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经济林是安徽省传统的优势产业,但全省尚无林产品质量监管体系,这既给消费者带来健康隐患,也给林业投资者带来经营风险。本文介绍了可食用经济林产品的范围、监测内容和全国林产品质量监测概况,阐述了安徽省建设林产品质量监测体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重点对安徽省经济林产品质量体系建设内容和体系建设后开展的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中德财政合作湖南小农户造林项目中经济林项目的实施情况,指出了发展经济林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忻州市为脱贫致富,2017年大面积实施了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项目,该项目主要分为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和沙棘林改造两部分。该文通过实地调研、访谈和连续记录等方式,深入到具体项目实施的14个县(市、区),在研究探讨忻州市实施项目的现实性、可行性的基础上,分析了项目两部分取得的效益:通过项目实施,各项干果经济林3a后均可实现不同程度增收;沙棘林改造后当年可增收1500元/hm~2,3a后每公顷可增收6000元以上。该项目取得较好的收益,为广大山区农户依靠发展经济林实现脱贫致富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4.
为了使经济林基地建设在实现预期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总结了安徽省利用外资项目建设经济林基地的几点经验:在规划时,注重市场调查和群众参与;在项目实施中,注重环境保护、良种壮苗和技术培训;在项目实施后,注重项目监测和产品安全;在项目取得成果时,注重产品销售和加工。并就如何促使经济林基地建设在实现预期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提出了几条措施。  相似文献   

5.
产业组织模式对经济林种植户生态化经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产业组织嵌入的视角分析农户采取生态化经营的行为机制,使用浙江省经济林种植户的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不同组织模式对经济林种植全程生态化经营水平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采取典型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浙江省经济林种植户进行实地调研并获取429个有效样本,采用Order-Probit模型和Probit模型作为基准模型初步分析产业组织模式对生态化经营的影响,进而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PSM)消除基准模型可能产生的样本选择性偏误。【结果】PSM的处理组平均处理效应(ATT)估计结果显示:1)合作社模式使得农户生态化经营综合得分平均提高0.557 4,且结果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合作社模式使得农户采纳套种、人工除草、测土配方施肥、降低施药强度、青果处理、外种皮处理技术的概率分别提高14.95%、19.9%、33.66%、17.18%、26.38%、22.06%,且结果均至少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2)公司+农户模式(公司和农户在产销环节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使得农户生态化经营综合得分平均提高0.388 2,且结果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公司+农户模式对降低施药强度影响不显著,但使得农户采纳套种、人工除草、测土配方施肥、青果处理、外种皮处理技术的概率分别提高12.94%、9.82%、17.65%、16.18%、16.83%,且结果均至少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3)销售合同模式(经销商和农户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不能显著提升生态化经营综合得分,销售合同模式仅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使得农户采纳外种皮处理技术的概率提高11.88%,对其他环节单项生态化技术的ATT估计结果均不显著。PSM的控制组平均处理效应(ATU)估计结果显示:1)假如未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加入合作社可使得生态化经营综合得分平均提高0.550 9;2)非公司+农户组织模式的农户假如参加公司+农户可使得生态化经营综合得分平均提高0.465 6;3)非销售合同组织模式的农户假如参加销售合同组织模式可使得生态化经营综合得分平均提高0.210 6。【结论】1)经济林种植户生产全过程生态化经营水平总体偏低,相应地,对各环节单项生态化技术的采纳率偏低。2)销售合同模式对经济林种植全程生态化经营水平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合作社模式比公司+农户模式更能促进经济林种植全程生态化经营水平提升。3)未来若能进一步提高生产组织化水平,经济林种植全程生态化经营水平仍具有提升潜力,不同组织模式作用下经济林种植全程生态化经营水平提升潜力为合作社公司+农户销售合同。4)户主为男性、学历教育、接受技术培训能够显著促进经济林种植全程生态化经营水平提升,非农就业的增加会显著抑制经济林种植户采取全程生态化经营。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经济林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和深度,并从十一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经济林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的编制方法:1)项目提要;2)项目背景和历史;3)项目地区条件;4)产品市场需求;5)产品产量规划;6)基地建设规模与布局;7)栽培技术措施;8)项目建设期与经营期;9)组织机构和管理;10)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11)经济分析与财务评价。为经济林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提供了一个模式样本。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介绍了安徽省经济林生产经营发展现状,指出了在经济林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为了达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经济林产业必然要走可持续经营之路。文中分析了我省经济林可持续经营战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了实现经济林可持续经营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经济林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和深度,并从十一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经济林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的编制方法:1)项目提要;2)项目背景和历史;3)项目地区条件;4)产品市场需求;5)产品产量规划;6)基地建设规划与布局;7)栽培技术措施;8)项目建设期与经营期;9)组织机构和管理;10)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11)经济分析与财务评价,为经济林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提供了一个模式样式。  相似文献   

