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灰霉病是茄果类栽培中的主要病害,其多发生在中温高湿的秋冬和早春季节。此时天气光照较弱,棚内空气相对湿度较大,极易造成灰霉病爆发流行。灰霉病爆发流行的适宜条件是气温为18 ̄23℃,湿度为90%以上,秋冬和早春季节茄果类栽培棚内恰好满足了灰霉病的发生流行条件。在生产上,每  相似文献   

2.
正冬春季设施栽培辣椒若遇连阴雨,无法通风散气,造成棚内低温高湿环境,引发多种病害,如猝倒病、立枯病、灰霉病、白粉病、菌核病等,若处理不当则损失惨重。该类病害的防治要点:①有条件的设施应适当提高棚内温度,温度升高至28℃以上时可适当通风,降低棚内湿度;②尽量采用膜下滴灌,减少水分蒸发;③药剂防治时建议采用喷粉或弥粉法,可降低棚内湿度,尤其是弥粉法所用粉剂颗粒直径为10微米以下,  相似文献   

3.
芹菜是我们餐桌上常见的蔬菜,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受到人们喜爱。芹菜灰霉病是一种真菌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和茎部,病重时整株腐烂。灰霉病在芹菜设施栽培和露天栽培中均可发生,且设施栽培由于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下,病害发生后为害程度更大。科学合理防治灰霉病是保障设施栽培芹菜优质高产、增加经济收入的重要手段。本文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从芹菜灰霉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发生规律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科学的综合防治措施,希望能给广大农民朋友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4.
豫南草莓大棚栽培气象条件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人为控制其最佳上市时间,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方法]对采用不同方式处理后的大棚草莓进行对比试验,观测其品质和产量发生的变化。[结果]经过遮阳处理的大棚,气温低、日照少、光照强度差,因而草莓花芽分化早而快;而未进行遮阳处理的大棚因其棚内气温高、光照强,较经处理的大棚草莓分化日数平均多6 d。草莓在开花期,应当提前加温、加光处理,并使棚内温度保持在20℃以上,湿度应适当降低,最好能控制在60%以下。大棚草莓在果实膨大期如果环境温度高,则小果多,所以此期应通过通风、棚外喷水等人工调控技术适当降低棚内温度。大棚草莓灰霉病发病率与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呈显著的正相关,白粉病发病率与棚内温度呈正相关。[结论]确定了延长草莓果实膨大期,提高大果比例,促进增产增收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 近年来保护地设施草莓栽培迅猛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条件。但是,在特定的设施栽培条件下,其温湿度极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尤其是重茬地草莓灰霉病、白粉病、黄萎病等病害有逐年加重发生的趋势。如何加强暖棚草莓地消毒处理,防重于治,已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实践证实,采用覆膜提温土壤消毒法,既节省本钱,效果又好,还无污染、无公害。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1 草莓拉秧前闭棚提温消毒把第一关 一般选在5月中、下旬,于草莓拉秧前,将草莓植株留田间原地不动,紧闭棚室7~10天,晴天中午棚内气温可达60℃以上,遇阴雨天可适当延长闭棚时间。这样经过高温  相似文献   

6.
随着设施草莓种植面积的快速发展,连茬、重茬种植现象增多,加之农药、化肥施用的不规范,使得近年草莓生产中灰霉病发生呈加重趋势。1症状表现灰霉病是北方保护地栽培草莓的主要病害,主要为害  相似文献   

7.
《农家顾问》2009,(10):35-35
大棚草莓可实现分批种植.延长上市期。本月起.部分大棚草莓逐渐处于开花结果期,主要工作有以下几点:①温度、湿度管理。为确保草莓开花、结果,冬季草莓须设施栽培。根据情况,可采用温室、大棚、中棚、小棚、草帘搭配使用,使棚内气温白天保持在20℃左右,夜间5℃以上。结合温度管理,注意降低棚内湿度,在白天气温高时通风换气,清理好垄沟、沟渠等排水系统。  相似文献   

8.
大棚栽培的草莓一般在元旦前后开始上市,经济价值较高。但是大棚内温度和湿度都很高,这种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极有利于某些病虫害的大发生,尤其是白粉病,其发生受温、湿度影响比较大,是大棚草莓的主要病害,在草莓的整个生长期都会发生。通过调查发现,草莓白粉病的发生是以大棚盖膜后为害为主,特别是在草莓现蕾开花进入产果期以后为害最重,严重影响了草莓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9.
草莓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几年,草莓设施栽培面积日益扩大,效益迅速提高,但栽培设施内高温多湿,为病虫害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造成草莓品质下降,影响草莓设施生产的经济效益。为进一步提高草莓设施栽培的品质,加强草莓设施栽培病虫害的防治,笔者对草莓常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一、草莓常见病害及防治1、草莓灰霉病病菌在潮湿和25℃左右时最容易发病,坐果期与采收后期发病最为严重。以预防为主,用药最佳时期为草莓第1  相似文献   

