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刘春芳  王济民 《农业展望》2013,9(6):45-51,68
在分析中国肉羊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基于局部均衡理论,利用2000-2011年相关数据构建供需平衡模型,预测2012-2025年中国未来羊肉供需变化.结果表明,2012-2015年中国羊肉生产、消费均呈显著减少趋势,由于产量减少幅度大于需求减少幅度,国内供给保障率由97%下降至96%左右,另外,受较高生产成本以及旺盛需求的影响,国内羊肉价格水平将有较大幅度提高.2015-2025年中国羊肉生产量和消费量将缓慢增长,但消费量增幅远大于产量增幅,国内供给保障率由96%降至95%.  相似文献   

2.
50年来食糖消费量发展状况表明,中国食糖消费呈稳定增长态势。国际经验和未来发展趋势表明,食糖消费稳定增长态势仍会持续。基于消费总量分析法和6种时间序列分析方法预测了2015--2030年中国食糖消费量的发展前景:2015年中国食糖消费量在1600万t左右,2020年达到1800万t,2030年达到2200万~2450万t。在此基础上,预测了中国食糖供需缺口的变动,即2020年后食糖供需缺口日益增加,产业风险日益加大。为此,只有依靠技术实现节能增效、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单产并增强自然风险的防御能力,才是食糖产业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3.
"十二五"时期,国内食糖消费量呈现稳定增长趋势,产需缺口有所收窄。基于人口数量、人均消费量的情景模拟和4种时间序列回归模型对"十三五"时期中国食糖消费总量进行预测,并与OECD-FAO预测数据进行对比研究认为,2016年国内食糖消费总量有望突破1 500万t,到2020年将达到1 700万t左右。以消费量作为目标,通过多种途径保障生产,才是"十三五"时期稳定食糖市场供需平衡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2000年以来我国羊肉价格上涨的背景,针对羊肉价格持续上涨对供给后续增长激励不足这一反常现象,着重从国家草原政策、主要畜牧品种成本利润率与比较收益变动情况、草原灾害、国内羊肉需求变动以及国际羊肉市场冲击等不同层面进行剖析。结果表明:在肉羊产业发展过程中,国家已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有关草原保护的政策体系,并且在该体系作用下我国草原保护工作成效显著,但也在短期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羊肉供给;肉羊产业相比其他畜牧产业竞争优势并不突出;草原灾害特别是突发性自然灾害对肉羊产业冲击较大,且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发生对肉羊存栏与羊肉价格的影响有所差异;羊肉消费需求变化与国际羊肉市场对肉羊产业影响日渐加大。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肉养产业扶持政策体系、推进肉羊养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进程、提高自然灾害的预防与抵抗能力、对贸易自由化所带来的生产者损害采取补偿等应对措施应作为指导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城乡居民羊肉消费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并建立双对数模型,实证分析收入、价格和饮食习惯对羊肉消费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羊肉消费量尽管有所上升,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并且在城镇和农村,不同地区、不同收入组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城镇居民羊肉消费量主要受收入、羊肉价格、牛肉价格和猪肉价格的影响,而农村居民羊肉消费量受羊肉价格和上一期羊肉消费量影响更为显著。最后对中国居民羊肉消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2015/16榨季截至6月底中国累计生产食糖870.19万t,销售食糖538.64万t,国内外均已进入减产周期。国际糖市在天气影响下持续炒作减产预期和砍收进度,ICE原糖价格触底反弹;国内糖市则在减产预期逐渐兑现背景下,可观的进口利润刺激了走私糖激增,致使出现了进口减少而消费不济的怪象,加之玉米抛储刺激淀粉糖替代,期货价格宽幅震荡,现货价格则受成本支撑平稳上涨。展望2016/17榨季,国际糖市供给缺口预期收窄,但天气炒作和宏观利多影响仍将推动价格震荡上扬;国内供需变动预计不大,后期或更多受进口成本支撑。未来仍需关注厄尔尼诺的后续影响,包括中国广西受洪水威胁、印度季风降水情况、巴西受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切换、泰国干旱气候改善以及中国糖业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期我国羊肉价格持续上涨探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羊肉的价格变化两个典型阶段和价格月度环比增长率的角度分析了近期羊肉市场的变化,从羊肉的供给、需求、养殖成本、政策以及产业配套设施的角度分析了价格变动背后的原因,最后对未来肉羊产业的发展做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8.
羊肉价格变动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多元回归模型,选取牛肉价格、猪肉价格、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羊肉产量和羊的单位生产成本为解释变量,分析其影响羊肉价格变动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牛肉价格、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羊的单位生产成本对羊肉价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羊肉产量对羊肉的价格有显著的负影响。并据此提出了推动规模养殖,降低饲养成本;加大羊养殖的补助范围及力度,提高羊肉供给量;构建羊产业信息数据库,做好羊肉价格预测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生产、成本、消费、贸易和价格等5个方面对2022年新疆肉羊市场形势进行回顾,对2023年市场趋势进行展望。研究发现,2022年新疆羊肉产量稳中有增;豆粕价格上涨明显,肉羊养殖成本高位上涨;羊肉消费量略有下降;活羊贸易量大幅减少;羊肉价格持续下跌,但仍高位运行。展望2023年,新疆肉羊市场供需偏紧状况持续改善,肉羊生产持续增长,养殖成本继续高位运行,羊肉消费量温和增长,活羊贸易逐渐回暖,羊肉价格周期性缓慢回调。因此,政府应做好肉羊市场调控;养殖场户要优化肉羊养殖模式、控制养殖成本;消费者应不断调整肉类消费结构,合理、理性消费。  相似文献   

