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西南桦优树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西南桦Betula alnoides分布区的调查,实测了25个县261株西南桦候选优树的数量性状、质量性状及环境因子,对候选优树9个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后选择出材积和通直度作为西南桦选优的主要性状.采用数量化回归的方法来制定优树选择的指标,建立了各立地因子、林分类型和树龄与材积的多元数量化模型,其复相关系数达0.920 815.西南桦材积实测值与理论值间差值的频率分布呈正态分布,以其差值作为西南桦优树选择的选择指标Ii,以I±0.5δ作为分级依据,结合通直度制定出西南桦优树选择的标准为①Ⅰ级优树:通直度为Ⅰ级,同时Ii≥0.381 257.②Ⅱ级优树:通直度为Ⅰ级或Ⅱ级,-0.381 257<Ii<0.381 257.③一般林木(Ⅲ级木):Ii≤-0.381 257.用此标准筛选出西南桦I级优树46株,占候选优树的17.62%,Ⅱ级优树145株,占候选优树的55.56%.图2表2参11  相似文献   

2.
对秃杉分布区13个县(市)的纯林、混交林、散生木、孤立木进行调查,选出236株作为初选优树,并观测这些候选优树的立地因子、生长性状等指标。经相关性分析,选择单株材积作为优树复选的主要指标。采用数量化回归的方法,建立经度、纬度、海拔、坡度、黑土层厚度、树龄6个数量因子和坡向、坡位、坡形、基岩、土壤类型、起源、立木类型7个定性因子与秃杉单株材积的回归方程,其复相关系数为0.799。秃杉单株材积实测值与理论值的差值(I_i)代表基因型值,其频率分布成正态分布。以I_i与差值平均值I±标准差δ相比较作为划分优树等级的依据,秃杉以候选优树70%的入选率统计。差值I_i≥I+0.3δ,即I_i≥1.644 6为Ⅰ级优树;I+0.3δI_iI-0.3δ,即1.644 6I_i-1.644 6为Ⅱ级优树;I_i≤I-0.3δ,即I_i≤-1.644 6为Ⅲ级优树(一般林木),Ⅲ级优树淘汰不选。用此标准对秃杉236株野外初选优树进行复选,Ⅰ级优树54株,占候选优树的22.88%;Ⅱ级优树114株,占候选优树的48.31%;Ⅰ、Ⅱ级优树预估遗传增益达20.82%。  相似文献   

3.
采用5株优势木对比法,在滇西南地区9个县的西南桦天然次生林中,共初选出优树60株,优势木300株。经配对t检验法分析,确定西南桦天然次生林中的优树选择标准为:树高应大于5株优势木平均高的16%,胸径应大于5株优势木平均胸径的25%,材积应大于5株优势木平均材积的80%,利用此标准,对初选的60株优树进行复选,最终选择出Ⅰ级优树21株,入选率35%,Ⅱ级优树13株,入选率21.7%。  相似文献   

4.
以11年生西南桦人工林为研究材料,采用优树缩差与优良度回归分析方法,构建西南桦优树缩差估测方程,并探讨了西南桦优树优良度与遗传增益估算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西南桦优树材积缩差估测方程为Uv=1.977+0.043KD,r=0.729,达到显著水平;经21株候选优树和105株优势木实测数据验证,平均相对误差小于10%,可在实际工作中运用.通过构建优树缩差、入选率、选择强度三维换算表,确定了西南桦选优时优树优良度下限为5%,上限为20%,其对应的入选率分别为4.0%、0.5%,遗传增益分别为10.136%、12.485%.  相似文献   

5.
西南桦人工林优树选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广西百色市西南桦人工林中选出高大且达到质量标准的候选树65株,采用对比木(平均木)法,以高、径、材积分别超过林分平均值15%、50%和150%为入选数量标准,选出达到入选标准的优树5株,选出接近入选标准的候补优树4株及达到入选标准但树龄小于1/2个轮伐期的候补优树3株,为西南桦良种繁育提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6.
红椿天然林优树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2013年以来,在湖北省全省范围内调查红椿Toona ciliata种质资源的基础上,对12个县市的红椿天然林进行优树选择。确定选优林分,将16~40年生红椿以5 a为龄级分组,利用优势木对比法,通过异龄林树龄校正,在各龄级组共选出候选优树52株。对候选优树材积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建立材积(y),胸径(x1),树高(x2)回归方程y=-3.066+0.065x2+0.094x2, R2=0.961。通过材积实测值与理论值残差分析,将候选优树按生长量分为3级。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剔除特征根和贡献率小的形质因子,从6个形质因子中筛选获得冠高树高比、平均冠幅、干形和分枝角等4个因子建立形质分级标准,将候选优树按形质分为3级。对优选优树生长量和形质综合评分,筛选出1级优树7株,2级优树22株,3级优树11株,共40株,占候选优树的76.92%。可基本保证湖北地区红椿种质资源圃的建立和种源试验需求。图 1 表 9 参19  相似文献   

7.
利用福建省现有的毛红椿人工林,采用5株优势木对比法和10株邻近木综合标准差比较法,研究毛红椿候选优树的生长量标准和形质标准。结果表明,毛红椿人工林的优树选择应采用5株优势木对比法,优树的生长量标准为:树高≥优势木平均树高,胸径≥优势木平均胸径的1.156倍,单株材积≥优势木平均单株材积的1.389 5倍,且形质得分应达4.72分以上,该选择标准准确、适用,可作为今后毛红椿人工林优树选择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观赏型南方红豆杉优树选择标准与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树选择是人们短期内进行林木遗传改良的重要手段。分别应用5株优势木平均法及观赏价值评价方法对6株10~12年的预选树进行分析比较,建立了评价因子的5级评分标准和观赏价值的分级标准的评价体系,制定出观赏价值法的观赏型南方红豆杉选优方法,并确定3株Ⅰ级优树。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马尾松优树自由授粉子代变异及其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10年生马尾松优树自由授粉子代的树高、胸径、材积和通直度性状变异的研究结果表明,263个优树家系中有26.62%材积生长超过对照10%以上.其中龙岩地区优树的子代生长表现最佳.同地区不同林分的优树子代有很大差异,林分间平均变异系数大于林分内家系间的平均变异系数.在不同海拔林分选择的优树,除戴云山南麓海拔600~700m左右优树子代生长表现较好外,其它海拔点的子代无明显差异,且都差于对照.优树子代生长性状与树干通直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表明可望同时在生长性状和干形上得到改良  相似文献   

