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我们研究室诱导出一株佛罗里达侧耳无孢子变异菌株。这种无孢子菌株,很适合于侧耳属的商品化栽培。许多蘑菇种类,包括侧耳、香菇及双孢蘑菇所释放的孢子,不少学者发现可引起人类呼吸道过敏性疾病。不过,双孢蘑菇由于其属于半被果型子实体,菌褶为菌膜所包裹,而且子实体通常在菌膜破裂前,即钮扣期就采收,故一般不  相似文献   

2.
目前,食用菌辐射育种研究报导甚为罕见,1974年国外介绍了~(60)Co-γ射线对双孢蘑菇孢子发芽的影响情况,1978年报道了用γ—射线辐照V.esculenta和V.diplasia的厚垣孢子液,未获有益结果。我们以辐射处理侧耳孢子诱发遗传变异,杂交选育无孢子侧耳及早熟高产或高温型品系。  相似文献   

3.
利用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菌糠栽培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和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并测定农艺性状、产量和营养成分,以研究利用刺芹侧耳菌糠栽培草菇和双孢蘑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用刺芹侧耳菌糠栽培草菇产量为6.34kg/m2,相比常规稻草栽培草菇增产49.17%,其蛋白质含量为27.9%,也高于稻草栽培草菇(24.9%);刺芹侧耳菌糠栽培双孢蘑菇的产量与稻草栽培双孢蘑菇产量相近,而蛋白质含量与氨基酸含量都低于稻草双孢蘑菇。  相似文献   

4.
双孢蘑菇孢子在液体中萌发极其困难,故长期以来国内外对双孢蘑菇孢子萌发只停留在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的基础上.卢作仁等(1980年)曾采用液体静止培养和振荡培养的形式萌发双孢蘑菇孢子,但尝试未能成功.作者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于1986年对双孢蘑菇孢子在液体中萌发的技术进行了探索,取得了初步成功.现将双孢蘑菇孢子在液体中萌发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收集蘑菇、草菇等有菌膜的食用菌的孢子时,一般是选取菌膜将破未破的种菇,用升汞溶液浸泡消毒,再用无菌水冲洗,然后装进孢子收集器,给以一定的湿度和温度,并保持适当的透气性,进行培养、收集孢子。我们在实践中发现,这样的采孢方法有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1)因种菇的成熟度较低,培养收集孢子的时间较长(2~3天),且往往不能充分开伞弹射孢子,或只能弹射少量孢子。对于草菇,种菇甚至未充分开伞弹射孢子即已自溶腐烂,造成采孢失败。 (2)种菇的菌膜很薄,在消毒和洗涤时容易破裂,致使消毒液或洗涤水渗入菌褶,杀死孢子或引入杂菌,从而影响孢子的质量。 (3)种菇采下后,营养来源断绝,孢  相似文献   

6.
以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为试材,采用U16(163)和U18(184)均匀试验设计,研究了5种农药对刺芹侧耳、糙皮侧耳、双孢蘑菇等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并就生长结果进行逐步回归分析,以期为生产中正确使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刺芹侧耳适于选用的杀菌剂是48%克霉灵可湿性粉剂,可选用的杀虫剂是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囊悬浮剂;糙皮侧耳适于选用的杀菌剂是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者是48%克霉灵可湿性粉剂,最适的杀虫剂为0.3%印楝素乳油;双孢蘑菇可选用的杀虫剂为0.3%印楝素乳油。筛选出的以上农药均可在现有浓度下使用。  相似文献   

7.
该文介绍了双孢蘑菇的6种育种方法,包括自然选种、孢子分离育种、杂交育种、原生质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和诱变育种,以期为我国的双孢蘑菇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别士平  熊明 《食用菌》2010,(6):7-8,16
<正>双孢蘑菇在分类上隶属真菌门,担子菌纲,无隔担子菌亚纲,伞菌目,蘑菇科,蘑菇属。中文别名为蘑菇、洋菇。双孢蘑菇是目前世界上人工栽培最广泛、产量最高、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约占世界食用菌总产量的40%以上。笔者通过分析荆门市双孢蘑菇产销现状,挖掘荆门市双孢蘑菇产业发展潜力,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以期探索出一条适合荆门市双孢蘑菇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双孢蘑菇多孢子分离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家斌 《食用菌》2005,27(2):16-16
双孢蘑菇连续多代栽培,出现种性退化,为恢复原来品种的性状,据文献介绍采用孢子分离能“复壮”。从遗传和变异角度看,在有性生殖形成有性生殖孢子阶段,出现基因分离和重组,发生遗传上的变异。孢子分离能否恢复原来品种的性状。为此,笔者以双孢蘑菇2796作试验材料,进行了多孢子分离法试验,现把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河北望都县食用菌研究综合所、河北大学生物工程所进行的无孢平菇诱变育种研究取得显著成果,于1987年1月23日通过了省级技术鉴定。这项研究,采用紫外线诱变和大量筛选获得3株无孢子释放的平菇菌株,经孢子印检测、孢子镜检和涂布以及电镜扫描等方法测定分析,证实是属担子孢子败育的紫孢侧耳突变株。培育的无孢平菇经用棉籽壳栽培,生物学效率为87.5~95%,其产量和质量达到目前生产应用紫孢侧耳菌株的水平,优于国外引进  相似文献   

