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5 毫秒
1.
辽宁杨(Populusliaoningensis)辽河杨(P.liaohenia)和盖杨(P.gaixianensis)1993年引入宁夏,表现生长快,抗性好,是引黄河区营造农田林网的好树种。  相似文献   

2.
741杨离体叶片再生及抗虫基因转化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用741杨[Populusalba(p.davidiana×P.simonii)×P.tomentosa)]试管植株无菌叶片作外植体,经研究,筛选了诱导不定芽分化、增殖和生根培养基;暗培养5~15d能提高不定芽分化的诱导率。无根或生根试管植株两类叶片均可用作外植体。建立了741杨最佳转化和再生系统。用含有完全改造的Bt基因表达载体pB48.7转化优良杨树新品种-741杨,经在含有卡那霉素培养基上选择和PCR检测已获得初步确定的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3.
纵丹      王静敏    张垚    马东晓    姜辅瑞    张晓琳    何承忠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2,37(4):57-63
季节是影响植物光合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树木秋季光合作用为次年生长储备营养物质,也是林木育种的重要指标。为了解西南地区9种乡土杨树在秋季生长期对光能的利用效率,以收集于西南地区不同海拔的滇杨、大叶杨、藏川杨、德钦杨、昌都杨、康定杨、乡城杨、西南杨和三脉青杨为研究对象,在10月初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其光合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滇杨和藏川杨的生长量优于其他树种。2)乡城杨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现为不对称的双峰曲线,其他8种杨树均为单峰曲线,但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而9种杨树的蒸腾速率(Tr)日变化均为单峰曲线,大叶杨Tr峰值出现在12:00,其他8种杨树均在14:00;9种杨树的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水分利用率(WUE)日均值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昌都杨Gs日均值最大(0.37 mmol·m-2·s-1),康定杨Ci日均值最小(284.222 4 μmol·mol-1),且水分利用率(WUE)最高(4.996 6 μmol·mmol-1)。3)综合4个光合参数,西南杨和康定杨具有较大的后续生长潜力,且康定杨耐旱性较强,而昌都杨和大叶杨耐旱能力较弱。因此,在今后推广应用及经营管理中,需要考虑不同树种对水分需求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杨干透翅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传入云南省的危险性害虫杨干透翅蛾(Sphecia siningensis Hsa)的形态特性,生物学特性,发生危害与环境的关系作了论述,并提出了防治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棉铃虫对几种植物气味的触角电位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棉铃虫对萎蔫的枫扬(Pterocarya stenoptera)、加拿大杨(Populus canadensis)、黑杨(P.nipra)和香椿(Toona sinensis)叶气味的触角电位反应。结果表明,几种植物的气味均能引起棉铃虫雌雄蛾显著的反应,雌蛾在交配前后对枫杨、黑杨叶气味的反应无显著差异。在光周期光照(L):黑暗(D)=14:10条件下,进入暗期7h前后,处女雌蛾对萎蔫枫杨和黑  相似文献   

6.
滇杨基因资源及其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杨是我国西南地区特有的杨属青杨派树种之一,也是我国乃至世界少有的分布于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的杨树,与其他青杨派树种相比,滇杨无论是基础性研究还是应用性研究均极其薄弱,为提升对滇杨的认知,促进滇杨种质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等研究工作的开展,在介绍滇杨基因资源及其研究概况的基础上,探讨了滇杨综合开发利用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空气和土壤干旱对不同杨树种类无性系生长及光合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杨树无性系I-214(Populuseuramericanacv,‘I-214’)、健杨(Populus×euramericanaGuinircv.robusta)、中东杨(P.berolinensis)和群众杨(P.‘popularis35-44’)1年生插条苗进行盆栽试验,发现它们对空气和土壤干旱的耐性存在很大差异,其中Berolinensis对空气干旱的耐性最强,对土壤水湿的耐性最弱;Italica和Robusta对土壤干旱反应敏感,当田间持水量(FFC)降至40%时,净光合速率(Pn)已显著降低,严重干旱(30%FFC)时,苗木下部1/4叶片脱落,同时,上部叶面积生长受到很大抑制;Berolinensis和Popularis虽在干旱初期Pn下降显著,但7d后Pn不同程度回升,并且受旱期间叶面积生长受到的影响较小,即显示出对土壤干旱的耐性,因此,杨树无性系对土壤干旱耐性依次为Popularis>Beroiinensis>Robusta>Italica。  相似文献   

