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9 毫秒
1.
黄瓜嫩果果皮叶绿素含量的遗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用4个皮色性状不同的黄瓜品种配成正反杂交组合8个,测定结果表明相同亲本正反交组 合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表明黄瓜嫩果果皮叶绿素含量受核基因控制。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对黄瓜嫩果果皮叶绿素低含量品种‘海阳白皮’与高含量品种‘济宁秋黄瓜’杂交组合的6个家系世代(P1、F1、P2、B1、B2和F2)进行群体叶绿素含量的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显示:该组合叶绿素含量的遗传受2对加性一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E-2模型)控制。其B1、B2和F2群体叶绿素含量主基因遗传率(h2mg%)分别为83.94%、62.12%和86.98%,多基因的遗传率(h2pg%)为5.86%-18.15%。主基因中加性效应明显,第一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显著高于第二对主基因的效应值,2对主基因对叶绿素含量的贡献率差异较大。两主基因的显性效应差异不大,分别为2.7762(ha)和2.3392(hb )。多基因效应主要表现为显性效应[h],效应值为-5.5243。  相似文献   

2.
全雌黄瓜单性结实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闫立英  娄丽娜  娄群峰  陈劲枫 《园艺学报》2008,35(10):1441-1446
 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黄瓜强单性结实雌性系‘6401’ 与非单性结实自交系‘6429’、‘6426’杂交组合多世代群体的单性结实性进行联合分析,结果表明:全雌黄瓜单性结实性在不同遗传背景下遗传表现基本一致,单性结实性遗传均表现为不完全隐性基因遗传,符合E-1-1模型,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两组合第1主基因显性效应、主基因显性×显性互作效应以及多基因效应较大。‘6401×6429’组合的B1、B2、F2群体(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1.36%、72.31%和76.78%;‘6401×6426’组合的B1、B2、F2群体(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0.50%、75.39%和74.58%。强单性结实全雌黄瓜品种选育以双亲均为强单性结实为宜。  相似文献   

3.
过氧化氢与蝴蝶兰胚性愈伤组织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福平  陈淳  许传俊 《园艺学报》2009,36(9):1339-1344
 从蝴蝶兰类原球茎切块诱导胚性愈伤组织, 诱导期间培养物DNA甲基化程度持续下降, 与H2O2含量变化呈极显著负相关。在降低6-BA浓度的培养基中添加H2O2可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 在诱导培养基中添加H2O2淬灭剂二甲基硫脲降低了愈伤组织诱导率,H2O2可能是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信号分子之一。愈伤组织诱导期间SOD活性对H2O2水平变化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水杨酸和壳聚糖对黄瓜幼苗耐盐性的共诱导作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以盐敏感黄瓜品种津优1号为试材,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壳聚糖(chitosan,CTS)对黄瓜幼苗耐盐性的诱导效果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盐胁迫条件下,SA与CTS共同施用使黄瓜幼苗的壮苗指数分别比对照和SA、CTS单独施用提高15.39 %、8.31 %、8.02 %,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SA与CTS共同施用的黄瓜叶片保护酶(SOD、POD、CAT)活性最高,SA、CTS单独施用次之,对照最低;对照的活性氧(O2、H2O2)、电解质渗出率及丙二醛含量最高,SA、CTS单独施用次之,SA与CTS共同施用的最低。说明SA、CTS在诱导黄瓜幼苗耐盐性中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5.
空间电场与CO2对黄瓜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炳惠  王秀峰  丁飞 《园艺学报》2009,36(3):431-436
 于塑料薄膜拱棚中研究了空间电场和CO2对黄瓜(Cucumis sativus L.)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场和CO2能显著提高黄瓜的净光合速率(Pn),增强植株的光合能力,并且随着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增强,各处理间差距也增大。各处理间光合能力的差异主要是由非气孔限制引起的。电场和CO2处理间黄瓜表观量子效率(AQY)无显著差异。电场显著降低黄瓜CO2饱和点(CSP)和CO2补偿点(CCP),显著提高植株的羧化效率(CE)和RuBP最大再生速率,同时显著提高植株的光呼吸速率(RP)。CO2能显著降低黄瓜光补偿点(CCP)。  相似文献   

