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志留系龙马溪组(Sl)为海相沉积环境,发育了一大套富有机质泥页岩,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为进一步了解该套泥岩的油气潜力,分别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及有机质成熟度3个方面对该套地层进行了系统评价。研究表明,区内Sl下段泥岩有机质丰度高,综合评价为中等-好烃源岩,具较好的生烃潜力;有机质类型为Ⅰ和Ⅱ_1;有机质成熟度高,镜质体反射率均大于2%,以生成干气为主。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JZK1井二叠系芦草沟组(P2l)烃源岩有机质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合丰度、类型和成熟度等指标参数,初步评价了其生烃潜力。研究结果表明,JZK1井P2l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达到了好-最好烃源岩标准,有机质类型为Ⅰ型和Ⅱ型,有机质热演化进入成熟阶段,综合判断其为一套优质的烃源岩,生烃潜力大,表明该区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突泉盆地内ZK-WJT井红旗组(Jh)和ZK-13井万宝组(Jw)烃源岩的发育特征和有机质丰度、类型及成熟度的研究对比表明:Jh和Jw烃源岩较为发育,2套生烃层系中有机质丰度较高,均具备一定的生烃潜力;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均属于Ⅱ、Ⅲ型,其中Jh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烃源岩有机质演化程度较高,均处于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综合评价认为,突泉盆地Jh和Jw均具备一定的生烃潜力,相较而言,Jh生烃潜力优于Jw。  相似文献   

4.
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技术对银额盆地0-1井烃源岩样品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该井主要发育二叠系烃源岩,烃源岩抽提物中正构烷烃以后单峰型为主,具有奇碳优势,说明有机质成熟度较低;∑nC-21/∑nC+22小于1,C24Te/C26TT高达6.56,C29甾烷丰度较高,呈C29优势,表明有机质来源以陆源为主;烃源岩有明显姥鲛烷优势,指示其沉积环境氧化性较强。  相似文献   

5.
利用油气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了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烃源岩岩性主要为煤岩和暗色泥岩,不同层段烃源岩成量有所差异,烃源岩质量最好的层段为太2段,下石盒子组只有盒1段烃源岩达标,上石盒子组暗色泥岩基本为非烃源岩;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型,部分暗色泥岩烃源岩有机质娄型表现力Ⅱ型;大牛地气田上古毕界烃源岩成熟较高,基本处于成孰~过成熟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6.
鉴于雁石坪-温泉兵站地区侏罗系烃源岩研究程度较低,对其侏罗系各层位碳酸盐岩和泥岩样品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碳酸盐岩有机质丰度相对较高,而泥岩均为非烃源岩;3个发育碳酸盐岩烃源岩层位中,雀莫错组为好-中等烃源岩,索瓦组为中等-较差烃源岩,布曲组为较差烃源岩;3个层位碳酸盐岩烃源岩样品抽提物的Pr/Ph、伽马蜡烷指数以及氧芴/硫芴等生物标志物参数说明烃源岩沉积于弱还原条件下的微咸水水体中,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有较多陆源有机质供给的混合型,侏罗系碳酸盐岩烃源岩总体处于成熟阶段。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侏罗系碳酸盐岩烃源岩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  相似文献   

7.
在广泛收集烃源岩样品有机地球化学资料和分析测试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特征,从烃源岩生烃潜力、生烃史以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等方面,对文莱沙巴盆地北内带中中新统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研究表明:北内带中中新统烃源岩厚度较大,中中新统下段主要为下海岸平原煤和炭质泥岩、海相泥岩,上段(Stage ⅣB)主要为海相泥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型,少量Ⅱ2型,指示高等植物生源的奥利烷和双杜松烷(W和 T构型)丰度较高;成熟度呈现出东低西高的特征,主要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生烃史模拟表明,中中新统下段烃源岩在距今约8.7 Ma进入生烃门限,8.1 Ma进入成熟热演化阶段,对应的门限深度约为4000m,在距今约4.5Ma进入高成熟阶段;而中中新统上段烃源岩在距今约3.8Ma进入生烃门限,对应的门限深度约为3350m,在距今约2Ma其底部进入成熟热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乌伦古坳陷石炭系烃源岩在外围露头区具备一定生烃条件,但在坳陷区的发育规模及地化特征不明确,制约了对该地区的中深层勘探。在分析乌伦古坳陷的地质概况及勘探现状的基础上,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和生物标志物特征对乌伦古坳陷石炭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石炭系滴水泉组烃源岩发育大套灰色炭质泥岩,钻遇厚度大,处于高过成熟演化阶段,有机显微组分中贫氢次生组分的大量出现表明其有机质类型为Ⅰ-Ⅱ1型,属于好的烃源岩;生物标记化合物特征表明其沉积时为相对成化、还原的环境;石炭系与上覆三叠系之间存在明显成熟度“断层”,其在三叠系沉积之前达到了现今的高成熟度;后期保存条件是石炭系生成的油气能否成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五峰组-龙马溪组为滇黔北页岩气开发的主要目的 层段,对威信凹陷麟凤向斜的Y井岩心进行了有机碳含量(TOC)、薄片镜下鉴定、X衍射全岩岩石矿物组成、XRF(X射线荧光光谱)元素分析等.结合测录井资料,系统分析了Y井矿物与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有机质的保存和富集区域.研究结果表明,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一段一亚段1小层(S1l11-1)页岩沉积速率慢,陆源输入少,沉积时间长,沉积环境还原缺氧,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一段一亚段4小层(S1l11-4)沉积速率加快,陆源输入增多,沉积时间较长,沉积环境贫氧,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一段二亚段(S1l12)沉积速率快,陆源输入多,沉积时间短,有机质被稀释,沉积环境富氧,不利于有机质的保存.Y井的笔石主要发育在S1l11-4中,从有机碳含量和自然伽马特征来看,S1l11-4和S1l11-1有机质丰度相当.目前,滇黔北地区的页岩气,主要以S1l11-1为目的 层进行开发.从Y井的分析结果来看,S1l11-4和S1l11-1均是Y井区页岩气开发的可能有利目的 层.  相似文献   

