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采自乌克兰的马属动物消化道内杯环属的细口杯环线虫(Cylicocyclus leptostomum)、外射杯环线虫(Cylicocyclus ultrajectinus)和冠环属的箭状冠环线虫(Coronocyclus sagittatus)的体表形态进行观察。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虫体外叶冠的形状和数目、雄虫生殖锥和雌虫尾部等结构辨识清晰,立体感强。细口杯环线虫外叶冠细长,小叶状,22枚;雄虫生殖锥腹唇锥形,有丘状突,背唇有囊泡状附属物和指状突;雌虫尾长176μm,末端急剧变细。外射杯环线虫外叶冠宽而长,12枚,内叶冠中有12枚、较长、随外叶冠伸出口囊、位于外叶冠中间;雄虫生殖锥发达,腹唇锥形,背唇两侧有长形突起和泡状附属物;雌虫尾长约386μm。箭状冠环线虫外叶冠细小,片状,20枚;雌虫尾尖锥形逐渐变细,长约130μm。研究结果为上述3种线虫的分类鉴定提供了更为精确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观察3种马肠道寄生线虫的体表结构,试验对采自马消化道内的偏位杯冠线虫(Cylicostephanus asymetricus)、间生杯冠线虫(Cylicostephanus hybridus)和粗壮食道齿线虫(Oesophagodontus robustus)标本(每种线虫选取雄虫、雌虫各3条)进行处理,然后用扫描电镜观察并测量。结果表明:偏位杯冠线虫外叶冠细长而卷曲,共20枚;雄虫生殖锥腹唇呈圆锥形,有乳突状突起,背唇上有成对、长囊状附属物;雌虫尾长为102μm。间生杯冠线虫外叶冠长而尖,共18枚;雄虫生殖锥腹唇皮质领发达,背唇上有1对乳突状突起的附属物;雌虫尾长为90μm。粗壮食道齿线虫外叶冠细长,共22枚;雄虫交合伞有伞前乳突,生殖锥有2对粗指状附属物,长约为50μm;雌虫阴门距尾3 mm左右,肛门距尾尖500μm,尾末端有小突。说明通过扫描电镜观察3种线虫的外部形态特征有明显的差异,可以用扫描电镜对3种线虫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寄生于驴消化道的3种圆线科线虫的体表结构及其分子生物学分类,试验对采自我国新疆地区驴(Equus asinus)肠道的槽形盅口线虫(Cyathostomum alveatum)、蒙氏盅口线虫(Cyathostomum montgomeryi)和双冠双冠线虫(Cylicodontophorus bicoronatus)标本使用扫描电镜观察并测量,同时对3种线虫的ITS基因进行PCR扩增,阳性产物测序后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槽形盅口线虫外叶冠细长,约为21枚,雄虫交合伞较短,生殖锥背唇有指状附属物,腹唇有乳突状突起,交合刺呈线状,远端有钩;蒙氏盅口线虫外叶冠细长,蜷曲向外,共21枚,雄虫交合伞较长,生殖锥背唇有1对囊状附属物,每个附属物上有1个乳突状凸起,交合刺呈线状,远端有钩;双冠双冠线虫口领与体部相接处只有1个较细的环沟,外叶冠约为30枚,雄虫生殖锥发育良好,腹唇呈圆锥形且有1个丘状突,背唇上有两个对称的刺状附属物,交合刺粗壮。测序得到的ITS基因序列与NCBI中其他双冠双冠线虫ITS基因序列的相似性为99.88%~100%,与盅口亚科其他种类线虫ITS基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记叙了发现于陕西省陇县、志丹和府谷县马、驴盲肠和大结肠的一种线虫,经鉴定认为属于毛线亚科(Trichonematinae Railliet,1916)、杯环属[Cylicocyclus(Ihle,1922)]中的一新种,并定名为志丹杯环线虫 Cylic-ocyclus(Cylicobrachytus)zhidanensis,nov.sp.这个新种可由以下特点与所有种区分。(1)口囊短,宽度与深度的比为4.7~6.3:1;其纵断面为一矩形。(2)外叶冠的小叶为26片;具背沟;口囊内壁光滑。(3)雄虫生殖锥的附属物为四个,每侧两个,其基部膨大近似卵圆形,外侧者末端各有一个较短的突起;内侧者各有一较长的指状突。  相似文献   