6.
黄瓜耐弱光性的多元统计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遮阳网模拟弱光条件, 调查18份黄瓜自交系苗期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指标, 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评价黄瓜品系耐弱光性强弱。结果表明, 参试品系的13个指标在品系间存在显著差异, 利用因子分析将这些指标综合成5个主因子, 累计贡献率达85.62%。对旋转后的因子得分进行聚类分析, 供试品系可分为4类: 耐弱光材料M22、M43、Ma9; 较耐弱光材料M8、M11、M3、M4、M34; 弱光中度敏感材料M12、M21、M14、M2、Ma1、M28和弱光敏感材料M10、M44、M32、M36。经过弱光处理后耐弱光指数较大、光合速率降低幅度较小的品系耐弱光性强, 应结合耐弱光指数与光合、生长等因子综合进行黄瓜耐弱光性鉴定。  相似文献   

7.
低温胁迫对嫁接黄瓜叶片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嫁接增强黄瓜抗冷性的分子机制,本试验以黑籽南瓜为砧木,‘津绿3号’黄瓜为接穗,对低温胁迫下嫁接和自嫁黄瓜幼苗叶片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中抗氧化酶基因的表达和相关酶活性及AsA、GSH和 H202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低温胁迫下, 嫁接黄瓜叶片DHAR mRNA和GR mRNA相对表达量均大于自嫁黄瓜,GalLDH mRNA和APX mRNA相对表达量均与自嫁黄瓜差异无显著差异; DHAR、GR、GalLDH和APX活性均高于自嫁黄瓜;AsA和GSH含量与AsA/DHA和GSH/GSSG比值均高于自嫁黄瓜, DHA、GSSG和H2O2含量均低于自嫁黄瓜。嫁接黄瓜叶片DHAR和GR较高的转录水平维持的较高DHAR和GR活性是AsA和GSH含量明显高于自嫁黄瓜的重要原因, 而嫁接黄瓜叶片较高的GalLDH和APX活性与GalLDH mRNA和APX mRNA相对表达量无关。  相似文献   

8.
 对黄瓜组培根分泌物的化感潜势进行可拓评价, 得出黄瓜组培根分泌物对菜豆幼苗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 而对其它3种作物有明显的毒害作用, 毒害程度为黄瓜>甜瓜>番茄。同时, 建立了黄瓜组培根分泌液的化感效应的数学模型RE = [ k1Rp0 / ( k2 - k1 ) ] ( e- k1t - e- k2t ) ( e- k1a - e- k2a ) , 说明了黄瓜组培根分泌液的化感效应与组培根培养时间( t) 以及根分泌液浓度( a) 显著相关。黄瓜根分泌物对4种受体作物显示出显著的化学干扰差异, 论证了植物种内(间) 发生的干扰作用与植物的品种(系) 有关, 从理论上得出菜豆可以作为黄瓜的间套作物或下茬作物。  相似文献   

9.
红叶石楠生根培养与根系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红叶石楠继代组培苗为试材, 研究了不同生长素( IAA、NAA和IBA) 、间苯三酚、暗培养、多效唑(MET) 以及培养基支持体对红叶石楠生根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 NAA 015 mg·L - 1和暗培养7 d促进红叶石楠的生根; 培养基1/2MS +NAA 0.5 mg·L - 1 + IBA 0.3 mg·L - 1 +MET 0.5 mg·L - 1的处理使平均每株生根数达615条, 生根率达到90%; 以琼脂、蛭石、珍珠岩为培养基支持体诱导生根, 其中以珍珠岩为培养基支持体诱导效果最佳, 平均每株生根数达2318条, 生根率达96.6% , 移栽成活率达95.9% , 根系活力高达576.159μg·g- 1 ·h- 1 , 过氧化物酶( POD) 活性达到27.08 △A470 ·min- 1 ·g- 1。  相似文献   

