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鸭沙门氏菌病是由一种或几种沙门氏菌引起的鸭的常见多发性传染病,严重影响雏鸭存活率,尤其是与大肠杆菌或鸭疫里默氏杆菌混合感染时,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会更高,给养鸭业构成很大的威胁;成年鸭多为慢性或隐性感染,多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而是导致生产性能下降。一般能致使鸭发病的沙门氏菌主要是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鸭沙门氏菌和其他沙门氏菌(如猪霍乱沙门氏菌、都柏林沙门氏菌等)。沙门氏菌具有广泛的宿主性,  相似文献   

2.
鸭沙门氏菌病的危害与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发病特点本病主要的传染源是病鸭和病愈带菌鸭。引起鸭沙门氏菌病的病原菌是沙门氏菌属细菌,其种类很多,最常见的病原菌是鼠伤寒沙门氏菌,占72%~95%。其次是肠炎沙门氏菌,约占11.3%;鸭沙门氏菌,约占47%;白痢沙门氏菌,约占1%。本菌在土壤、粪便和水中能长时间生存,室温条件下,在鸭舍中可存活7个月,在鸭粪中可存活6个月,在土壤中可生存280d以上,在池塘中能存活119d,在普通饮水中能生存3个半月,在鸭绒毛上可存活5年,在蛋壳表面、孵化器中可存活3~4周,在清洁蛋壳上生存期较短,而在污秽蛋壳上…  相似文献   

3.
鸭沙门氏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中的一种或多种引起禽类急性或慢性疾病的总称.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复杂,到目前为止,大约有2 400多个血清型,而感染禽类的主要有鼠伤寒沙门氏菌、鸡白痢沙门氏菌、鸡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鸭沙门氏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等几个血清型(文明等,2000)  相似文献   

4.
鸭副伤寒又名鸭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的沙门氏菌引起鸭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严重腹泻,鸭的最易感年龄在3周龄以下,成年鸭多呈隐性或慢性经过,成为带菌者。剖检特征为盲肠肿胀,坏死性肠炎,肠黏膜附糠麸样物。该病除鸭可感染发病外,其他家禽也能感染。现将一起比较典型病例的防治情况和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严重危害养禽业的重要病原体。在我国主要有鸡白痢沙门氏菌、鸡伤寒沙门氏菌以及引起禽副伤寒感染的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鸭沙门氏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和猪霍乱沙门氏菌等。1999年9月-10月贵阳市某鸭场从上海某畜牧公司引进樱桃谷肉鸭种蛋5000枚,在本场孵化,出壳雏鸭2800只,孵化率56%。雏鸭饲养至10日龄~14日龄时暴发了临诊上以拉黄白色稀粪和急性死亡为主要特征、剖解上以心包炎和肝周炎为显著病变的鸭病流行,在疫病流行期间雏鸭累计死亡800余只,死亡率达…  相似文献   

6.
引起家禽发生副伤寒的病原体是沙门氏菌属的细菌,种类很多,已超过1000种。对人类及很多动物均能致病,其中常见的为害较大的有30多种。引起禽副伤寒的沙门氏菌常见的约有六、七种,最主要的是鼠伤寒沙门氏菌,其他如鸭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埃森氏变种、汤卜逊沙门氏菌及纽温顿沙门氏菌等。  相似文献   

7.
鸭源沙门氏菌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12月,江西某鸭场饲养的1400只天府肉鸭父母代,从7日龄开始陆续发病,表现为拉稀、缩颈、软脚,死前多出现神经症状,如角弓反张、神经性颤抖等。病程1~2天。至15日龄时,共死亡200多只。剖检病死鸭可见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脾脏肿大出血,胰腺有出血点,肠粘膜出血。从送检的4只病死鸭脏器分离到4株沙门氏菌。用该分离株人工感染10日龄雏鸭,试验鸭人工感染后表现的症状及病理变化与自然病例一致。并对分离菌株的部分微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测定。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试验鸭:从南昌某鸭场购进8日龄雏鸭18只…  相似文献   

8.
鸭沙门氏菌病是一种急、慢性传染病 ,除鸭外其他家禽都易感。主要发生于幼禽 ,引起小鸭大批死亡 ,成年鸭多为带菌者。临床上以腹泻、结腹炎和消瘦为主要特征。人多因与病鸭接触而感染 ,本菌会引起人食物中毒。在管理条件相对落后 ,防疫措施不力的鸭场广泛流行 ,给养鸭业和公共卫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1 初诊依据1 .1 发病特点本病主要的传染源是病鸭和病愈带菌并排菌的鸭。由于这些鸭长期带菌 ,在饲养管理不善的条件下 ,带菌鸭发病或大量排出沙门氏菌而污染环境。引起鸭发生沙门氏菌病的病原菌是沙门氏菌属细菌 ,其种类很多 ,最常见的病原…  相似文献   

9.
雏鸭沙门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雏鸭沙门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治黄炳坤,谢德生,王辉正(湖南省邵阳市家畜疫病防检站,422001)(湖南省邵阳市畜牧兽医工作站)禽类沙门氏菌病在世界各地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临床表现急性或慢性经过。从Kaupp和Dearsfyne(1924)报告鸭伤寒病以...  相似文献   

10.
商品肉鸭沙门氏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云南昆明、玉溪、红河13个商品肉鸭养殖场有典型鸭沙门氏菌病临床症状,且具有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病变的病(死)鸭中分离到43株细菌,经形态观察、培养及生化特性、血清学鉴定,上述菌株均为鸭沙门氏菌(S.Anatum),动物致病性试验显示受试的13株细菌均可使健康鸭发病或死亡,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细菌对头孢氨苄、氯霉素、阿米卡星敏感,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氟哌酸、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痢特灵较敏感,对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林可霉素、青霉素、土霉素、强力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耐药。  相似文献   

