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时进  李大永 《森林工程》2002,18(4):39-40
本文根据公路线形设计的实际情况及《标准》中关于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的规定,结合竖曲线半径确定的限制因素,提出了调整提高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的推荐数值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北部林区三、四级运材公路在勘察设计中所用的小半径曲线超高标准往往在冬季汽车运材过程中,就在这些设置超高的小半径曲线段发生滑坡(掉道)、撞车、翻车等事故,其原因如下: 一、根据汽车运行速度及其它理论所计算出的平曲线超高值基本上是指汽车运行在没有冰、雪影响的三、四级砂石土路面上,而冬季运材车又必须行驶在有冰(汽车制动摩擦产生热融成冰,日、夜温差成冰等项)、雪覆盖的砂石路面上,故冰雪与车轮摩擦致使汽车制动系数低微,汽车司机无法控制车体的方向造成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3.
山区公路线形设计技术性强,涉及面广,难度较大,对山区改建公路的线形进行设计分析,总结山区公路线形设计的经验,并对改建公路路线设计、公路断面、设施构造、公路绿化等方面景观设计进行探讨,从而确定的合理线形可以提高设计质量、降低工程造价、加强环境保护,并提高公路的行车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与发展,对于公路的建设来讲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不仅仅是在建设公路的数量上急剧增加,而且对于一些地势比较险峻的地方的公路建设也逐年上升在我国很多地方,山区的地势比较险峻,而且整体的路标变换比较复杂,桥隧结构物比较大。所以,在进行山区公路的建设过程中,难度系数非常大。就因为山区地势独特的性质,导致了在进行公路设计的时候,会出现一些经常性的问题。这在新时代下,安全理念成为了公路设计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进行公路设计的时候,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安全设计,整个设计过程都需要注重安全理念的应用[1],从而达到使行车舒适,降低事故的发生率等为目的。本文主要就新安全理念下的公路设计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赵荣 《绿色科技》2013,(12):269-273
指出了盾构沿小半径曲线掘进时隧道轴线控制,是一个系统性和综合性极强的问题。对南京地铁某区间隧道盾构掘进中发生的铰接密封漏水漏沙事故进行了分析,找出了相关原因及其存在问题,为控制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贾葆彤 《林业科技情报》2012,(4):100-101,104
以实际工程为例,对采用MIDAS空间梁单元小半径曲线梁桥支座的布置进行计算和比较分析,并通过掌握小半径曲线梁桥支座受力特点,从而确定出适合该桥的支座布置形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我国公路建设企业也在不断变化和进步。公路建设作为我国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会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由于山区公路设计与建设的特殊性,其安全问题一直被人们所重视。通过分析山区公路安全设计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其安全性的主要因素,并阐述了道路安全理念在山区公路设计中的具体运用,旨在为促进我国公路建设企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长直线接小半径等不利线形组合是车辆运行安全的隐患,但受设计车速(或设计运行速度)体系制约,该问题一直无法定量化。运行车速理论提供了解释和解决该类问题的办法,具有充分顾及交通安全的人性化特点、保证线形与实际运行车速紧密协调的优势,是我国公路设计理论和体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山区公路交通建设力度逐日加大,公路等级逐步提高。但是,山区公路与平原地区公路施工有所不同,山区公路建设需要根据山区的地形地貌设置一系列的安全保障措施。文章针对山区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差、气候条件复杂、公路曲线半径较小、填挖方工程量较大、桥隧密布、视距不良等因素,分析了面对这些不良因素的安全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进行公路工程设计时,合理确定山区公路设计行车速度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对公路工程设计的优化还不够规范,在设计过程中对优化设计缺乏明确的定性考核指标和具体要求。因此,对山区公路优化设计速度的制定以及路线设计规范化展开讨论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1.
公路的景观设计既是公路设计的一部分也是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本文就公路的交通组成研究了对景观设计的要求,公路景观对交通的影响,提出了公路景观设计与交通协调的内容与方法。结果表明,公路的景观设计能调节道路使用者的心理状态,对改善交通状况、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昆石高速上行线(石林至宜良段)长下坡、急弯及交通环境急变的特殊路段,在大流量、超载超限、超速运营条件下,利用公路运营安全性检测计算系统(HOS_VT)进行检测计算。从人(驾驶员)-车-路-交通环境协调运营原理入手,分析论证可能潜在的道路事故多发点(段),以降低交通事故率,突破运营安全的瓶颈。通过道路交通安全的保障技术、措施的应用研究,对该路段进行系统的交通安全整治,提升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保障出行安全。  相似文献   

13.
陈勇  刘永伟 《林业科技情报》2009,41(1):111-111,114
针对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事故多发的道路交通安全系统采用事故树分析法,提出了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14.
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GIS作支持已成为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先进有效的技术手段。以哈尔滨市为研究对象,先后建立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地理信息系统的地图平台及空间数据库.地图平台建立后可满足交通事故点定位、统计分析的精度要求;建立空间数据库主要是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其中突出道路和事故信息的数据结构设计;最后就系统在事故分析中的应用做出阐述.  相似文献   

15.
Airborne 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LiDAR) has become a popular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to create digital terrain models and provide forest inventory information. However, little research has been done to investigate the accuracy of using scanning airborne LiDAR to perform road geomatics tasks common to forest engineering. We used airborne LiDAR to estimate existing forest road characteristics in support of a road assessment under four different canopy conditions. In estimating existing road centerlines, LiDAR data had a vertical root mean squared error (RMSE) of 0.28 m and a horizontal RMSE of 1.21 m. Road grades were estimated to within 1% slope of the value sampled in the field and horizontal curve radii were estimated with an average absolute error of 3.17 m.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airborne LiDAR is an acceptable data source to estimate forest road centerlines and grades, but some caution should be used in estimating horizontal curve radii, particularly on sharp curves.  相似文献   

16.
道路交通事故黑点路段整改措施及其确定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邵祖峰 《森林工程》2008,24(5):39-42
道路交通事故黑点的事故诱发原因是多方面的。改造事故黑点必须针对事故诱因选择合理的改造措施。首先分析针对不同黑点路段的常见整改措施,然后利用交通事故原因统计分析数据,结合粗集理论设计确定某一具体路段的事故诱发原因的方法,据此可以帮助公安机关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整改建议书,指导本地区本部门的黑点路段的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冬季冰雪路面行车速度与安全隐患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凤英  阎春利 《森林工程》2010,26(3):44-45,60
冬季冰雪路面是交通事故多发的时段,依据车辆特性、视距和道路条件等因素,分析冰雪路面给车辆安全带来的隐患,推导冰雪路面不同能见度、不同坡度和平曲线条件下车辆行驶速度与各因素的关系,给出确定安全车速的方法,为减少冰雪路面交通安全隐患,提高车辆的道路运输安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高等级公路设计中经常遇到的缓和曲线采用长度问题,根据国内外高等级公路设计的新概念,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阐述,对提高公路的设计水平提出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19.
立交线形设计是根据平曲线线形要素的几种组合类型来完成平面设计的,因此曲线设计参数要选择得当,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长度比例要控制在1∶1∶1~1∶2∶1的范围,以此达到使行车舒适的目的。同时通过几种类型的组合,解决了节点立交在空间局限上的问题,利用合理空间完成线形设计,使道路更加有效的实现交通转换。  相似文献   

20.
在旧路改建的勘测设计工作中、曲线线形的选择是一个必须解决而有时又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曲线的测设也依所选择的线形的不同而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本文将作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极特殊的C型曲线的测设及计算方法予以简明的阐述、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