10.
CO2 加富对黄瓜叶片显微和亚显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黄瓜为试材, 研究CO2加富对叶片显微和亚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CO2加富后黄瓜叶片栅栏组织厚度、表皮厚度和叶片厚度增加, 栅栏组织占叶片总厚度的比例上升, 栅栏细胞变长, 排列更加整齐紧密; 叶片叶绿体数目和大小、淀粉粒数目和大小、基粒及其片层数均增加, 单位叶绿体含淀粉粒数上升, 但叶绿体超微结构未见明显伤害。上午以不同浓度CO2加富3 h 效应较小, 上、下午各以1 100+100 uL.L-1CO2 加富3 h 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高温处理瓜枝孢菌(Cladosporium cucumernium ) 分生孢子获得了耐热、低致病力的非亲和菌株, 试验证明菌株的非亲和性长期保持稳定。耐高温瓜枝孢非亲和菌株可显著激发黄瓜(Cucumis sativus L. ) 对黑星病的抗性, 其诱导抗病的能力稳定遗传, 但诱导抗病性表达有一迟滞期。诱导接种浓度越高,诱导抗病效果越显著, 挑战接种浓度高, 诱导的抗病效果差。  相似文献   

12.
 利用cDNA-AFLP 技术,分析瓜枝孢弱毒菌株诱导黄瓜苗后72 h 内抗病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结果显示,诱导的基因表达差异始于接种后3 h,接种后6 h 差异表达片段总数达到高峰。8 个取样时间点的诱导性差异表达片段数大于抑制性表达片段数。仅在接种后第12 h 呈现相反趋势。通过回收、克隆、测序和同源性比对,获得的5 个片段分别与拟南芥中病原菌诱导的水杨酸糖基转移酶、梨磷脂酶C编码的基因等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初步推断瓜枝孢弱毒菌株诱导黄瓜抗病可能是通过依赖于水杨酸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诱导黄瓜的系统抗病性(system acquired resistance, SAR),作为胁迫抗性信号传递中的关键酶——磷脂酶C 可能参与了上述过程。经Northern 杂交结果证实,克隆分离的DNA 差异片段是瓜枝孢弱毒菌株诱导表达的特异片段。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氮离子注入黄瓜干种子次数后诱变效应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氮离子注入处理后的黄瓜均出现了较明显的突变,并且经过2次氮离子注入诱变处理的突变率高于只经过一次氮离子注入诱变处理7.9个百分点,2个处理中黄瓜M1代出现多种类型明显变异植株,M2代在瓜形突变上出现较大分离,M3代密刺瘤变异和瓜条变短变异遗传稳定,最高遗传率达到99.3%,并且得到了黄瓜商品性状改变优良的突变系。  相似文献   

