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姚学坤  喻盛甫 《茶叶》1993,19(4):20-22
茶苗根结线虫病是滇南茶区的主要病害,发生普遍,严重影响苗圃及茶园的建设与发展,经我场的土壤分析,每100克病土中2龄根结线虫含量有时高达3000条以上,为害最重的地块,茶苗发病率100%,死亡率90%以上,在旱季甚至全部死亡。思茅是茶苗根结线虫病为害较重的地区,过去每年都有茶苗受害而死亡,以致茶园投产推迟,经济效益显著降低。为此,我们从1985年以来,对此病作一些调查与试验,并取得了初步结果。现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香蕉根结线虫病调查与病原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2013年,在福建省漳州市进行香蕉根结线虫病害的分布和危害性调查,结果表明:香蕉根结线虫病发生普遍,田间香蕉的株发病率达79.3%,苗圃香蕉假植苗株发病率达94.8%,带病香蕉苗成为香蕉根结线虫病的重要侵染源。香蕉根结线虫病的病原种类鉴定结果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爪哇根结线虫(M. javanica)和花生根结线虫(M. arenaria),南方根结线虫为优势种,且存在根结线虫的混合种群。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广西贺州市栀子根结线虫病病原种类,采集根部有明显根结的栀子根系进行根结线虫分离鉴定,通过观察根结线虫2龄幼虫、雌成虫、会阴花纹特征对其进行形态学鉴定,并利用核糖体ITS区和28S rDNA D2D3区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树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原线虫2龄幼虫和雌成虫形态特征及形态测量值与象耳豆根结线虫(Meloidogyne enterolobii Yang & Eisenback, 1983)相似;该病原线虫核糖体ITS区与NCBI数据库中象耳豆根结线虫相应序列的相似度为100%,28S rDNA D2D3区与NCBI数据库中象耳豆根结线虫相应序列的相似度为99%以上;该病原线虫核糖体ITS序列以99%的支持率与象耳豆根结线虫聚为同一分支。综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将广西贺州市栀子根结线虫病病原种类鉴定为象耳豆根结线虫,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ills)是该线虫的新寄主纪录。  相似文献   

4.
在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浙江和河南等省(区)主产区调查和鉴定,红麻根结线虫病病原线虫有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1号和2号小种,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和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2号小种。南方根结线虫为优势种,其在湖南沅江麻田一年可完成四代。它们都不为害棉花、小麦、花生、芝麻、苎麻、高粱和玉米。幼虫主要分布在0~40厘米土层内。0~10厘米土层内幼虫数的波动在红麻生长季节有4个高峰,收获后还出现一个高峰。病原线虫以幼虫和卵主要在病残中越冬,清除病残可压低初次侵染。实行轮作可减轻病害和增产。重病田用D—D混剂,涕灭威或棉虫灵处理土壤效果良好。文中对抗线虫育种工作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鉴定出在中国大豆上又一类重要病原线虫——根结线虫。黄淮海豆区为其主要发生危害地带,并且,其主要病原种和小种为南方根结线虫寄主小种1号和花生根结线虫寄主小种2号。经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形态学观察,测量及鉴别寄主试验鉴定,结果表明其区系分布大体为:在开封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 (Kofoid and White,1919) Chitwood,1949]寄主小种1号和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 (Neal,1889) Chitwood,1949]寄主小种2号;在宁陵为花生根结线虫寄主小种2号;在崂山为南方根结线虫寄主小种1号,在栖霞为北方根结线虫(M.hapla Chitwood,1949),其中南方根结线虫的开封群体和崂山群体雌虫会阴花纹和排孔位置略有不同,但仍属于其种内群体及个体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华安县地处闽南漳州市西北部,种茶历史悠久,是漳州的主茶区之一。茶叶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茶苗根结线虫病在我县育苗地有危害加重和蔓延的趋势。据在仙都镇茶育苗圃调查,主要病源一般株发病率10.3%~18.8%,个别田块高达49%,受害茶苗死亡率达85%,严重威胁着我县茶产业的发展。主要病源是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 Chitwood).  相似文献   

