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草莓作为典型的节日经济作物,日益凸现其经济优势,草莓栽培发展异常迅速.北京昌平区农业种植服务中心试验了草莓套种小型西瓜的栽培模式.在草莓生长中后期套种小型礼品西瓜在"五一"节日前后上市,经济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争地的矛盾,2004年至2008年在田阳县田州镇进行了“超级稻-再生稻-秋冬菜”稻菜轮作吨粮万元田的试验示范,试验结果:早稻+再生稻产稻谷1000kg/667m^2以上,产值2000元左右;番茄产4500-5000kg/667m^2,产值8500元左右,合计产值达10000元/667m^2以上。本文从品种布局、田间管理等方面系统介绍“超级稻-再生稻-秋冬菜”稻菜轮作模式的技术要点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自1996年中同超级稻研究项目启动以来,广东省农科院作为中国超级稻研究项目主要发起和承担单位,承担了该项目的华南稻区超级稻选育研究工作,在继承水稻生态育种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十几年攻关,初步构建了华南超级常规籼稻育种体系:先后提出早长"根深"优质超级稻株型模式和华南"广适型"优质超级稻株型模式等育种理论.育成了早长"根深"型优质超级稻代表品种胜泰1号、多穗"广适型"超级稻代表品种桂农占,大穗"广适型"优质超级稻代表品种玉香油占.并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表明,华南超级常规籼稻育种体系的构建是超高产育种的又一新发展.是当前华南超级常规籼稻育种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甜玉米—豆角—超级稻轮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甜玉米—豆角—超级稻栽培模式一年三熟,以水旱、禾本科与豆科蔬菜轮作,并以粮食和经济作物有机结合,经济效益好,有利于提高农田肥力,抑制病虫害的发生。总结该模式中各种作物栽培技术要点,以促进该模式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将乐县推广烤烟——超级稻优质高产栽培模式,烤烟质量好,亩产优质烟150 kg以上,烟后超级稻亩产600 kg以上,比种植双季稻等增产增收效益显著.总结了烤烟——超级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一年一季大棚草莓连续种植后引起土壤酸化和盐渍化,造成土壤连作障碍,病虫害加重,产量品质下降,已经成为制约大棚草莓发展的主要障碍。大棚草莓-水稻复种模式可有效缓解草莓田土壤酸化和盐渍化,减轻草莓病虫害,提高移栽成活率,产量提高80%,品质改善;利用两茬草莓之间有4个月的光热和土地资源种植一季水稻,不但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可亩增加稻谷产量450 kg左右。大棚草莓-水稻复种模式比大棚草莓单作模式,亩净增收入11 000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大棚草莓、甜瓜、小白菜(一棚三熟)高效栽培模式是苍南县城郊大棚草莓基地主要的种植结构。该模式充分发挥塑料大棚冬春季保温、夏秋季避雨的作用,在草莓收获后种植甜瓜和小白菜,大大提高了大棚的周年利用率,增加了种田效益。据近3年效益调查,每亩草莓平均产量约1400kg,产值840  相似文献   

8.
超级稻在实现高产育种目标的同时,2010年推广面积超0.067亿hm2,并实现"双增一百",为粮食"七连增"做出重要贡献——超级稻,从高产攻关到大面积丰产。2010年我国粮食总产达到5464亿kg,比2009年增加156亿kg,增长2.9%,再创历史新高。由  相似文献   

9.
广适型超级稻桂农占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桂农占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超级稻育种研究室育成的广适型超级稻新品种。揭阳市从2002年开始引进试种桂农占并取得成功。根据桂农占的种性特点,结合揭阳市的土壤、气候特征,采取了"中高群体、高成穗、高结实"的群体均衡发育模式和"前促、中控、后补"的施肥方法,2003、2004年晚造种植桂农占6.67hm2连片高产示范片,平均每667m2产量分别为750.2kg和753.7kg,最高单产达787.5kg。  相似文献   

