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菇蚊是平菇栽培的重要害虫,整年发生,危害严重。特别是开春以后,随着气温升高,虫口密度增大,常造成平菇子实体原基及幼菇被菇蚊幼虫为害而造成大量减产,甚至栽培失败。因此,抓好菇蚊的综合防治是平菇安全生产的重要一环。一、菇蚊的危害菇蚊中普遍发生、为害较重的是眼菌蚊和小  相似文献   

2.
<正> 1 虫害种类1.1 菌蚊。包括眼菌蚊、小菌蚊、大菌蚊、菇蚊等。成虫因种类不同,为黑褐色或黄褐色,体长1.8~6mm。幼虫乳白色或灰白色,体长4.7~16mm,头黑色。幼虫主要为害食用菌子实体,也为害培养料和菌丝体,造成子实体枯死或腐烂。1.2 菇蝇。包括黑腹果蝇、菇蝇、菌蝇等。成虫褐色或黑色,触角比菌蚊短,幼虫白色,无头。幼虫无头是与菌蚊的主要区别。成虫常在腐烂的子实体上觅食和产卵。幼虫蛀食子实体,造成子实体腐烂,亦能为害菌丝体,使菌丝腐烂。1.3 跳虫。常见的有角跳虫、黑角跳虫、黑扁  相似文献   

3.
螨虫、瘿蚊及菇蚊从基质、茵丝到菇体都能取食危害,在培养料表面和里层都有虫体分布取食危害;菇蚊和菇蝇身上携带螨虫和病菌,当其在培养基和菇体上取食和产卵时就传播螨虫和病菌,致病力强的疣孢霉菌致使蘑菇发病,其病体又引发细菌和线虫危害。生产实践证明,从农业上防范和控制,辅以物理和化学的防治方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一、形态特征 瘿蚊又名小红蛆、菇蚋,瘿蚊成虫形似小蚊子,微小细弱,肉眼很难看见。虫体头部、胸部、背面深褐色,其他为灰褐色或淡桔色。幼虫可由卵孵化,也可由母体幼虫生殖。每条雌虫平均可产20多条幼虫。幼虫早期在料中危害,造成菌丝稀少,微弱。后期转移到菌丝和子实体。子实体被害,先在菇柄基部繁殖,后爬上菇柄与菇盖交接处,有的钻入菌褶,被虫蚀成伤痕道,呈淡桔红色。一朵菇多者常聚20~30条幼虫,严重影响了蘑菇的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5.
危害食用菌的主要害虫有以下几种:菌蚊包括眼菌蚊、小菌蚊、大菌蚊、菇蚊等。成虫因种类不同,分别为黑褐色至黄褐色,体长1.8~6毫米;幼虫乳白色至灰白色,体长4.7~16毫米,头黑色。主要以幼虫危害子实体,造成子实体枯死或腐烂。菇蝇包括黑腹果蝇、菇蝇、菌蝇等。?..  相似文献   

6.
公告     
丰硕 《农技服务》1994,(6):18-18
危害食用苗的害虫有菌蚊、菇蝇、跳虫、螭类及线虫等.在食用菌栽培中,常困害虫的危害而影响产量和质量.甚至造成栽培失败.必须加以综合防治.主要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7.
通过培养观察,蘑菇瘿蚊幼虫的适宜温度为16~18℃,相对湿度为80%~90%,在菌丝和子实体上主要是无性繁殖,6~8d繁殖1次,每条老熟幼虫可产生6~17条小幼虫;蛹对环境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在气温35~38℃、相对湿度50%~60%条件下,可存活52d。对漳州3个蘑菇主产区蘑菇瘿蚊发生情况调查:子实体感染率10.6%~18.8%,菇房污染率33.3%~42.9%,主要以成虫在蘑菇菌丝阶段进入菇房产卵繁殖,蘑菇生长期以老熟幼虫无性繁殖的幼虫危害菌丝和子实体。蘑菇休闲期蘑菇瘿蚊以蛹的虫态存活,主要栖息地为蘑菇培养废料堆积地、菇房周边垃圾粪土和菇房内残留废料。  相似文献   

