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德纯 《中国蔬菜》2012,1(19):40-40
芜菁甘蓝,学名Brassica napobrassia Mill.,别名洋蔓菁、洋疙瘩、洋大头菜等。芜菁甘蓝是芜菁和甘蓝杂交形成的后代,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及瑞典等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已有栽培。经过不断的杂交和选育,逐渐形成了具有肥大根部的栽培种。在欧洲,直至17 世纪才把芜菁甘蓝当作一种独特的蔬菜食用,18 世纪传入法国,有黄肉和白肉两种,其后传入英国和美国。19 世纪和20 世纪之交传到中国和日本,据清末农工商部有关农事试验场的档案资料: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 年)清朝驻德国外交大臣孙宝琦经由德国引入芜菁甘蓝,当时因其根部尾端长在土中而呈白色,其上端长出地皮而呈紫红色,故称其为“白头小芜菁”。20 世纪初,我国东北地区又由前苏联引入,故将芜菁甘蓝采用俄文名称的音译,称其为“卜留克”。芜菁甘蓝的另一俗称“土苤蓝”则是以球茎甘蓝的别称“苤蓝”为参照物而命名的,以苤蓝比喻其形,加以“土”而表明食用其地下根。  相似文献   

2.
蒋功成 《蔬菜》2020,(2):24-28
对淮安市的一种腌菜特产--大头菜的种质资源来源进行全方面考订,其中常见的"本大头菜"、历史与传说中的"大头菜"、"洋大头菜"的种源分别为淮安大五缨大头菜和清江小五缨大头菜、芜菁、芜菁甘蓝,其中淮安大五缨大头菜和清江小五缨大头菜是在明代或明代以后从根芥中分化出来的;在明代中叶之后,根芥逐渐取代了蔓菁作为腌制大头菜的主要来源;腌制大头菜的鲜菜来源使用最多的可能是芜菁甘蓝,即俗称的"洋大头菜",而芜菁甘蓝何时传入淮安目前还不清楚,但其种植比浙江、苏南一些地区都要早。并对大头菜的加工及发展历史进行介绍,这对大头菜新品种的培育及其产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罗伟其  王剑 《花卉》2008,(2):37-37
洋桔梗原产北美,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多作为一二年生栽培。20世纪90年代。洋桔梗曾一度成为日本发展最快的切花种类,目前在日本仍是最受欢迎的切花之一。日本现已育成了数以百计的洋桔梗杂交品种,洋桔梗引进我国的时间不长,其性喜冷凉,忌高温多湿,目前在我国云南栽培最多(高原冷凉至温暖的气候),华南地区一般宜秋冬种植。  相似文献   

4.
欧洲甜樱桃又叫大樱桃、洋樱桃。植物学家和考古学家研究认为,欧洲甜樱桃原产于亚洲西部和欧洲东南部,公元前1世纪已开始栽培利用,到公元前2~3世纪逐渐传到欧洲大陆。19世纪70年代引入我国烟台,并在渤海沿岸形成集中产地,北京、山  相似文献   

5.
芜菁甘蓝,又叫洋大头菜、布留克,为十字花科二年生根用蔬菜。原产欧州地中海沿岸,近百年传入我国、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山东、浙江一带。其他各省也有零星种植。主要用作加工酱菜,也是高产的多汁饲料。芜菁甘蓝,子叶和第一片真叶,有浓密的绒毛,叶色深绿,多蜡粉。叶肉厚,很象甘蓝叶子。叶基部有数对深裂或全裂的小叶子。肉质根球形成短纺锤形。外皮白或红褐色。肉质细密.白色或土黄色。无辣味,微甜。富含碳水化合物,是酱渍加工的好原料。也可炒和与米煮粥吃。芜菁甘蓝.适应性很强.抗寒、抗病、耐瘠薄。能忍  相似文献   

6.
牟琼  吴佳海  罗维  李娟  雷霞  吴显斌 《蔬菜》2020,(7):28-32
为了充分挖掘芜菁甘蓝的价值及用途,提高产值效益,推动芜菁甘蓝多元化利用产业发展,对芜菁甘蓝菜用、肥用、观赏、饲用、药用、油用等用途方面的研究利用情况进行介绍,发现芜菁甘蓝是制作食材的好原料、改良土壤的优良作物、观光农业新宠、优质饲料来源,还是提高免疫力的良药;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完善品种管理、强化品种选育、实施良种良法配套、促进转化应用、实现价值最大化等芜菁甘蓝多用途利用的发展建议,使芜菁甘蓝的优势得以充分利用,实现多用途利用。  相似文献   

7.
李协和 《花卉》2014,(12):28-29
近年引进作年宵花的洋蕙兰品种超过100个,按其生态和栽培可分成三大类:第一类为大花品种类,为原产我国云南、西藏、印度和缅甸等热带高山地带的虎头兰类为代表的原始种,经多次杂交选育而成。本类植株高大,叶大花也大。生长粗放。生长期和花芽孕育期能耐高温,但当花芽形成后转花芽伸长期必须在气温18℃以上.那怕是暂短时间,也使已开始伸长的花芽突然缩腐而无花。  相似文献   

8.
李协和 《花卉》2010,(5):24-25
近几年来,广州年宵花市,上千元一盆的洋蕙兰都已成最受欢迎的年宵花卉。可惜春节开花后.一般的广州家居无法再栽培。其实洋蕙兰就是中国的虎头兰,经近代园艺家多次杂交选育而成。每年都有新品种进口。  相似文献   