10.
“粮安天下”:中国大米供求变化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农业生产成本快速上升和大米进口量急剧增加的背景下,分析和研判国内稻米供给与需求的未来趋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1978—2015年全国层面数据,在厘清大米供需变化历程的基础上,基于局部均衡理论,采用广义矩估计法考察了影响中国大米供需的因素;并预测2016—2030年“基准情景”、“经济增长情景”和“成本情景”下的大米供需变化趋势。研究表明:1)上一期收获面积和农户出售价格会显著增加大米收获面积,而种植成本则会明显减少收获面积;居民的饮食偏好依然是影响大米消费的主要因素;国际市场价格仅明显刺激大米出口,对进口的影响作用并不明显。2)在大米进出口格局改变的背景下,未来中国大米总产量不断下降,大米国内消费量也不断下降,自给率逐年下降;若采取降低生产成本的措施,能够有效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助于提高我国大米自给率。未来应该着重降低生产成本,确保生产能力和优化生产结构,不断提升大米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1.
由于种植面积增加,预计2012/13榨季国内产糖1300万-1330万t,比2011/12榨季同期增加150万t以上。2013年第1季度国内糖价持续下跌,为保障糖厂和糖农的利益,国家已实行了收储底价为6100元/t的150万t的临时收储,并加大对走私糖的打击力度,由于国际食糖市场供给过剩,本次收储对糖价的支撑作用有限,现货和期货价格均跌至5500元/t以下。国际上,2012/13榨季除印度外其他食糖主产国几乎全部增产,全球食糖将连续第3个榨季供给过剩,国际糖价已处于极低水平,显著的国内外价差促使中国食糖进口量大幅增长。在国内供给过剩、国内外糖价倒挂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未来收储对国内糖价的支撑作用将较为有限。  相似文献   

12.
2013年棉花市场形势分析与2014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经济增速趋缓、市场政策调控、需求疲软、供给充裕等因素影响,2013年中国棉花市场整体较为平淡。棉花进口量同比减少,但仍居历史高位。国内棉价总体平稳,国际棉价先涨后跌,国内外价差依然较大。受比较效益低下影响,预计2014年全球棉花产量继续下降,国内棉花种植面积下降8.1%。  相似文献   

13.
近期我国羊肉价格上涨的经济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近期我国羊肉价格大幅上涨产生的经济效应,并进一步完善稳定羊肉市场供需的政策,以宏观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Nerlove模型等方法研究了近期羊肉价格上涨分别对羊肉供给、居民羊肉消费以及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影响。研究发现:羊肉价格上涨对羊肉供给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短期内并不能促使羊肉供给大幅增加;对城乡居民羊肉消费均具有消极影响,其中对西部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居民和低收入群体影响更大;羊肉价格上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带动CPI上涨,但并不会对城乡居民实际生活费用支出造成巨大影响。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应加大对羊肉生产的政策扶持力度,为收入较低群体和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居民提供羊肉消费补贴以及加强羊肉价格的监测与预警工作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14/15年度国内小麦再获丰收,产量实现十一连增,供需关系平衡略有余。在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支持下,新麦上市以来价格稳中走高,主产区全社会收购量大幅增加。从未来几个月市场走势看,国内供需基本面依然比较宽松,面粉需求"旺季不旺"格局持续,小麦饲用需求在玉米丰产的压力下也较前期减少,2014年小麦秋冬种面积基本稳定,市场缺乏提振因素。进口方面,由于2014/15年度国内小麦产量、质量双提升,对进口优质麦的需求减弱,但全球小麦连续两年增产,供应充足压力下国际市场小麦价格将保持低位震荡,国际小麦到岸价低于国内,价格优势明显,进口压力依然存在,这也将对国内市场形成压力。  相似文献   