7.
红麻根结线虫病是我县红麻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阻碍了红麻生产的高产优质。红麻根结线虫病易发于连作红麻地块,随着红麻连作地块的增加和连作年限的延长,其危害日益加重。为了减轻红麻根结线虫病的危害,提高红麻的单产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我们大力推广了红麻根结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1 红麻根结线虫病及其危害红麻根结线虫病是红麻主要病害之一,由病原线虫侵染根系而引起。线虫侵入红麻后,病株根系产生许多瘤状突起,使红麻根系功能减退,麻株生长缓慢。叶片发黄,植株矮小,生长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8.
以出口盆栽榕树种植示范基地为观测点,剖析检测根结线虫病的病原种类、为害症状、发病规律和传播控制,选择测定阿维菌素、毒死蜱、益舒宝和克百威对基质和根系根结线虫的防控效果,评价根结线虫对这4种药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对出口盆栽榕树造成为害的主要是南方根结线虫。阿维菌素原浆、毒死蜱乳油对盆栽榕树基质和根系根结线虫的防控效果均较理想,极显著优于两颗粒剂益舒宝和克百威。基质根结线虫对阿维菌素和毒死蜱敏感,LD50分别为0.215 4 mg/L和0.215 5 mg/L,无明显差异。根系根结线虫对阿维菌素的LD50为8.64 80 mg/L,是毒死蜱的3.10倍;克百威的LD50为2.127 9 g/盆,是益舒宝的1.35倍;各处理抗性个体出现频率会有不同,要尽可能轮换或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室内接种方法测定土壤中接种象耳豆根结线虫(Meloidogyne enterolobii)二龄幼虫不同初始密度(0、0.125、0.25、0.5、1、2、4、8和16条/cm3)对黄瓜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黄瓜受损程度与象耳豆根结线虫初始接种密度呈正相关,随着接种密度的增加,形成的根结指数不断提高,而黄瓜植株高度和苗鲜重相比对照均表现为下降,即发病程度逐渐加重。当土壤中象耳豆根结线虫二龄幼虫的初始接种密度为0.25条/cm3,即可对黄瓜的株高和植株鲜重产生显著危害,初始密度为8条/cm3处理,则可导致黄瓜植株死亡。该研究结果可为制定象耳豆根结线虫的防治指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福建省发现豆科新品种多年生藤本豆(Lablab sp.)发生严重的根结线虫病,根部可产生巨大根结,根结内组织内可埋生数以百计的雌虫,卵囊产于根结内。通过形态特征及rDNA-ITS区序列扩增比对,藤本豆根结线虫鉴定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多年生藤本豆受根结线虫为害为首次记述, 也是南方根结线虫新寄主。接种实验结果表明,2龄幼虫主要侵染藤本豆根尖,也可侵染根其他部位,雌虫与卵囊埋生于根结内,卵可直接孵化并在根内直接侵染发育,根结大小发展快,根结坚硬,表面组织不易腐解,雄虫只能在后期根结腐败组织处发现。在环境温度(24~36 ℃),生活史最短为24 d。田间重要杂草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根结线虫病发生普遍,形态特征鉴定为南方根结线虫,田间调查及交叉接种实验表明其可能为田间藤本豆根结线虫病的主要侵染来源。  相似文献   

