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菜豆突变体ylm 是用60Co-γ 射线诱变高代自交系A18-1 得到的黄化突变体,其叶色随叶片发育而变化。对ylm 不 同发育阶段的叶色变化、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及幼苗期和青熟期的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突变体ylm 幼苗期的 单株鲜质量、叶面积、茎粗和主根长均低于野生型,青熟期的单株干鲜质量、单株荚数、鲜荚产量、单荚籽粒数和豆荚长度 也显著或极显著降低。突变体总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随着叶色的加深而呈增加趋势。光合色素含量的降低抑制了光合速率, 进而影响叶片发育,也导致叶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
对辣椒反向温敏雄性核不育突变材料E6421S的育性转换临界温度、生理生化特点及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6421S育性转换临界温度为28℃,28℃以上表现为可育,28℃以下不育;25℃下显微观察发现E6421S绒毡层在四分体时期与花粉母细胞黏连,导致花粉母细胞发生败育;生理生化分析发现E6421S花蕾各发育时期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明显低于正常育性的原品种,而游离脯氨酸含量与正常育性的原品种相反,随着花蕾的发育呈下降趋势;与正常育性的原品种6421杂交后代群体性状调查表明,E6421S不育性状由隐性单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3.
以栽培种渝姜1号(YJ1)为野生型对照,对增产竹根姜高秆突变系(HM15)的表型特征、细胞学以及抗性、品质相关指标进行鉴定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HM15的株高、根鲜质量、叶鲜质量、茎鲜质量以及根茎鲜质量均显著或极显著增加,而出苗率、成熟期、茎粗和分枝数无显著差异;从幼苗期到收获期,通过对增长幅度最大的倒3节间的横、纵切片的细胞学观察发现,HM15的株高是由节间长度决定的,与节间数无关,而茎秆细胞体积变大是引起HM15节间变长的原因;HM15的茎秆中3种与促进生长有关的激素油菜素内酯(BR)、生长素(IAA)、赤霉素(GA_3)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YJ1,而生长抑制型激素脱落酸(ABA)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强光逆境下HM15叶片内防御酶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以及次生物质总酚(TP)、木质素(lignin)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YJ1;收获期HM15根茎中关键性功能成分6-姜酚(6-Gingerol)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YJ1,粗纤维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HM15可作为优良的育种材料,为后期对控制突变相关基因的定位、图位克隆、功能分析以及育种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国瓜菜》2019,(3):22-25
以‘寿宁山冬乌’为试验材料,进行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的试验,研究5种不同施肥模式对小白菜植株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旨在为菜田的合理施肥与小白菜的绿色生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在等氮量施用情况下,施用纯化肥的小白菜单株质量、株高、叶片长和产量均极显著高于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各半的,但在开展度、叶片数和叶片宽等3个指标差异不显著;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各半的还原糖和维生素C含量均高于施用纯化肥的,粗纤维和硝酸盐含量均低于施用纯化肥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在3种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中,还原糖和维生素C含量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粗纤维和硝酸盐含量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综上所述,施用纯化肥比有机肥和化肥各半在短期内更能促进小白菜的生长发育,而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各半能显著提高其品质,且与有机质含量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5.
解磷菌可以将土壤中植物难以吸收利用的磷转化为可吸收利用的磷,是制造生物肥料的理想微生物原料。以辣椒为试材,检测了解磷菌菌株3P29对辣椒幼苗生长指标以及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和光合气体交换参数、荧光参数等生理指标的影响,探究3P29促进植株生长的生理机制,以期为3P29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3P29可以显著提高辣椒幼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干质量、鲜质量以及茎粗等生长指标,促进其生长。3P29显著提高辣椒叶片氮、磷和钾等营养元素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提高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脱氢酶(GDH)等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同时,接种3P29的辣椒幼苗叶绿素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Pn,Ci,Gs和E)、荧光参数(ΦPSⅡ、qP、ETR、RC/CS_0)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未接种植株,NPQ则低于未接种植株,表明3P29能促进植株对氮、磷和钾等营养元素的吸收,促进氮代谢,提高PSⅠ和PSⅡ活性,改善植株的光合性能,进而促进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油麦菜、马铃薯、辣椒、豇豆4种蔬菜总糖、总酸、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研究新鲜蔬菜、鲜切蔬菜及其低温贮存后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与新鲜蔬菜相比,4种蔬菜的总糖含量在鲜切和鲜切冷藏后大多发生显著变化,辣椒鲜切和鲜切冷藏后总糖含量极显著提高,而豇豆、马铃薯鲜切和鲜切冷藏后总糖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油麦菜、马铃薯总酸含量在鲜切和鲜切冷藏后有明显下降趋势,鲜切马铃薯的糖酸比极显著上升。鲜切和鲜切冷藏后油麦菜类胡萝卜素含量极显著降低32.7%~54.5%,辣椒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63.5%~112.9%。鲜切冷藏后油麦菜和辣椒叶绿素含量极显著降低57.7%和43.6%。油麦菜、马铃薯鲜切及鲜切冷藏后总抗坏血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鲜切辣椒总抗坏血酸和还原态抗坏血酸含量均极显著上升,而鲜切冷藏后辣椒总抗坏血酸和还原态抗坏血酸含量极显著下降。豇豆鲜切和鲜切冷藏后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和抗坏血酸含量未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7.