8.
滇杨优树无性系物候期观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测41个滇杨优树无性系的物候期数据,以物候期距同一对比标准时间(2008年3月1日)的天数对数据进行转换,运用SPSS11.5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并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以此将滇杨优树无性系分为5种物候类型,即总体物候出现较晚类型,总体物候出现较早类型,生长期较短类型,生长期较长类型和中间型物候类型。观察滇杨优树无性系苗期物候变化突出的指标,其中,展叶始期的差异最小,落叶始期的变幅最大。  相似文献   

9.
以收集于云南和四川的52株滇杨优树为试验材料,并以1株大叶杨、1株北京杨和2株黑杨做类外对照,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进行基因组DNA水平检测。结果表明,筛选出的8对EcoRⅠ+3/MseⅠ+3引物组合对52株滇杨优树共扩增出264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74条,多态带百分率为64.52%,检测到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184,基因多样度(H)为0.121,Shannon信息指数为0.201,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877;对56份杨树样本共扩增出325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共247条,多态带百分率为75.21 %,检测出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185,基因多样度(H)为0.122,Shannon信息指数为0.209,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876。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除滇杨优树QXB007与QXJ030外,其余杨树分析样本均能够被鉴别。基于采集地和遗传相似系数的模糊聚类分析表明,52株滇杨优树除开远采集地外,丽江采集地样本与其他采集地样本之间均有交集,说明丽江可能是滇杨的分布中心和起源中心。该研究结果为滇杨人工选择育种、遗传改良、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滇杨叶片在3种水分状态下挥发物成分及含量的变化,为明确杨树挥发物调控蛾类行为的作用机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提取并鉴定了滇杨新鲜、萎蔫和干枯3种状态下的叶片挥发物成分。[结果]从滇杨叶片挥发物中共鉴定出29种化合物,其中新鲜叶片23种成分,萎蔫叶片28种成分,干枯叶片仅鉴定出6种成分。从新鲜叶片和萎蔫叶片提取到的挥发物中,醛类物质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60.24%和42.47%,其次是醇类物质;烯烃类物质释放量较少,但成分种类最多。[结论]在滇杨挥发物成分中,己醛、反-2-己烯醛、顺-3-己烯-1-醇、2-羟基苯甲醛、反-罗勒烯、芳樟醇氧化物、丁香酚、反-β-石竹烯、反,反-α-法尼烯等化合物可能是萎蔫杨树枝叶调控蛾类行为的关键性物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大青杨(Populus Laurifolia Ladeb)和小叶杨(Populus SimoniiCarr)对比研究表明:在环境、树龄、经营措施等相同的条件下,大青杨的生长速度明显超过小叶杨。解剖特征如纤维形态,导管分子、纤维的长、宽比等以及木材的密度两者相近。大青杨速生的主要原因是生长轮细胞个数多,形成层细胞分裂的快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导了良姜(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上二个由假尾孢属引起的叶斑病,病原均为新种:Pseudocercospora alpiuiae sp.nov.,P.alpiaicola sp.nov.对此二菌的形态做了描述。标本存华南农业大学植保系标本室。  相似文献   

13.
1989~1990年,对广州、惠州二市的鸡蛋果(Passiflora (?)is Sims)病害进行了调查,共鉴定10种病原真菌,包括2个新种:Phomopsis passiflorae J.F.Lu et P.K.Chi,引起果腐,及My-cosp(?)hella Passiflorae J.F.Lu et P.K.Chi,引起叶斑;1个新组合:sphoeropsis Passifloricola(Grove)J.F.Lu et P.K.Chi亦引起叶斑;2个国内新纪录:A(?)(?)(?)及Phommopsisterso(Sacc.)Sutton.但生产上为害最严重的是:Nectria haematocooca Berk.et Br.引起的茎基腐病及Ph(?) (?) VAr.p(?) (Dast.)Watern.引起的疫病,它们与病毒引起的花叶病是鸡蛋果生产中的三大病害。 新种及新组合的标本存华南农业大学植保系标本室。  相似文献   