8.
金翅菇蚊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金翅菇蚊是大别山地区平菇栽培的主要害虫之一 ,发病率高 ,发生范围广。通过对金翅菇蚊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发生规律等方面的调查和人工饲养研究 ,提出了以环境控制为主 ,生态、物理、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柑橘花蕾蛆又名柑橘瘿蚊、花蛆、花虫、色花虫或柑橘瘿蝇,属双翅目,瘿蚊科,成虫像小蚊,幼虫似蛆,是我省柑橘花期的主要害虫。柑橘花蕾蛆只为害柑橘类植物,成虫在花蕾上产卵,幼虫孵化后为害花器,受害的花蕾既不能开放,且膨大缩短,以致不能授粉。在我省眉山、成都等广大柑橘产区桔花受害达20%~30%,严重时超过50%。 一、柑橘花蕾蛆在四川柑橘产区的发生规律和为害习性  相似文献   

10.
<正>1对平菇厉眼菌蚊危害的识别平菇厉眼菌蚊对平菇及其它袋栽食用菌菌袋的危害是成虫迁飞入菌袋并将卵产入菌丝体中,卵孵化后,幼虫开始蛀食菌丝体、菇蕾甚至于培养料,从而对食用菌生产造成危害。其在平菇菌袋上危害可以从菌丝量减少的外观上进行早发现,也可以从观察幼虫爬行时留下的痕迹来发现。一般来说,现在的菇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近年在我省发现的桑瘿蚊、根瘿蚊和叶瘿蚊三种危害桑树的瘿蚊类害虫作了简明记述,内容包括这些害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分布与危害状况。  相似文献   

12.
李锦龙  贾秀芬 《甘肃农业》2005,(10):188-188
经调查,危害本地食用菌的双翅目主要害虫为瘿蚊、蚤蝇、黑粪蚊。其幼虫在幼嫩子实体或菌丝中蛀食穿行,造成减产。防治应以预防为主,以杀灭成虫为主。  相似文献   

13.
茶薪菇栽培难题破解方法(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诱基时的大敌菇蚊1.特征特性菌丝走满袋诱发原基时,大量菇蚊入侵为害菌丝,受害部位菌丝萎缩,基质变黑,发霉发臭,成为茶薪菇栽培中的大敌。菇蚊品种较多,危害茶薪菇的菇蚊主要是嗜菇瘿蚊,成  相似文献   

