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紧凑型玉米掖单12号叶片生长发育规律以及功能期、光合势等进行了研究,掖单12号比紧凑型玉米Sc704单株总叶面积大,但上部叶片比Sc704小。因此,冠层采光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2.
种植密度对玉米叶部性状及灌浆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选育优良的耐密植玉米新品种,以玉米杂交种M103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5个种植密度对玉米叶面积(LA)、叶面积指数(LAI)、光合势(LAD)及灌浆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6叶期到盛花期,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光合势的差异逐渐加大,单株叶面积和光合势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群体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升高。盛花期种植密度对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光合势的影响达到最大。种植密度对玉米籽粒含水量和含水率的影响不明显,而对籽粒干重和灌浆速率有一定影响,低密度有利于籽粒干重的增加。种植密度对玉米灌浆前期的影响较大,后期相对较小,低密度下单株的灌浆速率较高,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单株的灌浆速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探明了掖单13、中单2号等4个品种在公顷产量13.7t~15.9t条件下干物质累积分配规律.建立了不同品种群体和个体干物质累积的Logistic方程,提供了不同品种全株干物质累积的最大增长速率,平均增长速率及全株生物量的动态参考指标;阐明了茎叶、籽粒干重动态变化规律,提供了不同品种茎叶干重和籽粒增长速率等动态参考指标;查明了不同品种干物质分布、移动规律的共性和差异,掖单13等紧凑型品种是同化产物移动率高,经济系数也高的品种,中单2号则相反;分析了籽粒干物质的来源及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高产麦田群体结构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表明,高产麦田小麦单株分蘖数与单株、单蘖的光合速率呈正相关;单位上地面积上的群体分蘖数与单蘖光合速率呈负相关;基本苗少的处理单位叶面积指数的光合速率高于基本苗多的处理;拔节前群体分楼群体分蘖数与群体光合速率呈正相关,开花后呈负相关。适当减少基本苗,控制群体分蘖,依靠增加单株分蘖数实现合理群体指标,可有效地提高个体光合能力,增强开花后的群体光合能力,从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明了掖单13等3个品种在公顷产量13.7t~15.9t条件下,N、P、K在体内的浓度,分布、移动的动态变化规律;建立了N、P、K吸收动态数学模型;查明了N、P、K吸收量、消耗系数、生产效率,不同生育阶段的吸收效量、速率、比例,最快吸收速率及其出现时间;分析计算了穗部和籽粒三要素的来源;明确了掖单13、掖单20、西玉3号春玉米品种在高产条件下N、P、K营养方面的共性与个性.  相似文献   

6.
双季晚稻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超高产结构与群体形成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双季稻区晚稻季条件下,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超高产结构与群体形成特征,以期为双季晚稻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超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籼粳杂交稻有代表性的品种甬优538、甬优2640、甬优1538、甬优1540为试验材料,通过栽培措施的调控,形成超高产(≥10.50 t·hm-2)和高产(9.75 t·hm-2≤产量10.50 t·hm-2)群体,对产量及其结构、茎蘖动态、叶面积动态与组成、光合势、干物质积累、群体生长速率等方面进行系统比较研究。【结果】与高产群体相比,超高产群体表现穗数足、穗型大、群体颖花量多(50 000×104颖花/hm2以上)的显著特点,但结实率和千粒重略降低,差异不显著;群体茎蘖于生育前期稳步增长,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达适宜穗数,高峰苗出现在拔节期,数量少,成穗率高(75%),此后群体下降平缓,至抽穗期达适宜穗数;群体叶面积指数前期增长相对较缓慢,最大值出现在孕穗期,为8.1左右,此后下降缓慢,抽穗期叶面积指数、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及粒叶比均极显著高于高产群体,成熟期叶面积指数仍保持在3.5以上;群体光合势生育前期较小,中后期较大,总光合势为580×104m2·d·hm-2以上,抽穗期至成熟期的光合势占总光合势的50.0%以上;群体拔节前干物质积累速度相对较缓,拔节后干物质积累速度较快,至抽穗期群体生物量为10.0 t·hm-2左右,抽穗后积累量亦高,至成熟期干物重达19.0 t·hm-2左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之前,超高产群体群体生长率较高产群体大,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至拔节期,超高产群体生长平稳,群体生长率较高产群体小,拔节以后,群体生长率极显著高于高产群体。【结论】超高产群体起点质量高,栽后分蘖早生快发,群体生长优势明显,特别是生育中后期光合生产能力强,物质积累多。超高产栽培水稻适宜产量构成应以足量穗数与较大穗型协调产出足够的群体颖花量,同时保持较高的结实率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7.
在大田条件下,以河南温县牛膝为材料,对不同种植密度(A,500 000;B,330 000;C,250 000;D,200 000株·hm-2)条件下的怀牛膝生长发育、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和牛膝多糖进行了测定,并对怀牛膝根长和株高进行logistic模拟.结果表明,怀牛膝的株高和根长生长均呈"S"形.不同密度的怀牛膝叶面积指数及先合势生长均呈单峰曲线,且随密度的增加,最大叶面积指数及光合势呈上升趋势;处理问光合势在出苗60 d左右差异最大,群体干物质积累量的差异主要出现在中后期.各处理中B处理怀牛膝产量和多糖含量最高(5 465.927 kg·hm-2和108.420 6 mg·g-1).  相似文献   

