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资料数据分析了韩国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变迁中的演变历程及变迁特征。在经济转型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韩国农业经营主体经历了快速增长到逐渐减少再到稳定发展的演变过程,呈现出家庭农场数量减少、经营规模逐渐扩大、农业兼业化发展、农业合作社和农企在农业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等主要特征。韩国农业经营主体的变迁在立法保障、规模化生产经营、农业后继力量培育的资金支持、农业经营主体间相互协调发展等方面,对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发展有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韩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国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经历着变迁发展,家庭农场数量减少,经营规模在不断扩大,农场主老龄化加深;农业企业数量在增加,农.协(合作社)在农业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的重要启示是:提高经营主体的规模化经营是重要方向,土地制度创新、政策保障是重要基础,农业后继力量的培养是培育农业新型主体的着力点,农业主体间相互协调是构建新型经营体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农业功能拓展:历史变迁与未来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农业功能拓展历史变迁的分析,认为农业功能拓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功能拓展的不适应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障碍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又为农业功能拓展提供了可能和空间。根据发达国家实践经验,并从适应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认为未来农业功能拓展要实现新的突破。本文为实施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的政策和构建相应的政策框架提供新的支撑。  相似文献   

4.
所谓职业农民,是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达到相当水平之后,伴生的一种新型职业群体。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社会结构变迁,是职业农民群体逐渐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结合当今中国农民职业化演进的实际,新型职业农民应有以下四个特质。全职务农。职业农民的经济活动是以从事农业再生产为主体,并以此为生计来源。同时,以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为主业的  相似文献   

5.
经济的发展史表明,经济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经济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变迁的过程。无论从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看,还是从目前我国汹涌澎湃的民工潮看,实现农业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都是势在必行。从某种意义上说,解决农村的问题,特别是解决农业富余劳动力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中的一个最大的“瓶颈”。  相似文献   

6.
工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没有农业的工业化,也就不可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要实现农业的工业化,就必须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用工业化手段经营农业,用工业化理念管理农业,坚持走“以农兴工、以工带农、多轮齐转,全面驱动”的农村经济发展新路子。  相似文献   

7.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顺利实现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心环节。在现有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变迁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围绕理论界讨论最多的土地产权制度和土地使用权制度中的土地流转机制进行系统的整理,揭示出学者们从经济学的视角对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研究取得众多成绩,对土地产权安排和制度变迁提出极富启迪性的主张和建议,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此类问题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理论研究的方向和途径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8.
农业工业化是农业融入工业化进程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实施农业工业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培育和提升星火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农业工业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是农业工业建设的关键。同时,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为农业继续提供支持与服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从小生产到大生产的转变;结合城市工业与农村工业发展战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围绕产业集聚,加快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块状经济;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和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业工业化的层次和水平;加大农民星火培训力度,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农业工业化发展需要的现代农业产业工人。  相似文献   

9.
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使得不同地区的新型工业化路径是不尽相同的。农业进步是工业化的基础,现代化大农业在理论上为新型工业化创造了优良的发展基础。对于工业化处于初期阶段的兵团,必然要依赖大农业的优势资源推进新型工业化。  相似文献   

10.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发展,推动城镇化进程,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信息化发展引领工业化,助推城镇化,支撑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依托信息化,仰赖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依赖信息化,协助工业化,加速城镇化。同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四化"协调互动的必然选择。惟有"四化"同步发展,才能促进城乡一体化,加快现代化进程,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和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历程和发展创新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回顾了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研究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历程,深入分析了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特殊性和艰巨性,相应提出采取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市化三者互动并举、逐步推进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实质是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关键在创新,就经营理念、技术路线、生产手段、土地制度、社会服务的创新,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系统阐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融合”的概念内涵及内在机制的基础上,对江苏省“三化融合”现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990-2011年,江苏省城镇化与工业化上升趋势明显,但农业现代化水平有所下降;江苏省“三化融合”过程中表现出的最主要问题是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脱节,以及工业化对城镇化发展的带动作用不明显。基于此,文章提出江苏省要实现“三化融合”,必须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坚持“三化”同步发展,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共同趋势及必由之路三方面,阐述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业产业化的地位;从农业产业化可推进农业科技化,农业专业化、社会化,农业工业化三方面,论述了农业产业化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并对农业产业化推进农业现代化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对策措施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工业化与农牧业现代化相互影响,共同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通过构建新疆城镇化、工业化与农牧业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1978-2011年的长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刻画变量之间动态关系的计量经济模型,系统分析新疆城镇化、工业化与农牧业现代化的内在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的"三化"彼此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动态协整关系。城镇化对农牧业现代化短期内作用不明显,长期内引领作用强化。工业化对农牧业现代化短期内作用显著,长期内带动作用弱化。农牧业现代化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在短期内显著,对工业化的支撑作用长期和短期内都显著。促进新疆城镇化、工业化与农牧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增强绿洲社会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将是新疆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三化"协调发展的内涵,指出河南"三化"协调发展面临着工业化水平不高、城镇化总体水平低、农业基础薄弱以及诸多制度性障碍等问题。河南"三化"协调发展的目标就是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道路,基于此,提出了河南"三化"协调发展的措施选择:坚持走有河南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工业发展加快方式转变;坚持走有河南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城镇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坚持走有河南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机理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三化"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复杂系统理论构建区域"三化"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对2006-2010年江西、湖南、湖北和河南"三化"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定量测算。结果表明:中部四省的"三化"协调发展整体上处于上升趋势,2010年都处于中级协调阶段;城市化和工业化是江西、湖南和河南"三化"协调发展的驱动力量,而农业现代化是制约因素;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湖北"三化"协调的驱动因素,而城市化是制约因素;工业化率是影响江西"三化"协调的主要指标,农业劳动生产率则是影响湖南和湖北"三化"协调发展的主要指标;而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是影响河南"三化"协调发展的主要指标。最后,提出了促进中部四省"三化"协调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河南作为全国人口和农业大省,不能走传统的工业化城镇化道路,必须探索“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三化”协调发展是指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河南省实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作用、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用,通过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组建新型城镇体系、打造产业集聚区、加大先行先试和对外开放步伐、集约节约利用资源、自主创新和以人为本,保障“三化”协调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农业的现代化,工程化和产业化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得出结论,农业工程化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前提与保障;而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李莲秀 《安徽农业科学》2014,(8):2495-2497,2515
提升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三化")的发展水平是当前河南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基本问题。该研究首先对"三化"的内涵进行了界定,研究了国内外对"三化"发展的理论,探讨了河南省"三化"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促进河南省"三化"协调发展的对策,为构建美丽河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农业产业化是加速农业的有效途径。农业产业化经营牵动农村发展全局,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滕州市农业产业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