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目的】茶文化旅游是一项新兴的农业生态旅游项目,通过探索和研究它对茶业经济的影响,以进一步促进中国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方法】从生态农业旅游中的茶文化旅游的背景、内容及其实践,探讨与分析茶文化旅游与茶产业的关系。【结果】茶文化旅游是将茶文化作为旅游资源,以物质性实体文化为载体.包括茶的发现、茶的历史、茶的生产、茶的习俗、饮茶艺术、茶的礼仪、茶的科技成果等,集茶叶生产、旅游观光、休闲娱乐、购物等为一体的新兴旅游项目,同时也是茶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结论】茶文化旅游使茶业带动旅游.又以旅游促进茶产业,提高茶产业的附加值,向人们普及茶的知识、促进茶消费.推动茶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发挥地方资源优势,推进产业融合,形成新业态,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大方向。茶旅融合将茶文化活动与旅游融合在一起,实现茶产业链与旅游产业链的有机融合,从而提升茶业附加值与乡村旅游的文化品位,助力茶旅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茶旅产业融合是资源、品牌、人才整合的系统工程,成功的茶旅融合实践是实现区域茶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以资溪县为例,从分析其生态优势及茶旅产业发展现状入手,着力探索提升"资溪白茶"地位、助推经济发展的茶旅融合发展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缙云黄茶中黄2号品种的特性,介绍了缙云黄茶夏暑季红茶加工技术,具体包括鲜叶处理、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提香等关键技术,以期为缙云黄茶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宁国市茶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然而近年来茶叶经济却没有跟上旅游发展的步伐。阐述了茶产业资源和旅游资源相融合的契合点,分析了宁国市茶旅融合的阻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为宁国市茶旅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贵州用茶历史悠久,随着农业产业化发展,成为全国茶园面积最大的省份,同时贵州作为山 地省份,不同少数民族世代居住其间,在劳动、生活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用茶习俗与文化,随着农业产 业融合发展,旅游供给侧改革的兴起,利用好贵州茶与民族茶文化资源成为旅游发展新的课题,本文 针对贵州民族茶文化的特点进行梳理,对民族茶文化资源的利用进行思考,为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提供 参考。  相似文献   

6.
贵州的茶有着悠久历史,以中国十大名茶"都匀毛尖"为首的茶产业已发展成为黔南的优势产业,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方向。黔南应该顺势而为,利用自身的优势产业通过"茶文化+旅游"的模式,进一步挖掘、开发都匀毛尖茶文化+旅游项目,努力将其打造成为独具特色的茶文化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7.
随着茶旅融合理念的不断深入,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一体化新型产业模式.与其他农产品相比,茶叶具有极强的特殊性.茶园不仅可以作为可开发的旅游景区,也可以作为了解茶文化、学习茶礼仪的基地,与农家乐、踏春游等相比,更具内涵.茶旅融合并不是两个产业的简单结合,而是以茶为主题、以茶基地为载体、以旅游为内容、以市场为动力,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刘秋华 《农业考古》2015,(2):225-228
广东省英德市处于南岭山区向珠江三角洲、亚热带向热带、客家文化向广府文化过渡的位置上。其自然生态环境宜茶且多名茶,茶业种植历史悠久,茶文化沉淀深厚,茶业市场广阔,使其发展成为一个名茶名品荟萃、茶业及茶文化特色很浓的高品质茶区。其休闲茶业与以茶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发展成果突出。但在茶旅游的结构上,以茶为主题的乡村旅游有待加强,茶旅客源市场必须进一步细分,其茶旅品质级别亦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9.
该从自然、人文资源着手阐述了黄山茶生态环境优越性和名茶品质独特性。黄山茶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具备发展茶文化旅游的资源基础。并以茶生态体验游、茶博馆研学游为例挖掘黄山茶文化旅游资源,发展茶文化旅游,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茶文化旅游人才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以茶文化带动旅游经济的新型"茶旅融合"产业发展迅速,作为一种创新思维,其对于带动资源经济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六安市独山镇为例进行茶旅融合营销策略分析,以调查问卷方式了解游客特点和茶旅融合存在的问题,比较了茶旅融合发展内外部环境,分析了当地茶产业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营销建议,以期拉动独山镇茶叶产品消费,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茶叶自17世纪传播到英国后,深刻地融入到英国人的生活中,形成了一些特有的休闲旅游观念。本文从茶与风景、亲自然的思想出发探讨了这些观念萌发的机理,得出了英国茶文化中人们融入自然,重视康体,将茶与休闲观光、文化艺术之旅相结合的价值观与审美观。据此,进一步对中英茶文化休闲旅游观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对我国茶旅产业融合发展有益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茶文化与旅游关系密切,茶文化有很多靓丽之处吸引着广大游客,茶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也有利于茶文化的普及。茶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底蕴深厚的茶文化是现代旅游的重要资源,这些资源包括茶产地的名山名寺、茶文化的历史遗迹、茶区的美丽风光和怡人的气候环境、有观赏价值的各种名茶采制技巧和各具特色的茶道茶艺以及各地区建立的一些以茶文化为内容的旅游参观点等。  相似文献   

