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研究目的】比较不同的提取方法对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含量测定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超声波和加热回流的方法提取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用高效液相法(HPLC)测定其含量。【结果】超声波方法提取的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含量比用加热回流方法提取的样品含量高,其中A样品中药品含量测定差异明显。【结论】在提取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时,超声波提取方法优于加热回流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丹参产地趁鲜加工与传统加工对丹参饮片质量的影响,并寻找最佳初加工方法.对阴干、自然干燥、60℃烘干加工的不同含水率的丹参进行切制后60℃烘干,比较丹参外观性状,测定不同加工下丹参水分、浸出物和丹酚酸B、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的含量.结果 表明,阴干至含水率20.27%~28.26%时切制,60℃烘干后丹参含水率均在4.13%~4.49%,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均在66.04%~66.50%,醇溶性浸出物均在13.73%~14.49%.且此时丹参饮片断面与传统加工相似,均为黄色.丹酚酸B、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及丹参酮ⅡA含量也高于传统阴干.因此,丹参趁鲜加工可代替传统加工,用于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3.
正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在中医处方中属主药,具有祛瘀止痛、活血调经、养心除燥之功效,主要活性成分有水溶性酚酸类化合物(如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A、丹酚酸B、丹酚酸C),脂溶性酮类化合物(如丹参酮ⅡA、丹参酮I、丹参酮ⅡB、隐丹参酮)等,是目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颈椎病所用中药的主要成分,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血脂、抑制血栓形成或抗血栓、改善微循。丹参是  相似文献   

4.
不同品种丹参质量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比较4个丹参新品种(系)(99-2、99-3、‘陕黄’和山东丹参)的质量,本研究采用HPLC-UV方法(Venusil ASB-C18柱),分别以甲醇-水、乙腈-0.01%磷酸水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70 nm和286 nm,测定了丹参中的6种成分(丹参酮I、隐丹参酮、丹参酮IIA、原儿茶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丹参质量差异显著,所测6种成分中除迷迭香酸外,其余5种均在99-3中含量最高,迷迭香酸的含量也仅次于99-2;‘陕黄’中只检测到4种成分(隐丹参酮、原儿茶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其含量均低于其他3个品种;99-2的4种(丹参酮IIA、原儿茶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成分含量高于山东丹参。HPLC-UV方法测定丹参化学成分含量简便可靠;4个丹参品种(系)中99-3品质佳,质量优于其他品种,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5.
主要介绍了丹参的高产栽培方法及其采后炮制工艺对有效药用成分丹参酮IIA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对盆栽“川丹参1号”(CDS-1)模拟长期干旱胁迫,研究干旱胁迫对其生长情况、生理指标及主要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降低CDS-1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随干旱程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干旱胁迫下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随干旱胁迫程度增加而增加。活性成分分析表明,干旱胁迫后CDS-1根中酚酸和丹参酮类含量均有所上升,迷迭香酸和丹酚酸A含量在PEG-6000浓度为150g/L时最高,分别为CK的145%和175%,丹参酮类含量在PEG-6000浓度为50g/L时最高,增幅超60%。CDS-1在干旱胁迫下表现出适应性变化,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PEG-6000浓度为50~100g/L)有利于CDS-1中酚酸和丹参酮类活性成分的积累,在实际生产中可通过科学控水保证和提高丹参药材的品质。  相似文献   

