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南非观赏植物资源丰富。本文介绍了南非园林绿化上常用的外来树种蓝花楹、美丽异木棉、火焰木、茶花、筋杜鹃等;常用的本土植物非洲朴、吊瓜树、南非羊蹄甲、硬骨凌霄、紫雪花、天堂鸟、百子莲等。  相似文献   

2.
黧蒴等树种在3种人工松林中的生长量和生物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亚热带3种人工松林中黧蒴、红桂木、灰木莲和竹节树4个树种的生长量和生物量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显示,4个树种生长量在不同林分有很大差异:其中,黧蒴在3种林分中的生长量排序为湿地松林 > 加勒比松林1 > 加勒比松2;红桂木在加勒比松林2和湿地松林中无显著差异,均高于加勒比松林1;灰木莲和竹节树在湿地松林中最高,2个加勒比松林无明显差异。生物量排序与生长量排序相同。同一林分不同树种的生长量存在明显差异,树高和冠幅生长排序为灰木莲 > 黧蒴 > 红桂木 > 竹节树,地径为灰木莲 > 竹节树 > 红桂木 > 黧蒴;总生物量年均增长量排序为竹节树 > 灰木莲 > 黧蒴 > 红桂木。    相似文献   

3.
对华南地区的竹节树(Carallia brachiata)、木荷(Schima superba)和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 × E.grandis)3个树种的枝、叶的含水率、粗灰分、粗脂肪质量分数、石油醚抽提物质量分数、热值、挥发性物质6项抗火防火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竹节树枝条和叶的含水率在3个树种中最高,叶片挥发物含量最少而枝条不含挥发物,叶片和枝条的粗脂肪含量和热值在3个树种中分别列最高和第二。竹节树与防火树种木荷的综合防火性能接近,远优于易燃树种尾巨桉,可作为优良的抗火树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在西江中下游,对32个阔叶树种进行造林生长比较试验,4年生林木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树种间的造林保存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别,除幌伞枫、秋枫、凤凰木、小叶杜英、木棉、鸭脚木保存率较低外,其余树种保存率都较高,达93%以上;树种间树高、胸径、冠幅生长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且各性状之间的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西南桦、红胶木、黎蒴、红荷木、红椎、荷木、锥栗、仪花、樟树、火力楠、蒲桃在树高、胸径、冠幅生长上都表现较好,青梅、小叶杜英、腊肠树、猫尾木、秋枫、木菠萝都表现较差。在生长量差异极显著的基础上,结合这32种阔叶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态学特性进行综合评价分析,进行速生阔叶树种的选择、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造林树种的选择以及低产林、残次林林分改造树种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云南石梓(Gmelina arboea Roxb),又名甑子木、酸树、埋索(傣语)、米苏(沙族语)、鲁美(基诺族语),属马鞭草科植物。主要生长在热带干性季雨林和半常绿季雨林中,是热带优良速生树种,木材的一些特性与著名的柚木相似,所以被列为世界名树;又是造纸的好原料,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果可食,花可提取色素和香料.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红树林树种生长与叶片元素含量特征,比较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角果木 (Ceriops tagal)、正红树(Rhizophora apiculata)、红海榄(R. stylosa)、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和桐 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6个树种成活率、生长量、叶片元素含量及化学计量。结果表明,栽植 120 d后,6种红树树种的成活率均在85%以上;苗高净生长量在2.60~10.32 cm之间,地径净生长量在 8.62~16.92 mm之间,以桐花树和正红树的生长较快。白骨壤的叶片N含量最高,角果木K含量较高,红海榄Ca含量较高;6种红树叶片N/P值均小于14,属于N制约型植物;叶片化学元素K/P、N/K、Ca/K、Ca/Mg和K/Mg的值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PCA分析结果表明,6种红树树种均能较好地各聚为一类,每个树种对其生长量因子、叶片元素含量因子和化学计量因子响应不同。  相似文献   

