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不同抚育方式对马尾松林分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保证造林成活率以及马尾松林正常生长的前提下,分析不同抚育方式对6~9a生的马尾松林分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造林保存率产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抚育方式对马尾松造林以及林分的生长都有明显的影响;相对集约经营的抚育方式对马尾松林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杉木、马尾松林分平均解析木资料,拟合树高、胸径及材积生长模型,分析其生长规律。研究表明,人工杉木林、马尾松林的速生阶段、生长峰值年龄、数量成熟龄与立地质量相关密切。根据林分生长规律,将林分生长过程划分4个生长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生长特性和结构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马尾松采伐迹地上开展马尾松与火力楠不同比例带状混交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与火力楠混交能改善土壤肥力,提高马尾松林分生长量;混交林中火力楠生长迅速而占据林分上层林冠,马尾松位于主林层之下,呈受压局面,而且马尾松比例愈大,其平均单株产量越小,生长受抑制越严重。在林分10年生左右需对混交林进行结构调整,采用行状间伐,扩大种间距离到4m,减少了种间竞争,使2个树种各自获得充足营养空间,缓解马尾松被压,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林分平均单株材积和增加林分大径木比例。  相似文献   

4.
李肇镁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1):76-77,132
在尤溪县马尾松人工林郁闭度0.8以上的林分设置标准地,调查测定林分平均胸径、平均高、优势高、单位面积上的蓄积量、胸高断面积和株数等因子。以林分优势高为辅助变量,林分蓄积量为因变量,采用免疫进化算法建立标准林分蓄积量模型;再以林分形高为因变量,林分优势高为辅助变量,通过多方程的拟合对比,建立合适的林分形高模型,据以编制了尤溪县马尾松人工林标准表,为森林资源清查中林分疏密度和蓄积量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研究马尾松林下套种黄花倒水莲的复合经营效果,以马尾松纯林(CK)为对照,在马尾松林下进行套种黄花倒水莲的对比试验,分析比较马尾松套种黄花倒水莲的林分结构、生长状况以及生长环境变化。结果表明:马尾松林下套种黄花倒水莲可以形成复层林分,黄花倒水莲生长状况良好,黄花倒水莲5年生时,叶、茎、根鲜重平均为1 504. 34 kg·hm-2;套种(FH)处理与不套种(CK)处理相比马尾松冠幅、冠状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立木材积增长量分别增加30. 8%、68. 0%、44. 0%、4. 3%和75. 0%;两个处理马尾松平均胸径和单株立木材积增长量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套种(FH)处理保留马尾松的单株材积得到大幅度提高,林分生长环境得到改善,趋于友好型。说明马尾松林经间伐后套种黄花倒水莲经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不同年龄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结构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三明市尤溪县不同年龄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马尾松林生长差异较大,但32、33、34和41年生马尾松林分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变化不大;不同年龄马尾松人工林在单株、林分和根系生物量及净生物量上均表现出较大差异,其中34年生马尾松成熟林树干生物量所占百分比最高,可达到80.80%,此时的经济效益最高,可进行适当的采伐,在保证马尾松正常更新的同时,将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闽粤栲异龄复层混交林的林分特征及涵养水源能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探讨马尾松林套种闽粤栲后形成的异龄复层混交林的林分特征和固土保水能力,恢复与建立针阔异龄复层混交林,培育马尾松大径材,揭示马尾松与闽粤栲异龄复层混交林的林分特征、土壤肥力、涵养水源功能及林内物种多样性,以闽粤栲、马尾松人工纯林为对照,测定了异龄复层混交林中各林木生长状况、林分各层的生物量、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及涵养水源能力。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内套种闽粤栲,上层林马尾松保留密度为450~600株/hm~2建立的异龄复层混交林林分各林木生长良好,提高了林木生长量得到提高,土壤肥力得到得以改善,林分的固土保水能力提高。总结出马尾松林套种闽粤栲的更新技术,为马尾松纯林改造与经营管理、指导针阔异龄复层混交林培育和马尾松大径材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马尾松林分生物量的密度效应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吕勇 《中南林学院学报》1996,16(2):34-38,46
通过研究马尾松林分生物量与林分蓄积量、林分平均胸径、平均高、林分密度的相关关系,揭示了马尾松林分生物量的密度效应,提出了马尾松水保林的最适经营密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江西吉安市松褐天牛在林间的发生与环境的关系.[方法]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方法对郁闭度、地被覆盖率、平均胸径等11个林分因子与松褐天牛种群数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郁闭度、地被覆盖率、平均胸径、冠幅和海拔对松褐天牛的发生贡献较大,而郁闭度、地被覆盖率和平均胸径对松褐天牛种群数量影响极显著,且均呈负相关.利用郁闭度、地被覆盖率、平均胸径与松褐天牛种群数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模型显著.[结论]江西吉安市松褐天牛的发生与马尾松林的郁闭度、地被覆盖率和马尾松平均胸径有密切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应重点对郁闭度小、地被覆盖率低和生长状况不良的马尾松林中松褐天牛的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10.
马尾松作为一种经济价值高且用途广的荒山造林先锋树种,在我国南方广泛栽培。本文针对安徽宛陵林场马尾松林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其林分结构单一、种类资源缺乏,病虫危害与林分退化严重,需要采取一定措施,对林场进行合理的规划,筛选出较好的管理措施,以期为安徽宛陵林场马尾松林分经营与利用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11.
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生态系统的氮素循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5年生的马尾松林下分别套种1年生火力楠、闽粤栲、苦槠、格氏栲、青栲和拉氏栲幼苗,经过16年的培育后形成了郁闭的针阔混交异龄林。通过定位监测和取样分析,研究了马尾松林下栽植阔叶树对生态系统氮循环的影响,并以马尾松纯林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在马尾松纯林和混交林中,林木各组分氮含量表现为叶>枝>根>皮>干;混交林各土层的氮含量普遍高于纯林,尤其是表层土壤(0~20 cm);混交林生态系统氮的平均总储量为11 431.00kg /(hm2·a),年平均存留量为51.24 kg/(hm2·a),年平均归还量为56.79 kg/(hm2·a),分别是纯林的1.15、1.93和2.65倍;混交林林木对氮元素的利用系数为0.143~0.238,循环系数为0.451~0.585,周转时间为7.17~15.52年,而纯林中的数值分别为0.133、0.447和16.83年。因此,将现有的纯林改造成混交林可以提高林木对氮的利用率和周转速率。   相似文献   

