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通过采集室外的重阳木锦斑蛾幼虫带回实验室进行4种药剂室内试验,结果表明,选用的4种药剂对防治重阳木锦斑蛾幼虫均有明显的杀虫效果,其中以敌敌畏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杀虫效果为最好。  相似文献   

2.
重阳木锦斑蛾幼虫食量较大,对多种植物均会造成严重危害。通过在万州区多处观察重阳木锦斑蛾的危害情况,了解其目前在该地的发生现状。同时观察绒茧蜂对其幼虫的寄生情况,分析绒茧蜂在重阳木锦斑蛾体内的野生寄生率。经过试验得出,万州区范围内,绒茧蜂在重阳木锦斑蛾体内的野外寄生率较高。若能保护好绒茧蜂,可在不频繁使用化学农药的情况下达到有效防治重阳木锦斑蛾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重阳木锦斑蛾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饲养重阳木锦斑蛾幼虫,对该种蛹的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重阳木锦斑蛾蛹的历期为(9.78±1.19)d,根据蛹体颜色的显著变化可分为4级(Ⅰ、Ⅱ、Ⅲ、Ⅳ),其历期依次为(3.61±0.84)d、(3.64±0.89)d、(2.22±0.45)d和(3.46±0.59)d,雌雄蛹间均无显著差异.通过蛹的发育进度和分级预测法研究,可预测重阳木锦斑蛾成虫的防治适期.  相似文献   

4.
不同药剂防治重阳木锦斑蛾试验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山市重阳木锦斑蛾的发生和危害日趋严重,严重影响了绿化景观的观赏。为寻求高效、安全的药剂应用技术,笔者进行了防治重阳木锦斑蛾的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20%甲维·毒800倍液、3%苯氧威1500倍液、4.3%高氯·甲维1500倍液的控虫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昆山地区城乡绿化不断发展,多种绿化树种大量引进,其中重阳木种植面积也逐步扩大,目前全市种植面积约2000余亩.重阳木锦斑蛾又名重阳木帆锦斑蛾,属鳞翅目斑蛾科,是重阳木上主要虫害之一.从2005年以来,本地连年呈现大发生态势,给绿化事业带来巨大损失.为全面控制重阳木锦斑蛾在本地的发生和危害,我站于2005~2007年开展了重阳木锦斑蛾发生情况的调查与防治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李玉秀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159-7160
[目的]探究重阳木锦斑蛾(Histia rhodope Cramer)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为有效防治该虫提供借鉴。[方法]设计18、21、24、27、30℃5个温度处理,对重阳木锦斑蛾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测定。[结果]卵、幼虫、蛹在18~30℃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发育,发育速率与温度成直线关系。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5.61、8.07、5.39℃,有效积温分别为74.66、517.24、316.13日度。在上海地区1年可发生4代。[结论]为准确预测预报及有效防治重阳木锦斑蛾的发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重阳木锦斑蛾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重阳木锦斑蛾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分析其重发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以为重阳木锦斑蛾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介绍重阳木锦斑蛾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分析其重发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以为重阳木锦斑蛾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重阳木锦斑蛾(Histia rhodope)是专食重阳木叶片、食量惊人,对重阳木会造成严重的危害。通过在漯河市城区重阳木锦斑蛾的危害情况调查中,采集到了被真菌寄生的重阳木锦斑蛾僵虫带回实验室进行了分离纯化,并进行了人工饲养条件下回接。实验结果表明,喷雾和干孢子粉接种情况下寄生率分别为49.4%和68.1%,通过形态学和ITS序列的测序分析确定分离到的菌株CMY为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  相似文献   

10.
对桐乡市重阳木上发生的病虫害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重阳木主要病害为重阳木丛枝病;重阳木主要虫害有锦斑蛾、黄刺蛾、褐边绿刺蛾、小袋蛾、绿尾大蚕蛾、咖啡木蠹蛾、相思拟木蠹蛾7种。在掌握这8种病虫害的危害特点和发生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技术,为重阳木病虫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周庆椿  龙仕平  王莹莹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568-9569,9572
对2009年重庆市重阳木斑蛾的为害及成灾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种供试药剂对重阳木斑蛾均具有良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12.
重阳木在盐城地区易发生锦斑蛾、刺蛾、蚜虫、丛枝病等病虫害,其中锦斑蛾是最易发生的虫害;另外,蚜虫虫害发生时能够传播丛枝病,从而造成病害加重。因此,一定要掌握重阳木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物理、人工、生物、化学防治,对病虫进行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本文从重阳木病虫害发生情况出发,对盐城地区该树种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总结其发生规律,重点提出了相应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以期为防治重阳木病虫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刘生祥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7):138-138,176
重阳木斑蛾(Histia rnodopeCram er)又名重阳木帆锦斑蛾,它一年发生4-5代,以老熟幼虫和蛹越冬,3月下旬幼虫化蛹越冬蛹羽化,第一代为4月上中旬到6月上中旬,第二代为6月中旬至8月上旬,第三代为8月上中旬至9月中旬,第四、五代发生期分别为9月中下旬,11月中下旬分别以蛹、幼虫越冬,防治应在3龄左右喷洒胃毒剂或触杀剂均可。  相似文献   

