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明甘蓝型油菜含油量和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机理,利用Sollux/ Gaoyou DH群体株系间随机交配构建了包括134个组合的永久F2群体(immortalized F2 population).采用QTL Network 2.O软件对含油量、千粒重和角果粒数进行了4个环境下的联合QTL定位,分析QTL的加性、显性以及相关的上位性效应.结果在7条连锁群上检测到控制上述3个性状相关QTL共8个.除qSWC6和qSPA2,1个含油量,4个千粒重和1个角果粒数QTL与多环境下SG-DH群体定位结果区间重叠,加性效应方向一致,效应值相仿;主效含油量QTL qOILA7和3个千粒重QTL qSWA7,qSWC2,qSWC4无显性效应;qSWC6兼具加性和显性效应,qSWC8加性为主,微效显性,显性效应均呈负向;但两个角果粒数QTL qSPA2和qSPA6除加性主效外,还存在正向显性效应;4对上位互作QTL中,除qOILA7,其余7个位点均只有微弱互作效应.并对qOILA7和qSWA7/qSWC8连锁标记辅助选育提高油菜含油量和千粒重的育种策略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油菜种子含油量和千粒重性状的遗传控制体系以加性效应为主,F1代无杂种优势,因而欲提高杂交油菜种子含油量和增加千粒重,需要培育高含油量和大粒亲本材料;而控制角果粒数基因同时具有较强的加性和正向显性效应,利用F1杂交种可望获得超双亲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2.
甘蓝型油菜一个代表性核心种质的遴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分析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遴选核心种质。【方法】将来自欧洲、亚洲、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中国几个不同地区的甘蓝型油菜500余份,按照其品质特点、地理位置、生长习性分组并按比例取样,建立由87个品种组成的预选核心种质。采用EST-STS标记和SSR标记对其进行分析,剔除遗传冗余,选出代表该500余份资源的核心种质并进行分子标记多样性评价和表型特征分析。【结果】在相同的选择背景下,EST-STS和SSR 标记的多态性检出率相仿(39%~40%),每对EST引物与SSR引物产生的多态性条带相近。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0.65处把87个品种分成中国和国外油菜两个类群,进一步在约0.70处类群Ⅰ和类群Ⅱ又分别产生中国“双低”、中国“双高”以及欧洲冬油菜和欧洲春油菜各两个亚组。根据遗传多样性分析,剔除遗传相似系数大于或等于0.85的遗传冗余,获得78个品种的核心种质。【结论】EST-STS是一种经济、有效具有功能信息的分子标记,功效与普通SSR标记相仿;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为甘蓝型油菜4个组的划分提供了依据;78个品种组成的核心种质保留了预选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结构,可作为本研究中500余份品种资源的核心种质加以利用和保存。  相似文献   
3.
利用非条件和条件QTL解析油菜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前期研究中构建的Sollux/Gaoyou DH群体在9个环境中的表型数据和新版遗传图谱,对油菜角果长度进行QTL定位,估测QTL的加性、上位性和环境互作效应。并通过条件QTL方法,解析角果长度与角果粒数和粒重之间的遗传关系,以期利用标记辅助,探讨通过选择角果长度基因型以增加角果粒数、提高千粒重,最终达到增加产量的可能性。结果共检测到在3个环境以上稳定表达的控制角果长度QTL 8个,加性效应值在0.09~0.26 cm之间,效应总和解释群体遗传总变异的60%。8对上位性QTL效应值在0.035~0.075 cm之间,效应总和为加性总效应的38%。QTL与环境互作效应只在少数位点和个别环境中显著。条件QTL研究表明,q SLA2、q SLC1-2和q SLC8-1位点,角果长度的变化对角果粒数影响较大;而通过选择q SLA7、q SLC1-2、q SLC8-1和q SLC8-2长角果标记基因型,可望同时提高角果粒数和千粒重。6个主效QTL 11个连锁标记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联分析,验证了条件QTL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对q SLA2、q SLA7、q SLC8-1和q SLC8-2位点6个连锁标记(ZAAS423、SUC1-3、ZAAS12a、ZAASA7-28、ZAAS433和ZAAS437)长角果基因型的聚合,可增长角果约2 cm,间接增加角果粒数2粒,同时提高千粒重0.4 g,从而可望实质性地提高油菜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4.