11.
西洋参根结线虫病危害参根,受害幼根遭受线虫食道分泌物的刺激,形成根结,影响根系的正常机能,导致植株弱小,叶片发黄,开花迟,回苗早.一般能减产20%~30%,严重时可达70%以上.同时,线虫的侵入必留有伤口,可成为土壤中其它病原物的侵入口,造成线虫与锈腐病、根腐病等病害的复合感染;又因线虫病的侵染使参苗生长势减弱,极易感染灰霉病、黑斑病等病害,从而加重了生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由于耕地面积有限,苦瓜连作现象严重,根结线虫对苦瓜的为害逐年加重,严重影响苦瓜的产量和品质。针对海南省苦瓜根结线虫病的危害、传播途径、发生规律以及栽培特点,总结提出适合海南省苦瓜根结线虫病的防治对策,以期为海南苦瓜的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是一类高度专化性的杂食性植物病原线虫.目前,世界上已报道的根结线虫种类有98种,我国危害农作物最为严重的根结线虫有6种,包括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北方根结线虫(M.hapla)、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拟禾...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穿刺巴斯德芽菌Ppgh-3对番茄根结线虫病的防效,对种植在含有根结线虫土壤中的番茄根系周围接种不同量的穿刺巴斯德芽菌Ppgh-3,在接种后的30、45、60 d分别测定番茄的株高、茎粗、根重、地上部重、根冠比、根系活力、病情指数,并在结果期测定单果重和3穗果的单株产量。结果表明:根结线虫侵染会造成番茄株高、产量、地上重显著降低,茎粗明显变细,根重、根冠比显著增加,根重、根系活力先升高后降低。接种穿刺巴斯德芽菌后,各处理的株高、产量、地上部重、茎粗均较只施线虫对照增加,而根重、根冠比则降低,接种穿刺巴斯德芽菌量最多的处理,株高比只接种根结线虫的处理增加6.55%,茎粗增加了16.99%,地上重增加了34.26%,根重减少了13.98%,病情指数降低了64%,果实产量增加了61.56%,与接种根结线虫的处理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穿刺巴斯德芽菌Ppgh-3对根结线虫具有防治效果,而高接种量的穿刺巴斯德芽菌对番茄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水稻根结线虫病的病原鉴定及其侵染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省政和县稻田发现大面积的严重水稻根结线虫病,沟渠内禾本科杂草油芒(Eccoilopus sp.)也遭受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的严重侵染。这两种寄主的根结线虫形态特征与拟禾本科根结线虫(Meloidogyne graminicola,Golden and Birchfield,1965)原始描述相符;对根结线虫的rDNA ITS区、28S rDNA D2/D3区进行了扩增、克隆与测序,其序列与GenBank中拟禾本科根结线虫的相似性达99%以上,据此将水稻和油芒上的根结线虫鉴定为拟禾本科根结线虫。通过交叉接种试验和田间调查,证实油芒是水稻根结线虫的重要寄主,为田间水稻根结线虫病的重要侵染源。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不同药剂对盆栽榕树基质线虫和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阿维菌素和40%毒死蜱乳油对盆栽榕树基质线虫和根结线虫病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100mg/kg的2%阿维菌素处理后15天基质线虫防治效果达到99.67%,处理后45天根结线虫病防治效果仍达到95.7%。使用100mg/kg的2%阿维菌素灌根防治根结线虫时对榕树安全、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豆胞囊线虫病研究进展(续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介绍了大豆胞囊线虫病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发现与危害、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病原及生物学特性、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分化、大豆抗胞囊线虫机制、大豆胞囊线虫发生与土壤环境因子关系、作物根系分泌物及其与作物连作障碍和线虫卵孵化关系等。  相似文献   

18.
象耳豆根结线虫(Meloidogyne enterolobii Yang and Eisenback)是海南岛独有的一种致病力很强的根结线虫。少孢节丛孢(Arthrobotrys oligospora Fresenius)HNQ11菌株是从海南岛香蕉(Musa sapientum Linn.)根围土壤分离到的1株捕食线虫真菌,本实验研究了其对象耳豆根结线虫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离体条件下HNQ11菌株能迅速产生捕食网和捕食环等捕食器官来捕食象耳豆根结线虫J2。其捕食率在J2加入HNQ11培养平板96h后即达83.5%;在盆钵控病实验中,每株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幼苗用2g菌丝处理根部,根结形成比对照减少50%,根系鲜重增加147.3%。同时,在菌丝处理33d后还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根片段上附着的HNQ11菌丝和分生孢子,重新分离菌丝和分生孢子还能在培养基上生长,说明HNQ11菌株在番茄根部具有定植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茶树育苗过程中,茶苗常遭受茶苗根结线虫病、小绿叶蝉、茶蚜、白蚁等病虫的为害。以往,主要使用二溴氯丙烷防治茶苗根结线虫病,使用六六六防治白蚁,而这两种农药由于慢性毒性大,许多国家都已停止生产和禁止使用。氨基甲酸酯类新农药呋喃丹(Furadan)是杀虫、杀线虫剂,它具有触杀、胃毒、内吸的杀虫作用,而且,在人畜体内不累积,使用较安全,现已应用于水稻、小麦、玉米、甘蔗、花生、棉  相似文献   

20.
针线虫对茶树的致病作用及其发生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线虫是福建省茶园中普遍发生的植物线虫,在一些茶园的茶树根围线虫区系中针线虫量占92%以上,100克茶根围土壤中含针线虫可高达1500~2000条。对采自福州郊区针线虫(图1)的鉴定结果,确认为弯曲针线虫(Paratylenchus curvitatus Van derLinder)。然而,弯曲针线虫对我国茶树的为害还缺乏系统研究,为此,笔者从1988年至1990年就弯曲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