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利用1986-1993年河北省水稻区试资料,根据8年区试对照品种冀粳8号的产量,得出该品种在全省范围内的高产潜力和一般产量。利用本文提出的有关产量潜力实现率,年成指数,高产潜力,一般亩产等的估算公式,估算各年份,反映环境对产量影响的两项指标即:产量潜力实现率和年成指数,从而估算参试品种在我省的产量水平。估算结果表明:该估算方法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可行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1986-1993年河北省水稻区试资料,根据8年区试对照品种冀粳8号的产量,得出该品种在全省范围内的高产潜力一般亩产。利用本文提出的有关产量实现率、年成拽数、高产潜力、一般亩产估算公式,估算各年份,反映环境对产量影响的两项指标。即产量潜力实现率和年成指数,从而估算参试品种在我省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对引进的六个小麦品种系,以博爱7422为对照作品种比较试验,淮9467,淮9226,皖89236,与对照博爱,7422产量有极显著差异,安徽13、皖86(79),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淮9467、皖89236在生产中有较好的利用价值,其产量分别达7800kg/hm^2和7755kg/hm^2。  相似文献   

4.
花培大麦品种单二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单二是利用花药培养技术选育而成的大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耐肥抗倒、抗病抗寒、品质较优等特点,一般亩产350~400kg,产量潜力450kg/亩以上。高产栽培应在适期早播、合理密植的基础上,主攻足穗、大穗,提高粒重,充分发挥其增产优势。  相似文献   

5.
1997年山东小麦亩产超650kg地块高产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对1997年山东小麦亩产超650kg地块的高产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有利的气候条件和较高的土壤肥力是小麦高产的关键,正确地选用品种和合理的栽培技术是实现高产的基本保证。通过对亩产超650kg地块产量结构的分析,初步明确了不同类型品种的适宜群体。文中讨论了根系群体活性与成穗数的关系,并就大穗型品种如何提高成穗率,实现高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合选198是由安徽农业大学选育成功的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系,一般亩产可达500千克以上,高产栽培可达550千克以上.该品种半冬性中熟;中高秆,耐肥抗倒综合抗性好,稳定性好,增产潜力大;产量结构协调,品质优良. 1.严格控制播量,适时早播在淮北地区中高产肥力水平下,一般在10月5~30日均可播种,最佳播期在10月10~20日.由于该品种分蘖能力极强,早播宜稀.10月上旬播种,亩播量应控制在5~6千克左右,随着播期推迟,应适当增加播量,一般要求年前总茎蘖数在70~80万为宜.  相似文献   

7.
盐稻5号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杂交育成的中籼糯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病抗倒伏,糯性品种质较优等特点,一般亩产550-600kg,产量潜力650kg/亩以上。高产栽培就在适宜穗数的基础上,主攻大穗,充分发挥其大穗增产优势。  相似文献   

8.
经试验、示范,研究出一套适合于淮北地区小麦—夏玉米连作吨粮田栽培技术。小麦品种以博爱7422和西安8号为主,夏玉米以掖单12号、13号为主。单产350kg以上麦田,平均亩基本苗15~18万,冬前总茎蘖数65~80万,每亩穗数35.48万,穗粒数33.6粒,千粒重38.4g。单产620kg以上的夏玉米,平均密度4423株/亩,穗粒数510.3粒,千粒重297.7g。小麦-夏玉米连作吨粮田氮肥应偏施在夏玉米上,玉米田氮肥运筹以苗期施40%、大喇叭口期施50%、吐丝期施10%,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皖麦13是1980年采用有性杂交,经5代选育而成。经省淮南、淮北两片区试、生产试验,表现高产、稳产,较对照扬麦5号、博爱7442分别增产5.4%~8.0和5.7%~8.7%。该品种春性,中早熟,产量结构协调,综合抗性和品质较好,适于我省亩产300~450kg中高产水平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超高产小麦新品种(系)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1997年度对6个有苗头的小麦高产新品种(系)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温麦6号产量三要素协调,综合性状较好,是试验中唯一具有亩产超600kg潜力的品系;安阳93中6等3品种(系)成产要素基本协调,产量居中。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170块不同类型棉田的典型调查,结合我市近两年皮棉亩产突破100kg的生产实践,就技术角度,从产量结构,结铃分布,植株生长发育有肥料投入指标等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皮棉亩产125-150kg的产量结构,优化施肥和群体质量的指标构想。以此展示我市棉花高产更高产的潜力所在,明确挖掘这一潜力的关键在于进一步提高群体质量,优化投肥结构,提高成铃率。  相似文献   

