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油菜核不育两用系不育基因RAPD标记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有效的不育基因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平台,以5个核不育两用系为研究材料,选用20条随机引物,利用RAPD混合集群分离分析法,对各两用系可育与不育基因池进行分子标记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在油研10号筛选到2个与不育基因相关的标记:BA2084-600和S1354-1300;在萝×诸中筛选到1个与不育基因相关的标记:LC02-500.在827AB、T18筛选到集团间有差异的引物,未筛选到通过集团单株检测的与其育性基因相关的标记.通过RAPD混合BSA法可以筛选到与不育基因相关的特异DNA标记.  相似文献   

2.
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基因的SRAP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SRAP引物设计规律设计了一套引物,结合混合集群分析法(BSA),对油菜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用系430AB的不育与可育DNA池进行筛选,用在不育和可育DNA池间存在差异的引物再对430AB群体进行检测,获得了与隐性核不育基因ms连锁的3个SRAP标记,即m11e33270、m16e7280和m16e17370,它们位于核不育基因的同一侧,遗传图距分别为4.7 cM、20.1 cM和26.4 cM.  相似文献   

3.
甘蓝型油菜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的分子标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甘蓝型油菜不育系212A和恢复系1521C组配的含144个单株的F2群体为试验材料,用RAPD和SRAP两种分子标记,结合BSA法,对可育DNA池与不育DNA池筛选,存在差异的引物再用分离群体进行检测。在690条RAPD引物、270对SRAP引物中,获得了与甘蓝型油菜恢复基因Rf连锁的1个RAPD标记OPS11-850和1个SRAP标记M17E13-150,标记与基因Rf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6.8 c M和10.8 c M。  相似文献   

4.
以桃品种小白桃及其早熟芽变品种津柳早红为材料,利用SSR、SRAP分子标记技术,分别使用17对SSR引物、12条SRAP引物,对小白桃、津柳早红基因组DNA进行特异扩增,探讨桃成熟期芽变机制。结果表明,UDP96-008、CPPCT 022、BPPCT 028、UDP98-411、UDP96-99等5个SSR标记具有多态性,并将它们分别定位在1、2、3、6号染色体;SRAP标记中me1/em5、me2/em1、me2/em5、me3/em2、me3/em6、me5/em5、me5/em6、me6/em2具有多态性。SSR、SRAP标记可以用于桃成熟期芽变的鉴定。  相似文献   

5.
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基因及与恢复基因的等位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弄清2个不同来源的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系609AB和Rs1046AB显性核不育的遗传模式及其不育基因的等位性。【方法】采用临保系测验法和不育系可育株与临保系的杂交回交,分析恢复基因与不育基因和2个不育基因的等位关系。【结果】筛选得到28个甘蓝型油菜恢复系,确认其中15个恢复系恢复基因与609A不育基因等位,进一步证实了甘蓝型油显性核不育的复等位基因遗传,原来视为2对显性基因遗传的纯合型不育系Rs1046AB,其可育株携带的恢复基因与不育基因等位,Rs1046B的恢复基因与609A的不育基因等位。【结论】Rs1046AB和609AB均符合复等位基因遗传模式,2个不育基因等位,不育系不育株的基因型为MsMs,可育株的基因型是MsMf。  相似文献   

6.
论油菜显性核不育材料基因的互作--兼与李树林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李树林先生在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系23AB的研究^[1-5],以及董振生^[6-9]在白菜型油菜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896AB的研究结果,用全不育株与恢复株测交,F2代可能的育性比出现全可育,可育株与不育株3:1,13:3的育性分离资料分析,认为油菜显性核不育的遗传不宜用上位抑制来解释,而应用抑制作用解释较为妥当,即育性是由一对显性不育基因MSMS和一对显性恢复基因RfRf互作控制,且显性恢复基因能抑制不育基因不育性的表达,使育性恢复可育。  相似文献   

7.
100S是一个甘蓝型油菜新型温敏核不育系。利用油菜2个自交系(09157和09254)、3个温敏核不育系(湘油402S、104S和Z094S)和4个隐性核不育系(402AB、104AB、209AB和127AB)与之测交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00S的育性受2对隐性不育基因和2对主效温敏基因及微效基因的共同调控,而不受细胞质的影响。基因等位性分析表明,100S与温敏核不育系湘油402S、104S、Z09S的育性受不同的遗传系统调控,它们的不育基因均为非等位基因,同时100S的温敏基因对其他不育系的不育基因不起调控作用,且其他不育系的温敏基因对100S的不育基因也不起调控作用。100S的不育基因与隐性核不育系127A的不育基因为等位基因,且100S的温敏基因对127A的育性具有调控作用。继续用100S与127B进行测交,其后代的育性调查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果。  相似文献   

