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目的]验证性诱剂防治斜纹夜蛾、小地老虎效果及对烟叶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调查和分析了2013年楚雄州性诱剂和化学药剂防治后斜纹夜蛾、小地老虎的诱蛾量、百株虫量、为害株率、防治效果及成本投入和经济效益.[结果]烟株大田生育中后期斜纹夜蛾诱蛾量最多,小地老虎诱蛾量在苗期和大田生育前期较多.性诱区提前诱杀成虫,有效减少了斜纹夜蛾、小地老虎幼虫数量,幼虫危害时间分别减少了70和5d,降低了为害株率,与对照相比防治效果分别为97.27%和61.93%,而化防区斜纹夜蛾防效仅为6.02%,小地老虎则为负防效(-42.58%).性诱区与化防区相比,节约材料成本181.35元/hm2,减少0.5个工作日,减少杀虫剂使用2次,有效保护了天敌种群数量,性诱区百株蚜茧蜂、食蚜蝇、瓢虫数量分别是化防区的2.50、18.86、1.17倍,同时,性诱区降低了害虫为害机率,提高了烟叶外观质量,经济效益提高了7 752.75~8 156.25元/hm2.[结论]性诱剂防治烟草夜蛾能有效提高害虫防治效果,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烟农劳动量和劳动强度,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降低烟叶农药残留,保护害虫天敌,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
葡萄园应用性诱剂诱捕斜纹夜蛾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性诱剂对斜纹夜蛾的诱捕效果,为葡萄园大面积应用性诱剂防治斜纹夜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相隔4 kn的两个葡萄园分别设置性诱剂诱捕区和化学防治对照区,诱捕区于2011年4月10日~9月20日挂诱捕器,期间每40d更换一次诱芯,对照区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调查记录诱捕区诱虫量及两个试验区斜纹夜蛾在葡萄叶片上的产卵数及幼虫数.[结果]应用性诱剂诱捕葡萄园中的斜纹夜蛾成虫,可使田间斜纹夜蛾幼虫发生量减少71.3%,减少75%的杀虫剂使用量,节约29.3%的成本.[结论]性诱剂可有效诱捕葡萄园中的斜纹夜蛾成虫,在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社会环境效益显著,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性诱剂对斜纹夜蛾的诱捕效果,为葡萄园大面积应用性诱剂防治斜纹夜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相隔4 kn的两个葡萄园分别设置性诱剂诱捕区和化学防治对照区,诱捕区于2011年4月10日~9月20日挂诱捕器,期间每40d更换一次诱芯,对照区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调查记录诱捕区诱虫量及两个试验区斜纹夜蛾在葡萄叶片上的产卵数及幼虫数.[结果]应用性诱剂诱捕葡萄园中的斜纹夜蛾成虫,可使田间斜纹夜蛾幼虫发生量减少71.3%,减少75%的杀虫剂使用量,节约29.3%的成本.[结论]性诱剂可有效诱捕葡萄园中的斜纹夜蛾成虫,在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社会环境效益显著,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辣椒斜纹夜蛾绿色防控提供参考依据,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辣椒与不同作物套种及引诱剂+性诱剂组合对斜纹夜蛾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芋头和向日葵与辣椒间作对斜纹夜蛾的产卵和幼虫诱集效果最好,其卵块量分别为60和69块,幼虫数分别为6157头和2097头;套种面积比例为1∶12对产卵和幼虫的诱集效果最佳;性诱剂+引诱剂(醋∶白酒∶糖∶敌百虫∶水为1∶1∶0.5∶0.5∶10)对斜纹夜蛾成虫的诱集效果最佳,共诱集成虫937头。  相似文献   

5.
性诱芯在甜菜夜蛾发生测报及防治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 0 0 1~ 2 0 0 2年采取性诱剂诱集甜菜夜蛾成虫 ,其动态规律与黑光灯诱蛾结果较吻合 ,且灵敏度高 ,诱蛾量大 ,有蛾期长 ,有利于准确进行甜菜夜蛾的中短期预报 ,可直接诱杀成虫 ,降低田间幼虫量及为害率 ,防效可达 5 0 %~ 6 3 .6 %,具有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6.