7.
对正己烷和丙酮复合溶剂提取废次烟末中烟草净油工艺进行研究。探讨影响烟草净油产率的因素条件:复合溶剂配比、液料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以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烟草净油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正己烷与丙酮复合溶剂质量配比为6∶4,液料比为12∶1,提取温度为50℃,提取时间为4 h,此条件下烟草净油产率可达6.95%。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使用HPLC同时测定丹参地上部分中丹酚酸B和迷迭香酸含量的分析方法。在流动相甲醇(A)-0.8%冰乙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1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50nm色谱条件下测定结果表明,丹酚酸B和迷迭香酸的质量浓度分别在14.0~700.0μg/mL(r=1.0000)和12~600μg/mL(r=0.9996)的线性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丹酚酸B和迷迭香酸的检出限LOD(S/N=3)分别为0.2,0.3μg/mL,定量限LOQ(S/N=10)分别为1.0,1.0μg/mL。丹酚酸B和迷迭香酸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16%(RSD=0.735%)和101.11%(RSD=2.11%)。该方法操作简便、分析效果好、灵敏度高,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回收率,可同时测得丹参地上部分中水溶性成分丹酚酸B和迷迭香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李昊 《分子植物育种》2023,(19):6531-6538
本研究旨在探索从丹参中提取的最丰富的水溶性酚类化合物丹酚酸B在运动性心肌损伤中的保护作用以及其机制。结果显示,丹酚酸B剂量依赖性地改善了大鼠心功能,减轻了心肌损伤,并降低了血清中的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水平。此外,丹酚酸B还抑制了心肌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反应,并调节了心肌组织中铁稳态。试验证实,丹酚酸B通过抑制铁死亡途径发挥了心肌保护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丹酚酸B可能成为一种天然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运动性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0.
丹参与玉米间作高效栽培技术是一种适合鲁西南黄河冲积平原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的新型种植模式,能充分利用该区域土地、光能、空气、水肥等自然资源,有效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经检测,采收的丹参中丹参酮Ⅱ 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的有效成分总含量为0.609%,丹酚酸B 的含量为6.5%,均高于药典规定的含量,具有较好的药用价值。该高效栽培技术年均种植纯收益73980 元/hm2,远高于目前该区域主要种植模式小麦- 玉米种植的收益,可以在鲁西南黄河冲积平原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丹参毛状根生物反应器大规模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总丹参酮(脂溶性成分)的含量为监测对象,利用10L的球状气升式反应器进行了丹参毛状根培养的初级放大试验,发现球状气升式反应器培养50d时丹参毛状根的增殖倍数为241.71倍,高于三角瓶摇瓶培养的丹参毛状根的增殖倍数,其总丹参酮的含量接近三角瓶摇瓶培养的丹参毛状根总丹参酮的含量。接着,以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这两种水溶性成分为监测对象,利用75L的气升式反应器进行了进一步的放大培养,发现它们的含量在75L的气升式反应器培养50d时所获得的丹参毛状根中与10L的球状气升式反应器培养50d时所获得的丹参毛状根中相当。这些结果表明,利用气升式反应器进行丹参毛状根初级放大和中试规模的培养是可行的,它为今后丹参毛状根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有望为象丹参这样的名贵植物资源的持续开发与利用以及绿色原料药的生产开辟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贺学礼  李君  贺超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4):182-185
摘要:本文在土培条件下,以非灭菌土壤为生长基质,研究了不同施N水平下接种AM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对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幼苗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N水平对AM真菌接种效果有明显影响。接种AM真菌提高了丹参根系菌根侵染率,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植株全氮含量;增加了地下部及全株丹参酮含量。说明接种AM真菌有利于丹参植株生长,能够提高丹参幼苗化学成分含量。在施N量为0.085~0.17g N/kg土时,接种AM真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丹参有效成分含量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为研究丹参有效成分含量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多点田间试验结合室内成分含量分析,所得数据用SPSS 11.0软件进行分析。试验结果得到:同一产地不同丹参品种及同一品种在不同产地种植其有效成分的含量有明显的差异。(系)99-2中丹参酮Ⅰ的含量与土壤细粉粒的比例呈极显著性正相关,与土壤中全氮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隐丹参酮的含量与土壤细粉粒的比例及全氮的含量呈极显著性正相关,丹参酮ⅡA的含量与土壤细粉粒的比例呈显著性正相关;丹酚酸B与土壤黏粒呈显著负相关。品种(系)99-5中丹参酮Ⅰ的含量与土壤细粉粒的比例呈显著性正相关,与全氮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隐丹参酮的含量与土壤细粉粒比例呈显著性正相关,与土壤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性正相关;丹参酮ⅡA的含量与土壤中细粉粒比例呈极显著性正相关;迷迭香酸的含量与土壤中细沙粒比例呈显著负相关。土壤中细粉粒比例及全氮含量的提高有利于丹参脂溶性成分的积累,而黏粒比例的增加不利于水溶性成分的积累,因而,在丹参种植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型有效成分,需要选择不同的土壤类型来生产。  相似文献   

14.
铜、锌离子影响丹参金属硫蛋白MT2基因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金属硫蛋白在金属离子的储存、运输和代谢及降低重金属离子的毒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研究了Cu2 、Zn2 对丹参毛状根中金属硫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以6,7-V为液体培养基,分别以缺乏正常及原培养基100、500、1 000倍的cu2 、Zn2 处理,采用半定量PCR法检测不同时间点时金属硫蛋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Cu2 、Zn2 诱导金属硫蛋基因的表达量分别在100倍处理量时的9 h和6 d达到峰值Cu2 、Zn2 能显著诱导丹参金属硫蛋白基因的表达,该基因可能在丹参对铜、锌元素的吸收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丹参根际土壤浸提物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摘要:目的 对丹参根际土壤浸提液中根系分泌物的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以乙酸乙酯、正己烷为浸提溶剂浸提丹参根际土壤,浸提液过滤、浓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组分分析。结果 从乙酸乙酯、正己烷浸提液中分别检测并鉴定了27、25种物质,主要为烃、醇、醛、酯、酸等物质,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这些物质的相对含量,其中乙酸乙酯中以烃类、醇类的相对含量较高,正己烷中以酚类、烃类、醇类相对含量较高,证明其根际土壤中存在着化感物质。结论 从浸提液的组成成分来看,丹参根际土壤中含有多种有机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能来源于丹参的根系分泌,但其作用机理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丹参;根际土壤;根系分泌物;气相色谱-质谱  相似文献   

16.
山银花叶中绿原酸水提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潘雪峰  李明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3):302-306
目的:研究以水为溶剂提取山银花叶中绿原酸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各因素对绿原酸提取率的影响,应用正交实验优化工艺条件。结果:水提取山银花叶绿原酸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为100℃,pH值为4,提取时间1h,料液比1:18。结论:在最佳条件下,绿原酸提取率为2.83%。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五倍子单宁酸工业生产中提取得率较低和溶剂残留等问题,以五倍子为原料,通过辐照剂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筛选辐照预处理辅助提取五倍子单宁酸的工艺技术。结果表明:辐照预处理辅助提取五倍子单宁酸的影响因素大小次序为提取温度>辐照剂量>提取时间>料液比,其中提取温度影响显著;最优工艺技术参数为辐照剂量800 kGy、浸提温度90℃、料液比1:35、浸提时间4.5 h,在该参数条件下,单宁酸提取得率可达65.13%,纯度可达81.36%;与常规水提取法、溶剂提取法相比,辐照预处理辅助提取五倍子单宁酸的得率分别提高了15.13%和20.13%。  相似文献   

18.
用光皮树种子为原料,微波辅助有机溶剂提取光皮树油,试验了几种溶剂、溶剂与物料比、微波辐射时间及功率对提取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寻求最佳萃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微波辅助萃取光皮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溶剂为石油醚,溶剂与物料比为1∶3,辐射时间7 min,辐射功率800 W,得率为7.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