油菜种子成熟度对千粒重和含油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2008年以德国高含油量油菜品种‘Sollux'和中国高油分自交系‘Gaoyou'杂交F1组合构建的含有282个株系的DH群体为研究材料,于油菜收获季节分别以早熟和迟熟株系达"黄熟"为标准,间隔7 d(5月19日和5月26日)进行2次取样,将所有株系按照不同初花期分成4组,分析各组材料在不同成熟度下收获种子千粒重和含油量的变化以及千粒重、含油量和初花期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油菜植株黄熟后延迟1周收割(枯熟期),千粒重平均下降约0.198 g,差异达显著(P=0.027),相当于单产减产5%左右;而油菜若在正常成熟前1周收割,亦可使千粒重极显著降低0.162 g(P=0.001),相当于减产约4%;(2)黄熟期前后1周取样对4组不同初花期材料含油量性状均未有显著影响;(3)在浙江省海宁种植环境下,油菜千粒重和初花期呈极显著负相关(r=-0.643),开花期平均相差4 d左右即可导致千粒重显著增减.  相似文献   
5.
以中、高硫苷油菜品种‘Sollux’与‘高油605’选系‘Gaoyou’杂交F1产生的DH(doubled haploid)群体(SG,n=282)为材料,在中国和德国4种环境下对其硫苷含量进行QTL定位分析,旨在解析高硫双亲背景下的超亲分离现象,发现新的低硫苷等位基因为育种服务;并在QTL水平上通过分析硫苷含量的上位性和环境互作,揭示硫苷遗传较预期复杂的可能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定位的8个主效QTL加性效应值在2.2~3.4μmol·g-1,纯合并存时可影响硫苷表型44μmol·g-1,可解释群体内遗传变异的约50%。其中3个主效QTL(GSLq A9-1,GSLq C2和GSLq C9)可能与前人在低硫×高硫分离群体中检测到的属同位点。GSLq A9-2,GSLq A8和GSLq C1是SG群体中新检测到的控制种子硫苷含量的QTL。通过育种手段将低硫等位基因引入目前的双低油菜品种,有望进一步降低其硫苷含量至15μmol·g-1以下,进一步提高其饼粕饲用价值;另检测到8对上位性QTL,效应值在0.50~1.85μmol·g-1,累计总效应20.62μmol·g-1,约为加性总效应的1/2,可能是造成该性状复杂遗传机理的原因之一;5个QTL的8个连锁标记,其标记基因型和性状表现型的符合率在60%~85%,可作为辅助手段应用于低硫苷育种材料筛选。  相似文献   
6.
甘蓝型油菜DH群体10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西安与杭州两环境下,以小孢子培养产生的甘蓝型油菜SG-DH群体为材料,对油菜植株主要产量构成性状、生育特性和含油量以及蛋白质含量等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显示:各性状均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株高、第一分枝数、荚果长度、初花期与成熟期估计的基因对数与定位的QTL数相近,而千粒重与荚果粒数估计的基因对数少于检测到的QTL数;各性状的偏度和峰度的估算结果显示,株高、初花期、终花期基因间均表现为重叠作用.由各性状之间的偏相关分析得出:两环境中株高与荚果粒数、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3个生育期相互之间表现为极显著负相关:含油量与种子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油菜开花期QTL定位及与粒重的遗传关联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明确中国和欧洲油菜开花期主控位点及其对粒重的影响,为早熟油菜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欧洲冬油菜Sollux和中国品种高油605的选系(Gaoyou)杂交F1经小孢子培养产生的DH群体为材料,采用7年9种环境下的开花期表型数据和新版SG图谱定位开花期QTL,并采用条件遗传学和QTL分析相结合的条件QTL定位方法,解析开花期对千粒重QTL的影响,最后对各20个极端开花期株系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进行性状-标记的符合度测定,为标记筛选用于辅助选育提供依据。【结果】应用WinQTLCart 2.5复合区间作图法,共检测到7个在3种以上环境中稳定表达的控制开花QTL,加性效应值在0.58—3.85 d,解释了表型总变异的84%。8对上位性QTL效应总和为加性总效应的41.8%。QTL与环境互作效应只在少数位点和个别环境中显著。在3个主效QTL峰值或相近位置上定位了4个在拟南芥中调控开花的关键基因FT、API、FLC和FY的6个同源拷贝,为发掘控制这些QTL的候选基因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条件QTL分析表明,在4个增重效应均来自Gaoyou的千粒重QTL位点(qSWA2、qSWA3、qSWA4和qSWC2),大粒等位基因效应可能与开花早、籽粒灌浆期长有关。通过选择这些位点的早开花标记基因型有望同时提高种子千粒重,这也部分给出了开花期与千粒重之间极显著负相关的遗传解释,但2个粒重主效位点(qSWA7和qSWC8)的遗传效应不受开花期影响。根据SG群体极端开花期株系在3个效应值最大的QTL(qFTA2、qFTC2和qFTC6)区域标记基因型和开花期表现型的关联分析,筛选获得6个高质量、高吻合度的共显性标记推荐育种应用。qFTA2位点,标记辅助准确率为70%-80%;qFTC2和qFTC6位点的选择效率达到80%-100%。基因型组配分析显示,聚合qFTA2、qFTC2和qFTC6的早开花等位基因,可显著提早开花期,同步增加千粒重但不影响含油量和角果粒数。【结论】7个QTL均显示早开花等位基因来自中国亲本。拟南芥中调控开花关键基因FT、API、FLC和FY的6个同源拷贝定位到3个主效QTL峰值位置。开花迟、早显著影响4个千粒重QTL位点,但2个最重要的粒重位点(qSWA7和qSWC8)不受影响;3个主效QTL(qFTA2、qFTC2和qFTC6)的6个共显性标记可用于早熟基因的转育和早熟材料的筛选。  相似文献   
8.
