻种植区分布;中国适宜种植双季稻的国土面积达174万km2,远大于目前种植面积;根据待预测区双季稻的存在概率给出了中国双季稻种植区的气候适宜性分区,并分析了各气候适宜区的主导气候因子特征。【结论】利用最大熵模型构建的中国双季稻分布与气候的关系模型揭示了中国双季稻种植区的潜在分布及其气候适宜性,从气候适宜性角度来说,中国双季稻种植面积还有很大的扩展潜力。  相似文献   

17.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葡萄栽培历史,并对比法国葡萄酒产区波尔多地区和我国湖北省怀来酿酒葡萄产区的气候条件,探讨了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开发、引种法国酿酒葡萄品种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橡胶树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天然橡胶是国民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战略物资,受气候因素限制,中国种植橡胶树范围有限,迫切需要厘清天然橡胶树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区域。本研究旨在划分出中国橡胶树种植气候适宜性分布,以阐明中国橡胶树种植的气候差异格局。【方法】根据中国橡胶树种植区的自然气候特点和生物学特征,基于橡胶树种植存在概率、橡胶树台风影响概率和橡胶树寒害影响概率,分别采用最大熵模型和影响橡胶树种植的5个主导气候因子(最冷月平均温度、极端最低温度平均值、月平均温度≥18℃月份、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计算橡胶树种植气候适宜性指数。根据台风历史资料和橡胶林台风灾害分级标准计算橡胶树台风灾害指数、参照《橡胶寒害等级(QX/T169-2012)》行业标准计算橡胶树综合寒害指数。根据确定的橡胶树种植的气候区划指标(气候适宜性指数、橡胶树台风灾害指数、橡胶树综合寒害指数),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中国橡胶树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区划结果划分为高适宜区、中适宜区、低适宜区。【结果】橡胶树种植的气候高适宜区面积约4.99×104 km2,占研究区面积的20.94%,主要分布在海南儋州、澄迈、定安、乐东、保亭,广东徐闻、雷州、湛江、阳江,云南景洪、勐腊,福建诏安、云霄,广西防城等地。该区域气候条件优越,但部分区域属于台风高影响区,因此需要防御台风灾害对橡胶树的影响。气候中适宜区面积约8.85×104 km2,占研究区面积的35.86%,主要分布在在海南琼中、东方、昌江、万宁、琼海等,广东廉江、高州、茂名、信宜、惠来、潮州,福建漳州、漳浦等,云南瑞丽、旧过,广西北海、合浦。与高适宜区相比,该区域橡胶树寒害发生概率增加,部分区域受台风影响概率也增加,应针对不同灾害特点,加强橡胶寒害和风害的防御。气候低适宜区面积约10.3×104 km2,占研究区面积的43.20%,主要分布在在云南盈江、永德、思茅、屏边等一线,广西玉林、浦北,广东阳春、海丰、陆河,福建华安等地。该区域主要受寒害影响为主。【结论】该方法考虑了农业气候资源与农业气象灾害的综合影响,可以较好地反映中国橡胶树种植的气候优势区域分布,对橡胶树种植的区域布局和科学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奈曼旗的气候资源,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农牧业气候生产潜力,即在当地气候条件下粮食及牧草产量的上限,从而说明气候资源,尤其是光热资源潜力很大,若能充分利用,产量将会大大地提高。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分析了凉城地区的光热、水分条件和气象灾害特点以及对主要农作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