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培杂山青系广东省茂名市两系法杂交水稻攻关协作组用培矮 64S与山青 11杂交育成的两系杂交籼稻感温型中、晚稻兼用组合 ,1996年由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当地作早稻栽培全生育期 12 3~ 12 5d ,作晚稻栽培 10 6~ 10 8d ,与汕优 63相同。我区于 1994年引进试种 ,取得中稻 9.3t/hm2 、晚稻 8.5 4t/hm2 的高产 ;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1995年为 2 67hm2 ,1996年为 1867hm2 ,1997年为2 14 0hm2 ,3a累计 4 2 74hm2 ,加权平均产量 8.16t/hm2 ,比同熟期三系杂交稻高 95 .5kg/hm2 ,最高产量达 12 .4 9t/hm2 。…  相似文献   

2.
培两优特青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两优特青 (培矮 64S×特青 )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优势强、产量高、生育期适中、抗性强、米质好的两系杂交中、晚稻新组合 ,1994年 1月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该组合从 1991年开始示范栽培 ,在湖南省 1992年种植约 666.7hm2 ,1993年约1333hm2 。表现高产、优质、多抗。湘乡市种植 3年 ,表现均好 :1991年晚稻种植 0 .3hm2 ,平均单产10 .0 4t/hm2 ,比汕优 64增产 2 .2 2t/hm2 ,增产2 8 4 % ;1992年种植 1.4 1hm2 ,平均单产 9.19t/hm2 ,比威优 4 6增产 930kg/hm2 ;1993年新塘村种植 2 3.4hm2 ,平均单产 8.4 0…  相似文献   

3.
培矮64S系列组合制种高产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三系杂交水稻的制种 ,通过近 2 0年的研究与实践 ,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制种高产技术体系 ,单位面积产量亦由“五五”期间的 4 5 0kg/hm2左右上升到 3.0t/hm2 左右 ,最高达到了 7.39t/hm2 。两系杂交水稻问世以来 ,其制种技术的研究 ,同两系杂交水稻的选育几乎是同步进行的。通过短短几年的研究 ,现已初步摸索出一套两系杂交稻制种夺高产的技术。1993年以来 ,我省重点围绕制种难度大的培矮64S系列组合进行了为期 3年的协作攻关 ,初步形成了一套两系制种技术新体系 ,使制种产量跨过了2 .2 5t/hm2 ,高产丘块达到了 4 .5…  相似文献   

4.
培矮 64S导致不育的下限临界温度低 ,在正常气候条件下制种 ,不育系的不育性稳定 ,能保证杂交种的纯度 ,且制种花期安排比较灵活 ,可以春制、秋制和夏制。同时 ,通过多年的研究 ,不育系的自身繁种可以通过冷水灌溉的技术来解决。 1992年秋在浏阳龙泉繁殖 0 .2hm2 ,单产 2 .2 5~ 4 .5 0t/hm2 ;1993年秋在浏阳山田繁殖 0 .2hm2 ,平均单产 1.13t/hm2 ,最高丘块 2 .3t/hm2 。 1994年广东茂名春繁 0 .38hm2 ,总产 815 .86kg ,合单产 2 .15t/hm2 。在海南短日条件下的异地繁种 ,也比较可靠 ,南繁 5年 ,除1991年有一批繁殖产…  相似文献   

5.
培两优 99是我中心将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引进的培矮 64S与自选的优质恢复系桂 99配组育成的两系优质米组合。米质 5项指标达部颁优质米一级标准 ,4项达部颁优质米二级标准 ,米饭松软可口 ,该组合于 1998年 11月通过省级审定。 1994~1999年在广西区内试种推广累计面积达 6.75万hm2 ,普遍获增产 ;按每公顷增产稻谷 388.5kg计 ,共增产稻谷 2 .62万t,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1 培两优 99的产量表现培两优 99为两系优质组合 ,较耐肥 ,一般单产7.5 0t/hm2 左右 ,高的达 8.2 5t/hm2 以上。 1998年早造广西上林县 68hm2 ,验收…  相似文献   

6.
培两优 2 75是用我中心“863”两系课题组新育成的倾粳亲籼系 2 75为父本 ,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引进的培矮 64S为母本配制的亚种间强优势组合 ,米质 4项主要指标达部颁优质米一级标准 ,6项指标达部颁优质米二级标准 ,饭味可口。该组合于1999年 9月通过广西省级审定。至 2 0 0 0年早季共试种推广 2万hm2 左右。1 培两优 2 75的产量表现1997年北流市引进试种成功后 ,1998年示范2 5 6.7hm2 ,经市农业局、科技局、统计局的科技人员抽样验收 ,平均单产 7.86t/hm2 ;其中两系组合高产竞赛田面积 677m2 ,平均单产达 9.81t/hm2 ;1999…  相似文献   