8.
双低油菜不同种植密度和播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双低油菜播期及密度试验,初步了解了播期和密度对春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适期早播,能提高油菜单株叶面积和光合势、延长绿叶功能期,增加开花数和角果数;早播可以使植株干物质积累增加,产量提高。合理密植可以提高群体总光合势,增加单株结角数和干物重,进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9.
不同营养条件下,对春玉米光合性能和产量的测定表明,春玉米植株叶面积、叶片功能期和光合势均表现为中位叶〉上位叶〉下位叶。通过对背地里株叶片平均光合速率、单株叶面积和叶片功能期三与产量的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三因素对产量影响大小的是单株叶面积〉叶片平均光合速率〉叶片功能期。  相似文献   

10.
玉米光合性能与耐密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在大田条件下 ,通过密度试验 ,在群体和个体水平上 ,从 5个方面分析了玉米光合性能与品种耐密性的关系 ,结果表明 :(1)玉米光合性能对密度增加的反应较敏感 ,光合面积、光合效率及光合产物的分配对密度增加的反应尤其显著 ;(2 )光合面积中主要体现在叶面积的大小和分布上 ,耐密性强的品种 ,单株和群体叶面积对密度增加反应不敏感 ,群体上部叶面积的比例相对小 ;(3)叶片光合效率对密度增加的反应较敏感 ,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羧化效率的降低是主要原因 ,它们与单株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 ,叶绿素、光合速率和羧化效率之间也呈显著的正相关 ,量子效率的降低是次要的 ;(4)群体产量与群体的叶面积和叶面积持续期呈正相关 ,但与个体性状呈负相关 ,个体性状的削弱程度越小 ,与群体的相关性越小 ,品种的耐密性越强。  相似文献   

11.
种植密度影响玉米产量及部分产量相关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51  
利用4个代表当前植株类型的玉米杂交种,研究了5种密度对形成玉米产量性状有关部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与玉米产量有正向相关的主要个体产量性状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玉米单株的叶面积、光合势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呈现出下降趋势;而群体的叶面积、叶面积系数、光合势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呈现出增高趋势;玉米产量先增加后下降。当前类型的玉米品种出现高产的种植密度在70000株/hm^2~90000株/hm^2,获得最高产量的种植密度是在80000株/hm^2。  相似文献   

12.
玉米不同株型群体库源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紧凑型掖单13号和平展型陕单9号在不同密度条件下群体库容量、源供应能力和库源比值与产量的形成规律研究结果发现,紧凑型比平展型玉米的总花数多,受精率高,耐密性好,库容量大,而且叶面积系数大,净同化率高.因而源供应能力强,群体库源比值和库容量实现率高,库源关系协调,产量潜力大.此外,提出了用群体库源比值,单位叶面积系数承受潜在库容量和库容量实现率作为衡量群体库源特征的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13.
1 生理、生物学特性豫玉 2 7号某些生理特性不同于掖单 1 3、掖单 1 9等高产玉米品种 ,即生育前期营养生长速度快、时间短 ,生殖生长期长 ,有利于经济产量的形成和积累 ,增产潜力大。根据田间调查 (附表 ) ,豫玉 2 7号从播种到抽穗需 56天 ,比掖单 1 3早 3天 ,比掖单 1 9早 2天 ;吐丝期比掖单 1 3早 3天 ,比掖单 1 9早 4天 ;豫玉 2 7号籽粒大 ,灌浆速度快 ,千粒重高 ;单株最大叶面积 0 .6 8m2 ,在 6 750 0株 /hm2 情况下 ,最大叶面积系数 4.3。冠层分布合理 ,利于光合作用、干物质积累。穗上部叶片与茎夹角小且上冲不披 ,节间稍长 ,不郁…  相似文献   