8.
Y4-2AB具有油菜隐性核不育两型系特征,综合性状优良,配组优势明显,达到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两型系选育指标要求。其品质符合双低要求,平均含油率45.2%,该不育系不育彻底,育性不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利用该不育系配制的杂交组合盐油杂3号已于2011年11月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油2011020),于2012年11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苏审油201203)。对Y4-2AB的特征特性和繁殖制种的技术要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甘蓝型油菜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9012AB遗传模式新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甘蓝型油菜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9012AB及其临保系T45与来源不同的几个自交系和常规品种杂交和测交后代的遗传分析,提出了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9012AB的新遗传模式,即育性受2对育性基因Ms3和Rf控制.其中Ms3有2个等位基因,Ms3为野生型显性可育基因,ms3为隐性不育基因;Rf位点存在3个复等位基因,Rf c为野生型可育基因,Rf a为突变恢复型可育基因,而Rf b为突变不育基因,三者的显隐性关系为Rf a>Rf b>Rf c.按照这一遗传模式,9012AB可育株基因型为Ms3ms3Rf bRf b,不育株基因型为ms3ms3Rf bRf b;临保系基因型为ms3ms3Rf cRf c;恢复系基因型为Ms3 Ms3 _ _或_ _Rf aRf a.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核不育性品种贵引AB的纯合奠定基础。[方法]以甘蓝型油菜(B.napus)细胞核不育系贵引AB育性转换不育株为材料,用分期播种和人工定温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其环境敏感类型、育性转换临界温度和敏感时期。[结果]贵引AB群体由可育变为半不育的临界温度是20.00℃,而由半不育变为不育的临界温度是16.00℃。但是,贵引AB不育株还是一个分离群体,其个体间育性转换临界温度尚有差异。贵引AB不育株系186-1的10个单株由不育变为半不育的温度变化在15~20℃,而由半不育变为可育的温度则多数为23.00℃,少数为22.00℃,个别为18.00℃。贵引AB不育株育性变换的温度敏感期多数为开花前1 d,少数为开花前2 d。[结论]甘蓝型油菜核不育两型系贵引AB不育株育性转换特性明显,温度是控制贵引AB不育株育性转换的主要因素,高温有利于其雄性发育,低温不利于其雄性发育,光照对其育性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油菜优质新不育系黔油2AB育性鉴定及遗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甘蓝型油菜双低不育系黔油2AB经遗传鉴定表明,其育性稳定,不受栽培、气候等环境因素干扰;恢保关系有别于其它不育源,育性受两对细胞核显性基因(杂合型两型系)控制,属细胞核显性不育系,是开展优质杂交油菜品种选育的重要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2.
Y4 - 2AB符合油菜隐性核不育两型系特征,综合性状优良,不育性稳定,配组优势明显,达到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两型系选育指标要求.其品质符合双低要求,平均含油率45.2%,应用该两型系配组育成的杂交油菜组合YH800已进入国家长江下游片油菜生产试验,希望于2011年秋天通过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与甘蓝显性雄性不育基因CDMs399-3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方法】以甘蓝显性核不育为不育源转育获得的芥蓝BC4分离群体226个单株为试材,利用SRAP、SSR技术结合集群分析法筛选与CDMs399-3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结果】获得8个SRAP、1个SSR和1个SCAR标记与不育基因连锁,最近的双侧翼标记ENA14F-CoEm7R和8C0909,连锁距离分别为0.53和2.55 cM,并将侧翼标记ENA14F-CoEm7R转化为SCAR标记。【结论】本研究丰富了与CDMs399-3连锁的分子标记,获得多个紧密连锁的标记为该不育基因标记辅助转育和进一步精细定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系Y09AB和Pol CMS保持系11217及恢复系11354为试验材料,分析Y09AB的遗传特性。选Y09AB中的不育株与保持系11217和恢复系11354杂交,两组合F1代的所有植株均表现可育,F2代群体中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比符合15∶1,表明Y09AB的育性由2对隐性不育基因控制,而不受细胞质的影响。将Y09AB与另2个隐性核不育二型系104AB和湘油402AB进行正反交,各组合F1代的所有植株均表现可育,说明Y09AB的不育基因与104AB和湘油402AB的不育基因均为非等位关系。利用20个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甘蓝型油菜品系与Y09AB广泛测交,调查杂交F1代的育性情况,分析各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各组合F1代的所有植株均表现可育,恢复株率达100%,说明Y09AB的不育性稳定,且恢复源广泛。组合鉴定试验结果显示:20个测交组合中有18个组合比对照品种(沣油520)增产,其中增产15%以上的有7个;10个组合超中亲优势在25%以上;2个组合超高亲优势在30%以上。组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0个参试组合中有7个比对照品种增产,其中增产5%以上的有3个,最高增幅达8.62%。从组合鉴定试验和组合比较试验的结果来看,Y09AB表现出较高的配合力和较强的杂种优势潜力,是1个具有开发潜力的隐性核不育二型系。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外引材料川油18中的不育株和可育株兄妹交,选育出了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系1003-2AB,该不育系具有品质优良、早熟、配合力好、综合性状优良的特点。利用1003-2AB选育出的汉油6号、汉油9号两个油菜新品种,分别于2011和2012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表明该不育系具有较高的配合力,易选育出优良的早熟杂交品种,是一个具有很好的利用前景的优良不育系。  相似文献   