7.
两优培九 (培矮 64S/ 9311)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与江苏省农科院合作研究的两系杂交稻 ,是由袁隆平院士主持的“超级杂交稻选育”项目中的一个新的重要组合 ,1999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999年湖南农平种子公司在绥宁、洪江、溆浦、中方等县市制种 ,面积达 5 3hm2 ,在气候条件反常的情况下 ,获得了平均单产 3.5 7t/hm2 的较好产量。现将有关制种技术总结如下。1 父母本的主要特征特性培矮 64S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育成的“粳质、籼核、广亲和、低温敏”四合一的两用核不育系。叶片较窄厚直立 ,叶色较深绿 ,分…  相似文献   

8.
两优培九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以培矮 64S为母本 ,扬 93 11作父本配组育成的集优质、高产、抗性好、适应性强的籼型两系杂交稻新组合。于199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该组合在江苏沿海地区制种产量平均为3 190kg/hm2 ,最高产量为 4 560kg/hm2 。1 父母本的主要特征特性1 1 培矮 64S培矮 64S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育成的光温敏核不育类型的中籼不育系 ,在江苏沿海地区种植 ,植株矮小 ,不育株高 70~ 75cm ,株型紧凑 ,叶片宽厚挺直 ,剑叶短小 ,叶色浓绿 ,分蘖性较强 ,5个伸长节间 ,穗长 18cm左右 ,穗总…  相似文献   

9.
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持 ,安庆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两系优质杂交早稻示范现场会于2 0 0 0年 7月 6日在安徽省安庆市召开。来自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和安徽 5省有关政府、科委、农科院、农业局的专家和领导及种子公司负责人近 2 0 0人参加了这次会议。现场会上 ,领导和专家们实地考察了两系优质杂交早稻组合香两优 6 8的 2个 6 6 .7hm2 示范片 ,即安庆市怀宁县皖河乡同福大畈和三桥乡金闸大畈示范现场。其中 ,同福大畈连片种植 10 0hm2 ,经测产平均产量 6 .75~ 7.50t/hm2 ,最高单产 8.2 5t/hm2 ;金闸大畈面积为 6 6 .7…  相似文献   

10.
培矮64S地下水处理试验小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海南繁殖培矮 64S的气象资料表明 ,导致培矮 64S可育的最低温度为 19.5℃。已知长沙地下水温在 2 1℃以下 ,便设想用地下水来繁殖培矮 64S的试验。1 材料和方法a)材料。培矮 64S隔代回交B1F9代。b)方法。将 1991年 4月 3日播种的培矮 64S任取 3株 ,每株分成 2份 ,1份放在自然高温条件下 ,1份用 2 0 .0 0~ 2 1.14℃的地下水进行串灌处理。处理于 6月 30日 (即在自然条件抽穗前 12d ,约幼穗分化Ⅴ期 )开始 ,一直到 7月 9日 ,共 10d。处理期间气温稳定 ,平均为 30 .4℃。2 试验结果表 1 培矮 64S地下水处理的单株可染花粉率%…  相似文献   

11.
两系法杂交稻制种防杂保纯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几年来湖南省以培矮64S、安农810S、香125S等3个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为主的两系法杂交稻制种5000hm2以上,生产的培两优特青、培两优288、八两优100、香两优68等两系杂交稻种子1万t左右,种子经南繁秋冬种植鉴定和大面积生产应用,纯度均能达...  相似文献   

12.
培矮64S在北流市冷灌繁殖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北流市新荣水库底层冷水串灌繁殖培矮64S,结果表明,在幼穗分化Ⅲ期至大胎期冷水深灌19d,繁殖产量最高,达到3.84t/hm^2,说明在广西本土高产繁殖低温敏不育系是可行的,且所产种子可供应桂南稻作区当年秋制用种。  相似文献   

13.
《杂交水稻》2017,(4):15-17
以3个籼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奥龙1S、Y58S和培矮64S为母本,6个生产上广泛使用的恢复系为父本,采用NCII设计配制18个组合,对生育期、株高及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奥龙1S的单株产量一般配合力介于Y58S与培矮64S之间,高于培矮64S,且其特殊配合力方差在3个不育系中最大;生育期一般配合力与培矮64S相当;株高配合力高于2个对照不育系。  相似文献   

