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小麦全蚀病是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河南省植物检疫对象.河南省1992年首先在原阳、浚县、扶沟等县发现小麦全蚀病,以后扩展蔓延很快,目前已发展到好几个地、市.小麦受全蚀病危害以后,表现为分蘖减少,成穗率低,千粒重下降,有的后期形成枯孕穗、枯白穗.轻发生地块一般减产5%~20%,严重的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2.
小麦全蚀病又称“黑脚病”,是一种真菌病害,为典型根病,主要为害小麦、大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是一种毁灭性较强的病害,被列为河南省植物检疫对象。小麦感病后,分蘖减少,成穗率低,千粒重下降,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该病扩展蔓延较快,由零星发病到大发生  相似文献   

3.
麦田草害是制约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造成减产10%~30%,甚至更高,特别是由于草害的发生,严重影响小麦的品质,使其千粒重降低,品质低劣。在近年的生产上,草害发生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杂草种类多群落大。据我们调查,危害我县的麦田杂草多达10余科40余种,一般发生密度为500—800株/平方米,高者达1000株以上。二是蔓延快,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多种杂草混生,给防治带来一定困难。三是农民对防除草害未能高度重视,时机把握不准,用药不对路,方法欠当,结果造成防效不理想。  相似文献   

4.
小麦全蚀病又称黑脚病,主要危害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是一种毁灭性较大的病害,被列为河南省补充植物检疫对象。小麦感病后,分蘖减少,成穗率低,千粒重下降,发病愈早,减产幅度愈大,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50%以上,扩展蔓延速度快,一般地块从零星发病到成片死亡,只需3年时间。了解小麦全蚀病的发病症状、规律、传播途径是我们发现和采取有效防治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5.
正小麦赤霉病又名烂麦头、麦穗枯,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多雨和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病穗会产生粉红色霉状物,因而得名"赤霉病"。小麦赤霉病在全国各麦区都有发生,近年来,该病害由长江、沿海地区向黄淮和北方麦区蔓延,对我们邯郸地区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病害发生后一般减产5-10%,严重的减产20-40%,不仅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而且麦粒中含有多种毒素,可引起人畜中毒,如呕吐、腹  相似文献   

6.
正小麦全蚀病又称黑脚病,主要危害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是一种毁灭性较大的病害,被列为河南省补充植物检疫对象。小麦感病后,分蘖减少,成穗率低,千粒重下降,发病愈早,减产幅度愈大,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扩展蔓延速度快,一般地块从零星发病到成片死亡,只需3年时间。因此,小麦全蚀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小麦生产的检疫性病害,由于近几年我区土壤处理及小麦拌种面积减少,  相似文献   

7.
小麦全蚀病在我国大部分小麦生产区域均有发生.一般表现为小麦受害后分蘖减少,成穗率降低,千粒重下降,一般发病田块减产10%~30%,重者减产50%左右,甚至颗粒无收.该病不仅危害重,而且蔓延快.是一种毁灭性病害.  相似文献   

8.
小麦叶锈病在全国主要麦区都有发生,在晋州市,一般年份发生较轻,对小麦产量影响不大,2001年异常的气候条件,造成小麦叶锈病普遍流行.据统计,2001年晋州市小麦种植面积2.8万hm2,小麦叶锈病害发生面积2.8万hm2,发生率100%,一般减产10%~20%,严重地块减产30%以上.  相似文献   

9.
小麦赤霉病[Gibberrella zeae(Schw.)]是世界温暖潮湿和半潮湿地区广泛发生的一种毁灭性小麦病害。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东北东部春麦区,赤霉病为主要小麦病害,危害十分严重;并且,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小麦赤霉病已向淮河和黄淮流域蔓延扩展。全国赤霉病受害面积超过667万hm2,约占小麦总面积的1/4。在江苏省赤霉病不仅是淮南地区的主要病害,而且淮北地区近年也发生较重。据统计,一般大流行年(病穗率50%以上,减产2~5成)和中等流行年(病穗率20%~40%,减产1~2成)每2~3年发生一次,但几乎每年都有轻微发生。赤霉病不仅造成严重减产,而且严重恶化子粒…  相似文献   

10.
豫北地区小麦冻害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豫北地区小麦冻害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宋雁中卫志祥牛立平(济源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济源454650)近几年,河南省小麦冻害已成为小麦生产上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倒春寒的发生,一般年份可使小麦减产10%~20%,特殊年份可减产30%~40%,甚至更多。199...  相似文献   