12.
皖玉4号系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选育出的一个双高产组合。在1992~1993年两年安徽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产量均名列各参试品种的首位,比对照种掖单2号增产10%以上。该品种品质优良、适宜密植、丰产性好、抗性较强、适合我省春夏播种。在高产栽培措施下,亩产可达650kg左右。本省制种亩产量200kg以上。1994车4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3.
焦农D1     
焦农D1是焦作农科所培育的超高产、适应性广的小麦新品种。特征特性 :半冬性 ,抗寒性好 ,分蘖力强 ,成穗率高 ,株形紧凑 ,叶片上冲 ,通透性好 ,植株低矮 (75cm ) ,抗倒力强。灌浆迅速 ,抗干热风 ,抗旱性好 ,籽粒白亮 ,品质优良 ,综合性状好。自身调节能力强 ,产量结构 40~ 45万× 35~ 40粒× 42~ 45 g。产量表现 :一般亩产 5 5 0~ 6 0 0kg。 1998年试验亩产 5 86kg ,有农户 10月 2 4日播种 ,亩产 5 5 6kg。 1999年 30 0亩示范田因故 10月 30日播种 ,亩产量仍达 5 0 0kg。洛阳伊川丘陵旱地大面积示范田经科委验收达 6 0 0k…  相似文献   

14.
汕优559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继特优559之后配组育成的又一个集丰、抗、优于一体,综合性状突出的杂交籼稻新组合。在1995~1997年江苏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连续三年夺冠,产量均较对照汕优63增产7%以上,一般亩产650kg左右,产量潜力800kg/亩以上。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米质较优,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碱消值、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等6项指标达部颁优质米一级标准。高产栽培应在稳定穗数的基础上主攻大穗,提高结实率,充分发挥其大穗增产优势。  相似文献   

15.
宁麦9号的高产及稳产性十分突出,在1995~1997年江苏省淮南片小麦良种区域试验的29个点(次)中,绝大多数点(次)的产量居第一位,平均亩产450kg左右,比对照品种扬麦158增产达538%~1454%。该品种的高产优势主要为成穗数多,小穗小花结实率高,每穗实粒数多。一般产量结构为:每亩34万穗左右,每穗40粒以上,千粒重32~34g。宁麦9号耐湿性和后期耐高温逼熟能力均较强,高抗梭条花叶病,赤霉病和纹枯病较轻。根据该品种在不同产量水平下产量结构变化的特点和各地高产经验,探讨了宁麦9号高产栽培策略、合理的群体结构及适宜的播种期等。  相似文献   

16.
种、菜套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毕可承戚其发李雪英周守平彭守华尉继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威海分院264200)目前,在玉米种子生产领域,产量低、效益差仍是制约种子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据统计,肥水条件较好的纯春播地块,玉米制种亩产一般在200~250kg左右...  相似文献   

17.
寒地水稻大钵体超早育苗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虎林市属寒地稻作区,通常情况下只能种植中早熟品种,亩产一般在500kg左右。采用大钵体超早育苗高产栽培技术,通过使用晚熟品种以及大钵体保温育苗、超稀植栽培等措施。可使比常规栽培多1-2片叶的晚熟水稻品种在虎林地区正常种植,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亩产可达650~700kg。  相似文献   

18.
泗稻10号为苏协粳1号与盐粳2号杂交育成的迟熟中粳新品种。五年来,表现高产稳产抗病抗倒,全生育期约150天,一般亩产550kg,产量潜力为700kg。高产栽培应在搭好架子的基础上提高群体质量,主攻足穗、大穗  相似文献   

19.
豫马铃薯1号及其栽培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豫马铃薯1号(郑薯5号)是郑州市蔬菜研究所育成的马铃薯新品种。该品种早熟、高产、抗病、商品性状好,是目前我国早熟马铃薯品种中产量最高、综合性状最好,唯一达到鲜薯出口一级标准的品种。1993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和命名。1 特征特性1.1 早熟高产豫马铃薯1号全生育期90天左右。春栽,亩产2250kg,最高达4000kg;秋栽,亩产1500kg,高产可达3000kg。1.2 商品性好豫马铃薯1号薯块椭圆形,黄皮黄肉,表面光滑,芽眼极浅。薯块大而整齐,商品薯率高,是国家“八五”攻关育出的唯一…  相似文献   

20.
中籼品种南京玉籼在1991~1992年江苏省中籼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5078kg。在1993年江苏省中籼稻生产试验中,产量比对照盐籼156增产7%以上。大面积试种示范,亩产超过500kg,高产田块达550kg/亩以上。稻米外观半透明,基本上无心腹白,粒形细长,整精米长度7mm以上,长宽比为317∶1,米质7项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部颁一级米标准。抗白叶枯病、稻瘟病和褐飞虱。该品种全生育期143天左右,株高100cm,分蘖力强,成穗率高,一般有效穗21万/亩,每穗实粒93粒,千粒重26g。株型紧凑,生长清秀,是一个优质、高产、抗病性和抗虫性较好的中籼品种,适宜在苏中、沿江和苏南丘陵中籼稻区作单季稻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