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纤维素复合酶对肉鸡屠宰性能和肉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日龄AA肉鸡128羽,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5%、0.1%和0.15%的纤维素复合酶,研究添加不同水平纤维素复合酶对肉鸡屠宰性能和肉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纤维素复合酶可显著提高肉鸡宰前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和胸肌重、全净膛率、半净膛率和胸肌率(P0.05),降低腹脂重和腹脂率(P0.05);改善肉鸡肌肉品质,显著降低了胸肌和腿肌的失水率(P0.05);显著提高肝脏重和肝脏指数(P0.05)。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限饲方法对爱拔益加(AA)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骨骼性状的影响。试验选用80只7日龄的AA肉鸡,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料量限饲组、能量限饲组和蛋白质限饲组,每组20只鸡。限饲14d(21日龄)、补偿生长21d(42日龄)后每组分别屠宰8只,取其胸肌、腿肌、腹脂、心脏、肝脏、脾脏、胸腺、法氏囊、骨骼等组织并称重,以及测量骨骼的长度和直径。结果表明:1)限饲后,3个限饲组肉鸡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补偿生长后,各组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料量限饲组末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限饲后,料量限饲组肉鸡的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料量限饲组、能量限饲组肉鸡的腹脂率显著低于蛋白质限饲组和对照组(P0.05)。补偿生长后,各组肉鸡的胸肌率和腿肌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料量限饲组肉鸡的腹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限饲后,蛋白质限饲组肉鸡的肝脏指数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料量限饲组肉鸡的胰脏指数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对照组脾脏指数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补偿生长后,各组肉鸡的心脏指数、肝脏指数、胰脏指数、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4)限饲后,料量限饲组肉鸡的胫骨重、胫骨长、胫骨直径、股骨重和股骨长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料量限饲组、能量限饲组肉鸡的股骨直径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蛋白质限饲组(P0.05)。补偿生长后,各组肉鸡的胫骨重、胫骨长、胫骨直径、股骨重、股骨长和股骨直径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3种限饲方法均降低了AA肉鸡的平均日增重和部分骨骼性状指标,其中料量限饲法对肉鸡平均日增重和骨骼性状影响最大。经过21d的补偿生长后,3种个限饲组均表现出补偿生长效应,骨骼性状无显著变化,但料量限饲法会降低肉鸡全期的平均日增重和末重,建议生产中慎用料量限饲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吉林黑鸡的屠宰性能及其相关性,试验选择1日龄[♂(39.23±3.98)g,♀(34.10±3.70)g]的吉林黑鸡480只,分成公母2组,每组240只,在相同条件下饲养至150日龄[♂(3 071.00+138.11)g,♀(2 863.50+107.03)g]进行屠宰。结果表明:公鸡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腿肌重均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但腹脂重极显著低于母鸡(P0.01);公鸡的屠体重与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和腿肌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腹脂重与半净膛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母鸡的屠体重与半净膛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全净膛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腹脂重与胸肌重呈显著负相关(P0.05)。说明吉林黑鸡的屠宰性能优秀,符合优质鸡的屠宰要求。  相似文献   

4.
