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温度下气调贮藏对鸭梨果实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不同温度下气调贮藏对鸭梨果实的果心褐变及贮藏品质的综合影响.试验表明:气调贮藏在不同温度处理下对果心褐变有不同的影响:12℃缓慢降温(12℃~0℃)气调贮藏可减轻果实的后期褐变,但在0℃处理中气调则可加重果实的褐变;同时在一定的处理温度下气调贮藏可保持良好的贮藏品质,表现为维持较高的硬度和可滴定酸并阻止叶绿素的降解,延长果实贮藏寿命及货架期.  相似文献   

2.
0℃条件下气调贮藏对鸭梨果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0℃条件下气调贮藏对鸭梨果实的果心褐变及贮藏品质的影响。试验表明:急骤降温(0℃)可产生严重的早期果心褐变,气调贮藏在0℃温度处理下可以加剧果实的果心褐变,在0℃处理中气调贮藏不仅可以加重果实的早期褐变,而且可以产生严重的后期褐变,气调贮藏的果实在60d(天)时的褐变指数为0.542,普通冷藏为0.417,贮藏240d(天)时气调贮藏果实的褐变指数为0.933,而普通冷藏果的褐变指数为0.642;同时气调贮藏对果实的其它品质及生理生化的变化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0℃条件下气调贮藏对鸭梨果实的果心褐变及贮藏品质的影响。试验表明:急骤降温(O℃)可产生严重的早期果心褐变,气调贮藏在0℃温度处理下可以加剧果实的果心褐变,在0℃处理中气调贮藏不仅可以加重果实的早期褐变,而且可以产生严重的后期褐变,气调贮藏的果实在60d(天)时的褐变指数为0.542,普通冷藏为0.417,贮藏240d(天)时气调贮藏果实的褐变指数为0.933,而普通冷藏果的褐变指数为0.642;同时气调贮藏对果实的其它品质及生理生化的变化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贮前二苯胺处理对鸭梨果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缓慢降温(12→0℃)条件下贮前二苯胺(DPA)处理措施对鸭梨果实的衰老性褐变及贮藏品质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贮前二苯胺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鸭梨果实的后期褐变,同时二苯胺处理可保持较高的果实硬度和良好的绿色等,延缓果实的后期衰老;同时贮前二苯胺处理可减少果实的乙烯释放量、降低多酚氧化酶、保持酚类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5.
鸭梨果实芳香多汁,品质优,耐贮藏.但要注意,鸭梨对低温十分敏感,应重视冷藏温度的科学管理.鸭梨于10月20日采收,装于聚乙烯(0.03mm厚)袋中贮藏.直接在0℃或5℃下贮藏,果实会发生冷害,其症状是:果肉褐变(黑心病),呈水浸状,症状最初源于果肉中央,以后逐步扩大连接成片至全部果肉褐变.冷害果实味淡而苦.经过缓慢(分级)降温预处理后,再将果实贮藏于5℃下,可以减轻或避免冷害的发生.例如,在10℃下存放2周再于5℃下贮藏,可延缓果实冷害发生1周;在10℃下存放3周或4周再于5℃下贮藏,果实不发生冷害;20℃下放1周→15℃下放1周→10℃下放1周,再于5℃下贮藏,果实也不发生冷害.鸭梨果实经3周以上时间的缓慢降温处理后,可在5℃下贮藏5个月,果实无冷害发生,且品质和风味优良.  相似文献   

6.
鸭梨采收后放入冷库,急降温处理的较缓降温的果实硬度下降明显,促使内源乙烯浓度及组织电导率增高,尤其在贮藏后期表现明显。相对电导值的大小及硬度高低标志着组织质地结构和细胞膜系统的破坏程度,这是引起鸭梨果心褐变的关键因素。较高的内源乙烯的产生是急降温的鸭梨更易发生褐变的生理符性。急降温的鸭梨还原糖及有机酸的含量明显低于缓降温的果实,这就不利于保护组织膜系统和抑制多酚氧化酶的作用,因而是容易发生褐变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1贮藏保鲜条件 1.1温度不同梨品种要求的贮藏温度有所差异.长期贮藏保鲜的温度大致在-1-2℃。鸭梨对温度比较敏感.采后需在10—12℃温度下预冷并缓慢降温至0-3℃贮藏。如果采后立即放在0℃条件下贮藏,则会发生生理伤害,导致果心、果肉褐变。  相似文献   

8.
对1-MCP处理后急剧降温和缓慢降温方式贮藏鸭梨果实的保鲜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MCP处理能降低贮藏期间果实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推迟呼吸和乙烯峰值出现时间,且1.0μL·L-11-MCP处理效果好于0.5μL·L-1.2个浓度1-MCP处理均明显降低缓慢降温贮藏果实的果心褐变指数,而对急剧降温贮藏果实来说,0...  相似文献   