14.
桑橙瘿蚊(Diplosis mori yokoyama)是一种以幼虫寄生于桑树顶芽吸食汁液危害桑树的微体害虫.该虫体型小,发生周期短,繁殖速度快,一旦发生,来势凶猛,蔓延迅速,危害严重,加之在芽内危害,防治难度大,容易爆发成灾.随着贵州省密植桑园面积的扩大,从1991年发现桑橙瘿蚊危害以来,几年间蔓延至全省各蚕桑主产县.1996年全省统计危害面积超过3 300 hm2,桑叶减产30%,减少养蚕2万余张,造成农民经济损失近600万元.为探索桑橙瘿蚊的有效防治措施,笔者于1997年对桑橙瘿蚊开展了化学防治技术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桑瘿蚊是危害桑芽的主要害虫之一,桑树新梢顶芽的汁液被幼虫吸食后,顶芽弯曲畸形,甚至脱落,树势衰败,桑叶产量、质量大幅下降。本文介绍了桑瘿蚊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危害特点、影响因素、防治方法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江浙地区秀珍菇双翅目害虫的种类、发生规律及其生物防治方法,为秀珍菇双翅目害虫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江苏灌南、高淳和浙江淳安、江山的7个秀珍菇栽培基地采集双翅目害虫虫样,采用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虫样进行分类鉴定;采用黄板诱虫法监测秀珍菇出菇棚害虫全年动态消长规律,绘制双翅目害虫消长动态曲线;在秀珍菇出菇期,采用喷雾法测定1%印楝素水分散粒剂1000倍稀释液和1200 ITU/mg苏云金芽孢杆菌以色列变种(Bti)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对双翅目害虫的防治效果.[结果]在江浙地区7个秀珍菇栽培基地采集虫样70份,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发现当地秀珍菇栽培中受到4科[眼蕈蚊科(Sciaridae)、蚤蝇科(Phori-dae)、果蝇科(Drosophilidae)和瘿蚊科(Cecidomyiidae)]5属[迟眼蕈蚊属(Bradysia impatiens)、厉眼蕈蚊属(Lycoriella ingenua)、异蚤蝇属(Megaseliatamilncduensis)、果蝇属(Drosophilaglabriapex)和瘿蚊科未知属]双翅目虫害的危害,其中迟眼蕈蚊属的异迟眼蕈蚊发生范围最广、样本数最多;黄板监测结果显示,江浙地区秀珍菇双翅目害虫全年在5—7月和9—10月出现两个高峰;对害虫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印楝素和Bti对秀珍菇上的双翅目害虫均有明显的杀虫活性,第2次用药15 d后黄板上的平均成虫数分别只有89.73和101.27只/板,明显少于对照虫数(281.23只/板),印楝素防治效果略优于Bti,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迟眼蕈蚊属的异迟眼蕈蚊是江浙地区秀珍菇栽培中害虫种类的优势种群;在江浙地区秀珍菇出菇棚中双翅目害虫全年有两个发生高峰,分别为5—7月和9—10月;印楝素和Bti两种生物药剂对秀珍菇上的双翅目害虫均有明显的杀虫效果,可作为防治秀珍菇双翅目害虫的药剂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糖醋液中添加蜂蜜、番石榴汁、芒果汁等对食用菌害虫粪蚊和菇蝇的诱杀效果,在按糖:醋:酒:水=5:6:3:10配制的糖醋液中加入占试液总量1%的30%敌百虫乳油,并分别加入占试液总量2%的蜂蜜、番石榴汁和芒果汁进行诱杀害虫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糖醋液中添加不同物质均能增强诱杀害虫的效果,其中以在糖醋液中添加蜂蜜对粪蚊和菇蝇的诱杀效果最好,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桑瘿蚊属双翅目瘿蚊科,是桑树上的一种主要害虫。90年代以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和蚕桑业的发展,南阳盆地植桑面积由1988年的0.4万亩发展到1993年的22万亩。然而,由于桑瘿蚊的危害,致使桑叶严重减产,成为该区蚕桑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为此,我们于1991—1993年对桑瘿蚊的化蛹进度,成、幼虫进行观察,旨在摸清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现将研究结果报道于下。 一、桑瘿蚊的发生与危害 1987年在邓州、浙川、南召等县市首次发现桑瘿蚊,1991—1993年全区桑瘿蚊累计发生面积20.5万  相似文献   

19.
松针鞘瘿蚊(Thecodiplosis japonensis)是我国新发现的一种入侵性害虫。本研究采用7个聚集度指标对松针鞘瘿蚊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松针鞘瘿蚊幼虫在林间均呈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聚集是由松针鞘瘿蚊自身行为或环境因素引起的;利用空间格局参数确定黑松林中松针鞘瘿蚊幼虫发生危害调查的理论抽样数模型为N=(t/D)2(-1.321/m+0.063)。  相似文献   

20.
食用菌害虫黑粪蚊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黑粪蚊(Scatopse sp.)是近年鄂东大别山地区危害香菇、平菇等食用菌的又一主要害虫,对该虫发生生境及生物学习性和食用菌危害情况进行观察,并分别用不同的化学药剂对黑粪蚊进行防效试验。结果表明,用食用菌专用杀菌剂(Ⅰ型)防治其效果较理想,取得了既能杀死害虫、又不影响食用菌产量及商品质量的最佳效果。用浓度为25%的喹硫磷对成虫和用1:300倍保菇粉对成虫、幼虫防治效果均达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