14.
重阳木锦斑蛾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重阳木锦斑蛾为害情况和不同生长期形态特征观察研究,基本掌握了该虫在浙江衢州的为害特点和发生规律:其1年可发生4代,以幼虫在叶背面食叶为害为主,以第2、3代为害较严重,可用菊酯类药1000倍液、灭多威500倍液等喷防。  相似文献   

15.
重阳木斑蛾生物学特性观察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雪芬  韩鹰  田松青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396-11398
[目的]探讨重阳木斑蛾的生物学特性和综合防治技术。[方法]于2005~2007年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和定点采样调查观察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并通过药剂防治试验探讨控制该虫的综合防治技术。[结果]该虫在苏州地区1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重阳木树皮、枝干、缝隙、树下土中等处越冬。第1~4代幼虫为害高峰期分别为:5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7月上、中旬至8月上旬,8月下旬至9月中、下旬,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经试验,在第2、3代幼虫1~2龄高峰期分别用20%米满胶悬剂2000倍液,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000倍液,5%抑太保乳油1500倍液,BT乳剂1000倍液,2.5%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2000倍液等药剂防治,效果显著,校正防效达85.60%~96.40%。[结论]该研究为重阳木斑蛾的科学防治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重阳木帆锦斑蛾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重阳木帆锦斑蛾在固镇县的发生危害日益严重。该文介绍了重阳木帆锦斑蛾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生活习性,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有机蓝莓园大窠蓑蛾的有效生物防治药剂。[方法]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测定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绿僵菌4种目前常用的生物药剂对大窠蓑蛾幼虫的防治效果。[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杀虫活性最高,LD_(50)为2.15×10~6PIB/m L,4种生物药剂对大窠蓑蛾幼虫毒力由高到低依次为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绿僵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0 d各药剂的防治效果均超过50%,以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处理防效最高,为94.17%。[结论]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可作为防治大窠蓑蛾幼虫的首选药剂,建议在7~9月进行喷药,即在大窠蓑蛾幼虫期的2~3龄以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重阳木斑蛾是为害重阳木的重要害虫。阐述了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以及危害特性,从加强植物检疫、加强虫情监测预报、人工防治、天敌防治、生物药剂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其防治方法,以期为防治该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上海嘉定区杨白潜蛾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2004年对杨白潜蛾(LeucopterasusinellaHerrich-Schаffer)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杨白潜蛾在上海1年发生5代,幼虫共5龄,1年有2个发生高峰期:6月中旬和9月中下旬;老熟幼虫作白色“H”形茧化蛹;以蛹在树干周围场所越冬;成虫产卵单列成行。药剂试验表明杀虫安、甲氨基阿维菌素、快绿扬、斑潜净对喷雾杨白潜蛾具有很高的防效,对杨树也有很好的保叶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有效防治迹斑绿刺蛾的药剂,为其野外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测定了25%灭幼脲、30%敌百虫、16 000 IU/mg苏云金杆菌、白僵菌4种药剂对迹斑绿刺蛾2~3龄幼虫的室内防效,并测定了25%灭幼脲、晶体敌百虫2种药剂对海虾的室内毒性。[结果]4种药剂对迹斑绿刺蛾2~3龄幼虫均具有杀虫效果,其中30%敌百虫800倍、1 000倍、1 500倍溶液和25%灭幼脲800倍溶液防效最好。晶体敌百虫溶液浓度分别为0.500、0.100、0.010 mg/L和25%灭幼脲8 000倍、10 000倍、15 000倍溶液对海虾的影响较小或无影响。[结论]30%敌百虫具有速效性且对虾影响较小,适合应急或日常防治迹斑绿刺蛾;25%灭幼脲和16 000 IU/mg苏云金杆菌杀虫速度相对较慢,适于日常防治迹斑绿刺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