9.
芜菁甘蓝当地叫卜留克,属于根菜类十字花科。其主要特点是:1.营养丰富,含糖分6~9%,干物质6.9~16%,富含维生素B_1、B_2和C。2.适应性、耐寒性较强,生育期120天。3.产量高,病虫害少,比较稳产,亩产可达2500~3000公斤,高产地块达5000公斤,4.也是营养丰富多汁的青饲料。芜菁甘蓝早年从苏联引入我盟,已栽培近百年历史,成为地方优良品种。品种有两个:  相似文献   

10.
汪昭月 《食用菌》1994,16(4):6-6
香菇菌种选育的主要手段有引种驯化、杂交育种、细胞工程育种及基因工程育种四种。当前应用最普遍的是引种驯化和杂交育种,在杂交育种中有单孢杂交、单双核杂交、单核原生质体杂交等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杂交,亲本的选择都是不可缺少的,而且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近年来我们每年都选用不同亲本进行大量的杂交配对及杂交菌株的筛选工作。本文就1992年采用单核原生质体进行杂交得到的后代,从亲本选择、不同栽培方式的生物学效率、菇的质量诸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我们选择了8个菌株做亲本(表1),其中包括2个栽培种,6个野生种。从大量的杂交后代中选择了138个组合,采用人造菇木和塑料袋栽培两种方式进行筛选,根据亲本的不同来源、遗传和生态特征,设计了三种组合类型(表2)。即栽培种×野生种、野生种×野生种、栽培种×栽培种,在栽培种×野生种的组合中,野生种又分别选用了在人工栽培条件下出菇和不出菇两种类型作为亲本。  相似文献   

11.
以观赏性较强的粉色重瓣系列切花洋桔梗品种F_1Ceremony Peach种苗为材料,研究洋桔梗在幼苗时期的最佳栽培条件,以期降低幼苗在以后发育中形成莲座化的可能性,提高日后其切花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2.
草莓是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凤梨草莓、地果、地莓、红莓、洋莓等。野生种起源于亚洲、欧洲和美洲。我国野生草莓分布广泛,16世纪的《本草纲目》(1578年)已有草莓的记载。世界上草莓栽培始于14世纪,最初在法国,后传到英国、荷兰、丹麦等国。1750年在法国育成了第一个大果草莓品种——凤梨草莓,之后世界各国才开始广泛栽培草莓,目前大多数主栽的优良品种都出自凤梨草莓,或由凤梨草莓与其他种杂交。  相似文献   

13.
<正>4 小(洋)南瓜的栽培方式和季节安排小(洋)南瓜具有耐寒和低温伸长性较强等特性、可进行冬春早熟栽培、春季早熟栽培、一般露地栽培和秋季栽培。冬春栽培应用大棚覆盖及多层保温设施,早春栽培可用小拱棚半覆盖栽培,秋季栽培后期应覆盖薄膜保温。不同栽培方  相似文献   

14.
菊芋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菊芋,又称洋姜、鬼子姜、洋生姜、地姜。原产北美密西西比盆地,17世纪引入欧亚大陆,经欧洲传入我国,各地有零星栽培,大都呈野生状态。  相似文献   

15.
香菇申香10号菌种的选育与推广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利用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获得香菇栽培种26的原生质体单核体,选用栽培种菌香为供体,通过非对称杂交,选育出申香10号。它具有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和栽培适应性广等特点,已开始在我国香菇主产区应用,成为香菇主栽培之一。由此证明,非对称杂交技术在香育种上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黄秋葵,又名秋葵、咖啡黄葵、毛茄、金秋葵、美人指、羊角豆、洋辣椒等,为锦葵科秋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非洲东北部地区,我国也有野生种,一直以来湖北、湖南、安徽等地农村房前屋后均有零星种植。13世纪埃及就有栽培记载,现已成为非洲、中亚、南亚、东南亚及欧洲等热带地区广泛栽培的主要蔬菜之一。  相似文献   

17.
黄秋葵的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秋葵(Hibiscus esculentusL.),别名秋葵、洋绿豆、粘杆.原产非洲,欧美、中亚及东南亚广泛栽培.20世纪初由印度传入我国.  相似文献   

18.
唐敏  龙春林  杨德 《中国蔬菜》2006,1(2):43-44
菜蓟(Cynara scolymus.L.)又称洋蓟、朝鲜蓟、法国百合、洋百合,为菊科菜蓟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染色体数目2n=2x=34。原产于地中海沿岸的中部和西部地区,目前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南非、澳大利亚和美国均有大面积栽培。我国上海、浙江、山东等地早在19世纪80年代就开始引种,但终因气候因素限制未能形成产业。云南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优越气候条件和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很适于洋蓟的栽培,目前栽培面积已达2000hm^2,但由于引进栽培品种适应性差,加之缺乏全面的栽培技术指导及管理措施,造成洋蓟商业化生产产量低,品质较差,经济效益不高的局面。为开拓洋蓟的国际市场,使其在国际贸易中占有一席之地,笔者通过对国外引进的两个品种进行栽培试验和品质性状比较分析,总结出适于云南地区的一套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翠冠梨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选育而成的早熟梨新品种.用杭青与新世纪杂交后,再与幸水杂交而成。翠冠梨成熟早,品质好.易丰产.是综合性状较好的早熟品种之一。目前。在浙江、江苏、上海、江西、四川、福建、广西、山东等南方省份均有大量栽培.用以取代新世纪、20世纪、幸水、丰水等日本梨品种。苏州市于1998年从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20.
甬葵1号系宁波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引进选育的黄秋葵良种.黄秋葵,别名羊角豆、咖啡黄葵、洋辣椒等,原产于非洲东北部,属锦葵科秋葵属中能形成栽培种的一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以幼嫩的果实供食用,富有特殊香气,营养价值高,尤其富含糖聚体和维生素A,B,C及铁、钙等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