11.
小麦胞囊线虫病是小麦田的一种新的根部病害,于1989年首先在湖北省发现,目前在河南省周边省份均有发生。河南省于1990年前后,在安阳、郑州发现,目前已确认的发生区除上述两市外,还有新乡、许昌、驻马店等市,该病发生一般可使小麦减产20%~30%,发病严重时可减产70%以上,甚至绝收,对河南省的小麦构成严重威胁。一、普查目的初步查明小麦胞囊线虫病在通许县的分布情况、发生数量,为进一步制定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小麦全蚀病又称小麦立枯病、黑脚病,是小麦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该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在我国北方麦区、西北麦区和长江中下游麦区均有发生。近年来小麦全蚀病在河南省郑州市均有发生,2013年全市发生面积8.4万亩,占麦播面积的2.9%,局部地区发生较重。小麦患病后,根系被破坏,分蘖减少,植株矮小,成穗率低,千粒重下降,严重的引起植株成簇或大片枯死,造成产量损失,一般减产10%~  相似文献   

13.
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病,又叫小麦黄花叶病,该病在我国20世纪60年代只是零星发生,一般减产10%-50%,严重减产可达60%~80%,甚至绝收,一度消失,2003年在新蔡县又再次发现,近几年不断扩大蔓延,新病区不断扩展,为害日趋严重,而且仍有继续扩展蔓延趋势,成为豫南小麦主产区新的严重问题。据初步统计:  相似文献   

14.
小麦全蚀病是一个毁灭性较大的病害,主要危害小麦、玉米、大麦等禾本科作物。小麦感病后,分蘖减少,成穗率低,千粒重下降,轻者减产1-2成,重者减产5成以上,甚至绝收。此病扩展蔓延较快。由零星到大发生只需几年时间,是国内植物检疫对象。  相似文献   

15.
小麦全蚀病是小麦上的一种毁灭性检疫病害,一旦发生,蔓延较快,从零星发病到成片死亡,通常仅需3年时间,轻者减产1~2成,重者减产一半以上,甚至绝产颗粒无收,是农业生产上的一大障碍.1996年以来,小麦全蚀病开始在我市扩散蔓延,严重地影响了我市小麦产量,通过我们几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总结出一整套小麦全蚀病综合防治措施,及时有效地控制住该病在我市的蔓延危害.  相似文献   

16.
小麦根腐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在全国小麦种植区域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从苗期至成株期对植株的根、茎、叶、穗等各个部位均可为害。调查发现,该病在黄淮麦区的周口市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并有快速蔓延趋势,发病率为20%~60%,导致小麦生长缓慢,缺苗率增加,分蘖数减少,成穗率降低,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降低,减产幅度在10%~50%,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根据小麦根腐病的发病症状,分析其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提出具体的防控措施,以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小麦全蚀病是一个毁灭性较大的病害,主要危害小麦、玉米、大麦等禾本科作物.小麦感病后,分蘖减少,成穗率低,千粒重下降,轻者减产1~2成,重者减产5成以上,甚至绝收.此病扩展蔓延较快.由零星到大发生只需几年时间,是国内植物检疫对象.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小麦叶枯病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南省小麦成株期叶枯病种类较多,且常是二种或二种以上混合发生,一般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开始发病,随籽粒灌浆达到发病高峰。小麦播期、播量、品种冬春性、麦田地势及土壤、气候、套作方式、蚜害及种子带情况等,均影响叶枯病发生与流行。在气候因素中,4月上、中旬的平均气温,4月及5月上、中旬的降雨量对叶枯病发生影响最大。气温18℃以上、多雨及田间湿度大最适合此病发生。  相似文献   

19.
<正> 小麦叶枯病过去在河南省是局部零星发生的次要病害。近年来,随着农业生态条件变化和生产上一些不合适的栽培措施(如播量过大、偏施氮肥等),以及感病矮秆小麦品种的推广应用,使小麦叶枯病的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逐年加重。1990年河南省小麦叶枯病发生面积已超过700万亩,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5%左右,重病田减产60%以上,已成为影响我省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20.
小麦吸浆虫(俗称小红虫、麦蛆等)是小麦的重要害虫。小麦吸浆虫有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两种。山东发生的是麦红吸浆虫。幼虫为害小麦的花器和麦粒,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发育灌浆的麦粒汁液,轻的造成瘪粒.影响千粒重,重的造成空壳.或使麦粒在麦穗上霉烂。小麦吸浆虫的危害,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40%~50%,甚至80%~90%,大发生年份可造成全田毁灭,颗粒无收。山东省1990年发现并扩大危害,我县2002年大发生,后经大力防治已基本控制为害,但今年又有回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