抗生素的使用提高了畜禽生产性能,同时也存在食品药物残留、耐药性产生、动物免疫功能下降等问题,甚至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国家法规对使用抗生素的限制性与规范性逐步开展,抗生素的替代品研究逐渐成为研究和应用热点。试验中旨在分析金霉素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AA雏公鸡进行肉鸡饲养试验,饲粮中添加金霉素,以未添加组为对照。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金霉素有效含量为50 mg/kg时,可以显著提高肉鸡的活体重(P0.05);日均采食量、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腿肌重、胸肌重和腹脂重等绝对重量指标也有所提高,但均差异不显著(P0.05)。同时,添加组的屠体率显著降低(P0.05),而腹脂率显著升高(P0.05);其他相对重量指标降低或相等,差异不显著(P0.05)。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金霉素(有效含量为50 mg/kg)添加组个体的血液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含量显著升高,并且腹脂脂肪组织中的相关脂肪合成的相关基因表达显著上调(P0.05或P0.01)。结论,饲料中添加金霉素可以促进肉鸡生长,显著提高活体重,但是增加了肉鸡的腹脂沉积,导致了成鸡屠体率显著下降及其他屠宰性状的降低。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铬源和铬水平对21日龄热应激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脂肪沉积及血清生化特性的影响。选用1日龄科宝(Cobb 500)白羽雌鸡252只,随机分为7组,分别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含铬0.37 mg/kg)及在此基础饲粮上添加0.4、2.0 mg/kg源于丙酸铬(CrPro)、吡啶甲酸铬(CrPic)和三氧化铬(CrCl_3)的铬的试验饲粮。结果表明:饲粮铬添加对热应激肉鸡的平均日增重、胸腺指数、胸肌肌内脂肪、血清AKP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平均采食量、饲料增重比、脾脏指数、法氏囊指数、肝脂率、腹脂率、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均无影响(P0.05);铬水平对脾脏指数和TG有显著影响(P0.05);铬源对腹脂率、AKP活性及TC有显著影响(P0.05);铬源与铬水平互作对肝脂率、肌内脂肪、TC及LDLC有显著影响(P0.05)。综合分析,铬源CrPic对降低腹脂率、增加肌内脂肪含量效果最佳;2.0 mg/kg CrCl_3对降低肝脂率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饲粮苏氨酸水平对1~21日龄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胴体品质、脂肪代谢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以确定1~21日龄黄羽肉鸡适宜的苏氨酸需要量。试验选用1日龄快大型岭南黄羽肉鸡雏鸡2 000只,按体重相同原则随机分为5组,每组8个重复(公母各占1/2),每个重复50只鸡。5个组的试验鸡分别饲喂含0.60%(基础饲粮)、0.67%、0.74%、0.81%和0.88%苏氨酸的饲粮,试验期为21 d。结果表明:1)饲粮苏氨酸水平显著影响黄羽肉鸡公鸡、母鸡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P0.05)。0.88%苏氨酸水平组黄羽肉鸡母鸡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最高,0.74%苏氨酸水平组黄羽肉鸡公鸡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最高。根据生长性能指标和回归分析结果,确定黄羽肉鸡母鸡饲粮苏氨酸最适水平为0.81%,黄羽肉鸡公鸡饲粮苏氨酸最适水平为0.79%。2)饲粮苏氨酸水平显著影响黄羽肉鸡公鸡、母鸡的全净膛率、半净膛率和腿肌率(P0.05)。0.88%苏氨酸水平组黄羽肉鸡母鸡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最高,0.74%苏氨酸水平组黄羽肉鸡母鸡腿肌率最高;0.81%苏氨酸水平组黄羽肉鸡公鸡半净膛率最高,0.74%苏氨酸水平组黄羽肉鸡公鸡全净膛率和腿肌率最高。根据胴体品质指标和回归分析结果,确定黄羽肉鸡公鸡饲粮苏氨酸最适水平为0.77%,黄羽肉鸡母鸡饲粮苏氨酸最适水平为0.88%。3)饲粮苏氨酸水平显著影响黄羽肉鸡公鸡、母鸡的胸腺指数(P0.05),其中0.88%苏氨酸水平组黄羽肉鸡公鸡和母鸡胸腺指数最高。4)饲粮苏氨酸水平对黄羽肉鸡母鸡血清中甘油三酯(TG)、免疫球蛋白G(IgG)、白细胞介素-6(IL-6)和胰岛素(INS)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0.88%苏氨酸水平组血清中TG和INS含量最低,0.88%苏氨酸水平组血清中IL-6和IgG含量最高;饲粮苏氨酸水平对黄羽肉鸡公鸡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INS、IL-6和IgG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0.88%苏氨酸水平组血清中LDL和INS含量最低,0.88%苏氨酸水平组血清中IL-6和IgG含量最高。