以20118A不育系和临保系与22个油菜品种(系)杂交测交后代为材料, 采用经典遗传学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 验证该不育系统遗传控制体系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 探索利用连锁共显性标记筛选两型系和临保系基因型的高效性和准确率。研究表明, 6个品种(系)与20118A测交产生的F2世代, 所有组合可育株∶不育株均符合3∶1或13∶3分离规律, 而与20118A-TAM杂交产生的6个F2中1个呈13∶3分离, 其余均为全可育, 育性符合1对隐性不育基因和1对隐性上位抑制基因互作控制的遗传模式; 进而采取反向验证方法, 从1 059个F2分离单株中, 用新发展的Bnms3/Bnrf连锁共显性标记跟踪选择, 直接获得临保系(ms3ms3rfrf)、纯合不育株(ms3ms3RfRf)和两型系可育株(Ms3ms3RfRf) 70、69和135株, 经测交或互交验证, 准确率均达95%以上; 根据20个测交品种的后代分离, BnRf位点上只出现Rf和rf两个等位基因, 推测第3个等位基因存在的频率很低, 基本可以根据两基因各2等位基因互作原理开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验证不同遗传背景下7个含油量QTL的稳定性、通用性和实用性,检测QTL连锁标记辅助选择提高含油量的可行性,发掘可能实质性影响油菜含油量性状的候选基因。【方法】利用已发表的SG群体在11种环境下的QTL结果,在7个主效QTL峰值或置信区间内选择14个油脂形成相关候选基因标记对81份核心种质两年度的含油量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并鉴定各QTL位点高油等位基因在不同品种中的分布。【结果】4个QTL(OilA1、OilA5、OilA7和OilC8-1)位点的6个连锁标记在81个品种高、低2种等位基因间平均含油量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对其中4个标记Ra2E04、ZAAS919、ZAAS828和ZAAS441的跟踪选择和聚合,可相应提高含油量5个以上百分点;根据标记基因型推测,OilA1和OilC8-1位点,超过80%的欧洲春、冬油菜品种中已含Sollux高油等位基因,但中国品种中则80%和60%的品种含低油等位基因;OilA5和OilA7位点上,几乎所有被检欧洲材料均不含Gaoyou高油等位基因,而中国双低和双高品种中也只有约20%—30%含此有利等位基因。【结论】与4个QTL连锁的6个拟南芥油脂相关同源基因(At3g51830、At2g42450、At2g44620、At1g73600、At1g73480和At1g13560)有可能实质性参与油菜种子油分累积;当聚合了包括OilA7在内的3个或3个以上QTL位点高油等位基因时,含油量可相应提高5个百分点;所揭示的4个QTL高油等位基因在中国尚有较大利用空间而OilA5和OilA7的Gaoyou等位基因可能尤为欧洲油菜育种家们关注。  相似文献   
10.
为了将花叶性状转入到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统中用于控制杂交种的纯度,在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纯合不育株与花叶型油菜品系羽叶87的杂交后代中,利用2个与育性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辅助筛选两型系和临保系基因型单株,获得具有花叶性状的两型系和临保系。结果表明,可通过F_2世代选育法、系谱法和回交法3种途径选育花叶两型系和花叶临保系;在花叶两型系和花叶临保系的繁殖以及花叶全不育系的配制过程中,可通过去除非花叶杂株来确保纯度。因此,花叶性状作为一个理想的形态标记,可以应用于油菜的杂种生产来控制种子的纯度。本研究结果为杂交种的纯度控制提供了一条简捷且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