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影响当年草鱼种成活率的主要因素有3个:一是群体中的凶猛个体暴食现象严重,与消化吸收存在较大的矛盾;二是饲养措施不当;三是饲养过程中发病率高。因此,提高当年草鱼种成活率应抓好以下几项:  相似文献   

2.
出血病是草鱼的主要病害之一,流行区域广,发病来势猛,死亡率高。我省各地,尤其是以培育草鱼种为主的鱼种场,每年常因出血病流行,防治不当,引起草鱼种大量死亡。如邵武市鱼种场,近几年来连年发生出血病,草鱼种养殖成活率仅达20-30%。因此,探讨防治草鱼出血病的有效药物及治疗方法,提高成活率,是广大鱼病工作者面临的课题。株州市水产研究所自1981年开始在大塘养殖中,  相似文献   

3.
1龄草鱼种病害多,发病率高,不少地区1龄鱼种成活率仅为30%~40%。草鱼在Ⅰ龄阶段容易死亡主要的原因是:互.夏花草鱼个体小,适口天然饵料少。在夏花阶段,草鱼仅能摄食水,芜萍等。全长长到10cm左右,可食苦草和幼嫩禾本科植物。但在人工喂养条件下,往往不能提供其喜口饵料,致使草鱼生长不快,体质差,鱼病多,成活率降低。2.草鱼在Ⅰ龄阶段贪吃,抢食凶猛,群体间抢吃不匀衡而造成个体生长差异。加上草鱼种食量大,但肠道缺少纤维素分解酶,因此对纤维素的消化率差,抢食大的鱼种容易因消化不良而引发肠炎;个体小的抢不到饵料摄…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鱼种生产上,有些地方一龄草鱼病害多,成活率低,严重制约了成鱼的生产,为改变这种状况,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实践,认为提高一龄草鱼成活率要严把"六关"。第一,鱼种放养前的准备关。草鱼夏花在出塘前要进行拉网锻炼2~3次。一龄鱼种池面积2~5亩,水深2~2.5米,水源充  相似文献   

5.
李和明 《内陆水产》1986,(5):36-36,39
草鱼具有生长快、肉食美、价值高等优点,是养值的优良品种,但草鱼多病,尤以肠炎,赤皮、烂鳃危害严重,致使成活率较低。现正是草鱼“三病”流行的旺季。为了提高草鱼的成活率。笔者就近几年在生产实践中用生石灰与“三黄一莲”综合治疗草鱼三病,效果很好,现将此药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据上海综合试验站技术指导员在4月份对其试验站下属各试验区的摸底调查中发现,各试验区的二龄草鱼塘普遍存在着草鱼成活率低的情况,一般成活率在70%左右。在养殖过程中,没有明显的病害发生,但断断续续出现草鱼死亡。全国其他地区养殖草鱼也有同样的问题,有的地区二龄草鱼塘鱼种成活率甚至只有60%,严重影响了养殖者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张旭 《内陆水产》2004,29(10):17-17
西北地区草鱼因喂养成本低,消费大众化.一直是淡水养殖的当家品种。近年来随着绿色食品的兴起。草鱼在市场受到消费者青睐,销售价格上升。极大地激发了养殖户养殖草鱼的积极性。但草鱼病害较多,鱼种培育成活率低,一直是困绕养殖户的一大难题。笔者在多年生产实践中摸索出一套适宜于本地的较为规范的技术措施,2003年在温泉乡蔡家河村进行草鱼苗种培育(夏花—春片),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汤江山  杨向江 《内陆水产》2002,27(12):32-32
随着草鱼养殖密度的加大,养殖的集约化及养殖产量的提升,其病害日趋严重。据调查,草鱼的养殖成活率在50%左右。危害草鱼的病害种类较多,尤以草鱼出血病危害最为严重。该病流行范围广,传染速度快,死亡率高,防治难度大,每年给渔业生产带来严重威胁和巨大的经济损失。1病原体草鱼出血病的病原体为呼肠弧病毒。该病毒为双链RNA类型病毒。该病毒颗粒直径在65~70纳米之间。具二十面体,无夹膜,双层衣壳,对脂溶剂、热、酸均不敏感。该病毒能在草鱼吻端、性腺、肾脏鳍条等草鱼单层细胞中复制。2流行与危害草鱼出血病是目前危…  相似文献   

9.
草鱼细菌性三病(赤皮、肠炎、烂鳃),虽有很多有效的防治办法,但有的方法药源困难,实施复杂,药用成本高。近年来,笔者通过多次试用菖蒲(它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地下有淡红色根茎,叶子形状象剑,有芳香气味),防治草鱼三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用此药治疗草鱼三病,施药7-10天后停止死鱼,病鱼康复;在4月下旬至9月(草鱼发病季节)定期用菖蒲预防草鱼三病,草鱼的成活率可达90%。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而且我地药源丰富,药用成本低(只需人力采割)。现将防治方法总结如下;1.鱼塘放鱼前,首先排干或抽干鱼塘水,清除…  相似文献   

