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研究证实了在银杏愈伤组织培养过程中,7种微量元素对细胞生长率和黄酮醇糖苷含量有明显的影响。MnSO4,ZnSO4,H3BO3三组试验中,当浓度分别为MS培养基原浓度时,细胞生长率最高,黄酮醇糖苷含量随MnSO4浓度增加而下降;在分别Co^6+,Cu^2+,Co^2+的三个处理中,其细胞生长率和黄酮醇糖苷含量均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2.
嫁接西瓜生长动态及伤流液营养元素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嫁接西瓜和自根西瓜生长动态,根系伤流量及伤流液中营养元素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嫁接西瓜根系发育早,生长速度快,根冠比高,根系伤流量显著增加,伤流液中NO^-3-N,P,Ca,Mg,S含量显著高于自根西瓜特别是NO^-3-N,伸蔓期和开花期分别比自根植株高105.0%和93.7%。  相似文献   

3.
辽东半岛滨海盐土脱盐过程中pH上升及碱化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鸭绿江口和辽河口滨海盐土脱盐过程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母质的盐土脱盐,随着含盐量的下降,Na^+、Cl^-、SO4^(2-)、Mg^(2+)、Ca^(2+)、K^+的绝对含量都逐渐减少,HCO3^-逐渐增加;CL^-NA^+的相对含量逐渐下降,而SO4^(2-)、Mg^(2+)、K^+特别是Ca^(2+)、HCO3^-的相对含量增加。由于各离子的迁移能力不同,导致土壤的盐分化学类型由Cl-Na  相似文献   

4.
模拟酸沉降下南方两种森林土壤对SO^2—4及NO^—3的吸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3种模拟酸沉降溶液对福建和贵阳两种森林土壤样品的连续浸泡试验,研究了土壤对酸沉降中SO^2-4和NO^-3的吸附,以及盐基离子输入对这种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土壤对SO^2-4均有一定的吸附能力,但福建土壤的吸附量比贵阳土壤大,土壤对SO^2-4的吸附与酸沉降中SO^2-4浓度及土壤水溶性SO^2-4含量有关,但高沈度的盐基离子输入会降低SO^2-4的吸附量,土壤对NO^-3的吸附主要发生  相似文献   

5.
施KNO3能显著增加毛萼田菁植株各部分氮化物的含量,低浓度的NO3^-主要在根中还原,高浓度的NO3^-则主要在叶片中还原和同化。毛萼田菁属酰脲型植物,施氮后其伤流液中酰脲氮和氨基氮含量有所增加。但酰脲氮点总氮的比较下降。  相似文献   

6.
盐胁迫下大麦叶片中K^+含量下降,Na^+含量上升,K^+/Na^+比下降,叶绿素含量下降,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上升,液泡膜K^+-ATPase活性下降。叶绿素含量下降与丙二醛(MDA),H2O2,O^-2含量及电导率的上升呈极显著负相关,液泡膜H^+-ATPase活性下降与H2O2,O^-2含量的上升亦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加快香石竹试管苗的繁殖速度,对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香石竹试管苗吸收磷,氮符合幂函数曲线,培养过程中培养基的糖含量直线下降,通过回归分析,培养基中PO4^3-,NH4^+,NO3^-,总氮与糖的含量对其培养时间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9490,-0.9090,-0.9400,-0.9060,经统计检测都达到极显著水平,试管苗高生长与鲜重增长遵循双曲线函数关系,而丛生芽分化遵循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聚乙二醇(PEG6000,30%)、亚精胺(SPD〈0.3mgL^-1)、三磺苯甲酸(TIBA,0.5mgL^-1)和高PH缓冲液(Na2Co3-NaHCO30.1molL^-1,PH=10.3)浸种处理对黄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子叶离体成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双蒸水)相比较,TIBA和SPD浸种3h均能显著提高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和离体子叶成花百分率,同时抑制叶芽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水培生菜铁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硝态氮与 态氮及其不同配比对水培生菜铁素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形态氮素显著影响植物的铁素营养状况,NO^-3-N:NH^+R-N为9:3和6:6me/L的处理,较单一NO^-3-N处理,能促进水增生菜生长,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加植物体内铁的活性,降低叶片中硝酸盐的积累,降低营养液成本。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蔬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分别以纯水和自来水为生长介质对莴笋和菠菜进行水培试验,以揭示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蔬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纯水为水培水源,NO^-3-N:NH^+4-N为1;1或单独供应NH^+4-N,对作物生长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而以后者的生长量最低。以自来水作水培介质时,以NO^-3-N为唯一氮源预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提高营养液中NH^+4-N比例,有利于蔬菜的生长发育及硝酸盐含量降低,使莴笋维生素  相似文献   

11.
肖坑地区不同林分土壤养分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森林的科学经营提供依据。[方法]对肖坑地区常绿阔叶林、竹纯林、马尾松林下0~10、10~20、20~30 cm土壤的含量进行测定,研究不同林分土壤的养分状况。[结果]3种林分土壤的全氮、全磷含量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全磷、速效磷含量及10~20 cm土层的全氮含量差异明显,全氮含量的变异幅度为0.09%~0.23%。竹纯林土壤全磷含量最高,常绿阔叶林最低;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效磷含量最高,马尾松林最低。常绿阔叶林土壤钾含量随土层的加深而增加,竹纯林土壤钾含量在10~20 cm土层中最高,马尾松林土壤钾含量在各土层中变化不大。3种林分土壤偏酸性,马尾松林土壤pH值最低。[结论]不同林分土壤养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2.
用马尔柯夫过程理论进行马尾松优化密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尔柯夫过程理论为基础,利用太子山林管局马尾松密度试验林连续7年的定位观测资料,对马尾松纸浆林的生长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马尔柯夫过程的模拟结果能够定量揭示林分生长的动态规律,且在主伐年龄为19年以上时,在试验林安排的3种密度中(10000株/hm^2,6667株/hm^2,5000株/hm^2),5000株/hm^2密度的林分可获得最大蓄积量。  相似文献   