9.
二苯胺处理对鸭梨果实冷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贮前二苯胺(DPA)处理对在低温条件下(0℃)贮藏鸭梨果实的果心褐变及生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急骤降温(0℃)可产生严重的早期果心褐变,贮前二苯胺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可减轻鸭梨果实的早期褐变,贮藏60 d时DPA处理果实的褐变指数为0.233,而对照为0.417;同时DPA处理可降低果实的乙烯释放量、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保持果实酚类物质含量,对丙二醛(MDA)含量和果实相对电导率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鸭梨果实气调贮藏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2  
陈昆松  于梁 《园艺学报》1991,18(2):131-137
鸭梨果实采后在20±1℃常温下具有典型的呼吸跃变过程,跃变峰过后,果实硬度有所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滴定酸含量在常温下23天无显著变化。 采用缓慢降温(12→0℃)结合 7-10%O_2 0%CO_2进行气调贮藏,可以显著减少鸭梨果实晚期黑心病的发生率,经213天贮藏后,7%O_2 0%CO_2,10%O_2 0%CO_2和空气对照果的果心褐变指数分别为0.075,0.075和0.192;与对照相比,气调处理可以维持较高的果肉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减少失重率,延长货架寿命,对可溶性固形物无显著影响。7%O_2 0%CO_2处理优于10%O_2 0%CO_2处理。  相似文献   

11.
变动气调贮藏保持大久保桃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大久保桃在变动气调(Dynamic controlled atmosphere,DCA)、常规气调5%O2+10%CO2(Controlled atmosphere,CA)和普通冷藏(对照)条件下0~1℃贮藏70d及20℃货架3d后果实的生理变化、冷害症状和感官品质。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DCA和CA贮藏均能有效地减少果实的腐烂和褐变,保持果实硬度,减轻果肉组织伤害,降低果实冷敏感性,提高贮后品质;与CA贮藏相比,DCA处理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王君  刘福春  李欣  张玉星 《北方园艺》2012,(16):151-154
以不套袋鸭梨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浓度水杨酸处理,以水浸果实为对照,对鸭梨采后褐变指数、多酚氧化酶、酚类物质以及保护酶的活性进行测定。以有效地抑制采后鸭梨果实的黑心病,调控鸭梨果实成熟衰老的进程、改善果实品质和贮藏性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0.002、0.020、0.200mmol水杨酸处理鸭梨果实后有效减轻了腐烂和褐变的发生,其中0.200mmol水杨酸处理能显著抑制鸭梨果心中PPO活性和酚类物质的合成,并且对鸭梨果心中SOD、POD保护酶的活性促进效果最显著;而0.002mmol水杨酸处理对鸭梨果心中MDA的含量有显著抑制作用。表明水杨酸处理可以延缓果实衰老,明显抑制鸭梨果心褐变的发生,有利于延长果实的贮藏期。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采后急速降温和缓慢降温对冷藏和模拟货架期砀山酥梨果实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虎皮病指数、果心褐变指数以及果皮色泽和果实内在品质(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砀山酥梨果实贮藏210d,20℃模拟货架期,与缓慢降温处理相比,急速降温处理既能明显降低果实虎皮病和果心褐变的发病程度,又能降低果实腐烂率和果柄干枯褐变程度,而且还保持了果实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急速降温处理还能降低模拟货架期果实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从而延缓果实的衰老,但对贮藏及货架期可滴定酸含量和果皮颜色的亮度(L值)影响不大。急速降温不会加重砀山酥梨果实虎皮病和果心褐变的发生,在实际应用中可将砀山酥梨果实的缓慢降温贮藏改为急速降温贮藏,如果长期(210d左右)贮藏,建议货架期低于9d。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等果实内在品质差异对耐贮性的影响,明确‘鸭梨’SSC等内在品质贮藏期的变化规律及其对贮藏后期果实生理病害发生的影响。【方法】利用近红外光谱果实品质无损快速检测设备,对同期采收‘鸭梨’SSC进行无损检测,依据所有样本SSC正态分布情况,将所有果实分为SSC10.0%、SSC:10.0%~10.9%、SSC:11.0%~11.9%及SSC≥12.0%4个级别,将果实缓慢降温后(8℃入库,每3 d降1℃),于-0.5℃、相对湿度85.0%~90.0%条件下正常贮藏,分别于贮藏4、6和8个月取样,调查不同SSC‘鸭梨’果实取出当天和货架10 d后生理病害发生情况,测定相关生理品质指标变化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贮藏6和8个月后,不同SSC‘鸭梨’贮藏品质及生理病害发生情况差异明显,SSC相对较高的果实贮藏后期果实黑心指数显著降低,且SSC与黑心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 0.05);不同SSC级别间果实虎皮指数无明显变化规律;同时贮藏后期,SSC相对较高的果实级别其可滴定酸含量(TA)和抗坏血酸含量(AA)相对较高;但与采收时相比,随着贮藏期的延长,果实中可滴定酸和抗坏血酸含量均显著降低,贮藏4、6和8个月后,各组别果实平均可滴定酸和抗坏血酸含量与采收时相比分别下降45.32%和49.96%、51.46%和54.43%、53.80%和68.34%;另外,贮藏后期各组别间果实呼吸和乙烯代谢差异明显,贮藏8个月后,果实呼吸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SSC≥12.0%)(SSC:11.0%~11.9%)(SSC:10.0%~10.9%)(SSC10.0%);乙烯代谢规律与呼吸代谢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结论】较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11.0%)‘鸭梨’果实贮藏后期黑心病发生情况显著减轻,SSC与黑心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可滴定酸、抗坏血酸含量及呼吸和乙烯代谢速率与‘鸭梨’黑心指数呈显著相关,可作为‘鸭梨’黑心病采后重要的预警及防控指标。  相似文献   

