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包衣稻种的容积密度、粒子密度和漂浮系数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影响这些物理特性的主要因素及因素影响的显著性程度,得到了具体的包衣稻种的容积密度、粒子密度和漂浮系数的参数值.  相似文献   

2.
抗寒种衣剂包衣处理对水稻发芽和成苗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明抗寒种衣剂包衣处理对常温和低温环境下水稻发芽和成苗的影响.【方法】以湘早籼31号(常规稻)和Y两优1号(超级杂交稻)为材料,在华南农业大学研制成功的多成分、多功能的"齐苗快"浸种剂的基础上,结合黑龙江垦区常用拌种剂,添加杀菌杀虫剂、粘合剂等物质配备成种衣剂,设置未包衣浸种催芽(CK)、干种包衣(A)和浸种包衣(B)共3种处理方式,研究了抗寒种衣剂包衣处理对不同基因型水稻的发芽和成苗特性的影响.【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包衣处理后,在自然环境正常温度下,稻种发芽时间延长,但对种子发芽率有提高作用,对Y两优1号,干种包衣和浸种包衣处理分别比对照提高11.10%和16.55%,湘早籼31号分别提高了30.83%和37.68%;在低温环境下,稻种幼苗受到低温侵害后成苗率降低,但包衣处理相较于未包衣处理提高了稻种的成苗率,其中又以浸种包衣处理的成苗率最高,湘早籼31号和Y两优1号分别为54.95%、74.10%,相较于对照(CK)分别提高了120.24%、127.30%.同时,种衣剂包衣处理(A、B)提高了稻种秧苗受芽期低温侵害后的存活率,浸种包衣(B)处理提高了"二叶一心"期低温侵害后稻种秧苗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3.
包衣稻种弹性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选择川渝两地推广使用的3个杂交水稻品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分析了影响包衣稻种恢复系数的主要因素及因素影响的显著性程度。测试装置利用运动学方程原理重复采集数据,精度高。  相似文献   

4.
陈旭 《农技服务》2008,25(6):9-10
"苗博士"包衣剂对稻种包衣种植试验结果表明:"苗博士"包衣稻种能提高出苗率和成秧率,并能增强秧苗根系功能,增加低位分蘖,促进后期干物质转运积累而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5.
以济麦22、博优235、宽城15为试验材料,探讨了不同剂量的70%吡虫啉拌种剂(福蝶)包衣对小麦发芽的影响,不同剂量浸种对水稻发芽率的影响,不同包衣量及堆闷时间对玉米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包衣小麦时,适合的包衣量为2~4g/500g种子最大剂量不超过4g/500g种子。使用吡虫啉70%可湿性粉剂浸种水稻种子时,推荐使用剂量为6~8g/kg种子,浸种用水量为2kg水浸1kg稻种。适宜玉米包衣剂量应控制在3~5g/500g,堆闷时间应在6h以内。  相似文献   

6.
对烟草K326包衣种子的物理特性(三轴尺寸、千粒重、孔隙率、休止角、内摩擦角、滑动摩擦角)和空气动力学特性(漂浮速率、漂浮系数)进行测定,得到包衣种子的三轴尺寸平均值分别为1.691、1.687、1.687 mm,千粒重为5.12g,孔隙率为42%,休止角为23.49°~26.95°,内摩擦角为4.5°,与不锈钢板的滑...  相似文献   

7.
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水稻包衣种子药效防控研究结果表明,70%噻虫嗪种子处理分散粉剂(锐胜)2 g对水20~40 mL直接混合搅拌包衣1 kg稻种可以起到壮秧和增产效果,同时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方差分析及统计假计检验对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闽粤栲(C.fissa)及丝栗栲(C.fargesii)三种小径阔叶树干容积密度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树干不同高度容积密度之间差异不显著;树干各高度容积密度与树干容积密度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且以0.3H~0.4H之间的差异最小;树干各高度容积密度平均变动系数为6.4%;米槠与闽粤栲、丝栗栲与闽粤栲之间的树干容积密度差异显著,米槠与丝栗栲之间差异不显著;同一树种不同个体之间的容积密度变动系数为6.0%~7.8%.  相似文献   

9.
浅析水稻种衣剂使用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勇 《农技服务》2010,27(3):339-340
从精选稻种、拌种包衣、药膜固化、静态浸种、催芽、床土管理、播种及苗期管理几个方面总结了沿淮稻区水稻种衣剂的使用技术。  相似文献   

10.
水稻包衣种子贮藏后生活力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药种比,不同贮藏条件下,包衣稻种的发芽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包衣种子不宜在常温条件下贮藏越夏,短时间贮藏以布袋存放为好。水稻包衣种子安全越夏,必须在低温条件下贮藏,药种比以1:50为好,在低温库贮藏1年,发芽率保持在83.8%和84.3%。  相似文献   

