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美白对虾菌的主产地--河北沧州黄骅市沿海200多个育苗场中,在2008年南美白对虾育苗过程中,大规模、长时间出现了仔虾的“红体病”,平均每个育苗场因“红体病”死亡的大规格仔虾2000万尾以上,直接经济损失15万元左右,总损失达3亿元左右。其中有十几个育苗场因此育苗彻底失败,每个育苗场死亡大规格仔虾1.5亿尾以上,每个育苗场的经济损失120万元以上,很多育苗场因此而破产倒闭。  相似文献   

2.
<正>红螯螯虾室内育苗诱导时期,水温升到25℃以上时,亲虾不吃食,肠内不饱满,清池时发现大量虾在水中背朝上、一动不动死去,这种现象叫"偷死"。水温达到28℃的一周后,死虾每天出现100多只,死亡率1%以上。死虾地点并不均匀,有时集中在某个池。从管理上检查,育苗池内溶氧大于5毫克/升,硫化氢、亚硝酸氮、氨氮含量均未超标,从  相似文献   

3.
祝素玉 《内陆水产》2014,(12):67-67
4.3.4.7氨氮超标 原因:底质恶化,水体中产生大量氨代谢物。此水质如果不及时处理,容易引发鱼中毒死亡。处理方法:首先停止投料,开足增氧机。先用净水王或解毒超爽全池泼洒,然后按5亩用1包灵活100+1包藻健康或红糖浸泡四小时后泼洒;有机污染物过多的塘按10亩用1包黑金神+2包灵活100+2包藻健康或红糖加水浸泡一晚上后泼洒,进行调节便可。  相似文献   

4.
通过脊尾白虾幼体饵料搭配的比较试验,研究了海水小球藻、中肋骨条藻分别与虾片和卤虫无节幼体搭配投喂对脊尾白虾幼体的变态速率、存活率及体长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使用虾片的育苗效果较差,幼体发育至2期溞状幼体后开始大量死亡,只有约30%的幼体变态成3期溞状幼体;投喂卤虫无节幼体与中肋骨条藻搭配组的脊尾白虾幼体组在第8d时有46%的幼体变态为仔虾,至第10d时幼体100%变态为仔虾;此外,卤虫无节幼体与中肋骨条藻搭配组幼体的存活率为92%,其幼体在1期仔虾平均体长为5.199mm,平均日增长达到0.3079mm/d。由此可见,卤虫无节幼体与中肋骨条藻搭配有利于脊尾白虾幼体的生长发育,可用于脊尾白虾育苗生产。  相似文献   

5.
《海鲜世界》2004,(2):40-43
水草造景多以欣赏水草美景为主,鱼只是点缀,属“鱼衬草”型;但也有以欣赏鱼为主的造景缸,即“草衬鱼”型,这种造景缸多以某种鱼为主体.首先考虑水草造景缸养殖什么鱼,再依据该鱼特性选择合适的造影风格、造景的水草、搭配的鱼只。除个别不适合多尾放养的鱼外,一般主体鱼放养的数量要占绝对优势,搭配的鱼数量很少.或是以食藻、食螺为主的功能性鱼、虾粪。  相似文献   

6.
涪陵区龙桥镇金锅一社一养殖户承包的一口0.72hm^2池塘,2004年3月份投放叉尾鮰730kg,平均规格50g/尾。7月14日出现叉尾鮰死亡,第一天死4尾(平均规格350个/尾),第二天8尾,第三天40多尾,最多一天死亡110尾,连续几天死亡叉尾鲴284尾,99.4kg。经诊断系纤毛虫病引起死亡。同年8月6日-10日,涪陵区卫东水库网箱养殖的叉尾鮰鱼种(10—12cm)因患车轮虫病,第一天死亡10几尾,第二天死亡20多尾,第三天死亡400多尾,最多一天死亡600多尾,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叉尾鮰在涪陵区的水产品养殖总量中的比重达到6-7%,成为主打品种之一。但在产量增加的同时,病害也较为严重。如区农科所池塘养殖的叉尾鮰几乎每年都因鱼病而导致的一定数量的死亡;2004年龙桥镇金锅一社一养殖户承包的池塘,3月份投放叉尾鮰730千克,平均规格50克/尾,7月14日,发生叉尾鮰死亡,第一天死4尾(平均规格350克/尾),第二天8尾,第三天40多尾,最多一天死亡110尾,连续几天死亡叉尾鮰284尾,99.4千克。这些鱼病经诊断后确认是由纤毛虫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亚洲养殖虾产量占世界虾产量的92%,但养殖期间常发生白斑病。为及时发现和预防,应采取以下措施:1.放养前,检查虾苗有否白斑病;2.虾苗放养前先在100×10~(-6)福尔马林水溶液中浸浴,充氧30min后再放入池塘;3.虾生长期间常用次氯酸钙处理;4.池边发现白斑虾,立即用25~30×10~(-6)的福尔马林处理,以防大面积感染;5.使用福尔马林处理时应开增氧机;6.福尔马林处理后水体pH下降,应连续两晚上投施生石灰,将pH提高至正常水平;7.连续使用福尔马林处理,两次应间隔5~7天;8.及时清除病虾和死虾,保持水体清新。养殖对虾白斑…  相似文献   