13.
茶文化旅游是茶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悄然兴起的新兴产业。贵州省是茶和茶文化的主要起源地,茶园面积排名全国第一,具备发展茶文化旅游的茶叶基础、历史底蕴、文化底蕴等基础条件。但是,目前贵州省茶文化旅游发展存在茶产业发展合力不足、茶文化挖掘与开发力度不足、旅游环境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促进贵州省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可行性建议,为贵州省茶文化旅游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4.
邹勇  何舒婷 《农业考古》2015,(2):210-213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作为中国茶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茶诗数量多,内容广泛,而茶诗中对于茶艺、茶道的描写,又有助于我们了解、研究中国古代茶文化,因此,在现代茶文化旅游开发中,可以将茶诗及其文化蕴涵运用进来,在营销宣传、旅游产品设计等方面发挥茶诗的作用,使茶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从而促进茶文化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衡阳茶叶生产及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衡阳位于湖南省的中南部,其自然、社会、经济条件都有利于茶叶生产的发展,是著名的名茶大市。种茶、营茶的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茶叶生产基地与旅游景区的地域组合较好,有利茶文化生态旅游的发展。但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强化茶产区乃至整个衡阳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突出特色、发展特色,大力发展以茶文化为主题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相似文献   

16.
禅茶,即"僧人在寺院借以传递禅定内涵与境界的茶"[1]所包含的内容,并结合茶文化要素,以"寺"为环境、"僧"为主体。茶与禅在六朝时期结盟,并在茶文化与佛教文化的相互影响和促进下共同发展,至唐代形成了融合茶与佛教二种文化的"禅茶文化"。江苏早在六朝时期即是著名茶区,入唐以后发展成为我国茶文化中心之一。佛教自汉代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莽山发展茶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结合莽山茶文化特色与莽山发展茶文化旅游的不利因素,提出促进莽山茶文化旅游开发需要创造良好的茶文化旅游环境,重点发展莽山茶叶品牌、提高茶叶品质、丰富茶文化旅游项目、完善茶产业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径山茶与文化创意融合发展的SWOT分析,着力研究茶与文化创意融合的发展路径,并提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展电商营销渠道、挖掘径山茶文化内涵、发展深度体验茶文化旅游和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茶文化旅游正在成长为一种极富发展潜力的文化旅游形式.黄山市茶文化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具有发展茶文化旅游的优越条件,但仍然存在游客对茶文化认知度不高、茶农及茶艺工作者与旅游活动的契合度不够、旅游购茶乱象丛生等现实问题.因此,需要从保证茶叶产品质量、加强茶文化的作用、宣传普及茶文化知识、做好利益分配、进行关联产品的开发等方面推动黄山市茶文化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茶文化旅游作为茶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旅游产品,对游客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河南省信阳市作为我国十大名茶之一的信阳毛尖主产地,发展茶文化旅游具有广阔的前景。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信阳市发展茶文化旅游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以期对信阳市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