13.
在福建省大田梅林国有林场连续4年调查火炬松×马尾松、湿地松×马尾松杂种F<,1>代以及马尾松纯种苗木造林早期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幼树存活率在造林4年后趋于稳定,且火炬松×马尾松杂种F<,1>存活率高于湿地松×马尾松.火炬松×马尾松、湿地松×马尾松杂种F<,1>代和马尾松纯种3个树种4年生以下(含4年生)幼树的平均地径(...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球花分化的化学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环割羊毛脂包埋法、主干注射法及喷洒法对福建马尾松 ( Pinusmassoniana Lamb.)种子园植株、马尾松实生苗及校内盆栽苗进行化学调控 ,初步研究了多种外源植物激素或化学物质在马尾松球花原基分化期对球花特别是雄球花形成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在有花史的 6年生马尾松种子园植株上 ,雄球花受到赤霉素 GA4 / 7和 ABA这 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处理而显著增加 ,GA3 对雄球花成花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喷洒脱落酸 ( ABA)、二氯化钴 ( Co Cl2 )、赤霉素 ( GA3 )以及赤霉素 ( GA3 )和二氯化钴 ( Co Cl2 )、萘乙酸 ( NAA)的混合物均不同程度地促进了无花史的 3~ 4年生马尾松盆栽苗雄球花的形成 ,其中 ABA和 Co Cl2 的效果较好 .在无花史的 3年生马尾松实生苗上 ,环割羊毛脂包埋 GA3 、 GA4 / 7、 ABA、 GA4 / 7和 ABA的混合物以及单独环割处理皆明显地促进了雄球花的形成 ;同时 ,环割羊毛脂包埋 ABA以及单独环割处理对雌球花成花也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 .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马尾松人工林经营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湖北省马尾松人工林林分生长过程有为基础,根据营林投入产出资料,采用现金流量贴现法编制出以人工经营模型,与人工林多形曲一指数表、立地得分表、林分生长过程表共同构成生长经营模型。可用于预测和评价马尾松人工生产力经营效果。  相似文献   

16.
柳州市三种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储量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实验室分析等方法,对柳州市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桉树(Eucalyptus sp.)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储量及其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杉木和桉树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为3.2~12.6 g/kg,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桉树人工林最小.马尾松、杉木和桉树人工林0~2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为26.25、30.09和17.05 t/hm2,分别占其土壤总有机碳储量的48.56%、44.70%和41.36%,成为土壤有机碳储量的主体,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储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土壤有机碳储量表现为杉木人工林(67.33 t/hm2)>马尾松人工林(54.06 t/hm2)>桉树人工林(41.22 t/hm2);马尾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储量表现为中龄林>幼龄林>过熟林>成熟林;杉木中龄林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大于成熟林,彼此间差异不显著;三年生的桉树人工林的土壤有机碳储量高于二年生和四年生的;杉木中龄林和成熟林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高于马尾松中龄林和成熟林.  相似文献   

17.
用氨(胺)溶性季铵铜(ACQ)作防腐剂,采用浸渍法对单板进行防腐处理,分别以酚醛树脂(PF)和脲醛树脂(UF)为胶黏剂,压制防腐胶合板,研究ACQ对胶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PF将经防腐处理的单板压制成胶合板,单板ACQ吸药量对胶合性能影响不明显。马尾松和杨木单板的ACQ吸药量分别为7.81和15.54 kg.m-3时,最佳胶合强度分别为1.50和1.69 MPa。用UF将经防腐处理的单板压制成胶合板,单板ACQ吸药量对杨木胶合板胶合性能影响不明显,吸药量为8.75 kg.m-3时,胶合强度最佳,为1.60 MPa;但ACQ防腐剂对UF胶马尾松胶合板胶合性能有负面影响,使胶合强度达不到国家标准要求,如果将马尾松单板蒸煮处理后再浸渍ACQ或者浸渍ACQ后在低温下干燥,胶合强度明显提高,最大值分别达到1.32和1.03 MPa,这是由于经过处理去除了马尾松单板内的部分抽出物或阻止了ACQ与抽出物的某些成分反应,从而减小了ACQ对UF胶马尾松胶合板胶合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不同林龄马尾松林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麻江地区马尾松纯林不同林龄土壤特性分析,进一步深化对林地土壤涵养水源功能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马尾松不同林龄中,土壤厚度0~20cm,非毛管孔隙含量为中龄林〉近熟林〉幼龄林。说明在马尾松不同林龄中,中龄林的土壤静态蓄水效能最好。  相似文献   

19.
马尾松分级苗经过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造林当年抽高生长和地径生长差异均显著,四年生幼林的树高和地径生长差异均达到极显著,说明采用Ⅰ级苗造林明显优越于Ⅱ、Ⅲ级苗,改变了以往认为马尾松大苗造林成活率低的习惯看法。同时,还对不同等级苗木造林后生长差异的原因,作了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对28个马尾松家系受松突圆蚧危害后的生长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8个家系可分为3类。第1类包括家系330,341,CK1,502,1,388,662,246,458,469,386,生长最好;第2类包括家系588,232,90,402,465,155,生长状况次之;第3类包括家系545,391,318,390,439,675,478,329,772,586,350,生长较差。综合生长状况和受松突圆蚧危害程度进行分析,初步确定家系330,386对松突圆蚧的抗性较高,可推广应用于造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