5)饲粮苏氨酸水平显著影响黄羽肉鸡血液中T淋巴细胞增殖率(P0.05),黄羽肉鸡母鸡和公鸡均是0.81%苏氨酸水平组血液中T淋巴细胞增殖率最高。由以上结果可以得出,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苏氨酸可以提高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增强免疫功能。以生长性能为主要判定指标,确定1~21日龄黄羽肉鸡母鸡饲粮苏氨酸最适水平为0.81%,黄羽肉鸡公鸡饲粮苏氨酸最适水平为0.79%。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饲粮添加共轭亚油酸(CLA)和铬对0~3周龄热应激肉鸡胴体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2×3因子随机设计,选用1日龄科宝白羽雌肉雏鸡216只,按体重均匀分为6组,分别饲喂未添加铬的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含铬0.37 mg/kg)及分别添加不同水平CLA(0、1%)和来源于丙酸铬的铬(0,200,400μg/kg)。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CLA可以显著提高肉鸡屠宰率(P0.05),但对活体重、全净膛率、腹脂率、腿肌率、胸肌率无影响(P0.05);饲粮铬可以显著降低肉鸡腹脂率(P0.05),显著提高全净膛率(P0.05);CLA与铬互作对肉鸡胴体性能没有影响(P0.05),但有降低腹脂率的趋势(P0.1),其中添加1%CLA+200μg/kg铬组效果最好。2)饲粮CLA可降低肉鸡胸肌、腿肌黄度b*值(P0.01),降低胸肌蒸煮损失率(P0.05),但对胸肌、腿肌亮度L*、红度a*、p H24值、滴水损失、剪切力及腿肌蒸煮损失无影响(P0.05);饲粮铬对胸肌、腿肌鸡肉品质没有影响(P0.05);CLA与铬的互作有降低肉鸡胸肌蒸煮损失的趋势(P0.1),其中添加1%CLA+400μg/kg铬组效果最佳,胸肌蒸煮损失比对照组降低了6.68%。说明同时添加CLA和铬对0~3周龄热应激肉鸡胴体性能和肉品质均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探讨饲喂全价基础日粮的基础上补饲青绿饲料对不同性别肉仔鸡屠宰品质的影响。选择1日龄健康AA肉鸡360只(公母各半),根据不同性别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30只。分别设为Ⅰ♂、Ⅱ♂、Ⅰ♀、Ⅱ♀组。Ⅰ♂和Ⅰ♀为对照组,饲喂全价基础日粮,Ⅱ♂和Ⅱ♀为试验组,全期补饲新鲜青绿饲料。分别于第14、28、42日龄(d)时取样进行屠宰品质分析。结果表明:①各试验日龄公鸡的体重高于母鸡(P<0.05或<0.01);42日龄时公鸡的屠宰率和半净膛率高于母鸡(P<0.05),腹脂率低于母鸡(P<0.05)。②补饲青绿饲料能显著提高肉仔鸡胸肌率(P<0.05)和降低腹脂率(P<0.05),42日龄时公鸡和母鸡的胸肌率分别提高了14.9%和16.4%,腹脂率分别降低了20.8%和22.2%。③补饲青绿饲料对肉仔鸡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和腿肌率无显著影响。④总体上补饲青绿饲料对母鸡屠宰品质的影响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日粮不同代谢能和赖氨酸水平对AA肉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160只1日龄AA公雏,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32个重复,每重复1只鸡,实行单笼饲养。试验采用2因子(代谢能和赖氨酸)×2水平(低于和高于对照组)随机区组设计,设1个对照组(代谢能参照NRC,1994),2个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2.97、13.81MJ/kg;2个赖氨酸水平0~3周龄分别为1.0%、1.2%,4~6周龄分别为0.9%、1.1%,对照组代谢能水平0~6周龄为13.39MJ/kg,赖氨酸水平0~3周龄为1.1%,4~6周龄为1.0%。42日龄屠宰,试验结果表明:①日粮代谢能水平从12.97MJ/kg提高到13.81MJ/kg,肉鸡平均体重增加12.67%,饲料转化率升高7%(P<0.01);日粮赖氨酸水平提高20%,体重显著增加12.38%(P<0.05),饲料转化率升高3.84%(P<0.01);日粮代谢能和赖氨酸对饲料转化率有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②随着代谢能水平的提高,屠体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腹脂重和腹脂率相应提高,高能组显著高于中、低能组(P<0.05),赖氨酸水平对屠体重、全净膛重、胸肌重和胸肌率产生极显著的影响(P<0.01),与低赖氨酸组相比,高赖氨酸日粮组肉鸡屠体重增加12.33%、全净膛重增加12.62%、胸肌重增加28.53%、胸肌率提高3.11%,代谢能和赖氨酸水平对肉鸡腹脂重有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③日粮代谢能水平为13.81MJ/kg,赖氨酸水平0~3周龄为1.2%、4~6周龄为1.1%时AA肉鸡获得最佳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与实际生产中应用的NRC(1994)代谢能和赖氨酸水平相比,AA肉鸡多赢利1.44元/只。