15.
国产油菜籽与进口油菜籽的价差及其波动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1993—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VAR模型,分析我国油菜籽生产成本、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加拿大油菜籽供需以及国际石油价格对国产油菜籽与进口油菜籽价差的影响;利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进一步分析各因素对国产油菜籽与进口油菜籽价差波动的冲击效应和程度。结果表明:1)国产与进口油菜籽的价差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我国油菜籽生产成本、加拿大油菜籽供需、国际石油价格存在长期均衡关系。2)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升值和我国油菜籽生产成本的较快增长使国产与进口油菜籽价差扩大,两者对价差波动的贡献度分别为27%和11%。3)加拿大油菜籽供需变化和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国产与进口油菜籽价差波动影响较弱,贡献度分别为2%和1%。针对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应对措施: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油菜生产机械化水平、依靠科技增加单产等途径降低我国油菜籽生产成本;积极应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减弱汇率波动对我国油菜籽进口的影响,使价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外部因素对我国肉类价格波动造成的冲击,基于2006-01—2016-12的月度数据,采用SVAR模型从供给、需求和货币3方面研究了外部冲击因素对我国主要肉类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除肉类自身价格影响外,汇率对各肉类价格的影响最为显著,其余外部冲击因素对各肉类品种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供给因素方面,国际肉类价格对国内肉类价格的影响已不容忽视,尤其是对国内猪肉及牛肉价格影响最为明显;需求因素方面,宏观经济发展所带动的需求增加对国内肉类价格,特别是国内羊肉及牛肉价格具有重要影响;货币因素方面,国内外货币流动性水平对国内羊肉和牛肉价格均有明显冲击。  相似文献   

17.
用GTAP模型分析中国加入WTO后的粮食市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GTAP模型定量评价加入WTO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重点分析在国际和国内不同的粮食市场条件下我国粮食贸易格局变化。结果表明:中国的粮食市场的变化主要由国内的需求所决定。在经济快速增长导致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国内市场需求增长会超过供给增长,从而导致市场粮食价格相对上升。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市场粮食供给出现波动时,国内和国际粮食市场价格均会受到影响,这种情况有利于加强国际粮食市场的稳定。在入世后的环境下,我国不会面临重大的国家食物安全风险。但国内市场粮食价格的较大幅度波动会导致农民收入的不稳定,因而需要考虑采用适当的措施来稳定农民的收入。  相似文献   

18.
张剑波  孟阳 《农业展望》2014,(12):23-26
近10年来,随着居民健康意识和消费能力的转变,中国牛羊肉消费呈稳步增长态势。但由于牛羊养殖比较效益差,国内牛羊养殖萎缩,牛羊肉供给增长缓慢。中国牛羊肉缺口每年大约为220万t,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导致价格持续攀升。总结了近10年来国内牛羊肉市场的运行特点,分析了价格上涨的原因,并对牛羊肉市场供给、需求和价格的未来走向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9.
详细分析了2012年以来中国农产品市场运行情况,在此基础上对2013年中国农产品市场走势进行展望,预计粮食价格将稳中有涨;棉糖价格下行压力凸现;食用油价格将高位运行;猪肉价格下行趋势或将改变,牛羊肉则继续上涨;蔬菜市场供给充足,水果价格稳中趋弱。同时,结合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了未来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及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1213榨季国内食糖生产全部结束,全国共生产食糖1306.84万t,较上榨季增加13.47%。201213榨季,全球食糖供给继续过剩和宏观经济衰退使国际糖价跌破37.48美分kg,受累于疲软的国际糖价和国内食糖供给压力,国内糖价面临很大的下行压力。为保护中国糖农和糖厂的利益,商务部201213榨季已先后3次共收储180万t国家储备糖,收储底价为6100元t,但临储政策对中国糖价的支撑作用并不显著,现货价格跌破5500元t,期货价格跌破5000元t。2010和2011年的高糖价刺激了糖料种植面积的扩大,中国糖业协会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糖料播种面积为190.232万hm2,同比增长5.05%,201213榨季连续第2榨季增产。展望201314榨季,由于印度、泰国和俄罗斯食糖增产,预计全球食糖市场将连续第3榨季处于供给过剩状态,未来国际糖价很难出现大幅反弹;国内食糖虽然进入了增产周期使产需缺口进一步缩小,但国内外食糖价差持续位于高位,将继续刺激国际食糖进口,预计新榨季国内食糖将继续面临供过于求的压力。由于目前进口糖是中国食糖供过于求的主要原因,所以201314榨季国内糖价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全球食糖的产量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