9.
经济林产业现代化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长期以来的努力 ,我国经济林产业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成为林业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及生态工程区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当前我国经济林产业仍然存在数量较大质量偏低、生产规模分散、采收及采后管理薄弱和产品消费群体单一、林种产品类同化、科研沿续性不足导致创新乏力等问题 ,困扰我国经济林产业现代化的健康发展。对于我国经济林产业化建设 ,今后更要重视在经营方向上逐步走向规模化和企业化 ;重视适地适树和品种区域化问题 ;实施生产品种良种化工程 ;分类推行经济林栽培技术 ,实施以产量为基础、质量为核心的栽培方式 ;提高经济林果品采后处理水平 ;加强名、特、优、稀、新经济林果品和产品的发展 ,加强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力度 ;强化经济林科研稳定持续开展 ,健全经济林技术推广体系  相似文献   

10.
生态经济林经营模式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在我国丘陵山区开展以经济林为骨干项目的多种经营,是繁荣农村经济的一项战略措施。生态经济林业就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原理,运用系统理论与系统工程的方法,组织经济林生产建设事业。它的任务是为制定经济林生产发展战略规划:为经济林栽培经营提供指导理论和方法。生态经济林的实施主要是通过区划和规划。生态经济林经营模式,有网络结构模式和立体经营模式之分。前者是一个地域生态系统的整体结构中,经济林作为一个子系统的位置,后者是具体林分结构的立体经营模式,两者是相关联的。  相似文献   

11.
姚先铭 《经济林研究》2007,25(2):95-101
湖南地处中亚热带,自然条件优越,经济林资源丰富,主要经济林品种产业化发展在建国以后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发展农林经济、致富农民乃至生态建设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目前湖南省的经济林发展,普遍存在着数量大、质量低、规模小、深加工产品少、管理滞后、消费群体单一、科技创新能力弱、技术标准质量监督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湖南省经济林产业的可持缓发展.分析了湖南省经济林产业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潜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湖南经挤林可持续经营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现代经济林解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国家林业局的有关统计资料,至2006年底,全国有经济林经营面积3 000万hm2,2006年全国经济林产值为2 550.70亿元,占全国林业总产值的23.95%。在分析我国经济林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现代经济林理念提出的背景,并对现代经济林理念进行了解读,认为现代经济林理念的提出是由现代发展理念和科学发展观引领的,现代经济林是由现代产业体系和高新技术应用体系组成的,是可持续发展的富民强国工程。  相似文献   

13.
经济林跨越式发展之管见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就我国经济林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林业的跨越式发展进行了分析,并从科技创新、结杓调整、品种改良、安全生产和高效栽培等方面探讨了我国经济林跨越式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经济林木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而且在旅游业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但是,由于业界人士对此缺乏深刻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使得经济林木在旅游业中的应用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为了引起业界人士对经济林木在旅游业中所具应用价值的高度重视,从观赏价值、医疗保健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这4个方面论述了经济林木在旅游业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山东经济林发展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简要回顾了山东经济林自“七五”以来的发展历程。根据目前经济林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发展山东经济林总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提出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经济林建设应处理好统筹规模开发与区域布局、统筹资源发展与产业建设、统筹产量增加与质量提高、统筹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4个关系,并根据当前形势指出山东经济林依靠科技进步.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强品种资源保护.发展名牌产品;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相结合.科学发展生态型经济林;开拓思路,培育典型.积极做好经济林宣传工作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安徽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已成为林农进入市场的重要载体,有力地促进了林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本文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市县林业合作社的调查,总结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催生的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发展的主要特点及成效,剖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促进林业合作社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湘西坡耕地主要经济林生态经营模式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西是湖南省退耕还林工程的重点区域。湘西坡耕地采用经济林生态经营模式退耕还林,取得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调查研究了湘西地区坡耕地治理中推广的主要经济林生态经营模式与效果,总结发掘了湘西5大模式类型,并阐述了主要典型模式的结构特点、适用范围与效果。  相似文献   

18.
光抑制是目前经济林光合作用研究中的热点,近年来无论是对其本质的认识,还是对其机理的研究都已取得很大进展.综述了光抑制的研究历程及作用机理,并概括了经济林光合作用光抑制的研究动态,从光照、温度、水分等方面探讨了经济林光抑制的影响因素,最后阐述了光合作用光抑制的防御机制(叶黄素循环、电子传递和活性氧的清除系统)及防御途径.  相似文献   

19.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民林业收入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农户林木产品销售收入变动角度,探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林业收入的影响.对福建省10县(区)2006年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并不支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增加农民的林业收入进而增加农民收入这个命题.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农民获得产权明晰的林地或林木资源,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民林木资产销售收入的影响并不显著,而产权明晰对农民经营林业的劳动与资本等要素投入产生的激励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