12.
马尾松人工林生长动态预测与密度决策的支持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研究马尾松人工林生长动态预测与密度决策的支持模型,该模型由一系列生长模型组成,可动态预测林分生长过程以及筛选优化合理经营密度,从而使林分始终处于较优生长空间状态,达到速生、丰产、优质、高效的目标.模型用模外20块样地资料对马尾松人工林单木生长模型进行F检验和U检验,两种结果表明,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可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樟子松纯林地力衰退及虫害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根据毛乌素沙地特点开展樟子松、紫穗槐混交造林技术研究,通过混交林与纯林的比较,分析樟子松与紫穗槐混交的造林效果。结果表明:与正常生长的樟子松相比,受害植株的生长量和生长势均极显著下降;与纯林相比,混交可以显著地提高樟子松的生长量和造林存活率;樟子松与紫穗槐混交具有明显的杀虫和驱虫效果,从而降低了虫害带来的不良后果;混交促进了群落环境的形成,其主要表现是群落郁闭度、物种丰富度以及枯落物和沙结皮积累明显高于樟子松纯林。  相似文献   

14.
贵州马尾松人工林经营密度模型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探讨用模拟方法确定人工林的经营密度,本文以贵州马尾松人工林569块常规标准地资料为基础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标准地对目前贵州马尾松人工林具有充分代表性;立木密度对林分平均胸径的影响最为明显,对树高影响较小;林分断面积和蓄积随立木密度的增大而上升,但当立木密度大到一定程度时,它们都有下降的趋势.基于以上分析,用动态规划方法建立了可变间伐间隔期的林分经营密度模型.该模型既符合林分生长的一般规律,又得到实地试验结果的支持,因此建议应用.  相似文献   