在普通西瓜育种材料‘韩选绿圆’中发现一株矮化小果型自然突变体(命名为dsh)。对其形态学观察发现:其主蔓长度、节间长度和单瓜质量均显著低于普通西瓜(P < 0.05)。将此突变体与两个普通长蔓西瓜进行杂交、F1自交并以‘dsh’回交,获得F1、F2和BC各世代群体,对蔓型和单瓜质量的遗传分析表明:F1均为长蔓普通果型植株,F2和BC群体长蔓普通果型植株与矮化小果型植株的比例符合3∶1和1∶1的分离比(P > 0.05)。说明该矮化小果突变是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其遗传方式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相似文献   

8.
《中国瓜菜》2017,(3):11-14
为了探讨黄瓜卷叶突变体的叶片结构与白粉病的抗性相关性,从植物抗性组织结构角度,分别对突变体和野生型材料的叶片、栅栏组织、海绵组织、上下表皮的厚度、表皮毛密度及叶片蜡质含量进行了显微形态观察与检测。结果表明,突变体的叶片形态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叶片上、下表皮细胞增厚、栅栏组织变窄、海绵组织加厚且排列紧密;突变体表皮毛形态、数量无显著差异;突变体叶片蜡质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叶片蜡质含量显著增高可能是突变体对白粉病抗性增强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嫁接辣椒根腐病抗性及其与苯丙烷类物质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人工接种根腐病菌,观察不同品种辣椒砧木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变化,发现卫士发病晚,发病率低,病情指数最小,说明卫士的抗病性最强。以卫士为砧木,以赤峰特选甜椒(Capsicum annuumL.var.grossum Bailey)为接穗,自根辣椒为对照,研究嫁接对辣椒根腐病抗性及苯丙烷类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植株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对照,高于砧木。接种前砧木与嫁接辣椒根系中的可溶性糖、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显著高于对照,而叶片中的显著低于对照;酚类物质和木质素含量与对照差别不大。接种后辣椒根系中的可溶性糖含量逐渐降低,PAL活性、酚类物质和木质素含量先逐渐升高,10d后趋于平稳或有所下降。与对照相比,砧木和嫁接植株根系中的PAL活性、可溶性糖、酚类物质和木质素含量均显著增加,叶片中除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外,其他指标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说明嫁接可显著提高辣椒的根腐病抗性,其抗病机理与苯丙烷类物质代谢增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赵贵叶  秦蕾  Tayeb Muhammad  张洋  张颜  梁燕 《园艺学报》2017,44(11):2109-2116
通过EMS诱变获得了1个可稳定遗传的番茄黄色柱头突变体,命名为ys(yellow stigma)。色素含量测定发现:同野生型相比,突变体ys柱头中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没有明显变化,但对香豆酸和柚皮素查尔酮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推测呈黄色的柚皮素查尔酮的大量积累可能在黄色柱头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此外,分析发现,突变体和野生型在柱头表面结构、柱头可授性及花粉活力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对突变体ys与野生型构建的F_1、F_2、BC_1以及BC_2群体的遗传分析发现,F_1和BC_2均为绿色柱头植株,F_2和BC_1群体绿色柱头植株与黄色柱头植株的比例符合3∶1和1∶1的分离比(P0.05),表明黄色柱头突变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其遗传方式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相似文献   

11.
以金边红苞凤梨叶片边缘呈红色时期的嵌合体叶片和金黄色突变体叶片为材料,进行CIEL~*a~*b~*分析、色素含量测定、组织细胞观察、类胡萝卜素LC–MS/MS检测和转录组测序联合对比分析,对金黄色突变叶片的表型成因进行初步探究。CIEL~*a~*b~*分析表明,嵌合叶片中央绿色部分与边缘红色部分的颜色分别由绿、黄和红、黄颜色组成,而金黄色突变叶片为黄色中带有极微量绿色。金黄色突变叶片的颜色特征是由于其总叶绿素含量和Chl.a/b值极显著低于正常绿色部分、总花青素极显著低于边缘红色部分、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b含量占比极显著上升形成的。金黄色突变叶片中除少量细胞含有黄绿色质体外,其他叶肉细胞为无色透明,其中共检测到12种类胡萝卜素物质,叶黄素占比高达79%,是主要呈色物质。转录—代谢联合分析表明金黄色突变叶片中将碳流转化为类胡萝卜素的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PSY1的表达水平以及该酶下游产物八氢番茄红素、α–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等物质的含量均低于中央绿色部分,PSY1可能是金黄色突变叶片类胡萝卜素合成受到限制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12.