5.
丝状线虫是指丝状科(Setariidae)丝状属(Setaria)的一些线虫,多寄生于有蹄类动物的腹腔内,故又称腹腔丝虫。腹腔丝虫口孔呈圆形,口环的侧突起为三角形,背、腹突起上有凹迹。雄虫长40~50mm,两根交合刺,长分别为130~140μm和250~270μm。雌虫长60~80mm,尾末端为一小的球形膨大,其表面光滑或稍粗糙。微丝蚴有鞘,长240~260μm。  相似文献   

6.
本文记述了发现于四川牛的毛圆科Trichost ronyylidae leiper,1912线虫三个新种,分属于副古柏属Paracooperia Travassos,1935和斯氏属Skrjabinagia(kassimov,1942)。其中两种寄生于水牛,定名为四川副古柏线虫P.sichuanensis sp.nov.和水牛斯氏线虫S.bubalis,sp.nov.另一种寄生于黄牛,定名为四川斯氏线虫S.sichuanensis sp.nov. 上述三新种有以下特点与所有种区分。 一、四川副古柏线虫新种,雄虫交合伞的前腹肋较大,外背肋不达伞缘。交合刺较短,为0.275~0.293毫米;其主支较长,末端向内弯呈指形钩;腹支上的齿状突为8个。雌虫阴门距尾端为0.230~0.245毫米;虫卵较大,为0.075×0.0375毫米。 二、水牛斯氏线虫新种,虫体较大。雄虫体长为6.07~8.89毫米;雌虫为8.85~10.39毫米。交合刺长0.105~0.180毫米;其主支的远端呈箭头状。雌虫阴门外无瓣膜;阴门距尾端为1.40~1.55毫米;尾长为0.120~0.140毫米。 三、四川斯氏线虫新种,雄虫交合伞的背肋分成2支,每个支的末端又分为三个小支。交合刺较长,为0.188~0.225毫米;其主支的远端呈靴状。雌虫排卵器(包括括约肌)短,为0.20~0.25毫米。  相似文献   

7.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PCR扩增技术,对采自河南省马肠道内的卡拉干斯齿线虫(Skrjabinodentus caragandicus)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分子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卡拉干斯齿线虫中等大小,口囊壁呈"S"状,前端极度膨大,厚度10μm~12μm,后端稍薄,约4μm~6μm,外叶冠由8个长而宽的小叶组成,内叶冠由16个~18个短而宽的小叶组成,食道漏斗发达;雄虫生殖锥长337μm,引器长245μm;所测核糖体DNA(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及5.8S片段长度为853bp,其中ITS1长369bp,ITS2长331bp,ITS1区的GC含量(47.2%)明显高于ITS2区(40.7%);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长度为393bp,A、T、G、C碱基含量分别为25.2%、42.7%、21.4%、10.7%。卡拉干斯齿线虫在河南省属首次报道,为河南省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8.
甲鱼的选购     
①雌雄的识别。雌鳖尾短,不能自然伸出裙边外;雄鳖尾长,能自然伸出裙边外。雌酋背甲为较圆的椭圆形,中部较平;雄鳖背甲为前狭后宽  相似文献   

9.
刚棘颚口线虫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刚棘颚口线虫扫描电镜显示:头球顶端有两片半球形的大侧唇,大侧唇背面有1对双乳突和1个头感器。在轮节皮棘第6-7排或第8-9排或第10-11之间各有1对颈乳突,与樊氏等及古贺正崇等描述颈乳突位置有所差异。并观察到雄虫尾端长交合刺的皮纹上有细小的凹陷小乳,其顶端有开口处;有2对尾乳突。雌虫阴门位于虫体腹面中线之后;尾端前腹面有半月状的肛门,有1对尾乳突。其中头钩、体棘、交合刺和尾乳突等形态特征与前人记述相似。  相似文献   

