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药剂对花生叶斑病防效及其性状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通过5种不同药剂对花生叶斑病防效的比较表明:阿米妙收和金极冠具有极显著的防治效果,其他参试药剂防效次之;5种药剂处理小区花生产量均增产,增幅在13.07%~37.91%之间,其中,百泰处理增幅最大。对花生特征特性调查结果显示,5种药剂对花生主茎高等生物性状和双仁率、饱果率等经济性状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对当前生产上常用的几种花生防病药剂进行药效对比,研究了几种杀菌剂对花生叶斑病的田间防效以及对花生主要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防治药剂对花生叶斑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以芸乐收表现最好,其平均防效最高,达66.60%;增产幅度最大,荚果和籽仁分别比对照增产达21.3%和21.6%。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花生叶斑病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化学防治叶斑病是花生高产稳产的关键措施.使用防效较高的金极冠、升氏等杀菌剂防治花生叶斑病,花生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烟台市牟平区花生叶斑病的适宜发病条件,并筛选其杀菌剂。[方法]分离并鉴定烟台市牟平区花生叶斑病病原菌,研究温度和光照对该病原菌生长及产孢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研究6种杀菌剂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花生网斑病病原菌(Phoma arachidicola Marasas PauerBoerema)和花生褐斑病病原菌(Cercospora arachidicola Hori)是引起该地区花生叶斑病的病原菌。25℃、12 h光暗交替条件最适宜2种病原菌生长并产孢,百泰、阿米妙收、金极冠3种药剂对该地区花生叶斑病的防效和增产效果较好,且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田间药害,值得推广。[结论]试验结果为花生叶斑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秋糯玉米叶斑病的防治技术。[方法]采用小区试验研究4种杀菌剂对秋糯玉米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4种农药中,新班击对秋糯玉米叶斑病的防效最好,达60.5%,高招的相对防效次之,为53.5%,曹达甲基硫菌灵、多菌灵的相对防效分别为30.2%和18.6%;4种药剂处理后玉米产量增加幅度分别为58.68%、41.94%、39.21%和33.64%。[结论]新班击和高招对秋糯玉米叶斑病的防治效果较好,且增产幅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对花生叶斑病进行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亩用16 g的30%烯唑醇悬浮剂对花生叶斑病具有比较理想的防治效果,在花生叶斑病初发期和盛发期各用药一次,药后10天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效可达72.2%。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对开封地区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方法]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为对照药剂,于2013、2014年通过小区试验研究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对开封地区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及最佳喷药时间。[结果]2013年,花生收获前,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2 000倍稀释液对开封地区叶斑病的防效达24.25%,与清水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2014年,在播后65、80 d进行初次喷药的情况下,花生收获前叶斑病防效分别达43.63%、49.7%,与清水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结论]在开封地区,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2 000倍稀释液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效和产量具有较好效果,在播后80 d初次喷药防效较佳。  相似文献   

8.
花生叶斑病是花生褐斑病、黑斑病和网斑病的总称。叶斑病一般使花生减产10%~20%,是花生产量重要的限制因素之一。由于花生长期连续使用多菌灵、百菌清等药剂,已导致病菌产生抗药性,防病效果差。因此,筛选出对叶斑病抗性好且对花生特性影响不大或具有积极影响的药剂便显得十分必要。笔者分析了5种药剂对花生生物学特性、产量及防效的影响,旨在为孟州市防治花生叶斑病药剂选择上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18.3%Opera乳油48 ml/亩和60%百泰水分散粒剂48 g/亩,防治花生苗期病害药后7天、14天平均防效分别为81.12%、78.74%和82.82%、80.73%;防治花生叶斑病药后7天、14天平均防效分别为71.38%、74.91%和81.91%、82.04%;两处理防效均明显高于对照药剂,对花生安全无药害。  相似文献   

10.
进行不同药剂防治花生叶斑病的药效研究,结果表明:在花生叶斑病开始发生时喷施12.5%氟环唑悬浮剂2次,间隔15 d,对花生叶斑病有较好的防效,适宜用量为450 mL/hm2。  相似文献   

11.
几种药剂防治香蕉叶斑病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几种常用药剂防治香蕉叶斑病的效果。[方法]用80%好意粉剂、50%依普同粉剂、43%治粉高悬浮剂、25%爱育宁乳油、12.5%欧得悬浮剂、80%新万生粉剂和43%治粉高悬浮剂、80%新万生可湿性粉剂和25%治粉高悬浮剂7种药剂及组合进行香蕉叶斑病防治试验。[结果]结果表明,代森锰锌和治粉高组合处理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效最好。[结论]在病害发生期,治疗性杀菌剂的防效要明显高于预防性杀菌剂。  相似文献   