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饲粮苏氨酸水平对22~42日龄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确定其苏氨酸需要量。【方法】试验选用22日龄快大型岭南黄羽肉鸡1 600只,根据体重相同的原则分为5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肉鸡(公母各半)。采用玉米-花生粕型基础饲粮,5个处理组试验鸡分别饲喂含0.60%(基础饲粮)、0.67%、0.74%、0.81%和0.88%苏氨酸饲粮,试验期为21 d。试验结束后,每个重复选取2只鸡屠宰采样,测定屠宰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饲粮苏氨酸水平显著影响黄羽肉公鸡、母鸡的体重、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P<0.05)。对于母鸡,0.88%苏氨酸水平组平均日增重最高;0.81%苏氨酸水平组平均日采食量最高。对于公鸡,0.81%苏氨酸水平组平均日增重最高;0.81%苏氨酸水平组平均日采食量最高。饲粮苏氨酸水平与黄羽肉公鸡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以及公、母鸡料重比呈显著的二次线性相关(P<0.05);根据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回归方程得出黄羽肉公鸡饲粮苏氨酸最适水平分别为0.81%和0.83%;根据料重比回归方程得出黄羽肉母鸡和公鸡饲粮苏氨酸最适水平分别为0.83%和0.86%。饲粮苏氨酸水平对黄羽肉公鸡、母鸡的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腿肌率、胸肌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对黄羽肉公鸡全净膛率和腹脂率均有显著影响,其中0.81%苏氨酸组全净膛率显著高于0.60%和0.74%苏氨酸组,0.88%苏氨酸组腹脂率显著低于0.60%和0.67%苏氨酸组(P<0.05)。饲粮苏氨酸水平显著影响黄羽肉母鸡法氏囊指数和胸腺指数,其中0.60%苏氨酸组法氏囊指数显著低于0.81%苏氨酸组,0.81%和0.88%苏氨酸组胸腺指数显著高于0.60%苏氨酸组(P<0.05);对肝脏指数、脾脏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苏氨酸水平对黄羽肉母鸡血清中甘油三酯、胰岛素含量有显著影响,其中0.60%苏氨酸水平组血清中胰岛素含量最低,0.88%苏氨酸水平组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最低,显著低于0.60%苏氨酸组(P<0.05);苏氨酸水平对黄羽肉公鸡甘油三酯含量有显著影响,其中0.88%苏氨酸水平组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最低,显著低于0.60%和0.67%苏氨酸组(P<0.05)。【结论】饲粮中添加适量苏氨酸可以提高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胴体品质,促进免疫器官发育。以生长性能为主要判定指标,确定22~42日龄黄羽肉母鸡饲粮最适苏氨酸水平为0.83%,黄羽肉公鸡最适苏氨酸水平为0.81%。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先后进行2次试验研究饲粮棉籽粕水平对不同生长阶段肉鸭屠宰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根据屠宰性能探讨肉鸭饲粮棉籽粕的适宜水平。试验1、2均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试验1饲粮棉籽粕水平分别为0、8.28%、16.56%、24.83%、33.11%;试验2饲粮棉籽粕水平分别为0、5.83%、11.60%、17.50%、23.30%。试验1肉鸭1~21日龄采食试验饲粮,22~35日龄采食无棉籽粕的玉米-豆粕型饲粮;试验2肉鸭1~14日龄采食无棉籽粕饲粮,15~35日龄采食试验饲粮。35日龄时每个试验的每个重复屠宰1只肉鸭测定其屠宰性能。结果表明:1)在试验1中,随饲粮棉籽粕水平的增加,肉鸭半净膛率与全净膛率线性增加( P<0.05),16.56%棉籽粕组肉鸭腹脂重和腹脂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 P<0.05)。2)在试验2中,随饲粮棉籽粕水平的增加,饲粮棉籽粕水平线性或二次影响肉鸭活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和胸肌重( P<0.05),二次影响肉鸭的屠体重( P<0.05),23.30%棉籽粕组肉鸭活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及胸肌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3)基于不同的屠宰指标肉鸭饲粮棉籽粕适宜水平为7.51%~14.78%。