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门菌属是一群形态、生化特性和抗原结构相似的细菌,迄今已知有2 000多个种(型),某些细菌是人和动物的重要致病菌,也是主要食物中毒菌之一,能污染各类食品、饲料、添加剂,且能引起人和畜禽流行性疾患[1]。为此,快速、准确地检测沙门菌已成为  相似文献   

2.
沙门菌感染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人的大多数沙门菌感染直接或间接地与所食用的动物性食品有关,且致病因素复杂多变[1-3]。近几年来,人和动物的沙门菌感染十分严重[4]。沙门菌的血清型众多,目前,国际沙门菌中心实验室报告的血清型约有2 300个,我国至1991年底至少已报道37个群、255个血清型及  相似文献   

3.
禽沙门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成员引起禽类的一大群急性或慢性疾病。目前有2 500多个血清型,也是家禽最为重要的蛋传细菌病之一。在所有动物中,最常报道的沙门氏菌(鸡白痢沙门菌、禽伤寒沙门菌、副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绝大部分来源于家禽和禽产品,其中诱发禽副伤寒的沙门菌能广泛感染各种动物和人类。本文通过血清学方法对上海部分鸡场禽沙门菌的抗体情况进行了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4.
<正>沙门菌属(Salmonella)包含多达6个亚种和2 600多个血清型,其中的致病性沙门菌不仅与动物疾病密切相关,而且可以感染人类引起人兽共患病[1]。据欧盟最新报告显示,9 061例人类食源性病例中有1 067例与沙门菌病有关,甚至导致128人死亡(占所有食源性病例的0.25%)[2]。同时,伤寒沙门菌引发的肠炎仅在东南亚地区每年便造成多达60万人死亡[3]。总之,沙门菌感染所引起的疾病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5.
沙门菌是肠杆菌科中一个重要的菌属,可感染人和动物,且大部分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在医学、兽医和公共卫生上均十分重要.目前,该菌属具有2 500多个血清型[1],而我国报道的血清型有287个血清型,分为37个群[2],其中对人畜危害的有30余种.沙门菌也是水体污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对于水产养殖、水禽养殖是一个潜在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赵秀平 《兽医导刊》2016,(2):119-119
牛沙门菌病又名牛副伤寒,是由于鼠伤寒沙门菌、都柏林沙门菌以及肠炎沙门菌引起的一种以发生败血症、毒血症或胃肠炎为特征的传染病。沙门氏菌属是一群寄生于人和动物肠道内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可发生于各种年龄的牛。本文就近年来沙门菌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要点、防治措施做扼要概述,重点介绍了本病的病理特点,希望能为防治牛沙门菌病提供一点儿帮助。  相似文献   

7.
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多重PCR技术进行沙门菌组氨酸转运操纵子hisJ基因、毒力质粒spvR基因和H1抗原fliC基因的特异性扩增,结果发现,5株(鼠伤寒、猪霍乱、都柏林、肠炎、雏沙门菌)常见强致病性沙门菌标准菌株均可检测出hisJ基因(359 bp)和spvR基因(789 bp),并可检测出fliC-c基因(623 bp)或,fliC-i基因(537bp);伤寒沙门菌和亚利桑那沙门菌标准菌株检测出spvR基因,验证了伤寒沙门菌、亚利桑那沙门菌已具毒力质粒的报道,揭示它们对人和动物具强致病性.该技术有助于快速诊断强致病性沙门菌,有助于发现新的强致病性沙门菌,并为亚利桑那沙门菌以及常见具H1-c、H1-i抗原沙门菌的血清型鉴定提供辅助依据,可应用于公共卫生、食品卫生和口岸检疫等领域.  相似文献   