12.
富力库水乳剂防治香蕉尾孢菌叶斑病试验初报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25%富力库水乳剂属于新型三唑类杀菌剂,1997-1998年进行富力库防治香蕉尾孢菌叶斑病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富力库1000倍的防效与三唑类杀菌剂敌力脱1000倍、应得1000倍的防效相近,是一种防治香蕉尾孢菌叶斑病的高效、安全的新型内吸性杀菌剂。并对杀菌剂防治香蕉尾孢菌叶斑病的药效测定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选用爱苗等杀菌剂对莲叶斑病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30%爱苗乳油2500倍液、25%凯润乳油20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1500倍液对莲叶斑病的防效分别为65.65%、63.69%、57.11%,3种药剂之间的药效没有显著差异,但都显著优于阿利宁可湿性粉剂,这3种药剂可供生产上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4.
何海峰  刘向阳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556-10557
[目的]明确30%戊唑醇悬浮剂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效.[方法]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30%戊唑醇悬浮剂(150ml/hm^2)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于7月上旬发病初期用药,间隔7d,施药3次,30%戊唑醇悬浮剂对花生叶斑病有明显防效.[结论]为花生叶斑病的有效防治及花生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笔者选用市场上销售较好的几种新型复配杀菌剂开展田间药效试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8.7%丙环·嘧菌酯悬浮剂和250 g/L吡唑·嘧菌酯悬浮剂防控效果最好。第3次用药后调查,两者防效均为90%以上,且其产量均较空白对照高60%。  相似文献   

16.
选用5种杀菌剂对花生疮痂病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0%爱苗乳油3 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花生疮痂病效果较佳,防效分别为86.4%、77.2%,增产达34.0%、28.4%,对花生安全。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防治香蕉叶斑病的适宜药剂,选用18.7%丙环唑·嘧菌酯悬浮剂、250 g/L嘧菌酯悬浮剂、250 g/L丙环唑乳油、50%氟环唑悬浮剂共4种杀菌剂,运用田间喷雾的方法,开展香蕉叶斑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8.7%丙环唑·嘧菌酯悬浮剂有效成分168.3 g/hm2处理防效最好,2次施药后14 d的防效为84.54%;其次是250 g/L嘧菌酯悬浮剂有效成分225 g/hm2处理,防效为73.37%;250 g/L丙环唑乳油有效成分225 g/hm2处理防效为71.65%;50%氟环唑悬浮剂有效成分225 g/hm2防效最差,为71.35%。由此说明,18.7%丙环唑·嘧菌酯悬浮剂有效成分168.3 g/hm2可有效防治香蕉叶斑病。  相似文献   

18.
于2009年和2010年开展了30%爱苗乳油防治花生后期病害及产量效应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经30%爱苗处理后的花生产量为275.3kg/667m2,分别比多菌灵处理增产22.7kg、增产8.98%,比清水对照处理增产33.5kg、增产13.85%。30%爱苗防治花生叶斑病、锈病效果较好,防效分别是49.6%和55.3%,而多菌灵防治花生叶斑病、锈病效果一般,防效分别为4.6%和14.2%。由此可知,30%爱苗对花生具有良好的防病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9.
花生叶斑病是河南省豫北花生生产区的主要病害。通过近几年对拿敌稳的示范试验研究显示,该药剂对花生叶斑病有显著地防治效果,最终防效可以达到73.28%,是多菌灵的1.9倍;对花生产量有很显著的增产效果,经试验处理区与对照区相比,荚果增产27.43%,且比多菌灵增产15.95%;经济效益显著,投入产出比可达到1∶10。  相似文献   

20.
为验证国光花生套餐的增产防病效果,2018年在半坡店乡罗堂村设置了夏花生国光花生套餐示范,示范结果表明,夏花生使用3遍国光花生套餐,能显著降低株高,增加分枝数、有效分枝数、下针数、单株结荚果数、双仁果数、百果重和百粒重,分别比空白对照区、常规处理区增产30.7%、11.0%。第三遍药后10 d花生叶斑病防效为88.8%,比常规处理区高20.4个百分点;收获期防效为80%,比常规处理区高2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