7.
10个常绿树种对砷汞铅镉铬的富积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0个常绿树种在昆钢污染区和对照叶片中砷、汞、铅、镉、铬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试验测定,分析了各个树种对重金属的富积能力.结果表明,同一树种对不同类型重金属元素的富积能力不同,不同的树种对同一类型重金属的富积能力也有很大差异;参试的10个树种均对重金属元素表现出较好的抗性和富积能力,其中对砷、汞、铅、镉、铬的富积能力最强的树种分别是鳞斑荚蒾、红果树、鳞斑荚蒾、金叶子和云南泡花树.污染物中砷、铅、铬和镉的含量占了较大比重,各重金属元素在污染时存在相互关联.按综合富积能力排序,依次是鳞斑荚蒾>茶条木>云南泡花树>云南卫矛>红果树>飞蛾槭>子楝树>滇青冈>金叶子>云南木樨榄.  相似文献   

8.
通过铺设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等12个阔叶树种的对比试验和调查其生长指标,评价6 a生多树种混交林分中各树种的生长表现。结果表明:除了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的保存率仅为32.3%外,试验林其它11个树种6 a生时的保存率均在90%以上,表明了绝大多数树种对当地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不同树种的胸径和树高生长差异显著,其中西南桦(Betula alnoides)和米老排生长表现最好,胸径年均生长量为2.49和2.36 cm,树高年均生长量为1.79和1.47 m;而油楠(Sindora glabra)、土沉香和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等珍贵树种,其胸径和树高的年均生长量均最低;通过聚类分析可知,西南桦和米老排属于速生型,红椎(Castanopsis hystrix)、山桂花(Paramichelia baillonii)、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以及灰木莲(Magnoliaceae glanca)属于较速生型,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红苞木(Rhodoleia championii)以及乐昌含笑(M. chapensis)属于中生型,油楠、土沉香和格木属于慢生型。基于上述分析,推荐米老排、西南桦、红椎、山桂花和灰木莲等5个较速生、适应性强且病虫害少的树种用于营建粤西地区的生态公益林。  相似文献   

9.
滇中高原云南松林目标树优势群体的生长过程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滇中高原云南松林分的调查以及树干解析,分析了目标树优势群体的树高、直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云南松生长发育过程可划分为苗木生长初期,树高速生期,直径速生期,速生后期和成熟期5个生长阶段;云南松材积生长的重要年龄阶段为15~45年,此期间应加强抚育措施,促进其快速生长;50年生云南松开始进人数量成熟阶段,可以采伐利用.云南松速生期较长,可作长轮伐期经营,是培育中大径材的理想树种.林分中云南松优势木材积生长量是平均木的3~4倍,建议引入德国近自然经营技术,将全林改造为目标树经营,大幅提高其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0.
绿化树种接种VA菌根真菌的生长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VA菌根真菌对10个参试的绿化树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效。对苗高和基径均有增效的占参试树种的80%,其中对苗高有增效的占80%,对基径有增效的占100%。但接种效应差异性程度各有不同,处理与对照苗高、基径生长均达到极显著差异的树种有黑金刚、花金刚、巴西榕,差异显著的有竹节树,其余树种接种后虽有增效作用,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综合来看,VA菌根真菌对黑金刚、花金刚、红关公、巴西榕和竹节树的增效效应最为明显,对扭纹铁、红桂木的增效效应较好,而对石楠、红楣和伞花木则稍差。  相似文献   