10.
奶牛胎盘感染马氏丝状线虫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庆市三环企业总公司奶牛场自1989年至1992年冬春(12月~4月)季节共剖检新生犊牛37头,其中8头检出马氏丝状线虫(Seterie marshalli)占21.62%,除1头在心包液中检出4条外,其余虫体全在腹腔中检获。感染强度1~6条,平均为2.75条。系黑龙江省首次报道。 1 虫体形态描述 虫体呈白色线状,头端的齿状突起发达且突出,雌虫尾部粗,尾端呈半球状,并有数个分枝的结节。测量马氏丝状线虫的数据:雄虫虫体长5.50m、宽0.445cm、神经环至头端330um、肚门至尾端196μm、圆锥突至尾端32μm。雌虫虫体长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细口杯环线虫(Cylicocyclus leptostomum)的分类地位和系统发育关系,本试验利用数码显微镜对细口杯环线虫进行了形态观察,运用PCR扩增其核糖体DNA内部转录间隔区(rDNA-ITS)序列,并从GenBank中下载12种圆线虫的ITS序列,以马圆形线虫(Strongylus equinus)为外群,运用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细口杯环线虫中等大小,口囊呈圆柱形,宽度大于深度,口囊底部有小齿;口囊壁前端薄,后端基部有明显的环箍形增厚;外叶冠由20~24个小叶组成,内叶冠由50~60个小叶组成;食道漏斗较小;雄虫生殖锥较长,呈圆锥形;雌虫尾部直,尾尖呈指形;所测ITS序列总长度为837bp,其中ITS1长366bp,5.8S长153bp,ITS2长318bp;ITS1的GC含量(46.0%)明显高于ITS2(39.8%);经BLAST同源性比对分析,本研究线虫ITS序列与GenBank上登录的同种线虫序列(登录号:AJ004849、Y08587)同源性达99.85%,与阿氏杯环线虫的同源性达99.0%,与杯环属内其他线虫的同源性仅为93.33%~98.45%;ITS序列种间差异远大于种内差异;系统进化分析显示,细口杯环线虫与阿氏杯环线虫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杯环属内其他线虫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综上所述,ITS序列可作为鉴定寄生线虫的分子遗传标记,证实所采标本是细口杯环线虫,并首次在国内报道了细口杯环线虫的ITS序列,为该线虫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1病原寄生于牛体内的主要是胎生网尾线虫,其虫体乳白色,呈细丝状,雄虫长40~55毫米,交合伞发达,交合刺也为多孔性构造;雌虫长60~80毫米,阴门位杀虫体中内部位,虫卵呈椭圆形,内含幼虫,大小为82~88微米。寄生于牛体气管、支气管内的网尾线虫  相似文献   

13.
猪蛔虫病     
猪蛔虫病是由猪蛔虫引起的一种最常见的寄生虫病,本病对3~6月龄的猪危害最严重,引起患病猪生长发育不良,严重者发育停滞,甚至造成死亡. 1病原 猪蛔虫是一种大型线虫,新鲜虫体为淡红色或淡黄色.虫体呈中间稍粗、两端较细的圆柱形.头端有3个唇片,一片背唇较大,两片腹唇较小,排列成品字形.体表具有厚的角质层.雄虫长15 ~ 25cm,尾端向腹面弯曲,形似鱼钩.雌虫长20 ~ 40cm,虫体较直,尾端稍钝.  相似文献   

14.
短尾马歇尔线虫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本文对发现于新疆石河子、阜康和昌吉三地区绵羊真胃内的一种马歇尔线虫新种作了比较详细的形态描述,与目前世界已报道的13种马歇尔属线虫进行了比较,定名为短尾马歇尔线虫新种(Marshallagia brevicauda sp.nov) 2.本新种的特点是:虫体较短,雄虫长度不超过10毫米,雌虫长度不超过14毫米。交合刺于远端1/5左右分枝,中腹枝最短,呈薄片状,末端成尖的小钩状;背枝最宽,稍短于或几等于侧腹枝,为由外向内纵向褶叠成双层的薄板状,末端钝圆并弯向背侧。背肋细长,于远端1/4~1/5处分叉。导刺带呈长种子瓶状。雌虫尾短,长0.170~0.209毫米,约为一般马歇尔属线虫的二分之一左右。  相似文献   