以上结果提示,在以可消化氨基酸平衡模式配制饲粮时,1~21日龄肉鸭采食棉籽粕高达33.11%饲粮,22~35日龄采食玉米-豆粕型饲粮对35日龄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结合35日龄屠宰性能来考虑,15~35日龄肉鸭饲粮棉籽粕水平不宜超过14.78%。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共轭亚油酸(CLA)和铬(丙酸铬)对热应激肉鸡生长性能、胴体性能、肉品质及脂肪沉积的影响。试验采用2×3两因素随机试验设计,设置2个CLA水平(0、1%)和3个铬水平(0、0.2、0.4 mg/kg)。选用216只1日龄科宝(Cobb)500白羽雌雏肉鸡,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环境温度保持在32~34℃,每周末进行1次肉鸡体温(肛温)的测定,以确保其处于热应激状态。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CLA和铬以及二者互作对热应激肉鸡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2)饲粮中添加CLA提高了热应激肉鸡腿肌率(P0.05),并有提高屠宰率的趋势(P=0.071),但对胸肌率、全净膛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铬有降低热应激肉鸡胸肌率的趋势(P=0.099)。CLA和铬互作对热应激肉鸡胴体性能没有显著影响(P0.05)。3)饲粮中添加CLA降低了热应激肉鸡胸肌和腿肌黄度(b~*)值和胸肌亮度(L~*)值(P0.05),对其他肉品质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0.2 mg/kg铬显著提高了热应激肉鸡胸肌pH24 h(P0.05),饲粮中添加铬对腿肌肉品质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CLA和铬互作对热应激肉鸡胸肌和腿肌肉品质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4)饲粮中添加CLA显著降低了热应激肉鸡的腹脂率和腿肌肌内脂肪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铬有降低热应激肉鸡腹脂率的趋势(P=0.097),但对胸肌和腿肌肌内脂肪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CLA和铬互作有降低热应激肉鸡腹脂率的趋势(P=0.071),其中,1%CLA+0.2 mg/kg铬组合降低腹脂率效果最好。5)饲粮中添加CLA和铬均显著提高了热应激肉鸡肝脏铬含量(P0.05),且CLA和铬互作对热应激肉鸡肝脏铬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CLA对热应激肉鸡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但改善了肉鸡的胴体性能并促进了肝脏中铬沉积;饲粮中添加铬对热应激肉鸡生长性能、胴体性能均无显著影响,但提高了胸肌pH24 h,并有降低腹脂率的趋势;CLA和铬互作有降低腹脂率的趋势,以1%CLA+0.2 mg/kg铬组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铬源和铬水平对1~3周龄热应激肉仔鸡生长性能、胴体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选用1日龄科宝白羽雌雏肉仔鸡252只,随机分为7个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含铬0.37 mg/kg),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上添加0.4和2.0 mg/kg丙酸铬(Cr Pro)、吡啶甲酸铬(Cr Pic)和三氯化铬(Cr Cl3)的试验饲粮。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显著提高了热应激肉仔鸡的平均日增重(P0.05),但铬源、铬水平及二者互作对热应激肉仔鸡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显著提高了热应激肉仔鸡的屠体率(P0.05);腹脂率受铬源的显著影响(P0.05),其中Cr Pro降低腹脂效果最好,Cr Cl3其次,Cr Pic效果最差;铬源、铬水平及二者互作对热应激肉仔鸡的活体重、屠体率、全净膛率、胸肌率和腿肌率无显著影响(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显著提高了热应激肉仔鸡胸肌肉色红度值(P0.05);胸肌蒸煮损失率受铬源的显著影响(P0.05);,其中Cr Pro与Cr Cl3的蒸煮率损失低于Cr Pic铬源、铬水平以及二者的互作对热应激肉仔鸡胸肌剪切力、p H15m in、p H24h和亮度值、黄度值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铬可以改善热应激肉仔鸡的生长性能、胴体性能及肉品质,且Cr Pro和Cr Cl3形式的铬的效果优于Cr Pic。  相似文献   

14.