14.
亚麻生育后期打顶抑芽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问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打顶+抑芽敏、打顶+人工抹芽、打顶和抑芽敏处理对亚麻生育后期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打顶+抑芽敏处理可明显增加打顶后期单株叶数和叶面积指数,提高叶绿素含量,延长叶片功能期,增强打顶中后期光合势,促进后期净同化率和群体生长率增长,使打顶中后期光合特性维持在较高水平;打顶+人工抹芽和打顶处理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生育后期光合特性,而抑芽敏处理对光合特性影响不明显.综合考虑,亚麻生育后期以打顶+抑芽敏处理光合特性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5.
以“中单909”为材料,通过不同种植密度研究了密植型玉米品种实现高产的群体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通过调节群体结构协调穗数与粒重之间的关系,并解决高密度群体穗长减小、行粒数减少的问题,是实现密植型玉米高产的关键.产量与种植密度、各时期叶面积指数(LAI)、光合势(LAD)、干物质积累量(DMA)的关系均呈抛物线型变化规律,产量与开花期冠层内各层次透光率则呈指数曲线变化,干物质积累动态符合逻辑斯蒂方程.密植型玉米品种的高产群体结构特征是:最大叶面积指数(LAImax)、最大光合势(LADmax)分别为7.37、125.24万m2·d/hm2,LAI大于5的持续时间在50 d以上,穗期LAI和花粒期LAI分别为5.9、6.7,收获时的LAI仍能维持在4.2左右、LAD高于125.24万m2·d/hm2时间在40d左右;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在指数增长期、直线增长期和缓慢增长期分别为45.84、212.05、236.36 g;开花期穗位层次的适宜透光率和地面漏光率分别为16.26%和0.99%左右.  相似文献   

16.
水稻单茎茎鞘重与产量形成关系及其高产栽培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试验于1987~1990年在扬州进行。以汕优63和盐粳2号为材料。采用施肥量、栽培密度等不同因素处理。塑造抽穗期不同的单茎茎鞘重和叶面积指数的群体。结果表明:水稻抽穗期单茎茎鞘重与植株性状(比叶重、消光系数、穗粒数等)、群体粒叶比、经济系数等均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与抽穗期叶面积指数呈二次曲线关系,与抽穗后叶面积衰减速度呈显著负相关。在最适叶面积指数相近时。单茎茎鞘重高的群体,最适叶面积指数保持时间长,抽穗后的光合势和净同化率高,产量提高。因而塑造一个抽穗期叶面积指数适宜,单茎茎鞘重高的群体是水稻超高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相关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在2 500~8 500株/667m2的种植密度范围内,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穗位叶的净光合速率和光合有效辐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光合指标均呈降低趋势,从而减弱植株的光合作用,影响单株产量。单株叶面积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但群体叶面积指数和群体光合势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即源增加,从而增加群体的同化作用,提高了玉米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郑单958的产量与种植密度呈二次曲线关系,密度为5 263株/667m2时,获得最高产量为521.8 kg。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郑单958的密度阈值为5 263株/667m2。  相似文献   

18.
麦后直播短季棉不同群体光合特性及产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麦后直播条件下,通过5个不同密度及留果枝数处理结合DPC系统化控试验,研究了短季棉不同密植群体的产量性状,以及群体叶面积、光合势、净同化率、生长率和干物重积累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9~15.75万株.hm-2的密植范围内,每公顷总铃数、产量和霜前花率均随密度增加而提高,达显著正相关;而密度超过15.75万株.hm-2后,由于单株生长受到过度限制,单株铃数和铃重显著降低,导致群体生产力下降,每公顷铃数减少,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明了胡麻播种量与其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净同化率、叶片含氮量的关系。确立了雁杂10号和内亚3号胡麻在产量2350kg/hm^2~2800kg/hm^2时的基本苗、平均叶面积指数、总光合势、净同化率等群体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20.
江苏淮北地区水稻不同种植方式下光合物质生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省苏北、苏中地区主推的4个中粳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直播、机插、手栽共12个处理,于2012年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试验基地研究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的光合物质生产及产量特征。主要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群体干物质质量在拔节前无明显差异,拔节后基本为手栽最大,机插次之,直播最小,并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差异越来越大;单茎干物质质量在整个生育期都是手栽最大,直播最小。在光合生产上,拔节前不同种植方式的水稻叶面积指数相当,光合势表现为手栽、机插、直播依次降低,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依次提高;拔节至抽穗期,光合势也是依次降低,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差异较小;抽穗期不同种植方式的水稻有效叶面积率间没有明显差异,而高效叶面积率表现为手栽极显著高于机插,机插极显著高于直播;抽穗以后,叶面积指数、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均表现为手栽最大,直播最小;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产量差异极显著,手栽最高,机插次之,直播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