15.
傅廷栋教授等荣获首届亿利达科技奖【本刊讯】首届亿利达科技奖发奖大会于1996年9月16日在北京召开,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副主任朱丽兰、亿利达奖名誉主席丁肇中教授、亿利达公司董事长刘永龄先生及其他各部委的领导同志出席了颁奖大会。我校农学系傅廷栋教授等主持...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肉桂人工复层林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马尾松肉桂人工复层林和马尾松单层林林地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分析,探讨复层林林地的立地效应。结果表明:马尾松肉桂人工复层林的土壤容重比马尾松单层林低,而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持水量却高于单层林;复层林的土壤有机质、全N、全P、全K、水解N、速效P、速效K、交换性Ca2+、交换性Mg2+等均比单层林高。显然,营造马尾松肉桂人工复层林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对马尾松人工林地力维护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丰富马尾松培育及材质改良的思路和方法,探索外源激素对马尾松应压木形成的影响。以人工倾斜45°的3年生马尾松作为试验材料,通过连续施加不同浓度的IAA、GA3、IAA+GA3对枝条的生长进行调控,分别观测马尾松当年生枝条的长度,韧皮部、木质部的径向宽度,管胞长度、管胞壁厚,管胞数量,应压木的等级并比较相应差异,分析这两种激素对应压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激素处理组枝条的增长率明显提高(89.6%~179.1%);施加GA3、IAA+GA3能促进枝条木质部和韧皮部的径向生长,但施加IAA对木质部、韧皮部的生长影响不显著;与空白对照组相比,GA3、IAA+GA3处理组倾斜枝条下侧的管胞数量降低(14~17层),上侧管胞数量上升(5~11层);施加GA3、IAA+GA3使倾斜枝条下侧形成中等应压木,对照组和IAA处理组倾斜枝条下侧均形成重度应压木。说明外源激素能促进马尾松倾斜枝条的顶端生长,在倾斜枝条上侧施加外源激素能抑制倾斜枝条应压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尾巨桉与马尾松不同混交处理3年生造林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通过对尾巨桉与马尾松不同混交比例、3年生生长效果调查,结果表明:尾巨桉纯林(CK1)单株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较不同比例混交林中的处理1、处理2、处理3尾巨桉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降低27%,42%,45%;17.2%,28.4%,30.9%;70.3%,126.7%,142%,不同比例混交林的处理1、处理2、处理3的马尾松单株平均胸径,树高与纯林马尾松(CK2)比较,树高生长各林分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平均胸径生长分别降低79.8%,25.6%,2.6%.尾巨桉纯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与不同混交林的处理1,处理2,处理3的蓄积量分别是87.6,74.6,66.2,53m3/hm2.从3年生林分的各性状生长结果分析,不同比例混交林的林木生长以处理2表现效果最具生长潜力,有利于林木生长,对尾巨桉栽植风险具有缓冲作用,也有利于林地地力的恢复,对生产实践具有一定探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运用动态规划进行湖北省太子山马尾松纸浆林密度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北省太子山马尾松密度试验林为材料,运用动态规划的方法,在生长收获预估模型系统的基础上,以最大经济收益为目标函数,建立了立地指数为14.6的林地种植马尾松纸浆林的合理经营密度表,得到了不同初植密度(6667株/hm^2、4444株/hm^2和3333株/hm^2)的林分各经营时期的间伐强度、间伐次数和间伐间隔期,从而指导湖北省马尾松纸浆林的生产。结果还表明:高初植密度不能提高培育马尾松林的经济效益,合理间伐可获得较好的收益。  相似文献   

20.
杉木人工林自疏过程密度变化与环境因子关系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收集了118块杉木人工样地的林分生长和环境因素资料,用环境因子中10个定性和4个定量因子对杉木人工林自然稀疏具有较大影响的因子,应用数量化理论Ⅰ建立了杉木要人工林自疏过程密度变化的预防模型。经复相关系数的F检验表明模型达到极显水平,可应用于杉木人工林自然稀疏预报,并对各环境因子的偏相关系数进行了t检验,结果表明海拔、坡位和林分平均胸径是影响杉木人工林自疏过程密度变化的重要因子(a=0.01),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