试验通过对选育的屠宰型肉鸡专门化品系(A系和B系)早期(35日龄)大小鸡冠进行选择,比较饲养至性成熟(150日龄)时鸡冠大小和生产性能。结果表明:35和150日龄时A系鸡冠面积、鸡冠周长和鸡冠色度级别均显著高于B系(P0.05)。35日龄A、B系大鸡冠的鸡冠面积、鸡冠周长和鸡冠色度级别均大于小鸡冠(P0.05),而至性成熟(150日龄)时大小鸡冠间鸡冠大小、体重、体尺、屠宰性能和肉品质差异不显著(P0.05)。150日龄A系的活体重、屠体重、心脏重、肝脏重、单侧胸肌重、单侧腿肌重、单侧翅重、腹脂重、睾丸重、腺胃重、肌胃重、半净膛重和全净膛重均大于B系,但A系与B系的屠宰率、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差异不显著(P0.05)。A、B大小冠公鸡屠宰性能较好,屠宰率均超过90%,全净膛率均超过71%,半净膛率在77%~84%之间。A、B专门化品系公鸡的屠宰率、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复合酶制剂水平对北京填鸭胴体性状、体脂沉积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取35日龄健康、大小均匀的雄性北京鸭96只,随机分成4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鸭。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饲粮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200和300 mg/kg的复合酶制剂,试验鸭在35和36日龄饲粮填饲量分别为260和300 g,之后5 d各组饲粮填饲量均为400 g/d。试验期为7 d。结果表明:1)饲粮复合酶制剂水平对北京填鸭屠体重、屠体率、全净膛重、全净膛率、腿肌重、腿肌率、龙骨长和胸宽均无显著影响(P0.05),而对北京填鸭增重、胸肌重、胸肌率、胸肌厚、肌胃重和肌胃率有显著影响(P0.05)。试验2组和试验3组北京填鸭胸肌重和肌胃重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了7.88%和7.60%(P0.05)。2)饲粮复合酶制剂水平对北京填鸭皮脂重、皮脂率、腹脂重、腹脂率、肝脏重、肝重率和肝脂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1组皮脂厚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了16.2%(P0.05)。3)饲粮复合酶制剂水平对北京填鸭干物质和总能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而对北京填鸭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有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对北京填鸭体脂沉积无显著影响,但能够提高饲粮中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并促进胸肌和肌胃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大骨鸡育成期饲粮蛋氨酸的最佳水平,将90只16周龄大骨母鸡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分别饲喂低(含蛋氨酸0.25%,简称Met-L组)、中(含蛋氨酸0.34%,简称Met-M组)、高(含蛋氨酸0.42%,简称Met-H组)水平蛋氨酸饲粮,饲粮其他营养水平一致。试验期5周,测定试验鸡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消化道器官比例、免疫器官指数和胫长。结果:17~21周龄时Met-L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Met-M组(P0.05),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低于Met-H组和Met-M组(P0.05),料重比显著高于Met-H组(P0.05)。19周龄时Met-M组胸肌率显著高于Met-H组和Met-L组(P0.05),Met-L组腹脂率显著高于Met-H组(P0.05);21周龄时Met-M组腿肌率显著低于Met-H组(P0.05)。19周龄时Met-M组肌胃比例显著高于Met-H组(P0.05);21周龄时Met-L组肌胃比例极显著高于Met-H组(P0.01),腺胃比例显著高于Met-H组(P0.05)。21周龄时Met-M组胸腺指数显著显著高于Met-L组(P0.05)。21周龄时Met-L组胫骨长度显著高于Met-M组(P0.05)。试验表明,适当提高饲粮蛋氨酸水平有利于改善大骨母鸡育成期生长性能,但不利于消化道和胫骨发育。  相似文献   

17.