11.
油菜茎秆理化性质与倒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油菜植株茎秆内部的理化特性,尤其是木质素含量、粗纤维含量及机械组织的面积与茎的抗倒伏关系密切。试验测定了9种田间表现不同类型材料的木质素含量、粗纤维含量、木质素密度、粗纤维密度和机械组织面积等理化性状,结果表明木质素含量、机械组织面积在抗倒材料和不抗倒材料间存在显著差异,不倒伏材料分别为倒伏材料的1.2倍和1.5倍。木质素和粗纤维的密度在不同表现类型间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其与植株茎秆倒伏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12.
江苏淮北地区不同类型晚播稻茬小麦产量形成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半冬性小麦品种淮麦28和淮麦20在较晚的水稻茬口种植时,干物质积累量低,在基本苗270万/hm2时穗数不足,且每穗粒数比适期播种显著减少,产量较低;在基本苗360万/hm2时穗数较多,产量三因素较协调,产量显著提高。而偏春性小麦品种淮麦30和郑麦9023在同样晚播条件下,冬前单株干物质积累量与淮麦28和淮麦20差异不显著,但在270万/hm2基本苗时抽穗~成熟期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均显著高于淮麦28和淮麦20;在360万/hm2基本苗时抽穗~成熟期群体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淮麦30显著高于淮麦28和淮麦20,郑麦9023与淮麦28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对河南引种火炬松两批种源(耐寒火炬松和一般火炬松)木材基本密度的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火炬松种源间木材基本密度差异显著,木材基本密度种源内差异种源间差异更大,种源基本密度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大。种源间各年轮段木材基本密度均近似于正态分布,且随树龄增加而增大,呈现出径向递增的模式。木材基本密度早晚期相关性随树龄增大而加强,5年生木材基本密度预估12年生木材基本密度是可行的。一般种源木材基本密度与纬度呈不显著的负相关,与经度呈显著的正相关;耐寒种源木材基本密度与纬度呈不显著的正相关,与经度呈不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桔园食螨瓢虫的空间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棉铃虫猖獗危害与虫源基数及气象因子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搜集和整理了河北省正定1972~1993年棉铃虫系统调查资料和气象资料,并运用相关矩阵法对世代间卵量、幼虫密度、成虫始期、历期和蛾量间关系及2~4代卵量与气象因子关系进行了分析,试图寻找棉铃虫猖獗危害的原因。结果表明:(1)越冬蛹数量加大是棉铃虫猖獗危害的基础,1~3代幼虫密度与越冬蛹的数量呈显著正相关;(2)虫源积累是棉铃虫猖獗危害的重要原因。2~4代累积卵量与上代累积卵量、幼虫密度、蛾量呈显著正相关,并建立了幼虫密度与上代史源的关系式;(3)各代间成虫始蛾期里正相关,但发生期早晚与蛾量及下代卵量、幼虫密度间无明显相关关系;(4)二三代累积卵量与5月下旬气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06和0.9,而与相对湿度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6.
七星瓢虫和多异瓢虫对桃粉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七星瓢虫、多异瓢虫的成虫和幼虫对不同密度下的桃粉蚜的捕食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七星瓢虫、多异瓢虫成虫和幼虫对桃粉蚜的日捕食量有差异。2种瓢虫的捕食量随蚜虫密度的加大而增加,其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捕食率随天敌密度的加大而下降,捕食作用受自身密度制约,相互之间存在干扰;七星瓢虫、多异瓢虫相互间干扰符合hasseⅡ模型。2种瓢虫对桃粉蚜均具有较高的控制能力,该研究对七星瓢虫、多异瓢虫对桃粉蚜的田间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林分密度和立地类型对北京山区侧柏人工林根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该文采用土柱法对北京山区侧柏人工林的根系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林分密度、立地类型及其交互作用均对侧柏人工林根系产量与垂直分布有极显著的影响,并以林分密度的作用强度最大.侧柏林土壤表层的根长密度(P0.05)、根系表面积密度(P0.001)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这种势态随土层加深变幅递减.直径1 mm的根系长密度所占比例、直径1 mm和1~2 mm根表面积密度所占比例以及根体积密度所占比例随林分密度的提高而显著提高的现象表明,在种内竞争前提下,侧柏林木通过提高个体细根产量而提高对土壤资源的利用强度,并获得有限的土壤资源.侧柏人工林林木根系的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随着立地条件的改善而显著降低,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在立地类型间的差异有随着土壤层次的加深而减小的趋势.阳坡薄土立地林木根长密度、根系表面积密度平均比阳坡厚土立地高20.4%和20.9%.该现象表明,在瘠薄立地上,侧柏林木通常采取提高根系吸收范围的对策获取有限的土壤资源.   相似文献   

18.
观察了棉属(Gossypium)不同染色体组、不同染色体倍性的种间杂种及其加倍后代的28个材料的叶片气孔,测定了气孔密度、气孔保卫细胞的大小及其中叶绿粒数目.结果表明,不同染色体组间、不同棉种间和不同染色体倍性间在这些性状上均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的总趋势是染色体倍性间>染色体组间>种间>种内.染色体倍性提高,气孔保卫细胞的大小及其中叶绿粒数目增加,而气孔器密度减小.认为叶片气孔保卫细胞中的叶绿粒计数配合保卫细胞大小和气孔器密度的测量,可以用于不同染色体倍性棉花植株的鉴定.  相似文献   

19.
尹淑琴  范艳  常泓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175-3176,3192
就基因工程菌高密度发酵工艺的几个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重组菌构建、培养条件、生长抑制因子以及它们的控制技术等因素进行了综述;分析了这些因素对目的蛋白表达的影响;介绍了基因工程菌高密度发酵领域的一些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选取20世纪70年代后不同时期的17个重要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新疆利于玉米生长的自然环境,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对这些玉米品种的产量潜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我国玉米品种的产量潜力随着年代的推移表现为逐步提高,但不同年代品种的产量潜力对种植密度的反应差异明显,其中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大部分品种在中等密度下获得最高的产量,而2000年以来大面积推广品种的耐密性明显增加,产量潜力大幅提高。这种变化显示了我国育种理念从“稀植大穗”到注重“群体产量”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