9.
日本囊对虾亲虾人工繁育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11月18日~2004年6月18日期间,采用人工养殖的日本囊对虾,经过越冬培养和室外培育(性腺促熟、交尾),人工控制光线、饵料、温度和培育密度等手段,亲虾性腺均可发育成熟。在越冬培养中光线为500~800lx之间、温度为9~10℃、饵料为沙蚕及杂色蛤,亲虾培育密度为12~30尾/m^2,越冬实验结果,亲虾体重增长率为10.9%,存活率为93.2%。在室外培育中温度为13.6℃、养殖密度为1.3尾/m^2,饵料以蜾赢蜚、藻钩虾和低值贝类为主。实验结果,亲虾体重增长率为5.1%、存活率为90.5%、交尾率为100%。2004年6月24日~7月10日利用人工繁育的日本囊对虾亲虾进行苗种生产实验。实验结果,每尾亲虾产卵量为20~25万粒/尾、孵化率为82.96%、出苗率为62.8%。实验表明,人工繁育的日本囊对虾亲虾可用于正常的苗种生产。  相似文献   

10.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水产养殖研究中心,用安氏罗非鱼和罗氏沼虾进行混养研究。混养试验在四只0.1公顷池塘中进行,其中二只池塘施无机肥料,施肥量为50~100公斤/公顷。二只试验塘(1号和4号),5月29日放养安氏罗非鱼2,000尾,每尾平均重1.82克,5月31日放养罗氏沼虾稚虾1,100尾,每尾重0.29克。  相似文献   

11.
罗氏沼虾因其生长速度快 ,养殖周期短 ,深受养殖户的欢迎。但近几年 ,部分罗氏沼虾发生褐壳病 ,严重影响外观和商品价值。笔者经过连续两年的跟踪调查发现 ,池底老化 ,池水藻相不良 ,以蓝藻为主的藻相代替了池中有益藻相 ,是罗氏沼虾褐壳病发生的直接原因 ,蓝藻死亡后粘附在虾外壳上而导致褐壳现象。1 褐壳病的发生过程东港区罗氏沼虾养殖池面积大多为 0 2~ 0 3hm2 ,进排水方便 ,每年约 5月 2 0日纳水肥水 ,约 6月 1日水温稳定在 1 8℃以上时放苗 ,放苗量控制在 2 7~ 3 8万尾 /hm2 。养殖前期没有发现褐壳现象。 8月上旬 ,个别池塘…  相似文献   

12.
室内高密度培养中国对虾仔虾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多因子正交试验、单因子补充试验和生产性试验,观察了盐度、饵料等因子对中国对虾(Penaeus oricntatis)仔虾的生长及其成活率的影响,对室内高密度培养仔虾的几项关键性技术作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1)仔虾的适宜盐度下限为16%左右,最适盐度下限为22%左右,25‰培养效果最佳。(2)第1至第4天仔虾可投喂卤虫(Arteraia salina)幼体。第1天仔虾投饵量为125只/尾,此后日增90只/尾。第5至第20天仔虾可改投颤蚓(Tubifex sp.)、磨碎的蛤仔(Venerupis philippinarum)肉或成体卤虫。投饵量可按W(克/百尾)=0.2482e^0.2064t式计算。式中t为仔虾日龄。(3)培养水中保持0.5—1.0万细胞/毫升密度的扁藻(Platymonas spp.)有明显降低水中氨氮含量的作用。(4)培养水中保持0.5—1.0ppm土霉素,不仅可预防疾病,且有促进仔虾生长的作用。(5)13口池共23立方米水体,共育成平均体长为0.95厘米的仔虾141万尾,每立方米水体出苗量达6.1万尾,总成活率达83.3%。  相似文献   

13.
2005年4月初,一养殖户来我处求诊。他养殖的鲤鱼成鱼,近期出现不吃食并有死亡现象。死亡量不大,发病初期,三四天死亡一尾,近几天一天死2~3尾。此病已有一月有余。曾按肠炎病治疗,用过消毒剂外泼3~4天,内服甲砜霉素5天,死鱼并没减少,病情不见减轻。死鱼可见鱼体发黑,腹部膨大,  相似文献   

14.
漂白粉结合烟汁治鳃霉病效果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漂白粉结合烟汁治鳃霉病效果好7月20日13:00发现103#池死鱼34尾,其中鳙19尾、鲢10尾、草鱼5尾。死鱼鳃瓣苍白、鳃盖充血,肠内少食。显微镜观察,只在鳃丝上有棉毛状菌丝,确诊为鳃霉病、13:30用1ppm漂白粉溶解全池泼洒;15:00充水至2...  相似文献   

