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浙江省各地、市近20年耕地统计数据和相关社会经济资料,从浙江省耕地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等方面宏观分析了浙江省耕地的时空动态变化趋势和规律.应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定量地诊断出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揭示耕地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动态、人口系统压力和农业科技进步是影响浙江省耕地变化的3类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2.
资兴市耕地动态变化的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资兴市1996~2004年间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试图揭示内地城市化过程中耕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尝试性地建立驱动因子指标体系,并运用 SAS 统计软件对55个驱动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36个与耕地面积变化相关性较强的因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上述36个驱动因子进行分析.归纳出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产业结构变化和科技进步为资兴市耕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并进一步分析了这些驱动因子与耕地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耕地利用效率评价是对耕地投入后的生产效益进行评估,评价其实际效益是否达到了与耕地投入相当的预期效益。【方法】以四川省2000-2012年的耕地总量普查数据为基础,从经济、科技、人口3个方面选取10个指标作为影响耕地总量变化的因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引起四川省耕地总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在此基础上引入DEA模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历年耕地利用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经主成分分析,经济发展与人口因素、农业科技进步因素对所有驱动因子的概括程度为97.926%,因此确定该两个因素为影响四川省耕地面积总量变化主要驱动因素,另外政策因素也在四川省耕地面积总量变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数据包络分析,四川省耕地利用综合效率为0.956,纯技术效率为0.999,规模效率为0.957,总体水平较高且稳定性好,全省耕地利用效率未达到最优主要是由规模效率相对较低引起的。【结论】评价方法可为今后研究如何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提供更多的思路,结果也可为效益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王晓  夏斌  方元  谢学宁  刘保春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601-10602
利用1988—2004年耕地及相关的统计和普查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诊断影响耕地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揭示了耕地变化的人文驱动机制。在此基础上,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耕地与驱动因子之间的综合定量规律。分析耕地的驱动机制,对今后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控制耕地进一步减少、保持耕地动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利用德江县1990~2005年间的耕地序列数据以及相关社会经济资料,分析了德江县耕地资源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同时建立指标体系,利用SPSS对耕地面积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揭示耕地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社会经济发展、农业科技进步、基础建设和人口压力是造成德江县耕地资源持续减少的主要动因。最后进一步分析了这些驱动因子与耕地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张术 《农业与技术》2012,(2):156-158
文章以长沙市耕地面积变化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影响耕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通过运用 SPSS 软件分析长沙市耕地变化影响因子间的相关性,提取影响耕地变化的主成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影响耕地变化的主导因子,得出主成分载荷矩阵和旋转载荷矩阵.分析得出经济社会发展因素、耕地政策及农业科技进步是影响耕地变化的驱动因素,并提出耕地相应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赤旦多杰  淡乐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641-17643
利用多元统计学中的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偏相关分析对青海湖地区耕地变化驱动力进行研究,利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该区耕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模型,对耕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及其作用机理和过程进行分析,并对各县驱动因子的差异进行比较。为该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新疆耕地资源态势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96~2005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了新疆近年来耕地态势演变、区域差异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研究了新疆耕地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结果表明:近年来新疆耕地数量呈波动变化态势,总量稍有增加,但人均耕地占有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耕地数量变化区域差异明显,且产生了不良的生态环境效应.人口增长及城镇化是耕地变化的首要驱动因子,农业发展与农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及政策因素对耕地变化也具有重要驱动作用.研究对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利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刚察县耕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模型,并利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通经分析、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和系统动力学的方法考察了影响耕地变化的驱动力在不同作用状况下的耕地变化情况,从县域规模水平上对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及其作用机理和过程进行了分析,目的是为了揭示耕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探讨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耕地的变化是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其变化和流向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基本态势。利用鄂南丘陵山区咸安区的统计资料对近50年来的耕地数量变化的时间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应用相关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对咸安区耕地资源近10年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了定量研究,建立驱动因子回归模型。结果表明:1949~1963年耕地面积迅速扩大,1963~2000年耕地面积呈下降的趋势;人口、经济等因素是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丘陵山区耕地资源的保护应控制人口、限制经济因素特别是城市化对耕地的占用。该成果为进一步研究鄂南丘陵山区耕地资源变化打下基础,为合理地利用耕地和保护耕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