8.
沙门菌种类繁多,目前已发现2500多个血清型,且不断有新的血清型发现.它们主要寄生于人类及各种温血动物肠道,引起人和动物发生沙门杆菌病.鸭沙门菌能引起2周内雏鸭急性死亡,尤其是败血症病例,给养殖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2010年10月宜城市多家肉鸭场发生雏鸭沙门菌病,死亡率高,危害当地养鸭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确定导致新疆地区2个规模化驴场出现流产的疑似病原沙门菌,并探究其致病能力和耐药性情况。[方法] 通过细菌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对分离菌进行了鉴定,并对分离菌的鞭毛基因FliC进行了PCR扩增及序列分析,通过致病性测定、荷菌量检测及病理组织学观察,鉴定和分析了分离菌的致病性,并通过药敏试验分析其耐药性。[结果] 通过细菌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确定分离到的2株细菌均为马流产沙门菌,分别命名为G1-1和XD1-2。对这2个分离株的鞭毛基因FliC的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2株分离菌FliC氨基酸序列之间的相似性为99.0%,2株分离菌FliC氨基酸序列与爱尔兰马源马流产沙门菌分离株Ireland-HE801373、Ireland-HE801378株相似性均最高,且均为99.3%;分离株G1-1与爱尔兰马源马流产沙门菌分离株Ireland-HE801373和Ireland-HE801378及国内马源马流产沙门菌分离株China-KJ486797.1和China-KJ486769.1亲缘关系较近,分离株XD1-2则与美国肠炎沙门菌分离株USA-EBQ1214032.1亲缘关系较近,相似性分析与进化树结果一致。小鼠致病性试验显示,2株分离菌对小鼠的毒性均较强且致病性存在差异,XD1-2对小鼠的致病性强于G1-1。分离菌G1-1对9种抗菌药物耐药,对11种抗菌药物敏感。分离菌XD1-2对11种抗菌药物耐药,对5种抗菌药物敏感。[结论] 本试验成功分离到2株驴源沙门菌,不同养殖场来源的驴源沙门菌的致病能力和耐药性有一定差异,对鞭毛基因FliC的进化分析也显示出差异,本研究结果为驴源沙门菌的防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莱阳地区鸡场中沙门菌的流行情况和耐药性情况,2022-2023年采集莱阳地区中56个鸡场中疑似沙门菌感染的鸡的肛拭子、粪便、肝脏、脾脏及肾脏病料组织样品213份,采用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生化试验鉴定及PCR扩增鉴定等多种方法进行沙门菌分离鉴定。采用人工感染试验动物和K-B药敏纸片法对分别检测分离的沙门菌的致病性及对常用药物的耐药性。结果表明,从莱阳地区中56个鸡场中疑似沙门菌感染的鸡的肛拭子、粪便、肝脏、脾脏及肾脏病料组织样品213份中分离得到119株沙门菌,其中82株菌可以引起雏鸡的发病与死亡,对雏鸡的死亡率在40%之间;82株致病性沙门菌对磺胺间甲氧嘧啶、多西环素、新霉素等8种药物耐药率在58.5%~100.0%之间,对其他药物存在不同程度耐药性。结果表明,从莱阳地区鸡场中得到92株致病性沙门菌对常用的抗菌药产生不同的耐药性。本研究为莱阳地区鸡场中沙门菌的流行病调查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沙门菌病是动物常见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毛皮动物尤其易感。貉沙门菌病的病原是肠道杆菌科沙门属的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常见的致病血清型有肠炎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本病主要传染源是发病和带菌的貉和其他动物,以及被沙门菌污染的饲料、饮水及用具等。该病为人畜共患病,因此饲养员也可能成为传染源。抵抗力低下的貉及幼龄貉容易感染,死亡率较高。笔者曾接触1例貉沙门菌病病例,现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2007年1月25日,某养殖户带2只貉就诊,1只已死亡,1只病情较重。主诉:共养貉100只,年龄均为9~10月龄,1周前开始发病,发病8只,起…  相似文献   

12.
为鉴定临床上常见的3种沙门菌血清型,针对特异性基因invA(沙门菌属)、sdfl(肠炎沙门菌)、Stm4495(鼠伤寒沙门菌)和SPUL-2693(鸡白痢沙门菌)设计引物,利用标准菌株通过优化体系成功建立了沙门菌的四重PCR检测方法.结果 显示:该方法特异性好,敏感性高(检测下限:基因组为500 pg/mL,菌液为10...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辽宁省猪沙门菌流行菌株主要血清型毒力因子的分布特征及致病性,依据猪沙门菌属保守基因、多重PCR引物和血清凝集试验,从辽宁省选择有代表性的规模化养猪场、下游生猪屠宰场和肉类市场采集肠道、饲料和污水、猪肉等样品进行猪沙门菌及其血清型鉴定。应用猪沙门菌14种主要毒力因子特异性基因扩增检测方法,检测所分离到的不同血清类型猪链球菌的毒力因子分布情况,并应用小鼠攻毒试验和病理学技术对其致病性进行观察。结果显示:采集的412个样品中共分离到39株猪沙门菌,养猪场、屠宰场、销售市场所分离沙门菌检出率分别为51.28%,41.02%,7.70%;主要血清型为猪霍乱沙门菌、肠炎沙门菌、鼠伤寒型沙门菌,其阳性率分别为41.02%,38.46%,5.12%,未定型占15.38%;毒力因子共检出11种,其中检出率达到90%以上的和3种血清型共同携带的毒力因子结果一致有mogA、sseL、mgtC、bcfA、araB、stn,猪生产链3个环节共同携带的毒力因子有spvR、spvA、mogA、mgtC、araB、stn,其中养殖场毒力因子检出率最高,销售市场毒力因子检出率最低;猪霍乱沙门菌可引起小鼠的急性败血症,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均可引起小鼠发病,但各器官的损伤则较轻。  相似文献   