14.
拟茎点霉属的新种和新纪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导了拟茎点霉属(Phomopsis)的4个新种及3个国内新纪录,新种是寄生于肉桂和锡兰肉桂的樟拟茎点霉(P.cinnamoni sp.nov.),寄生于泰国大枫子的大枫子拟茎点霉(P.hydnccarpi sp.nov.)寄生于胖大海的苹婆拟茎点霉(P.sterculioe sp.nov.)及寄生于龙眼和荔枝的龙眼拟茎霉(P.longanoe sp.nov.)新纪录是可拉拟茎点霉(P.colaoe Bond.-Mont.),薯蓣拟茎点霉(P.dioscoreoe sacc.)及棕榈拟茎点霉槟榔生理型(P.polmicola(Wint.)sacc.f.arecoe Sacc.)。  相似文献   

15.
农田防护林是南疆三大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优化南疆防护林体系结构、提高生物多样性和生态防护效果,本研究以引种到南疆喀什地区的吴屯杨和新疆乡土树种新疆杨为研究材料,采用样地调查法对不同立地条件下的两种杨树的树高、胸径、保存率和累积生长量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3个试验样地中,吴屯杨的平均胸径值均高于新疆杨,两种杨树的平均树高值无显著差异。造林三年内两种杨树的树高累积生长量上升速度较快,栽植两年后,吴屯杨的胸径累积生长量高于新疆杨。在含盐量高达0.76%的伽师县,吴屯杨的保存率仍达到37.37%,高于新疆杨,说明吴屯杨的耐盐能力比新疆杨强,且吴屯杨的生长状况优于新疆杨。本研究为吴屯杨在南疆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黄皮属新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在广西发现的黄皮属(Clausena Burm f.)一个新变种四棱黄皮(Clausena excavda var .qudrangulata Z.J.Yu et C.Y.Wong)和一个新种丽达黄皮(Clausena inolida Z.J.Yu et C.Y.Wong),并详尽地描术字它们的植物学性状。  相似文献   

17.
植物生长模拟研究,是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来模拟现实中植物的生长状态。论文以胡杨生长数据为基础,通过实验分析,推出了胡杨树高与胸径之间的关系,提出一种基于三维结构的胡杨茎生长模型,并运用3DMax技术实现胡杨茎生长模拟的可视化,同时给出了从不同角度模拟胡杨茎生长的状态图,从而全面反映了胡杨茎的生长模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适宜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Lévl.)Hutchins]扦插繁殖的激素及其浓度。[方法]选用3种激素,分别为根旺、NAA和IBA,浓度均设计3个水平,分别为500、1 000、1 500 ml/L,以清水为对照。[结果]根旺、NAA和IBA对昆明山海棠插穗生根的影响是不同的。总体上,NAA对插穗生根的促进作用较明显,IBA和根旺的促进作用次之。其中IBA 1 500 ml/L对昆明山海棠插穗生根率、成活率、须根数的影响都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生根率达70%,比对照(2%)高68个百分点。其中对须根长促进作用最好的是NAA 500 ml/L。激素对插穗萌枝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该研究可为昆明山海棠扦插繁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泡桐属新植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发表了中国泡桐属1新种、2新变型,即山明泡桐Paulownia lamprophylla Z.X.Chang etS.L.Shi,sp.nov.;圆叶山明泡桐P.lamprophylla f.rotanda Z.X.Chang et S.L.Shi.fnov.;白花兰考泡桐P.elongata S.Y.Hu f.alba Z.X.Chang et S.L.Shi.f.nov.除外部形态特征外,并从叶片解剖、生物学、生态学及木材构造等方面论证了新种与邻近种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对河南省2005年以来新发生杨树黄叶病害的发生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病害危害继续扩大,新发病地块出现50处,但老的发生区没有大面积扩散,枯死数量所占前年总病树的百分比从2007年的1%下降到了0.6%。黄叶病杨树存在侧芽萌发及顶芽小叶现象,但不属于植物病理学上的丛枝。病害在春秋两季发病明显,实验证明病害与越冬关系不大,7月份有隐症现象,该隐症为高温隐症。加强水肥管理及间伐对缓解症状有一定作用,但是不能彻底治愈,病因可能与苗木的来源有一定关系。病害的发生在立地条件上没有明显规律,养殖小区和菜地内的杨树明显发病较早、较重。未发现明显抗病的杨树品种,法桐等其它近10种树种亦有类似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