11.
沙门氏菌毒力岛及其Ⅲ型分泌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门氏菌属于肠杆菌科沙门菌族。菌型繁多,迄今世界已发现2000个以上的血清型。沙门氏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无芽胞,无荚膜,具有鞭毛,能运动,在普通培养基中易生长繁殖。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在水、乳类及肉类食物中能生存数月。加热60℃30 min可灭活,5%石炭酸或1:500L汞于5min内即可将其杀灭。沙门氏菌有菌体抗原“O”和鞭毛抗原“H”。根据菌体抗原结构分为A、B、C、D、E……等34个组,再根据鞭毛抗原的不同鉴别组内的各菌种或血清型。在沙门氏菌中,有些仅对人类有致病性,如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甲和丙)等;有些是动物和人类的共同致病菌,如副伤寒乙沙门氏菌、鼠伤寒杆菌、肠炎杆菌、猪霍乱杆菌等;有些仅对动物有致病性如鸡痢沙门氏菌、鸡伤寒沙门氏菌等。引起人类疾病的沙门氏菌主要属于A、B、C、D、E5组,其中除伤寒和副伤寒沙门氏菌外,以B组的鼠伤寒沙门氏菌、C组的猪霍乱沙门氏菌、D组的肠炎沙门氏菌及E组的鸭沙门氏菌等10多个型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2.
进境鱼粉中沙门氏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两年来,在厦门口岸进口鱼粉的检测中,多次检出沙门氏菌。本文通过血清学鉴定,确定该菌为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和鸭沙门氏菌。动物回归试验说明其致病性很强,药敏试验发现菌必治、先锋霉素V、环丙沙星和氟哌酸对该菌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3.
鸭曲霉菌病是鸭的一种常见的真菌病,又名鸭霉菌性肺炎,主要发生于温暖潮湿或多雨季节。该病尤以雏鸭易发,该病多呈急性经过,发病率很高,造成大批死亡,给养鸭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鸭沙门氏菌病又叫做鸭副伤寒。因为患本病的雏鸭死前有时见身体翻转,腹部向上,所以又叫做“仰卧病”或“猝倒病”。雏鸭很容易得这种病,尤其是出壳后几天到2周龄左右的雏鸭。  相似文献   

14.
从某国进口的鸭羽中检出1株沙门氏菌,经鉴定血清型为沙门氏菌4,(5),12:e,h:e,x.该株细菌可致死小白鼠,可引起雏鸭蹼趾、关节肿瘤,腹泻及生长发育受阻。  相似文献   

15.
对5-10日龄免疫过大肠杆菌-鸭传染性浆膜炎二联灭活苗,但仍发生以肝周炎,心包炎,气囊炎为主要病理表现的鸭群,以病鸭的肝、脾、心血和脑组织作为病料进行细菌分离,细菌分离阳性率为:在肠杆菌为83.2%,沙门氏菌为33.3%,鸭疫李氏杆菌为27.7%;混合感染为38.89%,其中大肠杆菌和鸭疫李氏杆菌为16.67%,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为11.1%,鸭疫李氏杆菌和沙门氏菌为5.56%,三重感染的为5.56%,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鸭疫李氏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6.
1病原 引起本病的沙门氏菌约有60多种,150多个血清型,其中最常见的为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鸭沙门氏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德尔俾沙门氏菌、海得堡沙门氏菌在、婴儿沙门氏菌等,其中以鼠伤寒沙门氏菌最为常见。本菌为血清学上具有相关性的革兰氏阴性细长杆菌,有周鞭毛,能运动,不形成荚膜和芽孢。但在自然条件下,也可遇到无鞭毛或有鞭毛而不能运动的变种。副伤寒沙门氏菌为兼性厌氧菌,10~42℃能生长,  相似文献   

17.
犊牛沙门氏菌病是一个世界范围内存在的疾病,仍在一些地区流行。引起犊牛沙门氏菌病的是鼠伤寒沙门氏菌和都柏林沙门氏菌两种血清型。很多报道认为,活的或死的组织苗可保护犊牛,然而,都柏林沙门氏菌灭活苗的效果不理想。本研究利用抗沙门氏菌特异性卵黄抗体作为治疗出...  相似文献   

18.
鸭坦布苏病毒病又称黄病毒病,是肉鸭常见疾病。本文对一例13日龄雏鸭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病变、实验室分子生物学诊断及细菌培养鉴定结果进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该病例确诊为鸭坦布苏病毒与沙门氏菌混合感染,且病菌对氟氧沙星和头孢喹肟高敏,通过紧急免疫,并辅以抗生素和抗病毒中药治疗,经过治疗后,病情很快好转,以期为鸭坦布苏病毒与沙门氏菌混合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鸭副伤寒又名鸭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的细菌引起鸭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雏鸭感染后常发生大批死亡,成年鸭感染呈慢性或隐性经过,成为带菌者.该菌广泛存在于畜禽、人体内及外界环境中,危害动物和人的健康.笔者曾遇到一起雏鸭以下痢,眼和鼻腔流出清水样分泌物,体质衰弱,步态不稳,最后发生角弓反张,抽搐死亡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病例.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白玲  杨旭  王湘  张光友  舒鸣 《兽医导刊》2020,(4):185-185
当前,国内对鸭肠炎沙门氏菌病的研究并不多,但是并不能忽视这种疾病。一旦发生鸭肠炎沙门氏菌病,就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在鸭肠炎沙门氏菌病治疗中,常用治疗方式就是抗生素治疗,但是应用过程中发现其存在明显的的缺点,具有较多副作用,进而不能保证治疗安全性,而中草药治疗逐渐进入了人们视野。本文针对中草药治疗鸭肠炎沙门氏菌病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