10.
思茅松优树子代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弄清思茅松优树的遗传品质,测定了两组思茅松优树子代测定林各家系的树高、胸径、枝下高、冠幅、通直度、材积等性状.方差分析与遗传变异系数分析结果显示:家系间各生长性状有明显差异,思茅松各优树的遗传品质差别很大,其后代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但子代测定林中大部分家系各性状表现明显优于对照,表明前期优树选择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西南桦优良家系的早期选择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的25个地区的407个西南桦家系为材料,主要从西南桦优良种源选择、苗期优良家系选择、及2年生西南桦优良家系选择3方面着手,系统分析了其蓄积量、遗传增益的变化。结果表明:407个家系中,经过苗期选择有381个优良家系上山造林;2年生西南桦381个家系中,有184个家系为Ⅰ类优良家系,其各性状的遗传力皆大于0.9,其子代可获得更高遗传增益;表现最好的家系是K6,其实际增益达112.58%,其次是K4,实际增益达94.43%。  相似文献   

12.
四倍体白桦木材纤维性状比较及优良母树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选出不仅生长速度快而且木材纤维性状表现优良适于制浆造纸的四倍体白桦母树。以制种园中31株四倍体白桦为研究对象,测量其胸径生长指标,测定木材密度、纤维长度、纤维宽度以及木质素、纤维素、综纤维素含量等木材品质指标,并对其进行了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各性状在母树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在31株四倍体母树中24株的纤维长显著高于二倍体对照。有13株母树综纤维素含量大于70%,12株母树纤维素含量高于50%,说明白桦染色体加倍后对木材纤维性状影响显著,在四倍体母树中可选出用于纸浆材的优良母树。参试母树胸径生长量为2.00或2.00 cm以上的有8株母树,并且均为四倍体白桦;根据胸径生长量及材性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参试母树进行综合评价,表现最优的7株母树均为四倍体母树,说明染色体加倍可提高白桦的生长量及木材品质。虽然四倍体在树干通直度方面表现较差,仅有42%母树通直度为Ⅱ级或Ⅰ级,但作为纸浆材对该性状的要求可适当放宽,最后初步选出19株母树生长和材性均表现优良,其中5株兼具生长、材性、干型最优。在种子园中,生长及材性性状表现均较差的5株四倍体母树将被淘汰。   相似文献   

13.
闽北天然阔叶林林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闽北天然阔叶林乔木层垂直层次明显,一般可分2~3林层;全林树高变动大,其变动系数随主林层平均年龄增大而增大;各林层树高变动系数总体变化趋势是:第Ⅰ层>第Ⅱ层>第Ⅲ层(最高层),第Ⅲ林层树高变动系数随主林层平均年龄增大而减小,第Ⅰ及第Ⅱ林层树高变动系数随主林层平均年龄增大而增大;各林层株数组成总体变化趋势是:第Ⅰ层>第Ⅱ层>第Ⅲ层,各林层蓄积组成总体变化趋势正相反;第Ⅱ及第Ⅲ林层株数组成占全林的31~36%,蓄积组成却占92~94%.  相似文献   

14.
福建柏优树子代测定及初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5年生80株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优树子代测定林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家系在树高、胸径和材积等指标上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这些差异主要由家系遗传特性决定。以材积为主要选择指标,兼顾树高、胸径和通直度指标,从参试子代测定林中选出J007和N001等13个优良家系,其5年生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为4.05m,5.57cm和0.00594m3,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9.36%,16.46%和33.77%;选出Di001和Di002等35个优良个体,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为4.65m,7.5cm和0.01066m3,遗传增益分别为24.19%,42.17%和146.93%。这些优良家系、优良个体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可用作种子园建园材料和无性繁殖材料。  相似文献   

15.
对不同树龄西南桦木材物理和主要力学性质的测定研究表明:西南桦木材密度、干缩性和主要力学性质随着树龄的增大而增大;经差异显著性t检验,7年生与11,15,19年生均差异显著,而11,15,19年生三者之间有的指标差异显著,有的指标差异不显著,因此,在利用西南桦木材时应对树龄加以特别考虑.  相似文献   

16.
油松中龄林间伐的密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陕西省黄龙山林区油松人工中龄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间伐保留密度(3 900、3 000、2 250株·hm-2和1 800株·hm-2)的4类林分油松林木的生长特征及树干形质的差异。结果表明:间伐保留密度对油松林木生长的影响不同,随着保留密度的减小,林木胸径增大,且保留密度为1 800株·hm-2时,可以显著促进胸径的增大。林木单株材积随着保留密度的减小而明显增大,林分蓄积不断减小并趋于稳定;保留密度对树高的影响较弱;保留密度对林木树干形质的影响也不同,随着间伐保留密度的减小,林木尖削度、径高比、通直度、分枝数及分枝基径均增大,分叉率先降低后上升,活枝下高随保留密度的减小而降低。方差分析表明,除树高和林分蓄积外,间伐保留密度对油松中龄林林木生长及树干形质均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