11.
平菇是重要的商品菇种.然而其子实体在发育过程中释放出大量孢子,污染菇床和周围的树木,并引起菇农的过敏反应,此外孢子还是传播蘑菇病毒的载体.平菇是由A和B两个不亲和因子控制的四极性品种.肺形侧耳(P.pulmonarius)的无孢子表型被证明与不亲和因子A连锁的隐性基因有关(Ohira,1977,1978).近年来我们获得了佛罗里达平菇(P.florida)的无孢子菌株(Chang等,1985).本文将对佛罗里达无孢菌株的遗传控制和形态特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双孢蘑菇担子上一般仅着生两个担孢子,而不是通常的4个,因此,不易得到单核体。研究双孢蘑菇的遗传学或进行杂交育种工作,不但需将大量的孢子在无菌条件下分别萌发,而且需使一个担子上的所有孢子萌发,还要得到其减数分裂的全部产物。用通常的孢子悬液法在平板上分离很难得到单孢子分离物,因为成团的孢子会产生多孢子培养物。用显微技术进行单孢子分离费时费力,成功率也很低,分离到斜面上的单孢子萌发率一般仅1%。  相似文献   

13.
在改良蘑菇菌种和选育优良新菌种的方法中,单孢分离育种是一个比较重要和值得应用的方法。因为含有某一遗传因子的孢子在单孢培养的条件下,可以充分地表现其潜在的特性而显示出较大的变异。从而,通过单孢菌株的出菇试验和筛选,可望选育出优良的新菌株,而使蘑菇的单产较大幅度地提高。本文探讨了刺激菌丝、不同种菇孢子、浸泡溶液、浸泡时间、培养温度和生长促进剂对双孢蘑菇  相似文献   

14.
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引起的葡萄炭疽病是葡萄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本研究对从2 100个T-DNA插入突变体库中挑选的PDA培养特征变异较大的11株突变体进行表型和致病性分析,旨在为葡萄炭疽病菌产孢与致病基因网络调控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突变体M112、M247、M1288、M1325、M1386和M1430不能产生分生孢子,其余的5株突变体产孢量降低;突变体M247、M1288和M1325丧失了致病性;突变体M112、C1094、M1386和M2013突变体致病力增强。此外,突变体C1094孢子萌发率明显降低,其余4株产孢突变体的孢子萌发率与野生型菌株WS15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双孢蘑菇的单孢分离和单孢杂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一种较为简单易行、高效、选择性强的单孢分离法,分离获得双孢蘑菇的单孢菌林158株,并对这些单孢菌株的培养性状、菌丝间融合和自发营养缺陷型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来自同一子实体的许多单孢子在PDA培养基上其菌丝体形态、生长速度均有显著差异:单孢菌株之间的融合率为18.1%;单孢菌株中存在自发营养缺陷型,自然发生率为10.15%;活蘑菇菌丝体及高浓度孢子悬液对于单孢子萌发均具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蘑菇病害     
7.菌丝霉病害名称白霉病病原菌无具体拉丁属名分类地位真菌门,半知菌亚门,丝孢纲,无孢目,无孢科生长环境多发生在双孢蘑菇覆土层上,偶然见于培养基上。宏观特征为生长迅速的白色菌丝体,在生长中纤细或棉絮状。此科中的种很像蘑菇菌丝体,与之不易区分。有时形成白色至黑色的菌丝结集而呈菌核状。微观特征发育良好的菌丝网,有或无锁状连合。仅知其营养菌丝体阶段。因为没有产孢子结  相似文献   

17.
荷兰双孢蘑菇培养料堆制发酵先进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荷兰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基本情况荷兰是世界上栽培双孢蘑菇最先进的国家,并且在不断向国外输送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荷兰生产食用菌95%的品种为双孢蘑菇,棕色蘑菇占3%,其余2%为平菇、香菇等。每平方米产量,双孢蘑菇33~35千克(二潮菇),棕色蘑菇30千克(二潮菇)。近10年来,荷兰双孢蘑菇栽培面积变化不大,稳定在75万平方米左右,产量约23万吨,产值约23亿元(表1)。双孢蘑菇鲜菇平均  相似文献   

18.
双孢蘑菇单孢子杂交育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双孢蘑菇176和2796为亲本菌株,通过单孢子杂交育种,经过初筛、复筛和生产性试验。获得一株新的稳定的双孢蘑菇杂交高产菌株.该杂交菌株具有发菌快、出菇早、产量高、颜色白、朵形较大、菌肉肥厚、抗逆性较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对石灰在双孢蘑菇出菇过程中的作用及危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适量石灰对双孢蘑菇生长有明显增产效果,而且可以促进原基形成,缩短出菇周期;过量将对双孢蘑菇生长产生明显危害作用;双孢蘑菇的不同出菇阶段对石灰的需求量不同。  相似文献   

20.
《食用菌》2015,(6)
<正>双孢蘑菇是目前世界上人工栽培最广泛、产量最高、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约占世界食用菌总量的40%左右。双孢蘑菇在栽培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当而出现了一些生理性病害,造成双孢蘑菇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笔者结合实践分析总结出了高寒地区双孢蘑菇栽培过程中常见的生理性病害及防治措施,仅供参考。1菌丝徒长1.1症状双孢蘑菇播种后菌丝营养生长过旺,绒毛状菌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