10.
灰霉病是茄果类栽培中的主要病害,其多发生在中温高湿的秋冬和早春季节.此时天气光照较弱,棚内空气相对湿度较大,极易造成灰霉病爆发流行.灰霉病爆发流行的适宜条件是气温为18~23 ℃,湿度为90%以上,秋冬和早春季节茄果类栽培棚内恰好满足了灰霉病的发生流行条件.在生产上,每年都因防治灰霉病不利而造成一定损失.多年来,菜农一直采用蘸花药液中加入0.1%~0.5%速克灵可湿性粉剂防治灰霉病,或叶面喷施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50%农利灵1 000倍液、50%多菌灵800倍液进行防治,效果都不理想.一是抗药性问题;二是农药本身质量问题,所以防治很难奏效.  相似文献   

11.
1韭菜灰霉病1.1诊断灰霉病是低温高湿条件下的一种真菌病害,病原菌属于半知菌亚门,是大连地区冬春保护地栽培常见病害。主要为害叶片,按为害症状不同可分为白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草莓设施栽培面积日益扩大,效益迅速提高,但栽培设施内高温多湿,为病虫害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造成草莓品质下降,影响草莓设施生产的经济效益。为进一步提高草莓设施栽培的品质,加强草莓设施栽培病虫害的防治,笔者对草莓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一、草莓灰霉病病菌在潮湿和25℃左右时最容易发病,坐果期与采收后期发病最为严重。防治要点:用药最佳时期为草莓第1花序20%以上开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不同温湿度对草莓白粉病、灰霉病发生的影响,进行了不同温湿度对草莓白粉病、灰霉病发病率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较低的湿度和较高的昼温,有利于控制草莓白粉病、灰霉病的发生。因此,在保护地栽培草莓模式下,可通过人为干预气候,来提高昼温、降低湿度,从而降低草莓白粉病和灰霉病的发生,进而提高草莓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1999,(7)
(三)促成栽培的技术要点4.花果期管理(1)温湿度管理萌芽后40~50天大棚葡萄即进入开花期,约在4月下旬~5月上旬,此时露地平均气温已达15~17℃,大棚内平均气温约为25~28℃,适合葡萄生长。开花前应充分保持大棚内良好通风透光条件,但遇冷空气侵袭时仍须闭棚保温,以保证授粉期间的适宜温度,防止产生无核果。棚内空气湿度应控制在60%~65%,需防止阴雨导致棚内高温高湿引起烂花,以及灰霉病的发生。除覆  相似文献   

15.
灰霉病是冬春季设施草莓生产上的首要病害,该病主要发生在草莓扣棚以后,导致草莓产区灰霉病发生整体情况偏重。棚室草莓发生灰霉病,病菌可以危害花器、果实、茎、叶柄和叶片,应注意提早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草莓的反季节设施栽培发展较快。农民在可观的经济效益促使下,常年在保护地内重茬种植,致使灰霉病、白粉病等真菌性病害和病毒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尤其是草莓灰霉病,发生普遍且直接为害花器和果实,给种植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一、病原:半知菌亚门葡萄孢属灰葡萄孢(Botryt  相似文献   

17.
保护地辣椒灰霉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辣椒灰霉病在淮安市发病高峰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中旬,辣椒品种苏椒5号、宁椒5号、洛椒7号的抗病性比其他品种稍强一些;温暖高湿的气候条件易导致辣椒灰霉病的流行;辣椒灰霉病露地栽培比棚内栽培发病轻,具滴灌设备的棚内栽培比漫灌的棚内栽培发病轻;每公顷栽4.5万株辣椒灰霉病发生轻;药效试验表明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500~800倍液对辣椒灰霉病防治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草莓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常采用大棚覆膜栽培,棚内高温多湿,更为病虫害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现将草莓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一、常见病害的症状 1.叶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典型症状以症班为中心呈灰色或灰褐色圆斑,四  相似文献   

19.
草莓灰霉病发病原因与无公害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莓灰霉病又叫腐烂病,在我国各草莓栽培地区时常发生,是当前草莓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草莓灰霉病直接为害花器和果实,对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一直是困扰草莓种植户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草莓栽培在我区已有数十年,每年种植面积约100亩,由于连年种植,草莓灰霉病逐年加重,设施化栽培和露地栽培均易发生,草莓灰霉病已成为草莓主要病害之一。从2004年开始,对该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进行凋查研究,并应用50%农利灵杀菌剂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灰霉病发生初期及时喷药防治,可控制灰霉病发病率,同时提高草莓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