11.
34种阔叶树种早期生长比较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对东莞大岭山林场生态公益林建设中林分改造的34种阔叶树种的早期生长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人面子和猴耳环生长速度最快;黧蒴、南酸枣、火力楠、降香黄檀、阴香、灰木莲、黄兰、木菠萝生长较快;樟树、石梓、青皮、麻楝生长中等,其它树种生长较慢。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南亚热带13个主要城市的1667条主要道路行道树生长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共有101种(含种以下单位)乔木用作行道树。它们分别隶属于32科68属,其中乡土树种占53.47%,常绿乔木占75.25%,其中87.13%的乔木生长良好。研究认为:海南蒲桃(Syzgium cumini)、非洲桃花心木(Khaya senegalensis)、木棉(Bombax ceiba)、芒果(Mangifera indica)、扁桃(Mangifera persiciformis)、海南红豆(Ormosia pinnata)、秋枫(Bischofia javanica)、细叶榕(Ficus microcarpa)、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阴香(Cinnamomum burmanii)、垂叶榕(Ficus bengjamina)、高山榕(Ficus altissima)、尖叶杜英(Elaeocarpus apiculatus)、人面子(Dracontomelon duperreanum)、红花羊蹄甲(Bauhinia blakeana)、凤凰木(Delonix regia)、白兰花(Michelia alba)、大花紫薇(Lagerstroemia speciosa)、糖胶树(Alstonia scholaris)、紫檀(Pterocar pusindicus)、蝴蝶果(Cleidiocarpon cavaleriei)、石栗(Aleurites moluccana)、蒲桃(Syzgium jambos)等24种乔木适宜作为南亚热带城市行道树的骨干树种;大叶榕(Ficusvirens var.sublanceolata)、黄槐(Cassia suffurtiosa)等31种乔木可作为行道树一般树种。  相似文献   

13.
印度紫檀等5树种在矿山迹地的生长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矿山迹地上用印度紫檀、海南蒲桃、桃花心木、铁冬青、云南石梓等5种当地常用园林树种营造植被恢复试验林,研究各树种树高、地径、冠幅的生长情况及矿山迹地自然环境的变化.结果表明,海南蒲桃、桃花心木生长速度最快,而海南蒲桃、铁冬青景观效果最好,造林后林下植被种类丰富,生态状况改良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在京珠高速公路从化段两侧生态景观林改造套种中,对2003年乡土树种造林中的枫香等6个主要造林树种进行生长分析,结果表明:各树种间高生长存在显著差异,黎蒴林木生长较好,红锥、黄樟、枫香、木荷、山杜英较差;对蓝花楹等7个伴生树种的生长分析结果表明:各树种间高生长存在着明显差异,蓝花楹生长较好,凤凰木、米老排、火力楠次之,红花油茶、大叶紫薇、大头茶较差。乡土树种与速生树种间种中的黎蒴等4个造林树种的高生长分析结果表明:黎蒴、黄樟、木荷、大头茶与卷荚相思间种的高生长明显优于与尾叶桉间种。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适合广西桂南地区发展的阔叶树种,对桂南地区 9 年生 18 种阔叶树种的树高、胸 径、冠幅、保存率等指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各树种保存率存在极显著差异,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马蹄荷(Exbucklandia populnea)保存率较差,其他树种保存 率较高 , 表明大部分树种对桂南地区环境适应能力较强。不同树种之间的树高、胸径和冠幅生长存在极 显著差异,通过聚类分析,可将 18 个树种分为 3 个类群,A 类群具有较大的胸径和树高,较快的生长 速度,主要以木兰科植物为主;B 类群生长速度中等,主要以豆科、壳斗科和樟科植物为主;C 类群 生长速度较慢,多为豆科植物。香梓楠 (Michelia hedyosperma)、厚荚相思 (Acacia crassicarpa)、山白兰 (M. alba)、米老排 (Mytilaria laosensis)、灰木莲 (M. glanca)、火力楠 (M. macclurei)、蓝花楹 (Jacaranda mimosifolia) 具有速生且适应性强的特性,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柚木(Tectona grandis)、格木 (Erythrophleum fordii)、土沉香 (A. sinensis) 生长比较缓慢。  相似文献   

16.
珠海市典型区域生态景观林树种资源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省珠海市2005-2009年间营建的生态景观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与理论、调查与评价的研究方法,对该地区的植物区系、植物资源进行初步研究,结果如下:(1)调查的24个典型样地以及沿途路线中,共有39种乔木,分属于19科31属;(2)有24种观赏性比较突出的植物:南洋楹、樟树、黎蒴、红锥、青冈、铁冬青、海南红豆、杨梅、红花荷、醉香含笑、大头茶、木荷、灰木莲、蓝花楹、海南蒲桃、银桦、山杜英、尖叶杜英、南酸枣、乌桕、山乌桕、木蜡树、枫香、楝叶吴茱萸;(3)将选取的24个样地利用SPSS软件进行组间平均距离连接法聚类,划分为6个群系:米老排群系、樟树群系、金合欢属群系、木荷群系、山杜英+马占相思群系、大头茶群系。  相似文献   