10.
许德强 《内陆水产》1995,21(8):24-24
内外结合治疗草鱼“三病”有奇效草鱼细菌性肠炎、赤皮和烂鳃病俗称“老三病”,是池塘养殖中常见的鱼病,也是渔业生产中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据笔者多年来调查,由病害致死的草鱼中,有90%左右是由“三病”引起的。可见,有效地治疗草鱼“老三病”,对提高池塘产量,...  相似文献   

11.
李广印  刘金兰 《河南水产》2001,(2):29-30,39
利用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研制的防治草鱼“三病”的中草药--“鱼血清”,1999年-2000年在4.7亩池塘进行草鱼夏花当年养成商品鱼试验,1999年投放夏花草鱼20000尾,年产草鱼9129.5kg,成活率86%,商品率72.7%,投入产出比1:1.28;2000年投放夏花草鱼12000尾,年产草鱼8020kg,成活率95%,商品率85%,投入产出比1:1.49。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渔家乐A型的临床试验在鱼肉中的残留及生产应用,结果表明该药在草鱼感染“三病”后2h,24h施用,草鱼成活率分别达90%、80%以上,其有效率置信限介于68.7%-96.3%;在鱼肉中代谢快、残留期短、安全,无毒性,生产应用上对草鱼“三病”及鲢鳙暴发病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前养殖草鱼的方法是沿用传统的养殖周期进行的。从鱼苗育成食用鱼要经冬片、仔口和伦头(过池)三个鱼种培育阶段。加之,人们喜欢食2—2.5公斤的大草鱼,这样,草鱼在池塘中要培育4年才能上市,长的养殖周期增加了鱼类维持生命需要的消耗,提高了饲料系数,而且鱼种并塘越冬的损耗率大,成活率也低,长期以来,一龄草鱼的成活率一般在50%左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渔家乐A型的临床试验在鱼肉中的残留及生产应用,结果表明该药在草鱼感染“三病”后2h,24h施用,草鱼成活率分别达90%、80%以上,其有效率置信限介于68.7%-96.3%,在鱼肉中代谢快、残留期短、安全,无毒性;生产应用上对草鱼“三病”及链鳙暴发病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杂交草鱼种养殖试验目前,草鱼的养殖由于病多,死亡率较高,尤其是草鱼出血病与烂鳃、肠炎、赤皮三病并发,使草鱼成活率大大降低。草鱼种更是如此,成活率普遍在20%-30%左右。1995年,我场从湖南省水产研究所引进草鲤杂交草鱼种进行养殖试验,收到了较好的效...  相似文献   

16.
本所研制出防治草鱼“三病”的中药制剂-鱼血清,在1997年草成鱼防病试验中,草鱼单产1244千克,规格1.17千克/尾,成活率91.83%;投入产出比为1:1.35。  相似文献   

17.
<正> 目前在鱼种生产上,一龄草鱼病害多,成活率低。据吴县洞庭公社统计,其成活率在50%左右,有的只有30%,由此,造成鱼种不足,影响了成鱼生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1979年我们从饲养管理着手,对一龄草鱼采用综合防治措施,结果,11口鱼塘(12亩)未发生鱼病。共放养草鱼夏花2.14万尾,出冬片草鱼2.07万尾(成活率98.8%),重1,646斤,平均体长4.5~4.7寸。我们采取的措施是:  相似文献   

18.
在西北地区,由于草鱼养殖成本低,消费大众化,所以一直是淡水养殖的当家品种。近年来,草鱼在市场上受到消费者青睐,销售价格上升,极大地激发了养殖户养殖草鱼的积极性,但养殖草鱼病害较多,鱼种培育过程中成活率低,一直是困绕养殖户的一大难题。笔者在多年实践中摸索出一套适宜于当地的较为规范的技术措施,并在生产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归纳如下与同行交流。一、鱼池条件池塘面积2亩~5亩,水深1.5m~2.0m,长方形,东西走向,土池,塑料薄膜铺底防渗,塑料薄膜上方覆土25cm。池塘注排水方便,水源为河水,水质良好。二、池塘消毒池底留…  相似文献   

19.
草鱼赤皮、烂鳃、肠炎三种疾病,是草鱼养殖上的大患。为了使草鱼养殖有较高的成活率,笔者就几年来在实践中取得的三个防治草鱼“三病”的药方介绍给热心的读者,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草鱼鱼种在夏花至1冬龄期间,病害较多,成活率较低,一般仅20~30%,主要病害有病毒性出血病、细菌性白头白嘴病、烂鳃病及寄生虫性车轮虫病、隐鞭虫病、斜管虫病等。一般使用药物进行防治,取得一定疗效,但药物防治破坏池塘水体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草鱼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