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树冠投影面积导算林分最大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君然 《林业科学》1989,25(1):79-81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定量间伐方法有数种,其一认为:“假设林分中平均木以上的立木,在其生长发育中不受其相邻立木的挤压,因而能获得正常的生长条件,能正确地反映生长规律”,因此,在任一林分内首先要调查林分的平均胸径;凡大于或等于平均胸径的立木(有明显偏冠、损伤者除外)都选作调查对象。“并用每个径阶的冠幅面积除单位面积(公顷),而得各径阶单位面积上的株数,称为林分理论最大密度(以下简称理论密度)。”  相似文献   

2.
在杉木幼林的生长过程中,林分内每个立木个体树冠大小和发育状况,反映了立木营养面积的大小。随着林木的生长,胸径愈来愈粗,树冠的冠幅也愈来愈大,因此,林冠大小与立木胸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利用杉木生长的这种特点,以林分平均直径来确定该林分每亩应保留的立木株数,即最适密度,籍以保证每株立木有适宜的营养空间。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一些省(区)编写的森林调查技术规定(或细则)中,对于幼龄林的蓄积量调查,都有内容基本相同的规定:凡林分平均胸径<5.0cm的,不进行蓄积量调查;林分平均胸径≥5.0cm的,按蓄积量调查的有关规定,调查林分中≥5.0cm的立木蓄积量。执行这一规定的正确方法,无疑应包含以下两个步骤: (1)首先必须认真地进行目测调查,确定出全林分立木(含<5.0cm的立木)的林分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值,作为是否需要进行蓄积量调查的判断依据。显然,所确定的平均胸径和树高值,是真正代表小班全林分平均水平的特征值,应填写在小班调查卡片的相应栏目内,作为确定小班经营措施和建档管理的基本依据。 (2)当目测调查所确定的林分平均胸径为≥5.0cm时,再按有关规定对林分中≥  相似文献   

4.
据研究,林分内立木个体树冠的大小和发育状况,反映了每株立木营养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立木的直径生长量。一般在树冠的大小与立木的胸高直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冠幅愈大,所占据的生长空间也就愈大,则胸径愈粗。因此,若在林分中测得立木胸径与树冠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就可以根据林分的平均直径,确定应保留的立木株数,以保证每株立木有适宜的营养空间。  相似文献   

5.
以山杨为研究对象,在调查山杨胸径生长过程的基础上,探究了冀北山地山杨林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抛物线方程拟合其立木株数生长过程随年龄变化效果最好,对数方程拟合其胸径生长过程效果最好。山杨天然次生林中,50年生的胸径总生长量为13.3cm,年平均生长量0.27cm/年。胸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5年生达到高峰,为0.80cm/年。该地区山杨天然次生林林分生长高峰到来早,中后期生长速度慢,总生长量较低,需要进行合理经营。  相似文献   

6.
从林分开始间伐至主伐的整个周期,平均胸径每增加一厘米,单位面积应伐除蓄积是个常数(近似值)。林分林木胸径的增长,树冠面积的扩大,必然引起林分内单位面积上立木株数的减少。根据这个规律,得出了落叶松人工林的立木株数(密度)与胸径的相关方程,利用这个相关方程计算了不同胸径生长阶段的林分最大密度及经营密度(最适密度)。把胸  相似文献   

7.
不同密度30年生马尾松林分生产结构与现存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不同密度30年生马尾松人工林调查的结果表明:平均胸径随立木密度的增大而减少,平均树高受立木密度的影响较小;干、枝、叶和根等林分现存量随立木密度的增大而减少;单位叶量的材积生产力随立木密度的增大呈抛物线状态。  相似文献   

8.
刚果12号桉无性系林分生长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粤西短轮伐期刚果12号桉无性系林分及经选育的优良无性系W5的幼林生长情况,对其作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刚果12号桉优良无性系W5在夏季造林的6个月生幼林平均树高2.9m,平均胸径1.8cm,生长整齐,已进入郁闭。7年生刚果12号桉无性系林分,树高速生期在1—4年,峰值出现在第1年;胸径在2—5年,连年生长量在2.1—2.2cm,峰值不明显;胸高断面积、材积在3—7年,前者峰值出现在第5年,后者生长呈逐年上升,尚未出现峰值;其前3年生的生长规律与3年生无性系林分的生长规律较一致。林分立木胸径与冠幅直径间存在着线性相关.相关极显著。  相似文献   

9.
在腾冲县中和乡、北海乡等地设置30块秃杉人工林标准地,在每木检尺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相关分析方法进行不同密度指标与林分树高、胸径生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林分密度与优势木平均高相关不紧密,与林分平均胸径相关紧密,即林分密度越大,其林分平均胸径越小,林分平均胸径要求达到大径级材时,林分密度应控制在1 000株/hm2以内。  相似文献   

10.
地位级、立地指数对评定立地质量的作用地位级是评定林分立地条件的质量指标。它标志着该种在当地立地条件下的林分生产力。在林龄相同的情况下,同一林分立木的平均树高能很明显地反映出立木生产力的高低。因此,只要把林分生长过程表中各地位级中不同龄阶的平均树高,按龄阶顺序排列成地位级查定表,即可通过某一林分立木的年  相似文献   

11.
在林分蓄积量调查中,当取得林分平均每公顷断面积G、平均胸径和相应的平均树高后,一个常见于角规测树的计算林分每公顷蓄积量的错误做法是,根据从所采用的立木材积表中查出单株材积V(或相应的单株形高值hf),按以下二式计算林分平均每公顷蓄积量M M=G/g×V (1)  相似文献   