10.
温泉地区冷泉气中C H4的平均含量较高,具有极高的地球化学异常,同时发现有天然气水合物渗漏的证据———冷泉碳酸盐的存在。研究表明:研究区布曲组(J2 b )泥岩及碳酸盐岩为好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成熟度高,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为优质的供烃层;J2 b中的鲕粒灰岩、生屑灰岩以及J2 b和夏里组中的砂岩,孔隙及裂缝发育,是良好的储集层;卷入侏罗系的温泉背斜, J2 b上部的泥岩、钙质泥岩、泥晶灰岩等致密岩性层以及温泉地区多年冻土带等,形成了研究区良好的圈闭和盖层;研究区具备天然气水合物聚集成藏的基本地质要素和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1.
通过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萜烷、甾烷等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对鄂尔多斯盆地南梁西区延长组的沉积环境、烃源岩有机质类型、成熟度等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氯仿沥青"A"质量分数已达到好烃源岩标准,族组分中可溶烃类质量分数较高,有机质类型好,烃源岩姥植比(Pr/Ph)绝大部分小于1,显示植烷优势,反映烃源岩沉积和保存于缺氧、弱还原~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富集;升藿烷指数指示烃源岩沉积和保存于缺氧、弱还原~还原的湖相环境,沉积介质主要为淡水~微咸水。有机质来源具有低等水生生物和陆源高等植物双重输入特征,长6~长8油层组烃源岩有机质来源相似,以水生生物略占优势;绝大部分烃源岩处于成熟阶段,部分长9油层组样品或已达高成熟阶段,有利于油气的生成。  相似文献   

12.
南祁连盆地广泛发育上三叠统尕勒德寺组泥质岩类烃源岩,但其有机质车度、类型、热演化程度及油气运移聚集的研究程度都很低,因此对该地区进行油气资源综合评价十分必要。对下日哈坳陷尕勒德寺组烃源岩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有机质丰度为羞-中等,有机质类型为腐泥腐殖型(Ⅱ2),有机质到达高成熟一过成熟阶段,整体评价为中等烃源岩。  相似文献   

13.
基于岩石热解、有机质显微组分等实测数据,对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一段(马鞍塘子组-小塘子组)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川西坳陷须一段的有机质类型比较丰富,包括Ⅰ型、Ⅱ型、Ⅲ型有机质,其中中段以Ⅲ型有机质为主,Ⅰ型有机质次之,而北段和南段基本上都是Ⅲ型有机质;有机质丰度在平面上变化较大,但绝大多数超出残余有机碳的下限值(O.5%),部分样品达到优质烃源岩的标准,平均值大于1.0%,整体为中等一好的烃源岩.北段少数的灰岩也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须一段烃源岩普遍处于高成熟一过成熟演化阶段,因而生烃潜力非常可观;与须三、五段烃源岩的有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表明须一段为川西坳陷上三叠统主力烃源岩。  相似文献   

14.
对三合场洼陷有效烃源岩以及周边地区已发现油藏的原油地化指标进行了分析。三合场洼陷埋深3100m,镜质体反射率为1.12%,根据潜江组有机质生烃演化模式判断属于成熟油;代河油田油源更接近于三合场油源,且D14井区的原油部分来自三合场洼陷;三合场洼陷具备生烃能力,成藏条件良好,具有千万吨级增储区带的前景。深入开展三合场周缘地区的地质研究,可以进一步扩大滚动勘探新领域。  相似文献   

15.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为一套陆相含煤地层,通过对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二段气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探讨了该段气源岩的生气潜力。结果表明,煤系泥岩总有机碳含量介于0.43%~17.62%,平均值为2.64%,有机质类型以腐殖型为主,镜质组反射率分布范围为0.95%~3.11%,热演化程度高,以高成熟为主,部分进入了过成熟演化阶段,为好的气源岩;煤、炭质泥岩有机质类型为腐殖型,热演化程度达到高成熟-过成熟演化阶段。通过对气源岩生标组合特征进行分析,认为研究区沉积时期曾经历明显的海侵事件,为该区气源岩有机质的富集、保存及转化成烃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增加了该区的生气潜力。因此,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二段是一套重要的气源岩,具有很好的生气潜力。  相似文献   

