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8 毫秒
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包衣稻种的容积密度、粒子密度和漂浮系数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影响这些物理特性的主要因素及因素影响的显著性程度,得到了具体的包衣稻种的容积密度、粒子密度和漂浮系数的参数值。  相似文献   

2.
抗寒种衣剂包衣处理对水稻发芽和成苗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明抗寒种衣剂包衣处理对常温和低温环境下水稻发芽和成苗的影响.【方法】以湘早籼31号(常规稻)和Y两优1号(超级杂交稻)为材料,在华南农业大学研制成功的多成分、多功能的"齐苗快"浸种剂的基础上,结合黑龙江垦区常用拌种剂,添加杀菌杀虫剂、粘合剂等物质配备成种衣剂,设置未包衣浸种催芽(CK)、干种包衣(A)和浸种包衣(B)共3种处理方式,研究了抗寒种衣剂包衣处理对不同基因型水稻的发芽和成苗特性的影响.【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包衣处理后,在自然环境正常温度下,稻种发芽时间延长,但对种子发芽率有提高作用,对Y两优1号,干种包衣和浸种包衣处理分别比对照提高11.10%和16.55%,湘早籼31号分别提高了30.83%和37.68%;在低温环境下,稻种幼苗受到低温侵害后成苗率降低,但包衣处理相较于未包衣处理提高了稻种的成苗率,其中又以浸种包衣处理的成苗率最高,湘早籼31号和Y两优1号分别为54.95%、74.10%,相较于对照(CK)分别提高了120.24%、127.30%.同时,种衣剂包衣处理(A、B)提高了稻种秧苗受芽期低温侵害后的存活率,浸种包衣(B)处理提高了"二叶一心"期低温侵害后稻种秧苗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3.
包衣稻种弹性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选择川渝两地推广使用的3个杂交水稻品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分析了影响包衣稻种恢复系数的主要因素及因素影响的显著性程度。测试装置利用运动学方程原理重复采集数据,精度高。  相似文献   

4.
陈旭 《农技服务》2008,25(6):9-10
"苗博士"包衣剂对稻种包衣种植试验结果表明:"苗博士"包衣稻种能提高出苗率和成秧率,并能增强秧苗根系功能,增加低位分蘖,促进后期干物质转运积累而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5.
对烟草K326包衣种子的物理特性(三轴尺寸、千粒重、孔隙率、休止角、内摩擦角、滑动摩擦角)和空气动力学特性(漂浮速率、漂浮系数)进行测定,得到包衣种子的三轴尺寸平均值分别为1.691、1.687、1.687 mm,千粒重为5.12g,孔隙率为42%,休止角为23.49°~26.95°,内摩擦角为4.5°,与不锈钢板的滑...  相似文献   

6.
以济麦22、博优235、宽城15为试验材料,探讨了不同剂量的70%吡虫啉拌种剂(福蝶)包衣对小麦发芽的影响,不同剂量浸种对水稻发芽率的影响,不同包衣量及堆闷时间对玉米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包衣小麦时,适合的包衣量为2~4g/500g种子最大剂量不超过4g/500g种子。使用吡虫啉70%可湿性粉剂浸种水稻种子时,推荐使用剂量为6~8g/kg种子,浸种用水量为2kg水浸1kg稻种。适宜玉米包衣剂量应控制在3~5g/500g,堆闷时间应在6h以内。  相似文献   

7.
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水稻包衣种子药效防控研究结果表明,70%噻虫嗪种子处理分散粉剂(锐胜)2 g对水20~40 mL直接混合搅拌包衣1 kg稻种可以起到壮秧和增产效果,同时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方差分析及统计假计检验对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闽粤栲(C.fissa)及丝栗栲(C.fargesii)三种小径阔叶树干容积密度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树干不同高度容积密度之间差异不显著;树干各高度容积密度与树干容积密度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且以0.3H~0.4H之间的差异最小;树干各高度容积密度平均变动系数为6.4%;米槠与闽粤栲、丝栗栲与闽粤栲之间的树干容积密度差异显著,米槠与丝栗栲之间差异不显著;同一树种不同个体之间的容积密度变动系数为6.0%~7.8%.  相似文献   

9.
浅析水稻种衣剂使用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勇 《农技服务》2010,27(3):339-340
从精选稻种、拌种包衣、药膜固化、静态浸种、催芽、床土管理、播种及苗期管理几个方面总结了沿淮稻区水稻种衣剂的使用技术。  相似文献   

10.
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有着优异的水稻种质资源和丰富的稻种遗传多样性,当地传统稻种蕴含了极高的生态、人文和经济价值。高度异质的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多元的传统民族文化习俗和丰富的农耕土著知识共同作用,使得哈尼梯田高度的稻种多样性依然存在。本研究主要分析当地传统稻种遗传多样性现状,分析传统稻种遗传多样性对抗病稳产的影响,分析农民种子系统对传统稻种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以及它与自然、社区、文化的共生关系;从自然生态、社会环境、传统文化等方面来分析农民种子系统的保护和丧失,构建哈尼梯田传统稻种多样性影响指标体系,识别出对地方稻种多样性维持和管理有特殊解释意义的因素,对传统稻种可持续保护策略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