16.
为快速培育抗草铵膦除草剂的油菜不育系和恢复系,以含bar、barnase、barstar基因的抗草铵膦材料C5-1及含bar、barnase基因的不育材料C5-2为供体亲本,以甘蓝型冬油菜Gr-1、Gr-2为轮回亲本,以回交转育为基本方法,利用bar基因的PCR检测、育性鉴定和喷除草剂方法对回交后代进行前景选择,并利用SSR分子标记进行背景辅助选择,将bar、barnase和bartar基因导入Gr-1、Gr-2中,在回交第3代BC3中选育得到遗传背景回复率大于96%的抗草铵膦油菜不育系和恢复系。  相似文献   

17.
甘蓝型油菜埃芥二体附加系92I1096附加染色体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细胞学方法,对甘蓝型油菜埃塞俄比亚芥二体附加系92I1096(B.napu-carinata,AACC BⅡ,2n=40)与甘蓝型油菜品种宁油10号(B.napus L.,AACC,2n=38)的杂种F2群体中附加染色体的遗传进行了分析,并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92I1096、埃塞俄比亚芥品种Doddola(B. carinata A.,BBCC,2n=34)、宁油10号和92I1096×宁油10号的F2群体SRAP标记进行了筛选.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杂种植株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39,F2群体单株间体细胞染色体数有2n=38、2n=39、2n=40共3种类型.观察的91个单株中,体细胞染色体数2n=40的有8个单株,占8.79%;2n=39的有24个单株,占24.37%;2n=38的有59个单株,占64.83%.说明附加染色体能够在后代中以单体或二体的方式传递.筛选出2个与该附加系的附加染色体连锁的特异SRAP标记,即me19~em51795 和me24~em56350,可用于检测该附加系的附加染色体.  相似文献   

18.
2225AB以双低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98-116AB中优良不育株为母本,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株系2225作杂交父本,通过杂交、回交和兄妹交选育成功的高油分黄籽双低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两型系.黄籽不育系2225A的叶色浓绿、叶片较厚、抗寒性强,冻害指数8.5.该不育系群体的黄籽株率和黄籽频率均达100%,芥酸平均含量低于0.5%,硫甙含量低于20umol/(g·饼),含油量在45%左右,最高可达49.94%,恢复源广.  相似文献   

19.
为了获得番茄雄性不育基因的分子标记,提高番茄雄性不育性状选择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本研究利用一个与苗期绿茎基因紧密连锁的花粉败育型材料为母本,以一个苗期紫茎可育系为父本,构建F2分离群体。通过BSA法建立不育、可育DNA池,筛选多态性的SRAP分子标记。结果从544对SRAP引物组合中获得了4对呈多态性的引物组合,此4对引物组合在两DNA池间共有12个多态性位点标记。利用这些多态性的位点标记对60个F2群体进行遗传鉴定及连锁分析;最终获得1张雄性不育基因的连锁遗传图,与不育基因连锁的特异位点标记共5个,分别是C10B9_1、C10B9_2、C10B9_4、C10B9_3和C10B8_2,其与不育基因的连锁距离分别为3.3 cM、3.3 cM、3.3 cM、3.3 cM和13.7 cM。同时,获得1张雄性不育等位基因的连锁遗传图,与不育等位基因连锁的位点标记共7个,分别是C10B8_4、C10B8_8、C10B8_9、C10B8_6、C10B8_7、C9E6_2和C9K6_2,其与不育等位基因的连锁距离分别为17.3 cM、1.7 cM、1.7 cM、0.0 cM、0.0 cM、13.7 cM和21.2 cM。  相似文献   

20.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临保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湘油15、沪油15、优88和沪油17分别与临保系HYZ1-TAM杂交,在其F2利用与不育基因Bnms3和隐性上位基因Bnrf连锁的分子标记对临保系基因型单株进行筛选,并对筛选获得的单株进行测交验证确定是否为临保系基因型.结果表明:在4个品种的转育F2群体共355个单株中,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获得了62个标记基因型为临保系的单株,这些单株经测交证实有57株为真实临保系,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准确率为91.94%.根据实验结果推测,本研究所用的4个甘蓝型油菜品种在Bnms4基因位点未出现显性可育等位基因.实验结果验证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对开展该不育系统的转育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