15.
1病原 网尾属线虫呈丝线状,口囊很小,口缘有四个小唇片。交合伞的前侧肋是独立的,中侧肋和后侧肋合二为一,仅末端分开,外背肋是独立的,背肋为两个独立的枝,每枝末端分工2-3个小杈,交合刺等长,暗褐色,短粗,呈靴形,有引器。雌虫阴门位于体中部。  相似文献   

16.
耳蛾,又名耳疥虫,是猫耳道寄生虫,多数情况寄生于耳道,也会出现在头部、颈部、尾部。雌虫长0.46~0.53mm,雄虫长0.35~0.38mm。口器短圆锥形,刺吸试,四对肢较长。雌螨第四对肢体发育不全,部分突出于身体边缘。雄蛸的尾突不发达。以表皮和组织液为食,耳蟥的主要宿主包括猫、犬、狐狸和貂。  相似文献   

17.
猪肾虫病也叫猪冠尾线虫病,是由齿状冠尾线虫所引起猪的一种寄生虫病。本病的特征为:仔猪生长发育迟缓,母猪不孕或流产,公猪性欲减退或不能配种。1流行病学特点猪肾虫寄生于肾盂、肾周围脂肪囊和输尿管壁形成的包囊中。有的在肝和胸腔脏器中能见到。该虫虫体粗壮如火柴杆,体壁透明,为灰褐色或红褐色。雄虫长20~30m m,雌虫长30~50m m。虫卵较大,为长椭圆形,卵壳薄,呈灰褐色,卵内有几十个卵细胞。雌虫产卵后随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条件下,经24~48h孵出第一期幼虫,再过24h蜕皮后成为第二期幼虫,再经34~36h二次蜕皮为第三期具有感染性的幼虫…  相似文献   

18.
正1病原猪蛔虫病是由蛔科蛔属的猪蛔虫引起的寄生虫病。蛔虫成虫寄生于猪的小肠中,是一种大型线虫,新鲜虫体为淡红色或淡黄色,死后转为苍白色。虫体呈中间稍粗、两端较细的圆柱形,其头端3个唇片,一片背唇较大,两片腹唇较小,唇片成品字形排列。雄虫比雌虫小,其体长15~20cm,宽约0.3cm,尾端向腹面弯曲,形似鱼钩,泄殖腔开口距尾端较近,有交合刺一对,一般是等长的,长约0.2~  相似文献   

19.
一、在甘肃省玛曲县欧拉绵羊和夏河县与碌曲县藏羊真胃内发现的马歇尔线虫中,除蒙古马歇尔线虫外,还有一个新种Marshallagia grossospiculum n.sp.(Nematoda:Trichostr-ongylidae)。其后作者又在当地采集了多量马歇尔属线虫的雌虫,取其虫卵,培养为第三期幼虫,在北京给一只绵羊进行了人工感染,并再次获得新种雄虫一条,因而确认为马歇尔线虫属的一个新种。 二、新种雄虫体长12-16.8mm,交合刺粗状,长0.29-0.35mm。在这端1/3处左右分为三支,外腹支最长,末端弯向内侧,其腹面观呈匙形,外包泡状膜;内腹支似棒,末端有一小突起,背支粗壮,末端膨大,形成一犁铧形构造。无引器。 未能分离出雌虫  相似文献   

20.
兔蛲虫病 该病是由兔栓尾线虫寄生于兔的盲肠、结肠和直肠等引起的消化道线虫病.栓尾线虫虫体呈线状,雌雄异体,雄虫体长3~5毫米,粗0.14~0.2毫米,为线头状;雌虫长8~12毫米.该病分布较广,感染较普遍,是家兔常见的线虫病,严重者可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