14.
高温诱导黄瓜抗黑星病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高温(40~50 ℃) 预先对黄瓜幼苗处理1~2 h , 可以不同程度地诱导黄瓜苗对黑星病(Cladosporium cucumerinum Ell. and Arth. ) 的抗性, 40 ℃2 h、45 ℃1 h 高温诱导抗病性表达明显。高温热击后4 h 即开始表现出诱导抗病性, 24 h 诱导抗病性表现最明显。通过对18 个黄瓜品种的高温热击试验发现, 不同黄瓜品种经高温热击处理后表现出的诱导抗病效果不同, 有些品种在40 ℃2 h、45 ℃1 h 处理下诱导效果均较明显, 有些品种在40 ℃2 h 处理下诱导效果明显, 而有些品种则在45 ℃1 h 处理下诱导效果较好, 还有些品种高温处理后无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探求黄瓜适宜的节水灌溉方式,以温室栽培的黄瓜自根苗和嫁接苗为试验材料,设定每次灌水150、300和450 m3 · hm-2的不同灌水量,研究灌水量对黄瓜根系分布、商品瓜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水量对照(每次450 m3 · hm-2)相比,适度减少灌水量,在多数情况下不会显著影响黄瓜根系生长、垂直分布与水分利用,每次150 m3· hm-2的灌水量对自根与嫁接黄瓜的产量无显著影响,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每次150 m3 · hm-2灌水量下,嫁接黄瓜的根系旺盛且粗壮,同时诱发了大量毛细根向土壤深层分布,使其产量显著高于自根黄瓜,因此在减量灌溉条件下,嫁接具有良好的促根节水丰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利用RT-PCR技术结合RACE技术,从NO3-胁迫下的黄瓜根中克隆出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基因的同源序列,命名为CsNMAPK,GenBank注册号为DQ812086。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全长1 636 bp,开放阅读框(ORF)1 113 bp,编码370个氨基酸。亚细胞定位预测其编码蛋白可能定位于细胞质;跨膜结构分析表明该基因有一个强的跨膜螺旋结构;PlantCare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序列具有脱落酸诱导、茉莉酸诱导、赤霉素诱导、水杨酸诱导、伤害诱导等顺式作用元件。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并转化E.coli BL21(DE3),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表达了一个约46 kD的蛋白。为进一步揭示黄瓜MAPK基因在NO3-胁迫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低氧胁迫下黄瓜幼苗根系多胺代谢的变化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利用外源Spd、PAO 抑制剂研究了黄瓜幼苗根系在低氧水培时的生长状况以及内源PAs、H2O2 含量和PAO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外源PAs对低氧胁迫下黄瓜幼苗根系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低氧处理后3种PAs含量都明显上升, 外源Spd和PAO抑制剂增加了根系中的PAs含量, 降低了根系中H2O2 含量, 减缓了低氧伤害; PAs为低氧胁迫的应激产物, PAO为适应酶类, 其活性随PAs含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8.
孙艳  樊爱丽  徐伟君 《园艺学报》2005,32(6):1034-1038
 以500μmol·L - 1的甲基紫精(MV) 溶液涂抹叶片, 研究了光氧化胁迫条件下外源水杨酸(SA) 和草酸(OA) 对黄瓜叶片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叶黄素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胁迫前2 d分别用SA 012 mmol·L - 1和OA 5 mmol·L - 1处理叶片, 减小了光氧化胁迫下净光合速率( Pn) 、蒸腾速率(Tr) 、PSⅡ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Ⅱ)、叶绿素光化学猝灭系数( qP) 的下降及胞间CO2 浓度(Ci)、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 和叶黄素循环脱环氧化状态(A + Z) / (V +A + Z) 的升高, 而对气孔导度(Gs)和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 影响很小。SA和OA处理可使光氧化胁迫下叶黄素循环库增加, 提高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这些结果说明, SA 和OA对光氧化胁迫下黄瓜叶片光合机构的破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植物根际促生菌普城沙雷菌A21-4在黄瓜上的应用效果,将A21-4菌悬液灌注到黄瓜根际土壤,调查其对黄瓜生长发育和根际土壤微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根部灌注A21-4能显著促进苗期和田间生育期黄瓜生长发育,并显著提高根系活力、产量和品质,黄瓜产量比对照增加32.22%,且黄瓜果实中蛋白质、可溶性糖和VC含量均比对照显著增加;同时,A21-4对黄瓜根际土壤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显著提高了黄瓜根际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还提高了黄瓜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及黄瓜根际土壤速效氮、磷、钾的含量。  相似文献   

20.
苯并噻二唑( BTH)诱导黄瓜幼苗对霜霉病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0.5 mmol/L BTH (苯并噻二唑) 溶液在接种黄瓜霜霉病菌前4、8、12、24、48、96、168 h (7 d) 和接种后2、4 d处理二叶期的黄瓜幼苗, 结果表明BTH对霜霉病菌无直接的抑制作用, 但能诱导黄瓜幼苗对霜霉病产生局部和系统的抗性, 系统抗性的表达在处理后48 h产生并持续7 d以上。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BTH处理可系统性地增强这两种酶的活性, 且与黄瓜对霜霉病的诱导抗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