14.
超级杂交稻培矮64S/E32制种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永耀 《杂交水稻》2000,15(3):21-22
洪江市第一种子公司1999年对超高杂交稻组合培矮64S/E32试制33.34hm^2,平均单产突破了2.25t/hm^2,高产丘块达3.83t/hm^2,总结了其主要制种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1 培杂山青1.1 组合来源及产量表现1992年晚造 ,我们选用广东佛山农科所育成的籼型优质稻山青 11作父本与培矮 64S配组获得成功 ,1994年秋定名为培杂山青 ,1996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该组合集父本穗大粒多和母本多穗的优点于一体 ,较好地统一了大穗和多穗的矛盾 ,在高产栽培有效穗 30 0万 /hm2 基础上 ,每穗实粒仍可达14 0~ 15 0粒 ;同时具有株叶形态好、抗性强、米质较优 (二级 )的特点 ,且熟期适宜 ,有利冬种 ,基本上实现了育种的预期目标。到 1998年 ,累计种植面积达2 1.5 2万hm2 ,增加社会效益 3.87亿元。我市协作组于 1993~ …  相似文献   

16.
两系杂交稻培矮64S/E32在云南省永胜县涛源乡栽培5494m^2,平均产量达15.27t/hm^2,定位追踪观察结果表明:a)库容量大和生物量高是取得超高产的两大决定因素;b)产量构成的特点是穗数略少,穗子特大,形成18.0t/hm^2的库容量;c)干物质生产优势在中,后期,确保了“库”与“源”的平衡,结实率高于90%;d)生物量高主要是由于群体生长率(CGR)较高,净同化率(NAR)较高又是C  相似文献   

17.
科技信息     
我国超级稻制种又有新育法由福建农林大学遗传育种研究小组承担的“长穗颈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 64eS (1)选育”在福州通过专家技术鉴定 ,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这标志着我国超级稻制种获得了重大进展。长穗颈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 64eS (1) ,穗颈伸出度较培矮 64S (由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培育 )显著增加 ,在不育期和可育期都能从遗传上解除培矮 64S的包穗问题 ,提高异交潜势。因此 ,在其种子生产田可不用或只需少量喷施“92 0”就可达到繁殖制种高产的效果 ,从而达到降低种子生产成本和提高种子质量的目的 ,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水稻实用光温敏不育系培矮64S不育性稳定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工气候室的人控光温条件下 ,通过 1997~ 1999年 3年 2 2 .0~ 2 3 .0℃的低温处理 ,对水稻实用光温敏不育系培矮 64S进行育性稳定化研究。结果表明 :1)在人工气候室的低温条件下 ,采用“株系(再 )鉴定、(再 )筛选  单株”的方法 ,对稳定高世代光温敏不育系培矮 64S的不育性是可行的 ,并筛选出套袋自交结实率和花粉不育度两级水平均已稳定的 3个株系 9862 ,10 3 1和 10 3 2 ,而且其不育起点温度已降至 2 2 .5℃ ,比原始株系降低了近 1℃。 2 )现有高世代光温敏不育系培矮 64S仍然存在育性的不稳定性 ,表现在受低温影响后其后代不同株系间花粉不育度和套袋自交结实率存在明显差异 ,说明对现有高世代光温敏不育系的育性提纯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福优 15 8是龙岩市农科所用福伊A与自选恢复系“龙恢 15 8”配组育成的基本营养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 ,1998~ 1999年两年参加龙岩市晚稻新品种区试 ,全生育期 12 0~ 12 5d ,比汕优 4 6迟 3d左右 ,产量比汕优 4 6增产 6%~ 10 % ,分蘖力强 ,结实率高 ,后期转色好 ,抗稻瘟病性强 ,米质较优。 2 0 0 0年省内外示范推广 5 0 0 0hm2 ,其中省外 2 0 0 0hm2 。该组合制种产量高 ,经 4a龙岩市早秋制种实践 ,产量达2 38t/hm2 ,高产田块达 3 92t/hm2 。1 恢复系龙恢 15 8生物学特性1 1 主要农艺性状龙恢 15 8株高 94 3~ 99 5cm…  相似文献   

20.
广西北流市种子公司1998年秋制培杂山青160hm^2,平均产量2.83t/hm^2高产田块达3.9t/hm^2。总结了两系杂交水稻培杂山青秋制高产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