有机铬对肉鸡日粮、粪中微量元素和小肠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用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792只,设6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33只鸡。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酵母铬0.2 mg/kg、吡啶甲酸铬0.2 mg/kg和蛋氨酸铬0.1 mg/kg(Ⅰ)、0.2 mg/kg(Ⅱ)、0.6 mg/kg(Ⅲ)的日粮(以Cr3+计),自由采食、饮水,试验期为49 d。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有机铬源对肉鸡日粮、粪中微量元素和小肠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酵母铬组和吡啶甲酸铬组日粮铜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蛋氨酸铬(Ⅱ)组日粮锌水平显著降低(P<0.05);吡啶甲酸铬组和蛋氨酸铬(Ⅱ)组粪铜、粪锌排泄量均显著提高(P<0.05),且蛋氨酸铬(Ⅱ)组粪锰水平显著增加(P<0.05);不同铬源对日粮铁水平和粪铁排泄量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2)不同铬源均增加空肠黏膜厚度的趋势,且蛋氨酸铬(Ⅲ)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28.57%(P<0.05);不同铬源均能降低回肠绒毛长度和黏膜厚度,除酵母铬组黏膜厚度外,其他各试验组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各试验组十二指肠绒毛长度和黏膜厚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铬对日粮和粪中铜、锌、锰水平影响显著,对铁影响不显著;能增加空肠黏膜厚度,显著降低回肠绒毛长度和黏膜厚度。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蛋氨酸螯合锌替代硫酸锌对肉鸡生产性能、肉品质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体重接近的健康爱拔益加(AA)肉公鸡200只,随机分为2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各处理组肉鸡均饲喂基础日粮且将Zn的添加水平定为40 mg/kg,其中处理1组以硫酸锌形式添加锌,处理2组以蛋氨酸螯合锌形式添加锌。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①与硫酸锌相比,蛋氨酸螯合锌显著降低了22~42 d和1~42 d肉鸡的料重比(P0.05),但对各阶段肉鸡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以及21和42 d肉鸡体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②蛋氨酸螯合锌替代硫酸锌对42 d肉鸡宰前体重、屠体重、全净膛重、腿肌重、屠宰率、胸肌率和腿肌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降低了42 d肉鸡全净膛率(P0.05),增加了42 d肉鸡胸肌重、腹脂重和腹脂率(P0.05)。③蛋氨酸螯合锌替代硫酸锌对42 d肉鸡胸肌肉色、滴水损失和蒸煮损失均无显著影响(P0.05)。④与硫酸锌相比,蛋氨酸螯合锌显著提高了21和42 d肉鸡血清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力以及42 d肉鸡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降低了21 d肉鸡血清丙二醛(MDA)含量(P0.05),但对21和42 d肉鸡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无显著影响。由此可见,蛋氨酸螯合锌替代硫酸锌具有提高肉鸡生产性能和抗氧化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饲粮中添加银杏叶及其提取物对肉鸡屠宰性能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本试验选取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64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6%的银杏叶、0.08%的EGB和0.002%的杆菌肽锌,用银杏叶等量替代基础饲粮中的麸皮。试验期为42d,分为两个阶段:试验前期(1~21d)和试验后期(22~42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银杏叶和EGB能显著提高肉鸡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P0.05),同时,EGB组肉鸡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和胸肌率又显著高于银杏叶组(P0.05)。以对照组收益为100%,日粮中添加银杏叶、EGB和杆菌肽锌每只鸡增加效益分别为0.47%、0.39%和0.88%。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银杏叶和EGB能够提高肉鸡的产肉性能,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选取北京中农榜样蛋鸡育种有限公司531只2个矮小型纯系(记为A系和B系)为实验素材,其中A系254只、B系277只,在85周龄时屠宰母鸡测定体重、肝脏重、腹脂重、卵巢重、卵泡数、全净膛重等指标,并计算屠宰性状指标的遗传参数,分析腹脂率与其他性状的关联性,统计不同腹脂沉积组后期产蛋性能及其后代2~21周龄体重的差异。结果表明:体重、腹脂重、腹脂率属于中等偏下遗传力,全净膛率和发育卵泡数遗传力较低;腹脂率与发育卵泡数、卵巢重均呈遗传负相关,与体重、肝脏重、全净膛率呈遗传正相关。A系母鸡高腹脂组腹脂率与发育卵泡数呈表型负相关(P=0.855),B系母鸡高腹脂组腹脂率与卵巢重呈表型负相关(P=0.697);高腹脂沉积会导致产蛋后期产蛋数下降,腹脂沉积可影响其后代早期平均体重(P0.05)。综上,适当控制母鸡腹脂沉积有利于维持后期的产蛋性能,掌握矮小型纯系蛋鸡屠体性状遗传参数,为通过选育手段改善商品代蛋鸡腹脂沉积和后期产蛋性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