性诱剂诱捕器的不同间隔距离对斜纹夜蛾的田间落卵量、田间幼虫数量以及成虫诱集数量的田间控害结果表明:当诱捕器的田间间隔距离为10 m时,斜纹夜蛾的田间幼虫发生量最少,控害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周厚发  杨学彪  许银莲  王永  赵刚  邱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432-10434
[目的]探讨诱捕器对烤烟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方法]调查并分析了斜纹夜蛾性诱剂、化学药剂和空白对照处理对烤烟斜纹夜蛾的防控效果。[结果]斜纹夜蛾性诱剂诱捕蛾量呈明显的高峰期和峰次。性诱剂防控区比空白对照区的虫口密度平均减退70.5%;比常规药剂控制区的虫口密度平均减退7.1%,降低成本35.6%。[结论]斜纹夜蛾性诱剂对烤烟斜纹夜蛾有较强的诱测和防控作用,可作为监测和防控斜纹夜蛾的有效措施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性诱剂防治烟田斜纹夜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在楚雄州牟定县开展了性诱剂防治烟田斜纹夜蛾试验。结果表明,斜纹夜蛾成虫期发生规律不太明显,发生期持续近1个月,高发期超过10 d;性诱剂防治效果为91.82%,对斜纹夜蛾有较好的防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合肥地区斜纹夜蛾群体动态及三种诱捕器诱蛾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斜纹夜蛾性诱捕剂诱集成虫,结果表明:合肥地区斜纹夜蛾成虫每年主要发生在9月中旬至11月上旬,6月份之前蛾量少,不同年份间发生轻重有较大差异.3种诱捕器的诱蛾效果比较表明:日均诱蛾量桶型诱捕器(223.89头)和筒型诱捕器(217.67头)诱捕效果极显著优于三角形诱捕器(5.22头),筒型诱捕器与桶型诱捕器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性诱剂在斜纹夜蛾监测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斜纹夜蛾监测预报的准确性,探索性诱剂在斜纹夜蛾的监测预报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性诱集斜纹夜蛾成虫,结合系统调查斜纹夜蛾田间发生动态,探索性诱剂在斜纹夜蛾监测、预报中的应用。[结果]掌握了武汉蔡甸地区全年斜纹夜蛾田间发生动态、发生世代、主害代及时段,较好地实现了性诱剂在斜纹夜蛾监测预报中的应用。[结论]性诱剂为斜纹夜蛾的准确测报和科学指导防治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为探寻小同生物防治资源协同控制害虫的可行性,研究了斑痣悬茧蜂和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IN-PV)联合作用于斜纹夜蛾时两者的相互影响,以及昆虫生长调节剂氟啶脲对斑痣悬茧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IN-PV浓度为10~6PIB/ml、10~7PIB/ml和10~8 PIB/ml 3个浓度下,无沦是病毒和寄生蜂一同处理,还是先寄牛蜂处理1 d后冉病毒处理,斑痣悬茧蜂对SINPV的侵染力和侵染速度均无显著影响.联合处理时病毒埘寄牛蜂也无不良影响,蜂后代结茧数与对照无差异,仅缩短了先寄生蜂后10~6PJB/mJ SINPV处理组寄生蜂从卵刮茧的发育历期.从氟啶脲对斑痣悬茧蜂的影响来看,寄生蜂寄生经1.25 mg/L氟啶脲处理后的甜菜夜蛾,其后代发育历期和结茧均未受影响,仅羽化受影响.寄生蜂成虫卣接经10 ms/L、20 mg/L和40 mg/L(田间推荐剂量)氟啶脲处理后,均对后代结茧和发育历期等无显著影响.表明斑痣悬茧蜂可较安全地与一定浓度范围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或氟啶脲联合用于夜蛾类害虫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20种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高龄幼虫的试验表明:24h内防治效果最好的杀虫剂品种是阿维菌 素,其次是锐劲特及赛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功夫、灭扫利及高效氯氰菊酯,以及沙蚕毒系的杀虫 双仍能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的为害。有机磷类杀虫剂三唑磷、乙酰甲胺磷、辛硫磷、乐斯本、甲胺磷、 甲基1605及敌敌畏以及三种含有机磷的混剂对稻纵卷叶螟高龄幼虫几乎无效。同一杀虫剂对不同 地区的稻纵卷叶螟幼虫的防治效果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黄甜竹基夜蛾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夜蛾Kumasiakumaso(Sugi)是近年来福建笋用林产区出现的一种危害黄甜竹(Acidosasaedulis)的新害虫,在福建每年发生1代,部分卵在竹林残留笋箨中越冬,3月中旬开始孵化.幼虫共5龄,历期25-35d,主要以3-5龄幼虫为害,蛹期17-25d.5月中、下旬为成虫羽化高峰期,此时成虫有较强的负趋光性.成虫于夜间交尾,交尾后每雌产卵5-58粒.成虫平均寿命为5.8d,雌雄性比约为1.34∶1.在低龄幼虫阶段喷施氯氰菊酯或甲氰菊酯1∶800倍液,防治效果可分别达到92.09%和76.81%;在出笋时喷撒少量林丹粉可防治母笋上的害虫;采用灯光诱杀和人工捕杀,也可有效防治基夜蛾.  相似文献   

14.