12.
以固定样地观测和临时样地调查相结合的办法收集林分现实生长与经间伐或间伐设计后所保留群体的生长资料;以固定样地观测资料为依据,以林分平均胸径连年生长量及胸径度离散度的指标,确定不同地位指数林分间伐的起始年龄;采用Richards函数模拟合理密度与生长水平下的林分平均树高及胸径生长;并采用间伐或间伐设计前,后林分生长标准的调查资料,以地位级指数,林林分平均胸径及胸径离散度为自变量建立起人工速生丰产林的  相似文献   

13.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刊2007年第3期刊登蒙彬先生[1]的文章“林分平均胸径100倍圆法公式在随机抽样中的理论证明”一文,在其参考文献中有“对‘林分平均胸径100倍圆法测定每公顷断面积的理论初探’一文的审稿意见[2]“”乘法法则对林分平均胸径100倍圆法的破解[3]”(以下简称“破解”)两篇短文,笔者拜读以后,觉得这种提法不妥,为使该法更加完善,现提出来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4.
森林更新的质量鉴定标准是森林更新调查得出确切论断的重要依据。鉴定标准一般包括单位面积株数和苗木分布情况两项因素。文中对于现在苏联及我国比较通用的聶斯切洛夫教授森林更新株数标准以及其他十余种标准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该项标准首先应分别树种,分别林型或地位级,参照林分生长过程表上的林分株数生长过程来编制。具体作法是以林分每公顷株数及平均胸径关系曲线为准绳,选定介于因林分郁闭自然死亡而株数减少的速度与株数完全不减少之间的速度,作为更新林分最常出现的株数减少的速度;再预定以5厘米,10厘米,15厘米,20厘米作为郁闭时林分平均胸径,从对数图纸所绘曲线上四个点出发,便可以作出四条平行线,将各树种各地位级更新林分株数变异情况规划为五个部分,作为鉴定更新的五个等级,在每个等级以内可以预测该更新林分郁闭的年度,郁闭胸径以及郁闭时林分的每公顷株数。根据这种方法已将我国现已编成林分生长过程表的十几种树木54个分地位级或林型的表都编订各级更新株数标准数字,并求出216个相应的关系式。关于稠查幼苗和幼树的分布,一般以采用立木度这稠指标校好。立木度是更新林分将来能否郁阴成林的指标,可以在用小样地对同一林夯进行多次抽样时,样地内出澎'有","刀,更新苗的百分数来表示。本文敲为这类小样地应以圆形而其面积接近于鼓更新树种近熟林时期单株的平均树冠面积为合适。在更新林分逐渐郁阴的过程中,各次稠查的立木度也逐步增加,直到林分郁阴,立木度等于百分之百时为止。更新林分的立木度也可以与成林的立木度联系起来,虽然两个指标的依据不同,但可以互相精合,然后便可以引导更新林分逐步走上及时攘育、合理樱营的道路。文中井提出关于两种以上树种或两种以上不同侧树因子更新林分复合立木度的针算原理和方法。最后关于森林更新稠查方法分别不同的更新方式提出各稠要求及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5.
对10年生杉木、红锥混交林与杉木纯林的树高、胸径、蓄积量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杉木、红锥不同比例混交林与杉木纯林之间,其目的优势树种杉木的平均胸径、单位林分蓄积量存在着极显著差异。以7杉3锥为最优混交比例组合,其林分树高、胸径、立木蓄积均达最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沈阳东部山区油松立木密度进行了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如何利用油松的平均胸径来判断该林分的适宜的密度.从而使油松成为干旱地区的优势树种。  相似文献   

17.
杉木混交林近自然经营生长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杉木混交林近自然经营生长效果,杉木混交林采用近自然经营方式和一般经营方式对比,对不同经营方式的林分生长效果、林地内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近自然经营的林分生长效果平均树高、胸径、冠幅、枝下高、单株材积、蓄积量,比一般经营方式的林分生长效果即有显著提高,平均树高增13.11%、胸径粗20.13%、冠幅大2.63%、枝下高10.26%、单株蓄积量大62.50%,土壤理化学性质也有明显改善,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相似文献   

18.
毛白杨主要林分因子生长及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在河北省范围内调查片状和带状毛白杨林分标准地 14 9块 ,研究林分平均胸径、平均高、胸高断面积、蓄积等主要林分因子的生长情况 ,并建立了主要因子的生长模型和相关关系模型 ,可用于毛白杨林分生长预测和评估  相似文献   

19.
北京八达岭油松人工林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传统林分结构因子配合混交度、大小比、角尺度3参数来分析北京八达岭林场油松人工林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林分的树种组成式为8油松1槲树1山梨 暴马丁香,林分密度为1 325 株/hm2.林分的平均角尺度为0.478,林分立木空间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平均混交度为0.433,不同树种间呈现中度混交,种间隔离程度较小.林分平均胸径大小比为0.389,平均树高大小比为0.464,说明处于优势地位的株数较多,林分分化明显,且林分的发展空间还很大.胸径大小比数和树高大小比数在反映各树种参照树与相邻木之间的生长优势方面具有较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抚育间伐在森林经营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不同间伐强度对林木胸径及材积的影响是不同的,对15年生湿地松进行了不同抚育间伐强度试验,20年时对林分生长进行全面调查和总结,通过方差分析得出:当间伐强度为60%时林分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达到极显著水平,间伐强度为50%时林分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