14.
在理想情况下,人感染沙门菌的情况并不常见。但是,沙门菌在猪群中广泛存在,并可能会(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接触、环境污染或食源性感染)导致人发生胃肠炎。本文探讨了通过接种疫苗或饲喂益生菌控制猪感染沙门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仔猪副伤寒又称沙门菌病(swine salmonellosis),主要是由猪霍乱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等引起的一种仔猪的高热传染病[1-2]。该病一般呈散发性,因饲养管理不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会出现地方流行性,特别是长途运输后易造成暴发。沙门菌对环境的抵抗力较强,但对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较弱,一般的化学消毒剂就能将其杀死。该病常与猪瘟混合感染,有时也可单独感染。近年流行的猪霍乱沙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不同健康状态和不同饲养环境下沙门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采用琼脂稀释法对健康与患病、家养与流浪宠物粪样中分离出的99株沙门菌进行临床常用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检测;用PCR方法对获得的耐药菌株进行相关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分离出的宠物源沙门菌对所有被检的抗菌药物耐药率均未超过10.0%,对头孢噻呋、安普霉素、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和硫酸庆大霉素100%敏感;患病动物源沙门菌对被检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健康动物源沙门菌,家养动物源沙门菌对被检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流浪动物源沙门菌(P<0.05)。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floR的检出率为3.0%;ant(3″)-Ia、tetA、tetB检出率均为2.0%;blaTEM、oqxA、aac(6′)-Ib-cr基因检出率均为1.0%,未检出其他被检基因。结果表明,新疆乌鲁木齐市不同健康状态和不同饲养环境下宠物源沙门菌对被检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及耐药基因携带率低,仅有2株沙门菌存在ant(3″)-Ia+tetA+tetB 3种耐药基因共存情况。根据试验结果发现检出的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之间存在相关性,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进行临床细菌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沙门菌(Salmonella)是一类条件性细胞内寄生肠杆菌,多数能引起宿主胃肠炎或败血症,也是食物中毒主要病原菌.由于其血清型复杂,在畜牧生产上,常使用抗菌药物防治该病发生.随着药物的广泛使用,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据有关耐药性监测数据表明,整个沙门菌属的多重耐药率从上世纪90年代20%~30%增加到本世纪初70%,耐药菌的大量出现,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1].本试验采集我国不同地区病鸡样本,分离鉴定出210株沙门菌,对21种抗菌药物进行了敏感性检测,为我国动物源微生物耐药性监测体系的建立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18.
<正>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也称绿脓杆菌,属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及正常人皮肤、肠道和呼吸道,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1]。该菌可引起人和动物共患的传染病,对人、畜均有一定程度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沙门菌病(salmonellosis)是由沙门菌属(Salmonella)细菌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畜禽沙门菌病的有效途径。由于当前使用的沙门菌减毒疫苗成本较高,免疫效果不稳定,免疫程序复杂,导致使用率不高。口服植物型沙门菌疫苗具有产量高、生产时间短、成本低、安全性高等特点。对口服植物型沙门菌疫苗的研究前景和研究方向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类疫苗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广泛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防控鸭源沙门菌感染,本试验针对四川德阳地区鸭源沙门菌的感染情况开展研究。【方法】从该地区3个种鸭场和1个鸭孵化场共采集不同类型样本222份,按国标GB 4789.4-2016方法对沙门菌进行分离鉴定,进一步通过K-B法检测分离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对鉴定出的稀有血清型沙门菌进行致病性研究。【结果】疑似沙门菌分离株在BS琼脂上呈黑色、灰色或棕褐色、有金属光泽菌落,在XLD琼脂上呈无色透明、或中心黑色或几乎全黑的菌落。将疑似沙门菌株接种三糖铁琼脂斜面进行生化鉴定,疑似沙门菌分离株均能使三糖铁斜面变为红色,底部变为黄色带黑色,符合沙门菌生化特性。通过PCR对沙门菌特异性基因invA进行扩增,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可在500 bp左右观察到目的条带,确认共分离到17株沙门菌,总分离率为7.7%(17/222),包括鼠伤寒沙门菌、哈托沙门菌和波恩沙门菌3种血清型,其比例分别为47.1%(8/17)、29.4%(5/17)和23.5%(4/17),优势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分离菌对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耐药率最高,对氨苄西林和链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2.4%(14/17)和88.2%(15/17),对喹诺酮类抗菌药最敏感,其中对萘啶酸100%(17/17)敏感。分离菌存在严重的多重耐药现象,其中耐10种以上(包括10种)抗菌药的6株,占比35.2%,且10种抗菌药分别来自至少6类不同种类抗菌药;耐8种抗菌药物的2株,占比11.8%;耐5~7种抗菌药的6株,占比35.3%;耐2~3种抗菌药物的共3株,占比17.6%。通过寇氏改良法测得稀有血清型菌株H4、B2的LD50分别为3.98×106和1.58×106 CFU,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哈托和波恩沙门菌均能引起小鼠急性死亡,脏器充血、出血,细胞变性等。【结论】本研究成功分离到17株鸭源沙门菌,从鸭中分离到哈托沙门菌在国内外属首次。分离菌具有严重的耐药性和多重耐药现象,2株稀有血清型沙门菌对小鼠的致病力均较强,且致病作用相似。本研究结果可为鸭场沙门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