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4 毫秒
1.
肖涛 《塔里木大学学报》2007,19(3):42-47,59
昌耀的诗歌创作在1986年之后是一个转折,在昌耀这一生的创作中,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发展现状对于昌耀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影响与他罹难的岁月又有着诸多的不同。昌耀在1986年之后的作品,也大都反映了这种惶惑中的焦虑心态。本文笔者将从四个方面来分析昌耀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2.
李维兴 《甘肃农业》2005,67(12):188-60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是美国继惠特曼之后一位伟大的民主诗人,他的诗歌语言和题材等方面无不体现民主精神。  相似文献   

3.
。 埃得蒙?斯宾塞是生活在乔叟时代和莎士比亚时代之间的英国最杰出的诗人。他继承了乔叟所开创的英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加以丰富和发展,把诗歌的火炬传给后来的诗人,因而被称为“诗人的诗人”。他创立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斯宾塞诗体。后来的不少诗人从他那里学到了这种美妙的诗歌创作技巧。仅19世纪就有浪漫主义诗人拜伦、雪莱、济慈分别用斯宾塞诗体写出了传世佳作。本文详细分析了诗人和相关的诗篇,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种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4.
正"人生无贤愚,飘摇若埃尘。自非得神仙,谁免危其身。"(唐·杜甫《寄薛三郎中》)古代疫病多发,很多诗人都曾饱受疫病之苦,他们以此为题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在这些诗歌中,关怀生命、忧心民生是永恒的主题,豁达乐观是诗人不变的人生态度。面对疫情,诗人们书写自身经历,观照世间百态,用诗中之情,话诗外之"疫"。  相似文献   

5.
晚唐诗人李商隐以其独特的情感体验,感悟到了有求皆苦、无常幻灭的佛教真谛,并吸取禅宗的思想,消解了痛苦,超越了痛苦。他的诗歌不是对佛理的简单演绎,而是他用自己的大智大慧达到‘空”的真实写照。本文试图从李商隐的身世入手解析诗人在精神实质上与佛家义理的契合,以及诗人如何感悟无常幻灭的痛苦和如何超越这种二元观念,最终达到 坐忘阴晴圆缺、悲欢离合的禅悟境界。  相似文献   

6.
赵麦成 《河南农业》2007,(18):60-61
诗歌意境是诗歌中意象组合所描绘出的生活图景,与诗人主体审美情感融合为一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五结合“即结合时代背景和作品风格,把握意境:结合关键词,揣摩意境;结合人生体验,领会意境;结合意象,品味意境;结合艺术手法和思想,感悟意境。“五结合“是鉴赏学习古代诗歌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对学生视为拦路虎的诗歌意境学习,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洪玲 《农业考古》2007,(3):230-232
罗伯特·彭斯是苏格兰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农民诗人,是英国文学史前浪漫主义时期的著名诗人。诗人37年短暂的人生在农村度过;他的人生和诗作与农村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彭斯用人生阅读农村,用诗歌观照农村。其诗歌来自农村生活经验,同时也成为了他的人生最好的纪录。  相似文献   

8.
徐志摩在剑桥大学创作了他的第一批诗歌,他还以剑桥自然物景为题材创作了自己最优秀的作品《再别康桥》。他的剑桥诗受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影响,歌唱诗人的创造、爱欲,抒发政治理想;写剑桥自然美景的诗有田园牧歌风,表达了对剑桥的热爱和依依不舍之情。《再别康桥》之美,在于它精炼、提纯、节制的功夫,以及异国情调与古典意境的完美统一。徐志摩为了刻意追求古典意境,甚至不惜在意象的选用上作伪。剑桥把徐志摩培养成一位杰出的诗人,也让他写了自己最好的诗。  相似文献   

9.
古诗文是中华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才情横溢的古代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诗言志,歌永言"指出了诗歌抒情达意的功用."志"即诗人所要传达的内心情感,这是一首诗的灵魂.在教授高中学生鉴赏古诗时,应重在教会学生如何准确而深刻地领悟诗歌情感、揣摩诗人的本意.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魅力,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李贺是中国诗坛上极为独特的一位诗人,他以敏感、细腻的灵魂创作出一幅幅幽奇诡谲、怪象环生的画面,他的诗歌色彩浓郁、想象飘忽,读之触目惊心。本文试图从李贺诗歌入手,分析其形象的塑造与情感的对应。  相似文献   