10.
2007年,对于陈温福来说又是一个丰收年.他主持的"东北超级粳稻推广产学研结合模式示范"项目喜获成功.在农业部组织的测产验收中,分布在东北不同生态区的5个超级稻万亩示范片(1亩=1/15hm2),经随机抽样机械实收测产单产超过10 500kg/hm2,其中辽宁盘锦稻区达到了11 329.5kg/hm2.至此,东北超级稻已初步实现由小面积试验示范到大面积推广应用,由"新闻产量"到"农民产量"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设施草莓土地利用率,设计一种新型设施草莓立体栽培模式("新H型":即"H型"架下土壤栽培一层草莓,形成双层立体栽培模式),以‘红颜’草莓为试验材料,分析对比在"新H型"和传统栽培2种不同栽培模式下的光照条件、植株营养生长、果实产量与品质、经济效益等指标,并综合评价了"新H型"立体栽培模式实际生产性能。结果表明:单位面积土地上,"新H型"立体栽培模式比传统栽培模式种植株数多20%,投入增加44.455%,产量增加20.240%,总收入增加35.269%,纯利润增加25.876%。初步证实,"新H型"立体栽培模式整体表现优于传统栽培,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2021,(8)
正草莓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浙江均采用大棚设施栽培。虽然草莓是多年生植物,但生产上采用无性繁殖,作为二年生栽培。培育优质壮苗是草莓栽培上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1.草莓苗期两大病害茎基腐病和"空洞病"是草莓苗期的两大病害,也是近年来草莓生产最需要关注的病害,且都与草莓育苗和苗期管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实施大棚哈密瓜—草莓一年两季轮作高效种植模式,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复种指数,经济效益较高.该文总结了大棚哈密瓜—草莓轮作模式的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广东农业科学》2005,(1):36-36
我国在世界超级稻品种选育“竞赛”中处于领先地位,截至2003年底,全国超级稻累计种植746.7万hm^2,大面积单产600kg,每667m^2增产55~60kg,累计增产稻谷65亿kg左右。2004年中央1号文件的发布,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超级稻种植面积大幅增加,2004年超级稻种植面积已达320万hm^2,比2003年增加53.3万hm^2。  相似文献   

15.
广西河池市是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的山区农业市.为探讨高寒山区中稻田一年三熟免耕丰产栽培模式,提高农民种田收入,2003年以来,在我市中稻地区实施2390公顷的"超级稻-再生稻-大蒜"免耕丰产栽培试验与示范,其中超级稻免耕平均每667平方米产671.3千克,再生稻平均每667平方米产326.9千克,大蒜免耕平均每667平方米产蒜头368.4千克,一年三熟每667平方米产值达3291.7元,比传统耕作每667平方米增加纯收入2319.5元.其高产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6.
氮肥施用模式对中籼超级稻产量及辐射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籼超级稻两优293为材料,研究了3种氮肥施用模式(实地养分管理模式:施氮量120kg/hm2;实时养分管理模式:施氮量120和210kg/hm2;农民模式:施氮量210kg/hm2)下,水稻群体产量、辐射利用率及纹枯病病情指数的差异.结果表明,相同施氮量水平下,采用实地养分管理模式对中籼超级稻产量的提高效果好于实时模式,提高了辐射利用率,在施氮量120kg/hm2水平下,产量增加主要是因为群体的有效穗数、中后期群体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总量的显著增加及辐射利用率的提高和群体纹枯病发病率的降低,产量、有效穗、干物质总量和辐射利用率与实时养分管理模式相比,分别提高1.61%、10.3%、13.3%和12.0%,纹枯病病情指数下降17.2%.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全椒县超级稻核心区单产700kg/667m2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垦区2010年超级稻示范推广取得的显著成效,进行了经验总结,为推动垦区超级稻生产并实现175亿kg粮食新目标奠定基础.超级稻项目成功经验在于:超级稻生产应与粮食产能工程、现代农机、新技术、农业标准化、农业项目建设、农业示范区建设、指导服务和规范管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中国超级稻研究项目启动至今,对促进我国的粮食增产,提升我国水稻育种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自1996年以来,作为中国超级稻研究项目主要发起和承担单位,承担了该项目的华南稻区超级稻选育研究工作。在开创水稻生态育种并取得显著成就的基础上,经过10年攻关,再创华南超级稻育种新辉煌。先后构建出"早长、根深"超级稻株型模式和华南广适应型优质超级稻株型模式;在优质超级晚稻育种和广适型超级稻育种方面率先取得重大突破;先后育成一批达标优质超级稻,主要代表品种有:品质可与泰国优质香米相媲美的优质超级稻品种胜泰1号、我国超级晚稻育种取得突破的先锋品种桂农占和大穗高结实的广适型超级稻品种玉香油占等,这些超级稻正迅速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创造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立体栽培是变平地传统栽培模式为大棚立体栽培模式,草莓立体栽培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空间,提高举产,在温室有限的土地上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值得推广. 草莓是一种十分好吃且很有营养的水果,深受人们的喜爱,草莓需求量的增加,促进了草莓栽培业的发展和草莓栽培技术的提高.草莓立体栽培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空间,提高单产,在温室有限的土地上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人们对草莓需求量的增加、品质的提高,这一种植模式逐渐普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