寄主龄期对菜蛾绒茧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观察了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被寄生时的龄期对菜蛾绒茧蜂(Cotesia plutellae)发育历期、结茧率及羽化雌蜂寄生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寄生于3龄小菜蛾幼虫的菜蛾绒茧蜂其卵—幼虫期的发育较寄生于2龄或4龄个体的要快,结茧率及羽化后雌蜂寄生能力要高,但寄生不同龄期寄主个体间的成蜂羽化率没有差异,表明小菜蛾3龄幼虫较2、4龄幼虫对菜蛾绒茧蜂的适合性要高.不同龄期被寄生的小菜蛾幼虫均有部分个体在寄生蜂幼虫成熟啮出前死亡,这种死亡在2龄、3龄时被寄生的个体中主要发生在幼虫期,而4龄幼虫被寄生的个体死亡发生期则逐渐向蛹期转移,4龄第三天被寄生的小菜蛾蛹期死亡率达62.5%,表明小菜蛾4龄幼虫对菜蛾绒茧蜂的适合性随年龄增加迅速下降.文中还讨论了寄主龄期适合性与该蜂产卵选择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烟盲蝽田间种群动态及不同龄期与病毒病传播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研究田间烟盲蝽的种群数量动态。表明:田间烟盲蝽数量存在年度间差异,单株虫口密度与烟草丛枝症病发生率呈正相关。不同龄期烟盲蝽传毒测定结果表明,在1~12h内,烟盲蝽取食时间增加其传毒率增强。在相同时间内若虫的传毒率高于成虫,4龄若虫传毒能力最强,获毒6h就可使80%的烟株发病;3龄若虫传毒能力强于2龄和5龄,1龄若虫传毒能力最弱。烟盲蝽为非持久性传毒,其带毒时间为5~8d,3龄若虫带毒持续时间最长。以上结果说明,虽然烟盲蝽在田间发生的数量比较低,但它的传毒能力强,因此对于烟盲蝽的防治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5%锐劲特悬浮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浓度5%锐劲特悬浮剂、20%三唑磷乳油和40%毒丝本乳油等3种药剂进行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1~2龄幼虫高峰期,每公顷使用5%锐劲特悬浮剂300~600mL,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最高可达97.6%,且药效期长,防效明显优于20%三唑磷乳油等常用药剂。从使用成本与防治效果两方面综合考虑,生产上5%锐劲特悬浮剂的使用剂量以450mL/hm^2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7.
李林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3866-3867
[目的]评估1.2%瑞·苏微乳剂对青海草原毛虫的防治效果。[方法]测定了喷施剂量为300、375 ml/hm2的1.2%瑞.苏微乳剂对3龄期青海草原毛虫的防治效果。[结果]喷施剂量为300、375 ml/hm2的1.2%瑞.苏微乳剂对青海草原毛虫药后5 d的防治效果均达90%以上,且差异不显著。[结论]1.2%瑞·苏微乳剂适宜在青海省大面积防治草原毛虫中推广应用,喷施剂量以300 ml/hm2为宜。  相似文献   

18.
灰飞虱是条纹叶枯病的传毒媒介,控制一、二代灰飞虱是防治该病的关键。通过5%锐劲特SC拌种及苗期喷雾试验,探索了不同时期防治灰飞虱对控制条纹叶枯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紫茉莉茎提取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紫茉莉茎提取物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菜粉蝶(Pieris rapaeL.)、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Fabr.)的生物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用茎氯仿提取物处理菜粉蝶卵5 d后,对其具有较强的杀卵作用,校正死亡率达82.76%;氯仿提取物对小菜蛾具有较强的产卵驱避作用,3 d后的驱避率为87.40%;紫茉莉茎石油醚提取物对4龄菜粉蝶幼虫具有较强的触杀活性,在取食3 d后的校正死亡率达85%,取食5 d后的校正死亡率达100%;在取食第3 d与第5 d后,茎氯仿提取物对4龄菜粉蝶幼虫均表现出较强的拒食活性,拒食率分别为96.80%与99.67%。4龄菜粉蝶幼虫在取食氯仿提取物处理的甘蓝叶碟7 d后的毒杀效果为87.50%。  相似文献   

20.
紫茎泽兰乙醇提取物对美国白蛾幼虫的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寻求新的美国白蛾生物防治方法,本试验采用不同浓度紫茎泽兰乙醇提取物处理4龄美国白蛾幼虫,采用微量点滴法和夹毒叶片法分别测定提取物对4龄美国白蛾幼虫的致死率,研究紫茎泽兰提取物对美国白蛾幼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各级浓度提取物乙醇溶液对美国白蛾各龄级幼虫均有不同程度的杀灭效果,5.0、2.0、1.0、0.5和0.25 g/L紫茎泽兰乙醇提取物溶液处理的4龄美国白蛾幼虫24 h后,校正死亡率为64.85%、63.15%、53.77%、34.56%和3.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