11.
康熙年问陈元龙奉敕编纂的《历代赋汇》是清代非常重要的一部赋学总集,对后世影响较大,此后大量出现的赋作、赋集和理论批评,都体现了该书在清赋发展史上的地位。本文着重考察了编者的生平和该书的编纂,情况,以及康熙的尊体和致用思想对该书体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美国著名诗人和评论家惠特曼提倡平民使用的“口语入诗”和“自由体式”契合了安徽诗歌革命和新诗发展的内在要求,从理论创作层面和创作实践层面给安徽诗人带来诗歌创作的灵感。胡适、蒋光慈、田间为代表的安徽诗人对惠特曼口语入诗的借鉴和模仿激发了安徽现代诗歌体式进一步向平民化方向转变,而自由体诗歌的引入则给安徽诗歌界带来不小的震动,对安徽古典诗歌产生一股强大的冲击力,为安徽诗歌的新变开拓了一条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对句”在英国诗歌中大量出现,创始人是十四世纪诗人杰弗里·乔叟。他用其体写成的《坎特伯雷故事集》流传了几个世纪。诗人亚历山大·蒲柏对此种涛体发扬光大,写成巨著备受欢迎,影响深远。十四世纪以来的浪漫主义诗人大多采用这种诗体。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的结束句,以及在伊丽莎白和詹姆士一世时期的戏剧中的台词也是以对句来收尾的。我国诗歌翻译家黄果圻,范守义等擅长把“对句”的英诗译成对等的“双行韵”汉诗;而把中国古典诗词译成“对句”亚历山大体的英诗最受中外译界赏识和大众喜爱的翻译家是许渊冲。通过学习英诗的“对句”,能使我们读懂英美文学优秀诗人的作品,同时能使我们在欣赏古典英国诗歌、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文学思想的同时,掌握好诗歌翻译技巧,向著名翻译家们学习,把我国古今文学成就推向世界。  相似文献   

14.
无意识是一种不为意识所知的特殊心理活动,在科学创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木文试就无意识心理活动与科学创造的关系问题加以探讨,重点分析无意识的深隐性、可解性、偶现性的内在和谐以及三者之间的和谐互动在科学创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转型、物质极大发展的今天,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更需要人们有正确而坚定的人生信仰,而唐代诗人杜甫至死不渝、终身不悔、一生追求爱国济世和忧国忧民之心着实可嘉,理应成为后人效法的榜样。  相似文献   

16.
维吾尔族诗人博格达·阿不都拉是新疆当代著名诗人。《飞石集》中收录的诗歌绝大多数为精致的短诗,这些短诗表现出语言灵动简洁、清新朴实的特色,不仅有一种强的镜头感,而且还有一种语言运用上的张力和质感。《飞石集》内容丰富,有游历中对沿途所经地方的所思所想,有对新疆一草一木山川河流的浓浓眷恋,还有对那些平凡且卑微的生存个体的悲悯情怀。在其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想象中,也折射出诗人对新疆故土深深的热爱,寄托了对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哲性思索。在平实的语言和对平凡生活场景的捕捉中寓意深刻的哲理,在冷静的叙述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从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践教学等几个方面,对微生物学教学改革进行探索,简要介绍了在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中的一些探索与体会,为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学界普遍认为惠能偈中的“本来无一物”属于“性空”思想,不符合禅宗的“修心”主旨。而我们认为“本来无一物”并非“性空”,而是讲顿悟后的主观感受———无心,与禅宗思想一致。  相似文献   

19.
杜甫早期诗歌创作丰富 ,虽传世甚少 ,却足以见出其真诚的情性怀抱与杰特诗艺 ,是天才诗人步入文场的阶梯 ,对于了解少陵一生的成就颇有裨益 ,亦有助于理解文学创作的纷繁复杂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