氮磷钾缺素对水茄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茄(Solanum torvum Sw.)幼苗为材料,用溶液培养法诱导N、P、K缺素症,观察缺素症的形态特征并测定各缺素水茄的生长与生理差异,以期为水茄栽培的营养诊断和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水茄缺素症的表现时间和主要症状有差异,缺N症状表现最早,缺N、缺K处理对植株地上部影响最明显;水茄缺素处理的叶片数、全株干质量、根总体积均低于对照,根冠比均高于对照;缺N水茄老叶和嫩叶的叶绿素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缺P处理的嫩叶叶绿素含量则极显著高于对照;不同缺素处理水茄的根系活力之间差异极显著,缺N和缺P植株根系活力变弱,而缺K植株的根系活力变强,比对照极显著提高了44.34%。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辣椒种子不同播种深度对辣椒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辣椒种子2cm的播种深度发芽出苗率高、根系好、茎粗、节间适中、叶片多、植株高、根鲜干质量和茎鲜干质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辣椒种子不同播种深度对辣椒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辣椒种子2 cm的播种深度发芽出苗率高、根系好、茎粗、节间适中、叶片多、植株高、根鲜干质量和茎鲜干质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15.
嫁接辣椒对青枯病的抗性及其与渗透调节物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枯病是当前设施辣椒主要的土传病害之一。为了选择抗性砧木和探讨嫁接辣椒的抗病机理,通过人工接种青枯病原菌,分析了不同辣椒品种砧木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变化,结果表明:‘富根卫士’(简称‘卫士’)发病晚,发病率低,病情指数最小,抗病性最强。以‘卫士’辣椒为砧木,以‘新丰2号’为接穗进行嫁接,以接穗自根嫁接为对照,研究其发病率、病情指数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嫁接植株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对照,接种20 d时,嫁接植株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比对照低33%和43%。接种前嫁接的植株根系和叶片的含水量、水势、渗透势均低于对照,束缚水/自由水比值、可溶性糖及脯氨酸含量均高于对照。接种后,辣椒根系和叶片的含水量、水势、渗透势均逐渐降低,束缚水/自由水比值逐渐升高,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与对照相比,嫁接植株根系和叶片的含水量、水势、渗透势的降低幅度及束缚水/自由水比值升高幅度明显较小,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研究结果表明嫁接可显著提高辣椒青枯病的抗性,其抗病机理与渗透调节能力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6.
以国内收集的32份干制辣椒种质资源为试材,采用遗传多样性分析、变异水平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研究了不同类型种质资源各性状的关系及其对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以期为干制辣椒种质资源创新和育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3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CV)在12.47%~81.54%,遗传多样性指数(H′)在0.37~2.03。大部分表型性状存在相关性,其中植株大小、叶片大小分别与单果质量、果肉厚呈极显著正相关,成熟期果色分别与株型、果实大小、未成熟果色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将23个表型性状转化成6个主成分因子,其累计贡献率达到75.14%。聚类分析将32份干制辣椒种质资源分为5类,第Ⅰ类群植株高,叶片大,果长锥形,果色暗红。第Ⅱ类群植株矮,叶片小,果细长,易制干,坐果数多。第Ⅲ类群植株矮且株型紧凑,节间有绒毛,叶片小、果短锥形且果顶凹,果肉薄。第Ⅳ类群株型半张开,叶片大,果大牛角、单果质量大,果肉厚,不易制干。第Ⅴ类群包含种质较多,果多为羊角,果顶尖。  相似文献   

17.
以黄瓜皱叶突变体lc及其野生型自交系乐亭白黄瓜为试材,研究其主要农艺性状、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表皮细胞形状、叶肉细胞排列和遗传规律.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lc表现为叶片皱缩、叶形改变、叶基部沿凹陷处紧靠拢、株型紧凑、植株长势正常.突变体叶绿素a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达15.2%,而二者之间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c和叶绿素a...  相似文献   

18.
以‘杭椒12’辣椒为试材,采用追施水溶肥的方法,研究了水肥耦合追施高钾水溶肥对辣椒的品质、产量、植株养分吸收和土壤性状的影响,以期为山地长季节设施栽培杭椒类辣椒使用水肥耦合技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传统栽培方式相比,追施高钾水溶肥后辣椒单果质量增加1.97 g,同期产量增加9.24%;果实中的还原糖含量,中期地上部分植株氮含量、后期磷和钾含量,种植土壤中速效钾含量、后期土壤中有效钙含量,均与传统栽培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果实中的维生素C、硝酸盐和粗蛋白含量,后期地上部分植株氮和钙含量,以及种植土壤中期有效钙含量,与传统栽培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9.
 和良好水分条件的对照相比较, 半根交替干旱处理(ARS) 对‘大久保’桃叶片日出前水势无显著影响, 但显著高于全根干旱(WRS) 处理。WRS导致叶片中游离氨基酸、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和淀粉含量显著降低, 而ARS和对照之间叶片中游离氨基酸、脯氨酸、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别。此外, 叶片中游离氨基酸、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与日出前叶片水势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而淀粉含量与日出前叶片水势呈极显著正相关。上述结果表明, ARS条件下植株具有良好的水分供应能力, 并不存在积累上述有机物质进行渗透调节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以辣妹子和新羊角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施用根际促生菌对辣椒生长和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P1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对2个品种辣椒植株株高、干质量、叶片叶绿素含量、植株全氮和全磷含量的促进作用均显著高于其它4个菌株处理,并改变了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