17.
东江流域阔叶混交幼林林地土壤养分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对枫香 樟树、楠木 尖叶杜英、椆木 海南红豆、格木 海南红豆、火力楠 阴香、樟树 马占相思、枫香 米者排 降香黄檀等阔叶混交幼林林地的土壤养分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造林2年后不同混交林地的pH值均有所下降,而土壤的有机质、全N、有效N和有效P含量呈现增长趋势;全P、全K和有效K含量在一些混交林地增加,在另一些混交林地下降。大多数混交林对P和K的需求量大,造成土壤全P和K含量的减少,需要施P肥和K肥以促进林木生长。有机质与全N、有效N、有效P,全N与有效N,全K与有效K均相关极显著。  相似文献   

18.
以黧蒴 Castanopsis fissa 皆伐改造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黧蒴萌芽林和改造树种的生长表现 及其与林分结构的关系,对改造效果进行综合评判。9 年生时黧蒴萌芽林生长显著高于套种树种,占 据林冠上层;套种树种处于林冠下层,受光照不足和发育空间限制,胸径和树高等生长指标下降,高 径比偏高,冠幅偏小。现有模式下树种间比较发现,树种间的生长和适应性存在明显差异,山杜英 Elaeocarpus sylvestris 和灰木莲 Magnoliaceae glanca 属于生长较快的树种,油桐 Vernicia fordii、红锥 Castanopsis hystrix、海南蒲桃 Syzygium hainanense 和香樟 Cinnamomum camphora 属于中等速生树种,格 木 Eryrophleum fordii 属于生长较慢树种。改造效果综合分析显示,该模式优势在于提高改造树种的干形 和自然整枝高度、抑制格木和香樟等树种幼林期虫害发生,不足之处在于黧蒴萌芽林生长快、密度高, 套种树种的生长受到抑制,长期来看面临较高的淘汰风险。根据改造树种生长、适应性和林分结构综合 分析,建议对改造树种进行针对性的空间释放,降低竞争压力,提高其生长潜力,保障林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reports findings of surveys into small-scale sawmilling and timber processing in Phu Tho Province and the Tam Dao National Park buffer zone in northern Vietnam. The objective of these surveys was to examine the extent to which small sawmills and timber processors utilise farm-grown timber, so as to explore the prospects for expansion of farm-grown timber markets. The operational scope, supply chain and value chain of the industry are reported. Resource availability and current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are discussed. Timber prices were found to vary greatly between species and study areas. Species most in demand by enterprises are 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Melia azedarach, Manglietia conifera, Acacia spp., Chukrasia tabularis and Erythrophloeum fordii. Small-scale sawmilling and timber processing activities fit well with rural communities in Vietnam and have potential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if current constraints can be overcome. Further tree planting is needed to meet the presently unsatisfied timber demand and to create income and employment. Information from sawmillers and timber processors suggests the types of species that farmers should be considering for their plantings.  相似文献   

20.
五桂山位于广东中山市东南沿海,其东南坡向的海岸带迎风坡性质明显。在造林4年和1年的两块林地上,分别建立两条跨越迎风坡和背风坡的固定样带,对样带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只要实行高强度营林措施,适地适树,海岸带坡地退化生态系统是可恢复森林植被的;根据参试树种的早期生长表现,大叶相思、西南桦、台湾相思、米老排、红锥、厚荚相思、海南蒲桃等的生长速度较快,海南红豆和云南石梓的生长速度则较慢,这两种树种不太适宜在迎风坡造林;在采用相对密植的前提下,林分郁闭前迎风坡造林树种的死亡率高于背风坡,郁闭后则背风坡较高,为尽快形成森林小环境,建议迎风坡的造林密度应大于背风坡;在造林措施相同的条件下,背风坡林木生长量、物种多样性和林分质量明显优于迎风坡,说明海岸带坡向因子对植被恢复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