15.
报刊摘引     
信阳鸭梨以其肉质脆嫩、清香多汁、甜酸适口、皮细光洁而誉满中外.但在贮藏过程中果心容易发生褐变,使这一名优产品受到损害.鸭梨在贮藏过程中为什么会发生褐变?怎样才能抑制褐变的发生?长期以来这一直是个未被破解之谜.最近,山东农业大学的果树专家揭开了这个谜.原来,鸭梨在普通冷藏过程中,其果心有两个较为集中的褐变时期,即贮藏30—50天的前期褐变和贮藏4—5个月后的后期褐变,是一个渐变的衰老过程.观察发现,前期褐变与果实受冷害有关,后期褐  相似文献   

16.
针对鸭梨在采后贮藏过程中易发生失水萎蔫、果心褐变、营养物质下降等系列品质劣变现象,试验研究了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熏蒸结合不同预冷方式处理对鸭梨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处理可延缓鸭梨贮藏过程中硬度的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抗坏血酸含量的降低;较之于直接预冷,梯度预冷处理可以明显延缓鸭梨果实硬度下降,减少果皮皱缩,推迟果心褐变时间,降低褐变程度。因此,1-MCP结合梯度预冷,有利于鸭梨贮藏品质的保持。  相似文献   

17.
鸭梨黑心病的发生机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梨贮藏过程中极易发生黑心病,本文就近年国内对黑心病发生机制与防治对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一、鸭梨黑心病发生的机制研究 鸭梨黑心病按其发生机理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早期黑心病,即采后直接入0℃左右冷库,果心因冷害而褐变,严重者果心变黑,继而坏死;另一种是后期黑心病,鸭梨存放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后熟快,果皮变黄,第二年的l~2月份果皮暗黄,果心变褐;此时果心褐变是果实衰老的表现。 1.黑心病组织发生的生理生化变化:北京植物所1974年试验结果表明[1],鸭梨黑心是由于多酚氧化物类氧化的酶促变所致。多酚类化合物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以…  相似文献   

18.
梨果实贮藏中高二氧化碳伤害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调贮藏能有效的保持果实的品质,延长货架期;但不适宜的气调贮藏极易对果实造成伤害,尤其是高CO2会诱导梨发生褐变,风味和品质随之下降。该文对梨果实贮藏过程中高CO2伤害症状、细胞内CaCO3积累、细胞膜伤害、多酚氧化酶催化的酚类物质氧化、重要生化物质代谢失调等机理以及气调贮藏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改善梨贮藏品质,延长上架时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比较不同贮藏条件下甜樱桃外观品质、生理指标及贮藏环境气体的变化,研究了冰温塑料箱式气调贮藏对甜樱桃的保鲜效果,并初步探讨了其保鲜机理。结果表明,冰温塑料箱式气调贮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慢果实腐烂、果梗干枯及果肉褐变的速度;抑制果内丙二醛含量的增加及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还原糖含量的减少;其中以一老一新箱式气调处理效果最为显著,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不同低温贮藏对砀山酥梨货架期组织褐变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西太谷和临猗地区的砀山酥梨果实为材料,研究了–1、0、1.5和5 ℃低温对贮藏后20 ℃货架期砀山酥梨虎皮病、果心褐变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砀山酥梨虎皮病主要出现在低温贮藏后期(200 d以后)出库的货架期果实上,而且贮藏温度越低,货架期间虎皮病越严重。在–1和5 ℃贮藏条件下砀山酥梨的果心褐变指数明显高于0和1.5 ℃。0和1.5 ℃能较好保持果实的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保持果实较好的口感和风味;5 ℃果实硬度最低,腐烂率最高;–1 ℃虽然可以降低果实的腐烂率,但贮藏后期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果实风味异常。山西太谷和临猗两个地区生产的砀山酥梨在不同低温条件下品质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酥梨中长期贮藏温度以0 ~ 1.5 ℃为宜,中短期贮藏(120 d之内)可采用1.5 ~ 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