16.
沁水盆地是我国首个已成功商业化开发煤层气的含煤盆地,广泛分布石炭-二叠系煤系气源岩。在系统研究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太原组(C2t)和山西组(P1s)煤系气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等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对P1s煤岩和煤系泥岩进行了生气评价。结果表明:沁水盆地C2t和P1s煤系气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型;具有高总有机碳质量分数、低氯仿沥青"A"质量分数和总烃含量、低热解生烃潜量和氢指数的特征;煤系气源岩有机质成熟度高,大多处于高-过成熟阶段,镜质体反射率(Ro)变化大,总体上呈现"盆地南部(阳城-晋城Ro3.0%)与东北部(阳泉Ro2.5%)高、盆地东翼(Ro2.0%)与西翼(Ro1.5%)低"的特点。P1s煤岩以较好-好的气源岩为主,主要分布在阳城-晋城、太原西山、寿阳-阳泉、安泽-沁水、沁源一带、左权-和顺、榆次-平遥等地;P1s煤系泥岩以较差-较好的气源岩为主,但在太原西山、阳城-晋城、左权-和顺和榆次-平遥等地可达到较好-好的气源岩。  相似文献   

17.
以现代石油地质理论为指导,利用研究区岩心资料和钻井油气地球化学资料,系统研究了巴布亚盆地中上侏罗统烃源岩特征。研究表明,盆地中上侏罗统烃源岩主要发育在 Imburu 组、Koi-Iange 组、Barikewa组和 Magobu组,沉积厚度较大,平均厚度368m,岩性主要为海相、海陆过渡相页岩和泥岩。研究区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整体中等,局部较高,全区有机碳含量范围为0.40%~2.25%,平均有机碳含量1.57%;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Ⅱ2型次之,有机质热演化普遍达到成熟阶段,局部为高成熟过成熟(R o 为0.5%~1.3%,局部高达2.1%),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表明该区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8.
作为原油和烃源岩沥青抽提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芳烃蕴藏着反映可溶有机质的母质类型、沉积环境和成熟度的地质地球化学信息。对辽西金羊盆地北部SZK02井中发现的4件油砂样品进行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研究了油砂芳烃组成特征,并探讨了油砂成因。结果表明,下侏罗统北票组油砂主要形成于弱氧化的淡水湖相沉积,为成熟油砂;芳烃化合物组成以菲系列为主,其次为三芴、萘、■系列,其中,上部2件油砂与下部2件油砂特征有所差异,表现为下部油砂中四甲基萘、二甲基联苯、三芳甾烷含量明显高于上部;总体认为,上部油砂与下部油砂在成因上存在一定差异,这与饱和烃地球化学特征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有机地球化学、盆地模拟等方法对临兴地区上古生界烃源岩进行了烃源岩评价、生气强度(G_(gas))及生烃史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上古生界源岩主要是煤岩和暗色泥岩,其中煤岩平均厚度16m,暗色泥岩平均厚度103m。有机质丰度较高;干酪根属于Ⅲ型;镜质体反射率(Ro)为1.0%~1.3%,均值为1.16%,整体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生气强度为(18~26)×108 m~3/km~2,而子洲地区为(24~30)×108 m3/km~2。与子洲地区相比,临兴地区气源条件略差。在晚三叠世,烃源岩开始生烃,基本上没有天然气排出;侏罗世末,处于低成熟阶段,生烃量逐渐增加,开始有烃类排出;早白垩世,源岩进入成熟-高成熟阶段,同时大量生排烃;早白垩世之后,源岩成熟度维持不变,生排烃也趋于停止。  相似文献   

20.
林西组(P3l)是松辽盆地外围勘探的重要层位,以林西县官地剖面样品为研究对象,对其有机质生源构成、沉积环境、成熟度进行了探讨。P3l烃源岩饱和烃气相色谱呈现出单峰型、前峰态,其主峰碳为C23,表明烃源岩有机质来源主要为混合有机质;Pr/Ph(姥鲛烷/植烷)介于0.04~0.26,呈现出植烷优势,指示强还原的沉积环境;P3l烃源岩以C23三环萜烷作为主峰,三环萜烷含量丰富,藿烷/甾烷介于0.6~1.0(平均0.84),揭示细菌和藻类对有机质的贡献呈现出均势;检测到了一定含量的伽马蜡烷,其值介于0.12~0.16(平均0.14),说明应为微咸水-半咸水环境;甾烷系列中以C27甾烷分布占优势为特征,C27甾烷/C29甾烷为1.13,说明烃源岩母质的生源构成以低等水生生物藻类来源为主;同时检测到一定含量的甲藻甾烷,说明P3l曾受到过海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