15.
<正>云南省宁洱县宁洱镇般海村一口罗非鱼养殖池塘,面积10亩,平均水深1.4m(图1)。2014年2月20日放养规格为45g/尾的罗非鱼鱼种2.8万尾。投喂配合颗粒饲料。2014年3月23日水色很浓,外用杀藻药物,并且杀虫。用药后罗非鱼开始死亡,起初1周每天死亡1~3尾。4月1日水质透明度明显升高,每天死亡增加到10尾左右,开始连续3d内服诺氟沙星+阿莫西林+龙胆泻肝散,外泼大蒜素、恩诺沙星、聚维酮碘等药物。用药后死亡量快速增加。4月10日死亡达到100尾/d。4月11日开始又连续内服4d以上内服药物,死亡继续快速增加。4月16日,外用硫酸铜+硫酸亚铁杀虫,二氧化氯"消毒"。4月17~18日达到死亡高峰,每天死亡近300尾。4月19~20日外用"碧水安"调水,每天死亡量比前1d下降30尾左右。  相似文献   

16.
《广西水产科技》1979,(4):18-18
为了摸索罗氏沼虾养殖方法,今年5月份进行了以虾为主,鱼虾混养试验。面积1.47亩,水深80—100厘米,泥底。第一批于5月25日放养体长为1.7—3厘米小虾14000尾,同时放养平均半斤重的鳙鱼种58尾,2—3两重的草鱼10尾。第二批于6月19日放养小虾1400尾,第三批于7月4日放养2—3厘米小虾600尾。三批共放养16000尾,重9.9斤。  相似文献   

17.
王少敦 《内陆水产》1997,22(11):23-23
1997年5月下旬,我市溪市镇六合围一水产养殖场,3口欧洲鳗地小发生厂似措环虫病,造成摄食迟钝并引起了少量死亡,经过及时诊断和处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有关消况介绍如下:1发病情况该养殖场靠近海边,水体盐度在10%—20%.4月底从福建购进规格7朝(200—300尾/kg)的欧洲鳗种72万尾,分放在1号、2号、3号地,每池面积4492m2,日常水位1.2-1.5m,放养后各方面比较正常。至5月21日起3口地援食明显减少,上台车逐日下降,24日1号地发现有几尾死鳗,至27日该池死亡数已近50尾。2诊断28日上午,每池各捞取3尾病鳗作检查,用手轻压…  相似文献   

18.
南美白对虾亲虾甲壳溃疡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美白对虾(PenaeusVannamei)具有生长速度快,对饵料蛋白质需求量低,离水存活时间长,出肉率高等优点,并且具有很强的抗病毒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养殖前景。作者于1996年4~6月发现了南美白对虾亲虾甲壳溃疡病,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虾病的发生与症状观察1996年3月初,江苏省大丰市某养殖场购入体长15~18厘米,体重44.5~73克的南美白对虾越冬亲虾560尾,放入20平方米室内水泥池培育。半个月后每天均有见尾亲虾死亡,以后死虾数量逐渐增加:4月初作者去现场观察时发现,平均每…  相似文献   

19.
澳州淡水龙虾人工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大利亚红螫螫虾(cheraxquadricarinatus),又称澳洲淡水龙虾,1996年3~8月我对该虾进行了人工繁殖,现总结如下。1亲虾培育试验用亲虾是1995年6月从武汉引进的平均规格为3.2厘米的虾苗饲养而成。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为20~50克、雌雄比为1:1的100对虾作为亲虾,选后的亲虾饲养在覆盖有玻璃钢瓦和供热加温系统的6XSXI米的水泥池中,3月15日开始将温度逐渐提升到26℃,每天按在池虾体重的10%投喂新鲜剪碎的“龙虾”头。红资赘虾前部外侧呈红色,颜色鲜艳,螫长度超过体长;雌虾的资基本都呈蓝色,长度小于体长。成熟的雄虾…  相似文献   

20.
丛宁  成强 《内陆水产》2001,26(11):36-36
1临床症状发病初期,虾蟹体表长有黄绿色及棕色绒毛状物,虾蟹行动迟缓,对外来刺激反应迟钝,经鳃部流出的水流缓慢,触摸体表有滑腻感;用显微镜观察可见钟形虫、累枝虫、斜管虫等纤毛虫类及丝状藻。发病中晚期,常栖于水草上或水边潮湿岸上懒于活动,虾蟹周身外被厚厚的附着物,鳃部挂有污泥且粘液增多,鳃丝间塞满纤毛虫及丝状藻,鳃呈黑色或灰褐色,呼吸困难,鳃丝受损,继发感染细菌病,导致虾蟹食量减少,甚至拒食;生长发育停滞,体质弱不蜕壳;解剖观察常见肠空,有的肝脏呈浅肉黄色或深褐色或无色透明状病变,最终衰竭死亡。2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